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印象之武汉(上)

洪博

武汉是我居住生活过的城市。<br> “江城”是武汉的美称,沿长江九大城市中,唯独武汉享有“江城”之名。全国江、河、淮、汉四大名川,武汉独居其二,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区,两江交汇处泾渭分明,江面宽阔,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跨江鼎立的格局。上游的重庆,处在长江与嘉陵江两江交汇之处,却没有像武汉一样分割为三镇,江城武汉的确是独特的。 千年之前,古称江夏的武汉便有江城别称。唐朝大诗人李白曾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绝句,南宋诗人袁说友《游武昌东湖》诗中亦有“如何不作钱塘景,要与江城作画图”之句。湖北有“千湖之省”之称,武汉周边湖泊千顷,河流交错,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武汉得水独厚,得中独利,乃成为华中重镇。<br> 武汉长江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大桥气势雄伟,我曾几次步行至桥上,站在桥上观武汉三镇雄峙,看滚滚长江东流,不由叹岁月之沧桑,发思古之幽情,感慨万分。 <font color="#167efb"><i>长江二桥</i></font> 武汉又被称为“白云黄鹤的故乡”。而有关白云黄鹤的出处,今人所熟悉的是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因在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而在黄鹤楼跨鹤仙去的“昔人”是谁,则有不同的说法。南朝祖冲之著《述异记》,即有“驾鹤之宾”的记载。唐代人阎伯理曾在《黄鹤楼记》中说道:“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费祎,字文伟,江夏人,三国时蜀汉名臣,从唐朝起,历代都有人在黄鹤楼旁建费公祠。 黄鹤楼位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而这三大名楼无不是临水而立,黄鹤楼与滕王阁俯临长江,岳阳楼则在洞庭湖畔。登上黄鹤楼,看大江东去,江天一色,龟蛇锁江,山川形胜,一桥飞架,江山壮丽,想起宋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明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词句,心中不由升起一种历史沧桑感,一种激荡人生的气概。 武汉不仅是白云黄鹤之乡,这里还发生过一个动人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在汉阳龟山脚下的月湖之滨有一座古琴台,相传是古时俞伯牙弹琴与钟子期相遇之处。《列子•汤问》篇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而《吕氏春秋》则记载了两人的结局: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古琴台园中有幅对联:“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抚琴。”古琴台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 武汉又称九省通衢。古时候乘船是重要的交通方式,武汉坐拥两江之利,沿长江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溯汉水可至豫陕,经洞庭湖又可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长江今天仍是连接中国东西的黄金水道,而京广铁路则是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武汉地处长江与京广铁路的交汇点,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作用,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商业贸易中心。<br> 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在明清时期,中国有四大名镇,为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和河南朱仙镇,汉口为四大名镇之首。汉口得名于地处汉江之口,汉口的发展,始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以后,主要是利用长江、汉水的水运之便,作为码头和商业市镇发展起来的。清朝晚期,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在此大规模投资,有英、俄、法、德、日五个国家在汉口开辟了租界。至20世纪初,汉口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城市,被称为“东方芝加哥”。<br> <font color="#167efb"><i> 江汉关</i></font> 走在汉口的沿江大道,从江汉关往东,一边是在堤内缓缓流动的长江水,另一边则排列着一幢幢当年租界的西洋建筑,欧陆风格、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等各种风格琳琅满目,几乎就是一个建筑博物馆。那些建筑几乎都是巨石大柱,高大的窗户和精美的雕花栏杆,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其轮廓美轮美奂。徜徉在这条街上,可以充分领略汉口的魅力。 <font color="#167efb"><i> 汉口江滩公园</i></font> 武汉三镇中,汉口是商业最集中最繁华的地方。我在武昌住时,一家三口过一段时间就要去汉口逛一次街。有时是坐公交车过长江和汉水到航空路或六渡桥,更多的时候是到中华路码头坐轮渡过江,到对岸的江汉关码头上岸。上岸不远就是江汉路,从江汉路逛起,把一条中山大道逛完,有时还要到解放大道逛武汉商场,并带着孩子逛中山公园。这一逛就是一天,回到家已累得精疲力尽。 <font color="#167efb"><i>江汉路</i></font> <font color="#167efb"><i>武汉商场</i></font> <font color="#167efb"><i> 中山大道</i></font> 武汉又有“火炉”之称,是长江沿线重庆、武汉、南京三大火炉之一。武汉的夏天真是热啊,连续多天气温都在摄氏38°以上,有时则达40多度,连电扇吹出的风都是热的,不知以前连电扇都没有的时代武汉人是怎么过的,大概只好整天摇着一把大蒲扇了。由于一天的温差都不大,夜里也不凉快,于是就催生了武汉一个独特的景观。在民居密集的街巷,尤其是在汉口,一到傍晚,家家户户就开始把竹床抬出来摆在街头巷尾,晚饭后,不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着裤头汗衫,摇着蒲扇,开始坐在竹床上纳凉了,夜里,就在露天里睡觉。这一习俗,延续了至少有几十年吧。近年来,人们生活富裕了,武汉很多人家都安了空调,不知现在还有没有晚上在外面睡竹床的?武汉的气候之不好不仅是夏天热,冬天也很冷。最低温度也能到零度以下,虽然无大雪,也能飘落雪花。可是武汉冬天的屋里没有取暖设备,里外都是冷冰冰的,人怎么可能舒服?我们住在武汉时,买了个电暖器取暖,睡觉用电热毯,到了晚上,就靠在床上围在被窝里看电视。 <font color="#167efb"><i> 汉口江畔的建筑</i></font> 武汉的高校很多,且基本集中在武昌,其中几所著名的大学几乎是各占一个小山头,校园不仅大,而且漂亮。譬如,武汉大学在珞珈山,华中科技大学在喻家山,华中师范大学在桂子山。武汉大学每年三月份的樱花季,去武大赏樱已经成了武汉的一个旅游项目。而在每年的金秋九月,华师大的桂子山上,满园桂子飘香,又是另一番迷人景色。 <font color="#167efb"><i> 华中师大校园</i></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