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期是红楼梦读后感,这期就写《蔡文姬之人之事所思所想》</p><p class="ql-block">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的经典,读名著看世界从小就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p><p class="ql-block">上期“红楼梦读后感”已经落幕,这期主题就写《蔡文姬之人之事所思所想》。</p><p class="ql-block">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喜欢上了“蔡文姬”,这可能与远方的游子,家国异乡不能兼顾,娘家婆家永远无法衡量。人生多苦难,忍辱负重绝处逢生;儿女情长,铁血身躯各有所长。</p><p class="ql-block">请各位文友围绕“蔡文姬之人之事所思所想”踊跃投稿,文章体裁不限,投稿记得一定要正文发到群里,我愚笨,不会链接贴文。更要投稿@我,以免漏掉。</p><p class="ql-block">截止时间:1月15日晚10点。</p> <p class="ql-block">目录</p><p class="ql-block">1、春从天上来/斯夫</p><p class="ql-block">2、七言长诗•才女蔡琰/龚如仲(Ralph)</p><p class="ql-block">3、千古悲愁蔡文姬/张清 </p><p class="ql-block">4、犹悲愤也/刘俊民</p><p class="ql-block">5、叹蔡文姬/伊人在岸</p><p class="ql-block">6、蔡文姬/姜建青</p><p class="ql-block">7、无题/zhouquan</p><p class="ql-block">8、七绝•叹文姬/颜如玉</p><p class="ql-block">9、贈文姬/如如</p><p class="ql-block">10、一代才女蔡文姬/一米阳光</p><p class="ql-block">11、蔡文姬的苦难人生与绝世才华/颜如玉</p><p class="ql-block">12、我所知关于蔡文姬的一点点/王今中</p><p class="ql-block">13、由蔡文姬所思所想/晓霞</p><p class="ql-block">14、文姬吟/一剪梅</p><p class="ql-block">15、女人婚姻沧桑,就是一生 /小涟漪</p><p class="ql-block">16、从文姬归汉说开去/黄彭年</p><p class="ql-block">17、读蔡文姬想到的/原野</p><p class="ql-block">18、蔡文姬与李清照/罗谨平</p><p class="ql-block">19、惟心安处才是家/一米阳光</p><p class="ql-block">20、读蔡文姬诗感怀/姜建青</p><p class="ql-block">21、【春从天上来•蔡文姬】次韵斯夫兄/汤道夷 </p><p class="ql-block">22、答蔡文姬/马向阳</p><p class="ql-block">23、风骨才女/张绥娟</p> <p class="ql-block">1、春从天上来</p><p class="ql-block">文/斯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周主题是关于蔡文姬的,看题目“春从天上来”与蔡文姬没有半毛钱关系,且慢,且等我讲个故事,然后你再下定论。</p><p class="ql-block">前几天读元遗山《中州乐府》,其中谈到吴激吴东山时,讲了个故事很令人感动。现在我们查钦谱时你会发现,那首叫《春从天上来》的词牌下,是将吴激的词作为正体,而最先奉旨而作此词的北宋张继先张道人的原作却鲜有人知,大概是因吴词流传更广吧。另外,吴东山除了自己的才学外,更有一个宰相老爹和米颠大神作岳父,出使金国后正遇上靖康之变而被金人强留不遣,命为翰林待制。其词作多是留金后作,被遗山先生称作金朝第一国手绝非浪得虚名。</p><p class="ql-block">话说,一次宇文虚中与吴激等在张侍御家饮酒,赫然发现一位佐酒歌妓原是大宋宗室之后,如今却也流落异邦,沦为歌妓。于是在座诸公有感于事遂皆提笔填上一阕。宇文虚中带头填了阕《念奴娇》。而曾为宋臣的吴激,却不得不委身事金,遂感而提笔写下了一首《人月圆》,一向自视甚高的大金文坛盟主的宇文虚中读后更是自愧不如。而这首《春从天上来》,从其词序:“会宁府遇老姬,善鼓瑟。自言梨园旧籍,因感而赋此〝,可见亦是感怀飘零而作。</p><p class="ql-block">而今说蔡文姬,其身世之蹉跎并不比上面千年后的宋宗室歌妓和会宁梨园老姥逊色。而其诗文书法音律之才情当更在她们之上,一曲胡笳横绝古今,又岂止是“春从天上来”可比?为此也用吴东山谱学填一阕以感文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从天上来】感文姬</p><p class="ql-block">人没狂沙。</p><p class="ql-block">正羯鼓萧萧,亡命天涯。</p><p class="ql-block">杜曲风急,乱了桑麻,</p><p class="ql-block">归梦只剩寒鸦。</p><p class="ql-block">算穹庐光景,漫消得、几碗浓茶。</p><p class="ql-block">望云天,对惊鸿点点,空自嗟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飘零此生如幻,引汉使南来,又向谁家?</p><p class="ql-block">痛醒三更,庭前萱梦,偏念塞上黄花。</p><p class="ql-block">数平生幽怨,添悲愤、十八胡笳。</p><p class="ql-block">叹浮华。</p><p class="ql-block">纵使千年后,犹有奇葩!</p> <p class="ql-block">2、七言长诗•才女蔡琰</p><p class="ql-block">文/龚如仲(Ralph)</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家有女瑶池客,慧性天生喜墨香。</p><p class="ql-block">家学渊源才出众,雍容懿淑体端庄。</p><p class="ql-block">文豪家父严身教,门第书香习读忙。</p><p class="ql-block">娴熟五声功乐曲,耳聪弦辩识宫商。</p><p class="ql-block">博闻强记谙经史,潇洒挥毫妙丽章。</p><p class="ql-block">慈父伯喈天降祸,权臣得罪定遭殃。</p><p class="ql-block">司徒王允忒刚愎,致使英才狱内亡。</p><p class="ql-block">望族萧条鸿运尽,蔡门孤女亦凄惶。</p><p class="ql-block">初衷作个寻常妇,教子相夫日月长。</p><p class="ql-block">难料世间多变幻,中原意外乱纲常。</p><p class="ql-block">诸侯权贵争私利,外患匈奴逞悖狂。</p><p class="ql-block">弱女卑微势单薄,强豪大汗左贤王。</p><p class="ql-block">苦寒塞北为人妻,十载穹庐生二郎。</p><p class="ql-block">身在他乡心寂寞,家园情系意彷徨。</p><p class="ql-block">举杯邀饮对明月,酒入愁肠豪兴昂。</p><p class="ql-block">惊世诗文诉真义,倾情佳曲动心房。</p><p class="ql-block">才惊戈壁誉荒漠,名动匈奴奏乐章。</p><p class="ql-block">诗满悲情情故国,曲多胡韵韵忧伤。</p><p class="ql-block">曲成十八拍声远,呜咽茄声梦返乡。</p><p class="ql-block">蔡琰异邦声誉好,洛阳孟德悉端详。</p><p class="ql-block">惜才丞相动慈念,故友千金帮一场。</p><p class="ql-block">相舍金银赎才女,周旋几度愿终偿。</p><p class="ql-block">文姬归汉传佳话,千古曹公美誉扬。</p><p class="ql-block">诗赞才情多少事,与君畅饮享浮觞。</p> <p class="ql-block">3、千古悲愁蔡文姬</p><p class="ql-block">张清 2022年1月13日于弗吉尼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能为人所知的才女真是寥寥无几,蔡文姬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文姬的才华在当时已经非常出众,并有幸为后世留下其感天动地的五言诗《悲愤诗》和名曲《胡笳十八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诗,其曲,都是悲从心来,千古不衰,每读之,听之,往往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的《悲愤诗》,字字噙泪,句句泣血,记叙东汉末年,董卓兵患,继而匈奴袭扰,残杀男丁,掳掠妇女去塞外,一路任意辱骂,动辄棒打鞭抽,并经常亮刀威胁。及至匈奴地界,天寒地冻,礼俗跟中原迥异,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来访,非常开心(“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后终于可以归汉,又极其矛盾,必须和亲生的两个孩子骨肉分离,其他被掳去的人也没法回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来以后已家破人亡,没有一个亲人。再嫁后小心翼翼,谦卑对待夫君,并自惭自己所经历的流离(“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最后,“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中没有写的是她年少时曾经的锦衣玉食。她的父亲蔡邕是大文学家,是曹操的师友,家中藏书四千余册,正是因为这些,使曹操念念不忘,知道她在匈奴十二年后还活着,不惜遣使携重金赎回文姬,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知的文姬归汉,已经归汉后所写的《悲愤诗》,和古曲《胡笳十八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姬归汉后,曹操做主,令文姬的同乡董祀娶文姬为妻。董祀不得不从,但对于比自己大十多岁,又历经沧桑的文姬没有什么感情,文姬只有小心翼翼,悉心侍奉,又思念自己远在匈奴的儿子,怀忧度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因为董祀犯了死罪,要问斩,文姬不顾形象,披头散发,光脚在大冬天找曹操求情。据说曹操要求文姬凭记忆写出她父亲的四百卷藏书,才免了董祀的死罪,死里逃生的董祀才对文姬恩爱有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后来的事情不好考证,如果仅从她的《悲愤诗》里,读到的就是“怀忧终年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再听一曲《胡笳十八拍》,更是愁上加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幼时能辩琴音的早惠才女,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但她忍了过来,并幸运归汉,给后人留下了她的千古悲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水星和火星上的两个环形坑都分别以蔡文姬的名字命名,也算是对这位两千多年前的才女最好的纪念。想起蔡文姬时,不妨仰望星空,体味她的千古悲愁。</p> <p class="ql-block">4、犹悲愤也</p><p class="ql-block">刘俊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提蔡文姬(蔡琰),便必定要说她是一代才女,博学多才而又精通音律,可与班昭、李清照并列。其实,只凭传说中她能默写出四百多卷古书,另二女便已与其不可同日而语。只可惜其文集散失,只留下两首基本公认的《悲愤诗》,还有一首归属尚无定论的《胡笳十八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姬归汉,好像挺大挺悲壮的一件事,其实不过是褒扬曹操念旧重情的一个佐证而已。为夸曹操,总得提他以重金赎回蔡文姬之事,以赞其不忘老友蔡邕(蔡琰之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姬归汉,于文姬,是骨肉离散,身心再受创伤。《悲愤诗》满纸血泪,抒不尽文姬满心悲怆,只成就了后人的评说。拿来做文章,博名利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姬归汉,汉室在哪儿?父母早已不在,儿子远在胡地,文姬的心何处可以安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姬再有才,出身再高贵,因了一个女子的性别,因了乱世的际会,便成了乱军劫掠的对象,成了左贤王的后宫,可以被曹操赎回,也可以被曹操用来欣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文姬归汉后的遭遇,或许不如不归。可惜,文姬没有自主权。实可悲可愤亦可恨也。</p> <p class="ql-block">5、叹蔡文姬</p><p class="ql-block">文/伊人在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胡笳一曲哀身世,</p><p class="ql-block">悲愤萦怀苦就诗。</p><p class="ql-block">再问北南来去雁,</p><p class="ql-block">何为聚返何为离。</p><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1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6、【七言排律】蔡文姬</p><p class="ql-block">诗/姜建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岁辩琴堪道奇,银钩写处凤栖枝。</p><p class="ql-block">韵高还引少陵效,句秀当为子健师。</p><p class="ql-block">天地不仁衰汉祚,神灵无厚叹文姬。</p><p class="ql-block">人遭掳掠身遭辱,志有乖违节有亏。</p><p class="ql-block">十八拍笳空促柱,一襟胸臆不胜悲。</p><p class="ql-block">乡书欲寄鸿声杳,胡域却余沙暴吹。</p><p class="ql-block">幸自曹公思故旧,凭将玉璧换娥眉。</p><p class="ql-block">东风趁暖送归客,肝肺俱糜辞稚儿。</p><p class="ql-block">去去伤离几回首,迢迢壅隔会难期。</p><p class="ql-block">残毡拥雪子卿苦,病里越吟庄舄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绝】蔡文姬</p><p class="ql-block">诗/姜建青</p><p class="ql-block">此生莫道老胡沙,千里中原才是家。</p><p class="ql-block">五内俱崩辞二子,归鞭不惮路途赊。</p> <p class="ql-block">7、无题</p><p class="ql-block">文/zhouqu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文姬是东汉末年的才女,文学、音乐、书法出色,博学多才,却一生坎坷。她生于书香之家,初嫁丧夫回父母家后,正遭诸候割据,董卓乱朝,父死狱中。后又被匈奴所掳,为匈奴左贤王生育两个孩子。期间目睹奴役的惨疼,思乡痛苦。曹操统一北方后,得以回家乡,后嫁给董祀,却又小心扶着。她在《悲愤诗》中,叙事抒情,将一身的遭遇和悲情,多层次立体化的讲述出来,包括被掠、杖骂、受辱、念父母、思乡、别子的悲伤和重嫁后的忧心。其中别子的情感最重,也衬出一颗伟大的母亲之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文姬一生多苦多难,心中却有诗和远方。她留给后人的文字催人泪目,又是历史的真实写照。而她与一代枭雄曹操之间的隐情,更是令后人细品百味,也成为英雄美人的一段佳话。两人之间是情是义,见智见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视剧《曹操与蔡文姬》将这段感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十分感人。主演曹操的濮存昕,更是一改《三国演义》中曹操留给该者的形象,伟岸英雄,玉树临风,雄才大略、有情有义。而蔡文姬则是他的红颜知己。最深刻的是那分别戏。蔡暗指被曹操从人奴市场买下后的臂上"曹"字烙印说"我身上永远留着你的熔印",此时曹操将蔡的手放在心口,告诉她"我心里永远有你"。二人分别之时,那段《短歌行》的几句词,更是将曹操的内心世界刻画的淋漓尽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这段故事,我更相信是后人编撰出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文姬的《悲愤诗》里,写到了西北边关的荒凉和思乡之情情。如: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情其景也让我联想到当年王震将军率军解放新疆,留下大批军人屯垦戍边。为了解决战士们的婚姻生活,曾动员大批女青年志愿者去新疆。最出名的有"8000湘女入天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有一个发小,父亲是转业小军官,母亲是湘女。除了十多岁年龄上的差别之外,生活方式和文化爱好更是相差甚远。父亲是个甘肃的西北汉子,简单粗糙,文革前曾任奇台县的第一把手。母亲是个文艺青年,精致又直率。两口子打打闹闹了一辈子,文革中他母亲在父亲挨斗时,是其最坚定的守护者,母亲在中年走了父亲后,一个人将三个男孩子带大成人,个个英俊潇洒,身高马大,可自已却一生伴着乡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都说人生三大悲剧:美人会老,爱情会冷,婚姻会旧。"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读蔡文姬的《悲愤诗》,更有一种百感交集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01/14</p> <p class="ql-block">8、七绝•叹文姬</p><p class="ql-block"> 诗/颜如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才女文姬时运舛,</p><p class="ql-block">年华花样虏胡营。</p><p class="ql-block">飘零异域心怀汉,</p><p class="ql-block">悲愤成诗举世惊。</p> <p class="ql-block">9、贈文姬</p><p class="ql-block">詩/如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生命多舛</p><p class="ql-block">才識伴心安</p><p class="ql-block">經事十分勇</p><p class="ql-block">柔情幾人看</p> <p class="ql-block">10、【七绝•一代才女蔡文姬】</p><p class="ql-block">诗/一米阳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才女一生多命舛,离夫别子汉家归。</p><p class="ql-block">徒留后世名翘楚,怎晓文姬属意违。</p><p class="ql-block">2022 . 01 . 15 . 夜</p> <p class="ql-block">11、 蔡文姬的苦难人生与绝世才华</p><p class="ql-block"> 文/颜如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最大的苦难莫过于国难与家难,这两种苦难都让旷世才女蔡文姫赶上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文姬生长于东汉末年,她的父亲是著名文学家蔡邕。她本人精通文学,书法和音律,并嫁了名门之后卫仲道。如果生长在和平年代,她应该能过上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她偏偏生长在乱世,东汉末年董卓之乱,他的父亲不幸卷入其中,被王允所杀。她夫君也在出嫁一年后就早逝,她被迫回到娘家孀居。一个年轻寡妇,失去父亲,膝下又无子,本已经够悲苦了,雪上加霜的是,本已归顺的南匈奴又谋反叛乱,对中原本土烧杀掠抢,趁乱把蔡文姬劫掳到了匈奴部落做了侍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饱经离乱,身处异域,文姬的心该有多苦!游牧民族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她不习惯!羊肉膻味过重,难以下咽,她不习惯!北地朔风狂吹,风沙迷眼,她不习惯!胡人粗鲁野蛮,没有文明教化,她不习惯!最不习惯的是,远离故土,远离母国的漂迫无根!她的思乡之苦无时无刻不在啮咬着她受伤的灵魂,伤痕累累,血迹斑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文姬不是普通大汉女子,她没有在苦难中沉沦、堕落!而是用她的绝世才华将苦难升华成了文学艺术。一字一泣血,她将苦难人生凝结了了《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两首。她的《胡笳十八拍》是诗歌和音律的完美结合,她的五言《悲愤诗》更开启了五言诗自传的先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言志,她的诗歌因为将苦难真实的再现给世人,引起了当时和后来无数相同命运之人的共鸣。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深受其影响,宋代的文人都仰慕她的文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代枭雄曹操本是她父亲的旧友,知道她的文名之后,因为念旧和爱惜她的才华,便派使节用重金将她赎回。她终于在离乡近十年后又回归故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的苦难结束了吗?没有!回到了故土,解了思乡之苦。但因为抛别了两个年幼的儿子,她又增添了新的思儿之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了思乡之苦,却添了思儿之苦,文姫的苦难真的没有尽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无穷苦难凝成的诗篇如此美丽凄婉,如此动人心弦!她的名字因她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而被世人永远记住!</p><p class="ql-block">2022.01.14</p> <p class="ql-block">12、我所知关于蔡文姬的一点点</p><p class="ql-block">王今中2022.1.1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在上初中时知道了蔡文姬这个名字的。在语文课老师从文学角度,提及”胡茄十八拍”中,知道了文姬归汉的故事和蔡文姬这个人的。而且出于形式上的有些类同,当时有点懵懵懂懂的拿她与苏武牧羊故事中的苏武比喻过。当然这二者自然是有很大的同了,从时间看就相差甚远,苏武牧羊北海边19年是公元前100年的天汉元年,而蔡文姬则是在近300年后的汉末时的公元184年。苏武的生存环境是渴飲雪、餓吞绵,|而蔡文姬则是匈奴左贤王的嫔妃並与之生育了两个孩子。唯一共同点只是都远离祖国家乡,思念故乡热土的深情坚定不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在大学二年级的1959年,可以说是中国话剧演艺水平最高的殿堂一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郭老(郭沫若)七天之内出手的剧本“蔡文姬”时,除受到了观众的空前热烈欢迎外,在文史界也引起了积极的反响。记得那一期间在光明日报上(以知识分子读者为主要对象的报纸)),往往有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或评论人艺功底深厚的演出,或议论写这一题材的背景和意义,讨论的十分热烈,而且自然的要涉及到话剧脚本的作者郭老。现在回忆起来,印象深刻的是郭老所说的,他就是蔡文姬,以及他写这剧的目的就是为曹操翻案这两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老说他就是蔡文姬是指他在1937年从日本回国抗日一棄妻抛雏归国的举动,用来与蔡文姬忍痛与儿女离别从匈奴回汉相比。说为曹操翻案是指曹操派使臣去匈奴将昔日师友蔡邕之女蔡文姬解救赎回,並请她继承和完成父业修复汉书,从而显示了曹操的仁义、雄才大略和胆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上述两点中,郭老拿他比喻蔡文姬是否恰如其分,那就众说纷云了。依我之见,回国抗日、棄子屬实,而抛妻则似乎就有点不忠不义了。(尤解放后,周总理将郭日本妻室接至国内而郭不认),当然这另当别论。至于为曹操翻嶪而言,也非言出即为实。我认为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历来不一,各有所述,从无蓋棺定论,那也就无所谓翻案一说,当然郭老此说也可能是因史学界已有定论。此外当时和后来的民间传说,郭老此巨作隐有其它用意。这点则更无从评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无论其它方面如何说法,就从蔡文姬这部话剧一开始就受到观众的好评,以及1978年再次公演时,蜂拥而至的观众把剧場圍墙挤塌;加上2002年人艺成立50周年更隆重的演出,都把这部颂揚蔡文姬的话剧推崇到了极高的历史地位。从这部历史剧中,既看到了郭老在中国文艺界中的崇高水平和地位,也看到了这位名列中国四大女才之中的蔡文姬在人们中享有的正面声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伴随着中国十大名古曲”胡茄十八拍”优美的乐曲声,聆听朗诵者的蔡文姬的十八拍词句,一位多才的古代女子形象不禁跃然于眼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3、由《蔡文姬》所思所想</p><p class="ql-block">文:晓霞</p><p class="ql-block">2022年元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学时代,看过郭沫若版的电影《蔡文姬》,印象深刻。蔡文姬又名蔡琰,父亲蔡邕。父女俩,一个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一个是有名的才女。可惜,战乱年代,造化弄人,蔡氏父女命运多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看《蔡文姬》,只被故事情节感动,也为文学家和才女的满腹经纶而叫好。并未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现在,人到中年,对于《蔡文姬》的认识有了重新考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那蔡文姬,故国他国难两全,故乡子女不团圆,是才女又如何?也一样逃脱不了生活中的凡尘琐事,无法回避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之说。而现在的我们,游子之心,何尝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别是新冠疫情大爆发,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恶劣环境之下,回国与父母亲人团聚,遥遥无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快三年没有回国了,我年过八旬的老母亲,声声呼唤我回家尽孝,而我的闺女正处在初为人母,家庭工作不能兼顾,需要我照顾左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国吧?稍不留意就会病毒中招,伤害身体健康。就是一切安康,远离女儿、孙女,疫情之下我也不会放心;不回国,母亲思念宝贝女儿,已经起了哀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都说小小孩老小孩,母亲还幼稚的转弯抹角敲打我:“咱母女俩生的可都是宝贝女儿,等你到了八十多岁,就知道我想女儿的寂寞了。”我也和我老母亲开玩笑:“您比我好,还生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弱不经风,十个儿子也不如我一个女儿。”母亲的话让我心生感动又无言而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父母,贫困年代娇生惯养把我养大,好吃好喝好穿以我为中心,父母给了我无穷的自信和快乐。回国还是留下?虽然与蔡文姬归汉不能相提并论,蔡文姬是才女,我是一介平民百姓,遇事总是无法定夺。从这点来看,也应该属于大同小异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文姬流落匈奴十二年,心中是放不下故国的,那里有她的青春和梦想,回国——归心似箭。但丢下一双未成年的子女,怎会不肝肠寸断。至于政治目的,蔡文姬归国身不由己,就是蔡文姬能够自己做主,如何选,都会有遗憾吧。</p> <p class="ql-block">14、文姬吟</p><p class="ql-block">图/文/一剪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祚渐衰尘蔽野,</p><p class="ql-block">身遭劫掠到狄天。</p><p class="ql-block">朔风凛冽伤戎角,</p><p class="ql-block">新月玲珑忆故园。</p><p class="ql-block">烽火终息归路远,</p><p class="ql-block">娇儿忍别梦魂牵。</p><p class="ql-block">胡笳十八声声叹,</p><p class="ql-block">碧海潮生永夜寒。</p> <p class="ql-block">15、女人婚姻沧桑,就是一生</p><p class="ql-block">文:小涟漪</p><p class="ql-block">2022-01-15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汉末年,. 蔡文姬的文学与音乐才华,博学而才辩,耳熟能详,连一代枭雄曹操,都景仰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继父业,17岁之前,岁月安好。第一次婚姻,由于丈夫早逝而返回娘家,沧桑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于南匈奴,文姬虏获之后,嫁给左贤王部队中士兵(一种说法)或者是左贤王众多妻妾之中,并无名位。生了二个儿子。异域漂泊,长达十二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操花重金赎回故土之后,赠婚于校尉董祀。这第三段婚姻,起初并无感情。三十多岁的文姬,久经风霜,美貌不存。董祀则比她年轻十几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董祀犯事,文姬舍得放下身段,披发跣足。恳请曹操法外开恩,救下了牢狱之灾的董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董祀感怀文姬救命之恩,逐渐成为爱的动力,隐居江湖。夫妻合璧,举案齐眉。</p><p class="ql-block">这第三段婚姻以美满结束。可惜,董祀不久后也去世了。《晋书•羊祜传》中说,文姬第四次嫁给了泰山贵族羊道。生了一儿一女(推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命运多舛的文姬,婚姻的沧桑是她的宿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老梁的说法,每次沉重打击后,都给她留条缝。这条缝就是希望。但希望刚萌芽时候,又被命运作弄而熄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的痛苦不是绝望,而是希望破灭!”在无穷无尽的轮回绝望中挣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代女子身不由己,一次婚姻就是一生。文姬出生于好家庭,但家到没落,婚姻的终结,使她痛不欲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操是她生命中的贵人。可惜,女子被救下,等待她的就是一桩婚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匈奴中生下的二个年幼的儿子,那时候也就6-7岁。文姬不能选择,撕裂亲情,返回故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子哪有选择两全其美的权利:故土与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次婚姻的创伤,给女人带来的都是毁灭性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不是念及孩子,刚烈的女子,崇尚三从四德,估计早早就随先夫而去。</p><p class="ql-block">无法自主的人生,在古代女子身上如此,现今也有诠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今社会,男子结婚多次,无关痛痒。当然在北美,每次婚姻结束,财产分割与子女的情感割舍都是难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邻居家里总是很热闹,尤其每年圣诞,仿佛有小社团一样的聚会。后来,我才从有点八卦的邻居知道,他家聚会的都是不同婚姻的过去与现今繁衍后代。倒也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子相对则比较沧桑。男名人拥有多次婚姻,依旧有人追求排队。比如韩美林。80岁生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子婚姻关系,沧桑之后,一地鸡毛。即使是才华横溢的文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孩要富养,婚姻也一样。</p> <p class="ql-block">16、从文姬归汉说开去</p><p class="ql-block">黄彭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文姬, 实名蔡琰,东汉末年女性文学家,大臣兼文学家蔡邕之女。文姬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博闻强记,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文姬一生坎坷,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南匈奴入侵时,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嫁给董祀。广为流传的文姬的《悲愤诗》,《胡笳十八拍》无一不是逆境中的悲愤之作。 文姬的故事广泛见诸于文学, 流传于民间, 延及东亚, 近年更搬上了各类舞台银幕。 难得为人称颂的曹操, 也因为重金赎回文姬, 和与文姬父女的文坛佳话赢得了赞语。</p><p class="ql-block">文姬生于乱世,命运多舛。东汉末年, 汉室式微, 群雄并起, 进而三国分立, 是为内乱; 文姬为南匈奴所掳, 折射出外族入侵, 正可谓内忧外患。 这一次外患又是匈奴, 自春秋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原民族挥之不去隐忧。</p><p class="ql-block">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p><p class="ql-block">华夏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 发达于中原腹地, 故称黄河为母亲河。 三皇五帝的传说以黄河流域为背景, 殷商建都于朝歌, 位于现代的安阳附近, 得到了考古遗址确证。 春秋的八百诸侯, 战国的七雄无不位于中原地带, 故有逐鹿中原之说。 这里地域辽阔, 土地肥沃, 物产丰富, 古代华夏民族无疑属于农耕民族。</p><p class="ql-block">在古华夏的北方居住着游牧民族, 以狩猎, 放牧为生, 善骑射, 粗犷勇猛。 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尚武的民族特性赋与了他们的扩张性, 虽然他们也有相互争斗,但农耕民族总会是他们侵略扩张的对象。在历史的长河中, 中华民族几千年所面对的北方匈奴便是游牧民族的代表。</p><p class="ql-block">早在春秋时期匈奴南侵时有发生, 但春秋战国时期西起秦国, 东连晋(韩,魏, 赵)燕皆为华夏强国, 成为华夏民族阻挡匈奴南侵的屏障。 及至秦扫六合统一中国, 为拒匈奴, 长治久安, 更历时多年, 兴建万里长城, 至今巍巍屹立, 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汉朝的卫青霍去病, 宋朝的杨家将的故事, 岳飞抗金无一不是为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p><p class="ql-block">有文字记载的人类社会几千年,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战争如影随形, 已经历经冷兵器时代, 热兵器时代, 现在是热核武器和热兵器并存的时代。 在几千年的冷兵器时代, 游牧民族有先天的武力优势, 农耕民族经济发达文化先进, 面对游牧民族的入侵, 有种“秀才遇到兵, 有理说不清”的味道, 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正是游牧民族淋漓尽致的表现。</p><p class="ql-block">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 大部分时代华夏民族面对游牧民族依然屹立, 不得不说两个有趣的现象。 一是北方出帝王和猛将, 南方出文人, 谋士和“相”。 北方处于抗击游牧民族入侵的前线, 兼有了游牧民族的勇武和农耕社会的文明。 史书上神化了周文王和周武王, 事实上周兴于西岐, 周朝的兴起并非出自典型的农业社会, 而是兼具强悍的民风 。 唐宗宋祖都具有北方民族的血统。 二是历史上多数朝代建都于北方,鲜见建都于南方, 建都于南方的偏安色彩浓烈, 总是短命的。 威胁主要来自北方,建都于北方, 可以居安思危, 建都于南方, 歌舞升平, 走向败亡。</p><p class="ql-block">游牧民族以武勇著称于几千年的冷兵器时代,但其优势总是会被华夏农耕民族的“智斗”所瓦解, 也随着热兵器的出现彻底消失。</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是大熔炉</p><p class="ql-block">昔日对立的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如今携手于中华民族大家庭, 个中固然有热兵器的出现剥夺了游牧民族武力优势的因素, 根本上是由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个大熔炉。</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是汉族, 而汉族起源于华夏中原的众多部落, 这些部落形成了春秋八百诸侯, 战国末期由秦统一为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量同衡的国家。 在其后的近二千年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有过分分合合, 但没有动摇民众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p><p class="ql-block">汉唐的强盛, 中原华夏民族进一步融合了周边部落, 南至古称百越之地, 西至云贵巴蜀无不融入大汉民族。 吐蕃和西域在清之前虽未纳入中华版图, 但已纳贡称臣。</p><p class="ql-block">在历史上, 有过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历史, 典型的就是元朝和清朝。元朝的蒙古族, 清朝的满族是不是早年匈奴的后代尚且说不清楚, 但从地域角度, 应该是其分支。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武力占领中原, 但没有带进自己的文明, 最后掉进中华文明的熔炉, 成为中华民族的成员。 尤其是满清,客观上早年对中华民族有过客观的巨大贡献, 武, 拓展了中华民族的疆土, 文, 保存和拓展了中华文化,康熙辞典, 四库全书正是康熙乾隆时期完成的。</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的熔炉作用使华夏大地避免了地中海流域和欧洲分裂, 动荡的命运,中华民族的熔炉作用靠的是什么, 还得从中华文明的特征说起。</p><p class="ql-block">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p><p class="ql-block">中国位立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考古学的角度, 中国不是最古老的文明古国, 但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p><p class="ql-block">四大文明国的三个, 古埃及, 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皆为古代三大游牧民族之一的雅利安人所摧毁,因为这三大文明之间由广袤的平原相通。 华夏大地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东面临海, 西面有高耸的群山和无边的荒漠形成的天然屏障, 使华夏民族得以避开强悍好战的西亚游牧民族。 秦始皇筑长城, 汉武帝北击匈奴,迫使余部西迁, 缓解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压力, 保障了华夏农耕文明。</p><p class="ql-block">世界定义文明古国仍然依从考古学的三条标准, 城市遗址, 文字和礼仪建筑,但忽略了一点, 文化才是成熟文明的核心。 殷商的青铜器固然是中华文明史上的辉煌一页, 但中华文字的成熟,涵盖政治, 哲学, 伦理, 军事, 文学的春秋诸子百家学说,闪耀着人类智慧。 汉语言的广泛使用, 以汉语言写成的古典文献先以竹简, 后以纸张书写传承, 所承载的智慧和传统价值观融入了华夏民族的血液, 生生息息。</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大熔炉, 其核心原因源于中华文化, 它不仅统一了华夏大地的农耕社会, 也熔化了入侵的游牧民族。 语言, 文字,智慧的文献传承为标志的中华文化的延绵不断才是中华文明从没中断的根本原因。</p><p class="ql-block">仅以此文告慰文姬, 她的遭遇不复重演,中华民族已经携手屹立于世界。</p> <p class="ql-block">17、读蔡文姬想到的</p><p class="ql-block">文/原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时候,看连环画《蔡文姬》,不求理解,只看热闹,长大后才知道蔡文姬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文姬,本名蔡琰,出生于东汉末年(公元177年或178),文学家、音乐家,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是史学家、文学家蔡邕的女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琰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六岁时仅凭听觉就能辩出父亲弹琴时哪根弦断了。从此有了“蔡文姬辩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琰一生命运多舛,幼年跟随被流放及流亡的父亲颠沛流离,直到董卓掌权后任命她父亲为左中郎。16岁时,她嫁给第一任丈夫卫仲道,可惜不到一年的新婚燕尔,卫仲道患肺病咯血而死。她回到娘家后,时值东汉末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她父亲蔡邕作为董卓之重要幕僚,也被刺杀董卓的王允害死。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失去了父亲的蔡文姬也被“株连”,不幸被南匈奴左贤王豹掳走做了妃子。一去达12年之久,期间为他生了两个儿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曹操统一了北方,征服了南匈奴。曹操念其恩师蔡邕,用金璧将日夜思念故乡的蔡琰赎回来,并将她嫁给他的下属董祀。蔡琰忍巨痛离开了自己亲生的骨肉,在回归故土的途中创造出了古代的十大名曲之一《胡笳十八拍》。而后董祀犯了死罪,蔡琰不顾寒冷的天气,披散着头发,光着脚找曹操去求情,叩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曹操终于被这位才女所感动而赦免了董祀,使得他们夫妻团圆。蔡琰后来凭着惊人的记忆力, 把父亲留下的400多篇古籍内容“失而复得”,准确无误地亲笔写下来献给了曹操。这就是著名的“文姬归汉”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琰回来后,由于连年战乱的悲惨遭遇,她百感交集,伤感悲愤之余创作了史上第一首自传体长篇五言叙事古体诗《悲愤诗》 ,全诗108句,共计540字,“字字血,句句泪”,这部诗作是汉末“华丽的黑暗时代”的悲剧的缩影,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时代色彩。在祖国的文学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重温蔡文姬的故事,再次领略到了“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的女性风采。同时也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沉重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和所处的时代,然而面对逆境,除了积极应对,又能为之奈何?纵观蔡琰一生,表面看起来,她是一位不向命运低头的“女强人”,可是她何曾不想和普通人一样,“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平静的环境中快乐地活着?她何曾不想作为人母,相夫教子,在温馨的家庭里幸福地生活?当她离别亲身骨肉之时,作为女人,她那种万般柔情疼爱,那种撕肝裂肺的痛楚有谁能知,有谁能解?正如在《悲愤诗》里所写:</p><p class="ql-block">“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p><p class="ql-block">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p><p class="ql-block">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p><p class="ql-block">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p><p class="ql-block">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p><p class="ql-block">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p><p class="ql-block">难道她的所做所为就是为了流芳百世, 名垂青史?狼烟四起的战乱年代,有多少人遭遇了和蔡琰同样的命运?令人不寒而栗的战争,灾也!祸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男尊女卑”的旧时代,“男人似手足,女人如衣服”,女性的选择更被动,往往身不由己,难逃“自古人生多磨难,有谁相安过百年?”的“宿命”。倘若蔡琰生活在现在男女平等的时代,她是否还会被迫骨肉分离,肝肠寸断地感叹“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令人望而却步的封建礼教,哀哉!悲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时势造英雄,乱世出佳人。群雄争霸的的三国时代,蔡文姬无疑是才华横溢的红粉佳人,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无数的杰出女性像卓文君、王昭君、花木兰、武则天、上官婉儿、杨贵妃、黄道婆、穆桂英、李清照、秋瑾等等都以不同的方式演绎出了卓尔不群的生命轨迹,人生一世,运也 ?命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文姬的故事是一曲悲壮的挽歌,它折射出了历史,折射出了人性 ,折射出了战乱带给人类的灾难。</p><p class="ql-block">(1/15/2022 Oakville)</p> <p class="ql-block">18、蔡文姬与李清照</p><p class="ql-block">罗谨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本来不在写作状态,近年来接踵而至的贸易战、港乱、疫情,让人性之恶的一面忽然群魔乱舞般几无遮拦地集中纷呈于国与国、人与人之间,使我心乱意惑,所以很少再有兴致提笔了。但昨日有文友提及文学社本期主题蔡文姬,我的写作欲又被稍稍唤醒了。蔡文姬的鼎鼎大名我是知道的,但我真地了解不多。该写写什么呢?于是我马上补课,开始在网上搜读有关她的史实。很快,一些意外发现的故事让我想到另外一个人,我忽然觉得我该比较一下蔡文姬与李清照。</p><p class="ql-block">文姬归汉的故事我是通过郭沫若的历史剧了解的,当时是少年,电影的故事情节我如今已所记不多,只记得她是被掳匈奴,后被爱惜人才的诗杰政治家曹操赎回,这是文史上另类的英雄救美的佳话。但老实说,直到我开始夜读她的更多身世细节之前,蔡文姬在我心目中只有脸谱化的落难才女形象,而走进她的身世故事,尤其是品读了她的《胡笳十八拍》之后,有血有肉的蔡文姬才在我心中立了起来。而这鲜活的蔡文姬,更坚定了我想比较她与李清照的兴趣。</p><p class="ql-block">首先,我想说的是,她们都少年时期即名声在外,且均系名门之后。据说蔡文姬幼童时期父亲弹琴,有回一根弦断了,她便能能立即说出是第几根弦断,后父亲故意再试,她都能准确报出;12岁时她的书法就有直追其父之感;而吟诗作文她也早就为人称道。至于李清照,时人对她少年才情的称赞记载更具体,南宋学者王灼在他的著作中称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而苏轼高徒晁补之则“多对士大夫称之”。少年即才华横溢,说明蔡文姬和李清照都是天才,同时也恐怕与她们的家学深厚有关。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既做过朝廷高官,更是东汉的大文学家、大书法家和大音乐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曾官居高位,更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文学家和学者。不仅仅如此,倒推几代,双方祖上都有一些重要人物,从中可见某种学养的代际积累和传承。由此我联想到近些年我的一些观察与思考。我以为,人才的培养也像财富的积累,包括我本人学业的成功,也是几代传承、接力的结果,而且也离不开财富本身的继承和持续积累。应该说前辈的杰出正是蔡文姬、李清照们更为杰出的基础,这里既涉及知识、学养递增链,也事关财富存续造就的物质前提,尤其是在多数人上不起学,而女性读书权被无视的古代。</p><p class="ql-block">比较她们的少儿时期,我们所知的是,两位都身出名门望族,都有过快乐、富足的童年,有过恣意无拘的才情烂漫。至于二人各自早期的生活状态和个性故事,我们了解到的显然李清照的要比蔡文姬的多很多。这当然与蔡文姬年代更为久远,史料流失更多有关,更与她们遭际的不同有关。两人都身逢乱世,遭遇过离乱,但程度和时间段明显不同。蔡文姬十几岁嫁人不久第一任丈夫就病亡,被赶回娘家,之后没几年就遭遇兵灾战乱,逃难中被南匈奴掳走,被献给南匈奴左贤王为妾,在胡地偷生达十二年之久。或许因为此,她早年的创作早就在战乱中遗失了。相对于第一次婚姻圆满、四十多岁才因金兵入侵而南逃的李清照,蔡文姬的遭遇要惨得多。所以,李清照少女时代的诗词流传下来不少,能让我们在字里行间能够看到鲜活、灵动、调皮、快乐的李清照 ,而对于蔡文姬,我们则很难找到这样的文字史料,帮我们一窥她少女时代的个性和神态。</p><p class="ql-block">不同程度、不同性质、不同长短的离乱,带给了蔡文姬和李清照不同的感受和痛苦。新婚丈夫早亡,被逐回家,不久便因战乱逃难被掳异域。离去时频遭打骂,备受屈辱,沦落为奴,被逼嫁人,十二年思国念乡,衣食不适,孤苦无依;归来时带喜含悲,喜有贵人相救终归故国,悲对骨肉分离永别新家,旧愁换取新愁起。这是蔡文姬的痛苦。她的这种痛在肤在骨也在心,这反映在她字字泣血的长诗《胡笳十八拍》中。神仙眷侣,琴瑟和美多年,中年才国破逃亡,并未身陷敌手而遭受凌辱,只是痛在战乱中他们夫妇一生收集的宝贵金石文物的大量丧失,苦在夫亡后美满不再的余生凄冷孤独,愁在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故土难回的无奈。这是李清照的苦闷。这苦闷活现在她后期的词作中。这苦闷只苦在心,不苦在身,相对蔡文姬,李清照要幸运得多。中晚年的她们,蔡文姬念念不忘的是因平安归国而生的别子之痛,李清照挥之不去的是与失土流亡相伴的丧夫之苦。</p><p class="ql-block">蔡文姬与李清照,也是芸芸众生,自历人间苦乐,涉国涉家;李清照与蔡文姬,更是人间大者,各有称奇之处,不仅在诗在文,也在为人处世。蔡文姬被掳胡营十二载,忍辱偷生,只因“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她没有一死了之只为活着才会有希望重回故国,深爱故国的信念最终帮她迎来了命运的转机。战乱之下李清照同样经历了考验,她深爱的夫婿赵明诚作为地方官忽然有了面对叛军私自弃城而逃的不齿举动,令她很是失望,失望之时逃难路过项羽自刎之地时她则发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慨叹,展现出她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同样反映考验的还有婚姻。蔡文姬荣归故国后曹操好心安排她再嫁小她许多岁的董祀,迫于无奈,董祀对她只是以礼相待。但董祀忽然意外获死罪后,蔡文姬居然不顾天寒,勇闯曹操招待公卿、使驿的官宴,“蓬首徒行,叩头请罪”,披头赤脚,急赴求情,让董祀终获赦免。此惊天动人之举,终于赢得了董祀全身心深爱。李清照的婚姻经历中,尽管赵明诚有过一次的乱局中渎职弃逃的行为,志趣相投的美满爱情让李清照并未彻底嫌弃丈夫,而忽然亡故后更是对他终身不忘,此情难得。而同是再婚,李清照也有自己的另类传奇。窥视她金石文物收藏财富的张汝舟骗去她的爱情之后,当发现她的收藏其实因战乱大部分丧失之后,便凶相毕露,对她拳脚相加,常常辱骂。在女子嫁人后只能忍辱从夫终老,女性毫无权利的古代,在三从四德压得女子喘不过气的南宋,李清照居然反击了,她借张汝舟营私虚报骗取官职的事实,不惜身陷女子不得告夫的刑罪,将他告发,并果断、大胆提出了离婚之诉。她的确因告夫获罪坐牢,但她更成功将恶人张汝舟送入大牢,成功与这个恶夫离婚,成功因为她的盛名被高官名士很快营救出狱。告诉夫家,让其因罪下狱,在今天都是骇俗之举;女子申请离婚,在那时简直不可思议。由此可见李清照的胆识。</p><p class="ql-block">蔡文姬和李清照,身处不同时代,相距月约千年,有着不少相似或不同的之处,但两人都光艳照人。不仅仅她们诗绝后世,更有生活磨难中不逊男儿的惊世之举。应当说,她们不仅有奇才,也有奇气。她们是我眼中望尘的奇女子。</p><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15日于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19、【惟心安处才是家】</p><p class="ql-block">文/一米阳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古红颜多薄命!才女也极少被上苍善待。前一句是千古名言,后一句虽算不上名言,却也不无一定道理。这一点有事实为证,我们不妨以东汉才女蔡文姬为例。</p><p class="ql-block">蔡文姬是东汉时期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从小就精通音律,擅长诗词歌赋,是个地道的才女。只是,就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却是一生坎坷,命运多舛。</p><p class="ql-block">据历史记载,蔡文姬一生经历过三次婚姻。第一次嫁给了和她一样有才华的男人卫仲道,婚后夫妻两人和谐恩爱,也算美满幸福,可惜好景不长,老天并不眷顾才女,只过了两年时间,丈夫就撒手人寰,咳血而死,没有留下一儿半女,婆家也就不待见她。蔡文姬成了孤家寡人,好在有父亲的庇护,她又重新回到了父母身边。</p><p class="ql-block">第二次婚姻,是嫁给匈奴单于。三国时期,因董卓之乱,蔡文姬随父亲到了长安,在逃避战乱时被匈奴掳去,嫁给了左贤王为妻,并生下两个儿子。蔡文姬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虽然胡、汉风俗习惯因地域差异相差甚远,但是,由于她聪颖好学,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在匈奴的十二年间,也渐渐适应了那里的生活。而且,就凭她蔡文姬那样才貌俱佳、冰雪聪明的一个人,虽然是被掳掠去的,也一定会讨得左贤王的喜爱。所以,她的生活应该也算很安逸。但是,蔡文姬念念不忘、梦萦魂牵的还是自己的祖国。</p><p class="ql-block">蔡文姬的第三段婚姻是嫁给了比她小了许多岁的屯田都尉董祀。那是她被匈奴掳去十二年后,由于曹操平定中原,出于对已故老友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不惜花重金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并把她赐婚许配给董祀。婚后三年,董祀因触犯刑法被判死刑。蔡文姬为救丈夫,亲自冒死去找曹操求情,使得董祀被破例赦免了死罪。董祀感念妻子救命之恩,从最初的不看好,到后来转变为惜取眼前人。而后蔡文姬和董祀隐居他乡,唱和于山清水秀的地方,生儿育女,从此岁月静好。</p><p class="ql-block">就这样一位身世飘零、才情出众的弱女子,留下了千古不灭的文学成就,最著名的当属于两首《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为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一代才女于乱世中求生存,身似浮萍,遭遇坎坷,命运多舛,实在惹人心疼,令人唏嘘。</p><p class="ql-block">硝烟滚滚,历史孰真孰假,众说纷纭,实难考证。但是大量的史料记载,蔡文姬一生深受曹操的青睐,无论两个人的关系是纯洁还是暧昧,都无可厚非,毕竟处于那样的历史年代,又是特定的生活环境。曹操爱惜蔡文姬是个人才,求贤若渴,故此,处处对她大开方便之门,关爱有加,这一点毋庸置疑。</p><p class="ql-block">另外就是,从一些文章中看到这样的描述,蔡文姬亡命天涯,历尽坎坷,尝尽辛酸。纵有满腹才华,终抵不过匈奴的弯刀锋利和大漠黄沙。但是,毕竟和匈奴单于生活了十二年,而且育有两个儿子。并且史料还记载,蔡文姬也慢慢适应了那里的生活方式。左贤王对她也不能说没有真感情,凭她的才貌双全,应该会很受宠爱。</p><p class="ql-block">所以说,蔡文姬的一生虽然很不幸,但是能够得到这样两位实力掌权派的欣赏和青睐,也算得上是不幸中的万幸了!</p><p class="ql-block">对于历史或者一些名人轶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欣赏观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想标新立异,也不想成为众矢之的,引起口舌之争。在此,我只想浅谈一下自己的愚见。如果我是蔡文姬,既然已经在匈奴生活了那么多年,就不会再离开匈奴,但这并不影响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最主要的是,不忍心丢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和左贤王毕竟也算夫妻一场,生活了十二年,众多的资料也没有显示蔡文姬遭受虐待和家暴行为,只是她不甘心自己当初被掳掠为奴的身份,能这样义无反顾地离开,那也得需要相当大大的勇气。也可以说是大丈夫的情怀,能屈能伸,拿的起来也放得下,实在令人佩服。如果是因故土难离,无论当初什么原因被迫离开家乡,父母早都不在了,那里已经没有了骨肉亲情,匈奴这边也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那得是什么样的力量,才能让她放下这里的一切,抛下两个孩子啊!爱国也不一定非得一条路走到黑,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去努力实施。如果说是迫于压力,凭她和曹操的关系,她完全可以去请求曹操放她一马,回中原祭拜父母,了却思乡之苦,再让她回到匈奴,既可以母子夫妻长相厮守,也可以从中发挥自己的才能,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或者更多的贸易往来,这样岂不更好!或许这只能是我天真的想法,那样的历史年代,蔡文姬也是身不由己,毕竟是孤苦伶仃的弱女子,一切行为只能受人摆布罢了。</p><p class="ql-block">历史人物早已化作尘埃,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文姬归汉,让历史成全了对曹操的美谈。但是对蔡文姬意味着什么呢?那只是让她的身体回到了祖国,但是她的心在何方?家在哪里?很多文章介绍说,她后来跟董祀在一起生活还是很幸福美满,总归岁月静好。我实在不敢苟同,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辈子要面临骨肉分离的痛苦,那样的牵肠挂肚,哪里还有幸福可言?</p><p class="ql-block">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或许就是因为他们具有豁达胸怀,非凡气度。我只是一个小人物,只要不背叛祖国,不违背良心,我是无论如何也舍不得丢下我的孩子。儿子是母亲的心头肉,母亲是儿子永远的家。活生生抛下自己的孩子,作为我一个普通人的观念,一生心里都会不得安宁,没有任何良药能够补救。</p><p class="ql-block">人世沉浮,只求安定。心归何处?家在何方?唯心安处才是家!</p><p class="ql-block">2022 . 01 . 15 . 夜</p> <p class="ql-block">20、【念奴娇】读蔡文姬诗感怀</p><p class="ql-block">词/姜建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风应律,想文姬、轻骑欲归时候。</p><p class="ql-block">五内俱崩辞稚子,行去几多回首。</p><p class="ql-block">十载羌蛮,一襟悲愤,笳拍弹僝僽。</p><p class="ql-block">飞驰纵骋,料还桃蕊来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杯酒漫叹西窗,娥眉弗及,寂寂漂零久。</p><p class="ql-block">幸似伯鸾携德耀,共抱琴书相守。</p><p class="ql-block">待得春来,瘟神尽扫,天自归期授。</p><p class="ql-block">一声丁鹤,问家山可依旧?</p> <p class="ql-block">21、【春从天上来•蔡文姬】次韵斯夫兄</p><p class="ql-block">词/汤道夷 1/15/202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扬砾飞沙。大漠雁哀鸣,掳掠生涯。</p><p class="ql-block">引颈南望,意乱如麻。乡思泛漾涂鸦。</p><p class="ql-block">饮居腥膻绕,已习惯、淡饭粗茶。</p><p class="ql-block">怨宫深,左郎征战外,稚子咿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操爱贤念旧,遣使赎身回,择婿新家。</p><p class="ql-block">雨恨云愁,迎新辞旧,何奈接木移花。</p><p class="ql-block">感流离颠沛,伶仃苦、曲奏悲笳。</p><p class="ql-block">璨文华。柳絮才高命,缘浅残葩。</p> <p class="ql-block">22、答蔡文姬</p><p class="ql-block">文/马向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莫非得上帝暗爱</p><p class="ql-block">你韵高传奇</p><p class="ql-block">精宫商</p><p class="ql-block">莫非得神助、你战胜炸腑之痛</p><p class="ql-block">心雨如葡萄入醡</p><p class="ql-block">杜康散醇香</p><p class="ql-block">归汉符号</p><p class="ql-block">直疑神下令传世</p><p class="ql-block">十八拍、拍拍啼血祈悲慈</p><p class="ql-block">你许大漠痛分娩</p><p class="ql-block">天地不仁</p><p class="ql-block">你深不可测的公义几时升起</p><p class="ql-block">烈酒怒火</p><p class="ql-block">聚散绿蚁难解识</p><p class="ql-block">古艺赞美你</p><p class="ql-block">千年潮尔悲愤诗;王孙谢你</p> <p class="ql-block">23、风骨才女</p><p class="ql-block">文/张绥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将降大才于是人,必附赠相应的磨练和坎坷,比如蔡文姬。</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女子能留下姓名行迹的寥若晨星,无论中外。然而,晨星稀疏,才更璀璨生辉,引人注目,比如蔡文姬。</p><p class="ql-block">从古至今,女子有才者一定不计其数,有极高才、极显赫身份而能极其坚忍者,也许也寥若晨星,比如蔡文姬。</p><p class="ql-block">出生名门,自有一身华贵气质,诗书画乐熔铸起的一位女子,自带着名门的基因风度,折服过那位“慨当以慷”的“兄长”,她的曲折人生,掌握在她自己手中。</p><p class="ql-block">尽管,早年时丧夫,青年时被掳,盛年时嫁给一个不太满意自己的丈夫,她却能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活下去,活得超出了她生命的年龄,活了千年,活在历史书中,活在了《三字经》里,活在今天,我们的思索中。</p><p class="ql-block">从她的《悲愤诗》,我能透视出她少年时的幸福身影,唯其有了少年时的幸福,才能品出大半人生的悲凉之真味。《悲愤诗》不见一丝闺中之怨,满是大丈夫的感慨与慷慨。</p><p class="ql-block">“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似礨空之在大泽”,“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蔡文姬让我体会到人的生命之渺小,可同时让我领略到渺小的生命之伟大。人,可以渺小到无法左右自己的轨迹,却伟大到再渺小也能坚持下来,活成一个传奇。</p><p class="ql-block">无法想象在那样的时代,一位女子丧夫后回归娘家的心情,更难想象,她被掳去南匈奴那些年的心路历程,难想象曹公以重金赎回她,以强权为她找到一个归宿后,她的情感。后世才子袁枚的妹妹袁机,被接回娘家后整日不事梳妆,形容憔悴,终至忧郁而亡,袁枚自责:带妹妹饱读诗书,使之谙熟古人“节义”事所惹的祸。焉知袁机没有真正通达四书五经,而蔡文姬以她的见识和胸襟,我想,她一定通透地知晓了,在“节义事”背后,有生命之真意。</p><p class="ql-block">人一定要知晓个体生命的渺小,才可以创造个体生命的伟大。磨难,正是上天给予的恩赐。</p><p class="ql-block">所谓坚忍,就是深处艰难世界,看清世界真相,却依然能从内而外散发一缕芬芳的品性。</p><p class="ql-block">提到汉末建安时期,我们常常会提到“风骨”二字,我想,蔡文姬是中国女子中有风骨之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