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相传佛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天,夜睹明月而悟道成佛,所以腊月初八就成了佛教的盛大节日。古印度人就把腊月初八这天定为佛祖修道成佛的纪念日,将吃杂粮粥定为佛祖修道成佛纪念日的重要活动。</p> <p class="ql-block">佛教传入我国,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我们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表达的却是农事劳作一年的人们对来年的一种美好祝愿。</p><p class="ql-block">关于“腊八粥”的传说,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这无论是历史的真实史说,还是艺术作品的演编故事,如能广泛的长久流传,除了本身打动人心的原因外,就是这种具有传统意义深远而精美的非物质饮食文化。</p> <p class="ql-block">传说传说,若没人说,怎么会流传至今?若故事不精美,没有传的意义,那谁还去说呢?通过长时间的演变,这种祈求丰收与吉祥的传说就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腊八”这个传统意义上的“感恩”、“祭祀”严肃节日,“过了腊八就是年”而增添了新的意义,新的理念,增添了喜庆的色彩,那就是“团圆”。</p><p class="ql-block">腊八粥”在饮食文化中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一般局限于家人之间的其乐融融,所以“腊八”这个传统节日就有了合家团聚的温馨,就有了节日的温暖。</p><p class="ql-block">“腊八”节家家都沉浸在温馨、欢乐的氛围中,一家人,座在一起,温温情情、舒舒服服,谈论着一年来的所见所闻;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温情无比。</p> <p class="ql-block">可就在这么个节日里,我们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天是母亲去世的忌日,早些年每到这天我们兄妹四人就会到母亲的坟前抱头痛哭,让泪水来诉说一年来所受到的委曲与生活的不易,来诉说对母亲的怀念。怀念母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那种无忧无虑的时光。体会到了“而今识尽愁味”的“欲说还休”;体会到了“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苦不堪言,绝望凄惨……</p><p class="ql-block">痛哭,痛哭的渲泄,以获取心灵的慰藉。再后是兄妹四人泣不成声的祝愿、祝福,祝愿天各一方的母亲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不孤单、不寂寞,相敬如宾。兄妹相互祝愿都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另一半,在新的家庭中找到家的温暖,重温家的温馨。</p><p class="ql-block">母亲:今天是您去世三十六周年忌日,您的二子二女相继成家,女婿,儿媳也很优秀,您五男五女的孙辈更是个个优秀,让人嫉妒羡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更让您欣慰的是我们兄妹互相帮助,还很努力生活,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相处和谐、融洽,从未发生过口角、不愉快,平时多有电话联系,每年春节我们兄妹都会做一次凝聚。父亲每次都会像联谊会会长那样先做个温情提示,“少喝酒”、“少吸烟”有益健康,及一些保健、营养方面的常识。再后就是我们兄弟妹夫以次为父亲敬酒祝福,父亲会有代表性的推辞“老了,不敢多喝”。但是,还是架不住我们兄弟的轮番攻击,每次都会让宝刀不老的父亲开心的喝到东倒西歪。</p><p class="ql-block">就在去年春节父亲喝到差不的时候的时侯,拿起酒瓶像东道主那样给我们倒酒,我们发现父亲的酒量不行了,心细的哥哥说:今天聚会进行下一个环节,吃饭,饭后继续。父亲很不甘心,默默的吃着饭,思索着如何对付我们哥几个的方法。吃完饭,父亲把碗一推拿起酒瓶“咋弄?再喝点?”,不胜酒力的妹夫说“转移战场,去俺家打牌去”。可结果呢?把父亲的兜洗的干干净净。</p> <p class="ql-block">一个春节平安无事,过了元宵节父亲一连几天不吃不喝,我们慌忙把父亲送到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是各项指标正常。</p><p class="ql-block">原因是想回乡下老家,因为父亲还牵挂着家门口种的那点菜,该浇水锄草了,于是我们筹款2000多块钱决定把父亲送回乡下生活一段时间。到家了父亲高低只收1000块钱,多一点都不要。后来邻居们问父亲为什么只收我们1000块钱,父亲则一脸不屑的说“我就要他们四个250”。</p> <p class="ql-block">母亲:父亲很好,父亲的身体也很好;我们兄妹很好,很团结,每次经济危机都会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氛围中温馨渡过;您的孙辈十人很好,自古英雄出少年,比我们兄妹更优秀。随着时间的逝去,我们母子的距离越来越远,每逢佳节会徒增对母亲的怀念。“腊八”节将是我此生心头的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