故乡的云

美友18270460

<p class="ql-block">  2021年岁末,架桥乡表弟来电,告之83岁老舅妈病故。次日,我与大姐,小弟小妹和妻子一行,驾车赶赴二佰公里外母亲故乡。</p> <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冮西进贤架桥乡下黄村,过去称架桥公社荣华大队土屋李家。上世纪二十年代,1927年母亲就出生在这偏僻的小村,仅几户李姓人家。过去农耕时代,村小势弱,都想多生男丁兴门旺祖,女娃大都送人,母亲也不例外。母亲有姐弟三人,大姐幼时就被送人,母亲仅几个月,就抱养到河对岸十里外大户村头,郭上钟家。 </p><p class="ql-block"> 这里地处赣鄱平原抚河两岸,河对岸属南昌县茌港镇,现称武阳镇。阿婆陈水香,娘家是上陈家一大户人家,出身富门闰秀,嫁给郭上钟家武坊,因未生育,故抱养了母亲。母亲叫李招莲,从小虽在郭上钟家长大,但姓氏一直未改。</p><p class="ql-block"> 郭上钟家村,在方圆数十里是千户大村落,阿公也是大富人家,茌港街上店铺有数间,但沾染赌博,抽大烟恶习。据陈阿婆说,阿公从业算命,能说会道,黑白二道,三教九流,浑然一身,若大一份家业,败得精光,浑号“花三千”,一夜赌掉三千大洋,最后连阿婆的手饰也偷去抽大烟。阿婆气急无奈,曾出家为尼,后又还俗。在尼姑庵那段旧子,阿婆学会了许多民间偏方,为她日后治病救人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记得母亲10岁那年,1937年抗日时期,为避战乱,阿婆带着幼小母亲,从茌港街码头登船,沿抚河入赣江,过鄱阳湖,逃难到饶州府景德镇。</p> <p class="ql-block">  母亲随阿婆经水路一路漂泊到镇上,景德镇四面环山,水土宜陶,千年窑火盛旺,由于交通闭塞,战乱年代反而偏安一隅。母女俩逃难到此,举目无亲,靠帮人洗衣缝补维生,母亲闲时常到四郊菜地捡拾菜叶,红薯等根茎,母女俩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后来阿婆弟弟,我称舅公,也辗转来镇上投奔阿婆,舅公是手艺人帮人剃头,常贴补姐姐母女,陆续家乡一些亲友也来镇上谋生,彼此相助,日子逐渐安稳。</p><p class="ql-block"> 父母亲在镇上成家立业,生育了我们兄妹五人,我们一家八口,父母要赚钱养家,家中全靠阿婆把持。老阿婆在我们居住的斗富弄一带,是位德高望重,远近闻名,倍受尊敬的老人。她善长小儿医科,民间偏方,许多疑难杂症经她都手到病除,求助者络绎不绝,阿婆是位热心人,来者不拒,小时候我经常陪伴阿婆半夜去帮人义诊解难。阿婆还是位虔诚佛教徒,心地善良,乐施好善,或许是历经磨难的缘故,懂得感恩,但凡乞讨者登门,家中仅有的一碗米,也会施舍给人。阿婆出身大家闺秀,满腹戏文,知书达礼,邻里亲友家事不和,都会上门来找阿婆公断,无论多刁泼之徒,只要老人柱着拐杖堂上一坐,都要言听计从,有时还经常会有居委会干部来老人这讨教。</p><p class="ql-block"> 老阿婆1972年除夕夜病故,终年74岁。阿婆出殡时,悼念者络绎不绝,老孺妇幼无不悲痛落泪,深切怀念这位传奇老人…</p><p class="ql-block"> 郭上村 阿婆逝世后,有一年,架桥乡母舅才找上门来镇上认姐。母舅李五根,小母亲10岁,母亲出生几个月就被抱养离家,一直未回过家乡,亲弟弟的到来,让她喜出望外,热泪盈眶,勾沉起她无限思乡思亲之情。遗憾的是这种思念,母亲只能黙默地埋藏在心底,当时由于交通不便,加上孩子多生活拮据,迫于生计,母亲一直至死都未重返生育她的故乡。毌亲晚年于十大瓷之一红星瓷厂退休,1994年9月9日,母亲不幸失足从木梯率下,意外身亡,终年67岁。日夜思念的故乡,已成她终生的梦境…</p><p class="ql-block"> 三姐弟 ,舅舅李五根和舅母姜四女,是土屋李家老屋唯一传承人,在这养育了四儿俩女,送走了年迈的父母,薪火相传,儿孙满堂。舅舅病故后,舅母就是上一代唯一坚守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次来土屋李家,有幸与失散多年的大姨家四位表姐妹们相遇</p> <p class="ql-block">长江后浪推前浪,土屋李家新生的后一代</p> <p class="ql-block">  现在,土屋李家今昔非比,人丁兴旺,道路通畅,新楼耸起,与邻村汇成一片。我这次是第六次踏上这块土地,为了完成母亲宿愿,1986年出差南昌,曾带幼小儿子首次寻亲来此。印象最深的是,1999年儿子大一寒假,一家三口,专程走访母亲故乡。</p> <p class="ql-block">茌港街,当年母亲随阿婆就在这登船,离乡背景,前往景德镇</p> <p class="ql-block">  2007年国庆,随侄子和平一家,又一次回到土屋李家</p> <p class="ql-block">  第五次是舅舅逝世,我和弟弟专程来悼念,记得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寒冬。时隔12年,这次舅母逝世,舅母丧事完毕后,次日,2022年元旦,我们告别表姐,弟妹们,驱车过抚河桥,顺道再次走访父亲故乡郭上钟家。</p><p class="ql-block"> 1999年2月春节,我们曾走过这条通往故乡的小路…</p> <p class="ql-block">途中路过阿婆娘家,上陈家,也是个有名气的大户村头</p> <p class="ql-block">父亲故乡,南昌县郭上钟家</p> <p class="ql-block">钟氏原本堂宗祠</p> <p class="ql-block">后坊牌楼</p> <p class="ql-block">父亲故居遗址</p> <p class="ql-block">父亲堂弟,大水根叔一家</p> <p class="ql-block">后坊宗族亲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后坊水阁凉亭</p> <p class="ql-block">2007年国庆,随侄子和平一家,专程再次来到郭上钟家,认祖归宗</p> <p class="ql-block">  这次,2022年元旦,我们兄弟姐妹和妻子小燕齐聚故乡,重返父母亲魂牵梦绕的故里,实属难得珍贵。</p><p class="ql-block"> 郭上钟家自古就是千户大村,分设四坊,母亲随阿婆属武坊,父亲家是后坊。父亲钟文祺,小名毛头,生于1911年民国元年,兄妹三人,父亲排行老二,祖父是远近有名的木匠,大伯随祖父从艺,姑姑嫁给村后万家,后在省城南昌落户。据说祖父在父亲很小因犯鲁班忌去世,父亲是祖母守寡含辛茹苦带大。</p><p class="ql-block"> 父亲被抓过两次壮丁,郭上村世袭出武将,练武成风,民风彪悍,历朝历代,年轻人大都被投军从戎。第一次父亲是替兄从军,那时父亲年轻未成家,兄长成了家被派壮丁,所以父亲顶替兄长,派壮丁离开了家乡。</p><p class="ql-block"> 数年后,父亲随同村里同乡逃离了部队,但不敢回村,便逃到景德镇营生,在镇上结识了母亲成了家。据阿婆讲,成家不久,又被二次抓了壮丁,父亲在战场上也是九死一生,多次负伤,晚年因头部留存弹片而瘫痪在床。解放后,父亲曾在人民银行,市人委办公室工作,直至退休。1965年父亲患半身不遂,我陪父亲到南昌治疗,父亲带我第一次来郭上老家探亲,那也是父亲唯一一次重返故乡。父亲于1980年12月病故,终年69岁。</p> <p class="ql-block">  郭上村是历史名村,古时茌港镇方圆百里有“钟,陈,樊,万”四大姓,郭上钟家又是四大姓之首,历史上郭上钟家出武将,陈家出文臣,故有“陈打官司,郭上蛮”一说。据宗谱记载,一世祖宗鼎(唐公元791年)至今仕字辈,已43代,1200多年历史。2009年村上重修宗谱,从“仕”字辈起,重新编排了原本堂“百字字辈歌”</p><p class="ql-block"> 郭上村千年历史,代代人才辈出,家族兴旺。据说郭上钟氏发源于中原颖川(今河南许昌 )古代名将之后,唐代迁栖于此,属客家人。方圆百里,唯一独姓,为了立足生存,抵御外欺,众族团结一心,世代习武自保,养就了强蛮彪悍,打架斗殴旧习,动不动就“杀大阵”械斗。原本堂就是“杀大阵”的大本菅,刀枪棒棍,一应俱全,遇事械斗,族人齐聚原本堂,杀猪宰羊,喋血祭旗,象古代将士出征一样,男女老少齐上阵,奋勇争先,锐不可挡,每逢都是凱旋而归,威慑一方。郭上村历朝历代多出武将,现郭上有很多台湾老兵,包括蒋介石侍卫,都出自郭上村。文革时期,省级高官都纷纷躲到郭上村,躲避红卫兵批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原本堂有幸遇到村中老者,钟水清,92岁高龄,属后坊希字辈,与上我同坊同辈,我称“兄长”。</p> <p class="ql-block">高龄兄长兴致勃勃,热心地讲途郭上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百顺门”牌坊,始建于元代,开基祖钟侃公所建,村中迎亲嫁娶,红白喜事,亲人远出等都得从此门经过,意偶百事顺利,平安兴旺。</p> <p class="ql-block">  司马第,纪念先祖钟离味,先秦时期项羽帐中名将,官封左司马,车骑大将军,作战勇猛,战功赫赫,被刘邦授计陈平,设计陷害身亡。</p><p class="ql-block"> 其二子钟离接,始居颖川(今河南许昌)为躲避株连,改复姓钟离为单钟氏,郭上钟氏就源于这里。</p> <p class="ql-block">走在故乡的土地上,寻找父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堂弟金保家宅院,长期在外无人居住,墙头都长了草</p> <p class="ql-block">村中仅存的原始风格老屋,珍贵的古民宅标本</p> <p class="ql-block">狮子坊祖堂,明代建筑,郭上村最早的祖堂,后兴建了原本堂大宗祠,这儿成为历史文物。大门前一对石狮,其中有只腿上有断痕,相传这对石狮有时会复活,现身到田里糟蹋庄稼,有一次被人用锄头打断了腿。</p> <p class="ql-block">“三坊齐昌”牌楼,郭上村最早分前,后两坊,前坊始祖熙禄(长子),后坊始祖熙达(次子)。明万历年间人丁兴旺,村盘扩展,开始分设文,武,西,后四坊。后坊人口众多,坊史最长,元代18世熙达公(钟侃公次子)为后坊元始祖,后坊设有独立的后坊牌楼,纪念始祖。</p> <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讲究源远流长,薪火相传。这次回到父母的故乡,脚踏在这块生育父母的广袤热土,分享家乡沉淀千年的厚重历史文化,感受亲切浓郁的家乡风情,父母恩,游子魂,故乡情,似天际边那朵彩色的云,在历史的长河中漂泊回荡,情思泪涌,久久不肯散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