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课吏馆是指清末各省对将入和已入仕途人员进行培训和再选拔的机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光绪帝令各省普遍设立。旨在提高官吏从政能力。入馆对象主要为候补官员。分班学习。人数不定。采取轮训方式。学习半年至1年。学习内容大体以政学为主。以中国吏治为本,辅以泰西政学,重实际能力训练。馆内设监督、提调各一或正副馆长。不设教习,以自学为主。定期考核。三十二年二月(1906年3月)后相继改为法政学堂。</p> <p class="ql-block">在清末新政开始实施前, 晚清部分地方督抚就有设立课吏馆的举措。最早设立课吏馆的是刚毅。1887年在山西巡抚任上, 刚毅说:“是以臣历任各省, 必以开课吏馆为第一要务。每日传集在省候补及部选初到各员, 分班到馆教之。”刚毅开设课吏馆的时间不会晚于1887年, 因应说, 刚毅是晚清地方政府培训、考核候补官员制度和方式的创设者。张之洞在两广总督任上, 也设立“课吏馆于省垣光寺内, 以为各官员学习吏治之所”, 在全国开先河的湖南维新运动中, 根据梁启超“设课吏堂”的建议, 湖南巡抚陈宝箴继续在省城设课吏馆, 由按察使黄遵宪总理其事, 并修改《课吏馆章程》, 以此作为湖南维新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庚子之役后, 清廷迫于“时艰日迫”的形势, 决定实行“新政”。1901年1月, 清政府要求官员就改革问题限期议奏。袁世凯等地方大员分别上奏, 建议各省成立课吏馆。1902年初, 鉴于各地方大员的普遍呼吁, 光绪下达谕旨:“有奏设课吏馆者, 自应一体遵行。”政务处也遵旨要求地方各将军督抚“一体设立课吏馆”, 于是其他未设立的省份陆续建立课吏馆, 培训、考课省内候补官员。设立课吏馆成为举国一致的政府行为, 课吏馆成为皇权认可的体制内临时性机构。清政府在京师大学堂内增设了仕学馆。</p> <p class="ql-block">云南课吏馆于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初一日得旨设立。即公元1902年12月31日。地点是云南省会昆明。设立者是当时的云贵总督魏光燾。“戊子。云贵总督魏光燾奏开办学堂。酌提监捐专费十万作为经费, 以五万两办理省会官立学堂, 以五万两办理各属官立之小学堂, 各蒙养学堂, 并另设课吏馆, 以为仕学之先导。得旨。”从上可以知道云南课吏馆的设立是在得到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同意之后设立的, 并且批准了部分办理课吏馆的经费。云南课吏馆的设立时间在《宫中档光绪朝奏折》第十六辑中的云贵总督兼署云南巡抚魏光燾上奏的《奏为遵旨设立云南省城课吏馆谨将开办情形并妥议章程恭摺仰祈》奏折中也可以得到互证。落款日期是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初一日。“圣鉴事实准吏部咨光绪二十八年正月十七日, 奉上谕各省候补人员冗滥, 尤甚平时不加考察, 一旦使之临民涖事, 安望措理得宜, 近来各省已有奏设课吏馆者自应一体通行, 惟重在考核人才, 不得视为调剂开员之举, 仍著该将军督抚两司等勤见僚属, 访问公事以观其才识并察其品行, 其贤者, 量加委任, 不必尽拘资格, 其不堪造就者, 即据实参劾咨回原籍。统限半年具奏一次, 务当破除情面, 严行甄别……凡为办法十条, 馆规七条, 课程六条, 经费七条, 由司详议前来臣复核无异, 惟有随时督饬该司认真课试, 具有学识过人者, 自当从优奏保, 次则遴委缺, 其资质尚堪造就者, 分别勒限学习, 否则咨送回籍。总期实事求是以仰副圣主, 循名则实, 求治育才之至意, 除将章程分别咨送立案外, 所有开办云南省城课吏馆大概情形, 谨恭摺具陈, 伏乞。”从奏折中我们知道了云南课吏馆设立时间, 地点, 还有课吏馆的章程和条例。课吏馆人员的构成是“以藩司为正馆长, 遴委道员为副馆长, 并设提调文案收发各员经理其事, 在省城实缺候补各员选取同通州县监务官二十员, 佐杂官二十员入馆肄习, 资之以膏火, 加之以奖励为定额, 其余考取各员皆为备取, 遇有缺出, 方准补送入馆, 一待经费充裕, 再行逐渐扩充。”</p>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 十一月壬戌迁丁振铎署云贵总督, 林绍年暂署。二十九年葵卯三月林绍年卸, 丁振铎任云贵总督。正是在丁振铎任云贵总督期间, 云南课吏馆组织人员编辑了《全滇纪要》。从《西南史地文献·全滇纪要》原始文献中, 我们可以看到排印时间为: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 冬十月本馆排印。正文前有《云南课吏馆全滇纪要编辑章程》, 总共四节, 各节中又有数目不等的小节。涉及《全滇纪要》编辑的宗旨、性质, 内容, 编辑人员构成等等。《全滇纪要》是云南课吏馆在文化上一项重要的贡献, 它记载了有关云南政治, 经济, 文化, 物产。外交。历史等方面。可以说具有云南百科全书的意味, 但由于当时的编辑人员主要是封建社会的官员和知识分子, 他们在书籍择决方面受到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很难做到全面科学的资料收集和编排。但云南课吏馆编排的《全滇纪要》保存了大量有关云南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 这对于云南的文化发展和历史文献的保存无疑是有一定贡献的。</p> <p class="ql-block">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 , 就课吏馆改办法政学堂。初设速成科, 分为员、绅两部, 员部收纳候补官吏, 绅部收纳举贡生员, 授以浅近之法政知识。三十三年 (1907年) , 改定办法, 设一年毕业之讲习科, 三年毕业之别科及五年毕业之正科。讲习科仍分员、绅二部, 嗣添刑幕一部, 调刑幕人员入堂讲习。正科因无合格学生, 未能开班。宣统元年, 开办别科, 又附设司法讲习科一班。二年讲习科停办, 添设别科二班。民国元年 (1911年) 改称法政学校, 民国二年 (1912年) 改为“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到民国二十一年 (1931年) , 该校“照部颁办法停办。”从时间上看, 云南课吏馆经历了从1902年的课吏馆到1906年的法政学堂, 再到赴任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再到1931年停办, 课吏馆经历了从产生到消亡的历史过程。</p> <p class="ql-block">课吏馆设立的目的是提高各省候补官员的行政能力, 课吏馆课程内容涉及到外国史地、公法、财政、理化等新知识, 这对转型时期的行政人员来说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对于候补官员的行政能力的提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各省课吏馆造就了最早一批专业人才。这两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 课吏馆的作用是有限的。它持续的时间不长, 而且它的既定目标也未完全达到。课吏馆虽是一个合法的非编制内机构, 但具有临时性, 又没有充分的制度、资金、人才的保证。1906年之后, 很多省的课吏馆被法政学堂所取代, 性质和目的都发生了改变。它与时代的潮流是相反的, 所以它的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p><p class="ql-block">云南课吏馆也和其他省的课吏馆有许多共同之处:有课吏馆章程, 课程内容也基本相同, 也经历了从课吏馆到法政学堂的蜕变, 最终消亡于历史的洪流之中。但它编印的《全滇纪要》为后人保留了有关云南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物产等文献资料。这也算它对云南的一项贡献。</p> <p class="ql-block">这是光绪三十一年云南课吏馆壹等第三名诗用知府经历吴昌达在课吏馆学习时的亲笔功课册页,类似册页目前云南各级图书馆与民间收藏市场尚未发现,故拍照于美篇,供广大读者阅读与研究。</p> <p class="ql-block">云南教育史系列收藏或成立云南教育博物馆,目前在云南官方及民间尚未引起高度关注,教育博物馆的成立与教育史系列藏品的展示,对教育的思考与创新是有积极意义的!</p><p class="ql-block">辛丑岁末,壬寅在即,新的一年,将陆续借助美篇平台与大家分享更多的历史文化艺术收藏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p class="ql-block">滇南段炳祥2022年元月10日晨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