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b>法 鼓 山</b></font></h1><p><br></p><h1> <font color="#167efb"><b>法鼓山是台湾佛教三大道场(佛光山、法鼓山、慈济)之一,是由东初老人创建的“农禅寺”与“中华佛教文化馆”发展而来。农禅寺筹建于1971年,以禅修为主、务农为生,于1975年定名为“农禅寺”。圣严法师承东初老人之遗志,于1977年老人圆寂后接掌佛门事务。1989年购地创建法鼓山,为第一任方丈住持。2006年9月2日由果东法师接任第二任方丈住持。</b></font><br></h1><h3></h3> <h1> 据说这法鼓山的土地是当地的一位信众捐出来的,风水极佳,寺庙所在山坡,左右前方各一座小山,山头一平一尖,分别像钟鼓,因而这寺庙就将它们作为钟鼓楼了;正前方是一片开阔地,一条大河奔涌而来,显示八方来财……</h1><h1> 所有汉传佛教寺庙的中心建筑都叫大雄宝殿,并会在殿堂入口处的上方悬挂"大雄宝殿"匾牌。而法鼓山却与众不同,据说是悬挂着圣严法师自题的“本来面目”。等到你从殿里走出来抬头向上看时,发现在出口处上方挂着一个“大雄宝殿”匾额。</h1><h1> 我们2005年去的时候,中心殿正在修建,左边那灰色建筑即是工地。</h1><h3></h3> <h1> 这是已经建成启用的教学楼、图书馆等。</h1><h3></h3> <h1> 观音铜像。 </h1><h3></h3> <h1> 法鼓山的贵宾室。</h1><h3></h3> <h1> 法鼓山创建人圣严法师已于2009年2月3日圆寂,享年79岁。圣严法师于1930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狼山前的小娘港,俗名张志德。13岁时,他出家。到了1947年,他到上海的静安寺佛学院,当一名插班的学僧,直到1949年被征召入伍发到台湾。1960年1月,他正式退伍,在灵源和尚启发下,决心再次出家,投奔农禅寺东初老人门下,法派字号为“慧空圣严”。</h1> <h1> 图书馆电子门禁系统。</h1><h3></h3> <h1> 图书馆一角。</h1><h3></h3> <h1> 图书馆资料文献平面配置图。</h1><h3></h3> <h1> 正在图书馆研读的学生。</h1><h3></h3> <h1> 电化教室。</h1><h3></h3> <h1> 活动室。</h1><h3></h3> <h1> 讲经教室。</h1><h3></h3> <h3></h3> <h1 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中 台 禅 寺</b></font></h1><br><h1> <font color="#167efb"><b> 中台禅寺位于台湾南投县埔里镇一新里,由惟觉和尚住持,于1994年创建,在全台湾有80多家分院。2005年5月,惟觉和尚将住持责任交予弟子见灯和尚。中台禅寺一改传统的中国古建筑风格,将一座“类似基督教堂体型”颇为现代的高大多层建筑,融入佛教元素和功能。</b></font></h1><h3></h3> <h1> 中台禅寺山门。</h1><h3></h3> <h3></h3>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台四箴行”照壁,上刻惟觉和尚所题:“对上以敬 对下以慈 对人以和 对事以真”。</span></p> <h1> 花坛。</h1><h3></h3> <h1> 这是杭州“灵隐寺”赠送给中台禅寺的铜制“同源桥”,作为海峡两岸和平交往的象征,其水池也是仿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h1><h3></h3> <h1> 中台禅寺规模庞大,外观融中西工法,寺顶高耸壮观。中台禅寺刚落成便荣获2002年“台湾建筑奖”,2003年“国际灯光设计卓越奖”。</h1><h3></h3> <h3></h3> <h3></h3> <h1> 大帷幕玻璃与药师七佛塔。药师七佛塔是一项传统大木作,以精致工法不含铁钉接榫而成,表现出传统飞檐、斗拱的建筑特色,安立于万佛殿中央的药师七佛塔,在缅甸柚木古铜色泽及淡淡的柚木清香中,更加显得沉稳且庄严。透过莲花瓣外型的大帷幕玻璃向内看,整座塔古典庄严清晰可见。</h1><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1> 楼顶的坡道。</h1><h3></h3> <h1> 大殿的铜门。</h1><h3></h3> <h3><br><h3></h3></h3> <h1> 四天王殿。四天王为守护佛法的神明,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及"北方多闻天王",神像手中分别拿着象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法器。</h1><h3></h3> <h1> 四天王殿为中台禅寺主体的殿堂,"弥勒菩萨"供奉于殿堂中央。</h1><h3></h3> <h1> 弥勒菩萨的背後有身着甲胄、合掌擎剑的"韦驮菩萨",而四大天王像则分镇在殿堂四周,神像皆以山西黑花岗雕制;四天王像高度约12公尺,重达100多吨,每尊天王皆有四面头像,象征一即四、四即一,四天王的金刚严肃的眼神令人为之震撼。</h1><h3></h3> <h3></h3> <h1><br></h1><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1> 大雄宝殿位于主体建筑的二楼,从四天王殿直上阶梯即可到达,大雄宝殿即是佛教丛林道场中供奉佛像的正殿,一尊由印度红花岗岩雕琢而成的释迦牟尼佛镇坐于殿堂中央,佛具大智力,能降服魔怨、威德高尚,故称“大雄”。侍立两旁的多闻阿难尊者与苦行迦叶尊者代表着修行的精神。</h1><h3></h3> <h3></h3> <h3><h3 align="left"><h1> 伽蓝殿。“伽蓝神“”,就狭义而言,指伽蓝土地的守护神;广义而言,泛指所有拥护佛法的诸天善神。中台禅寺的伽蓝神看上去颇像关羽。</h1></h3><h3></h3></h3> <h3></h3> <h1> 达摩祖师,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h1><h3></h3> <h3></h3> <h1> 老山檀香木制的打狗棍。</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