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觉察中成长,在成长中觉察』 ——西工区黎明小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读书交流会

西工区黎明小学

<p class="ql-block">时间:1月10日下午、1月11日全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点:三楼舞蹈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题:觉察 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持人:马全红校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加人员: 师训办任主任、教研室雷老师、黎明小学全体教师</p> <p class="ql-block">  读书观察案例的分享是教师读懂孩子、读懂教育、读懂自己、读懂人生的重要平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抓手。一个个对学生的观察案例承载着教师的读书状况、人格彰显……</p><p class="ql-block"> 在觉察中成长,在成长中觉察。西工区黎明小学于2022年1月10日下午及1月11日全天开展了一场在教育时光里觉察与成长的精神盛宴,让书香温暖寒冬,让分享沁润心脾。</p> 精心准备的环境,处处彰显生机与美好。 <p class="ql-block">  马全红校长就本次读书交流的规则进行说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每位教师进行10-15分钟分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随机挑选教师对其进行回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马校长逐一进行点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共同期待着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能量的涌动和成长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在黎明小学,共产党员始终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本次也首先进行分享,他们以真实的案例、深度的剖析示范引领着黎明小学不断前进。</p> <p class="ql-block">  党员刘俊丽副校长分享的案例是《小大人儿》。通过对“懂事”的孩子与“乖”孩子的本质区别,指出孩子太早懂事就是安全感缺失的表现、是在照顾成人的无能。通过对自己的觉察,深入分析到过早懂事的孩子很难感受到幸福。真正能做到去自我中心化,关注自己的感受,理解他人的感受,协调好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懂事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党员程瑞莉副校长分享了一对兄妹结伴回家,弟弟把姐姐弄丢了的案例,在这个案例中她觉察到因为自己主管安全这项工作,对于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格外敏感,从没找到孩子时的焦虑不安,到明知家长可以来接孩子,但偏偏不接让孩子自己回家的愤怒,让她看到自己内在弱小不能面对未知结果的部分,以及与家长沟通时不越界的清明。</p> <p class="ql-block">  马校长指出:不要剥夺孩子人生经历,因为每一次经历于孩子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相信孩子,他们没那么容易“丢”。</p> <p class="ql-block">  党员郭丽霞老师分享的案例讲述了一个内心虚弱的孩子寻求老师关注的故事,老师通过倾听、关注、看见,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抱持性的环境,使得孩子自然“痊愈”。</p><p class="ql-block">  马校长回应到:当身体反复出现症状,被关注的不只是身体,还有我们的内心。很多的身体状态都和内心状态有关,去评价、信任、接纳孩子,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党员于翔老师通过案例《打餐“恐惧症”》,从孩子、家长、教师的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教师通过对孩子的看见、理解及肯定,让学生自我功能能够得以发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给予孩子所需的时间与空间,家长与老师要作为孩子的一个陪伴者,而不是控制者,最好的爱,就是让孩子成为她自己!</p> <p class="ql-block">  党员李雅静老师通过对一个易怒学生的观察与反思,理解了那些看似外表“刚硬”总是气势汹汹对待别人的孩子,其内在是十分痛苦和矛盾的。在事件中李老师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更深刻的理解了当年李局点评时说过的一句话“成年人对儿童发脾气是一种智力不足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马校长点评说,对于这些突然发生易怒情绪的学生,教师要格外关注,可以通过沙盘、心理咨询对其进行帮助。</p> <p class="ql-block">  王娅婷老师通过案例《给孩子有边界的爱》 ,思考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接纳孩子因为遭受创伤造成内在秩序混乱的种种不正常行为,警觉到自己在潜意识中对孩子过度关注从而突破师生关系边界,让自己和孩子都不舒服。给孩子有边界的爱,不做拯救者,相信孩子有自愈的能力,在关系中彼此滋养,相互照见。</p><p class="ql-block">  马校长点评到:老师要警觉自己和学生关系的浓度,清晰自己的边界,对于这种可能受过创伤的孩子,不用刻意给他特殊的照顾,像对正常孩子一样对待即可。</p> <p class="ql-block">  党员晏莉老师分享的案例是《“哇”的一声哭泣》。案例讲述了一个元旦画作被撕毁而在课堂上情绪破防、失控大哭的孩子,通过对其背后原因的深入剖析,看到了一个渴望被倾听、被接纳、被理解的永远活当下的儿童。老师通过分析孩子的情绪,以及什么是真正“懂事”,剖析自己的情感的隔离、自恋和共情,认识到读懂孩子,其实是读懂自己。</p> <p class="ql-block">  党员王晓燕老师通过微微的“挑食”,看到普通的食物就能满足孩子的身体需要,未被满足的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在“挑食”上与母亲之间边界不清的爱和最终健康的分离。王老师发现“挑食”挑剔的是关系,与食物的关系,就是和人,和环境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马校长回应:孩子参加午餐午托和延时服务就是孩子走向“一体化”“社会化”的过程。</p> 党员率先垂范,骨干引领辐射,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用党建引领教育教学”的理念我校时时践行、处处夯实。台下的领导、老师,用专注的倾听、及时的回应传递着尊重和力量。有共鸣,有澄清,有鼓励,有质疑,还有提升,句句回应饱含深情与智慧,为大家创造了彼此连接的空间,也让我们在关系中看见了自己。 范国朋老师分享的案例《改变源于爱》,通过第一次当主班,观察到班里孩子这学期在学习,行为,劳动,课后服务等各方面的变化,觉察到孩子在拥有了更和谐的关系和适合生长的外部环境,在得到了更充足的爱的流动之后,好的状态会自然呈现,无需训练。通过工作的变动,发现正是生命中的不确定才激活了自己的生命,让自我功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从而遇见全新的未知的自己,遇见了不一样的孩子们,遇见了生命中的美好。 郭晓晓老师回应到:通过与孩子们爱的连接,孩子和老师的生命状态都被激活,在体验当主班的过程中,带给了她向上的动力,相信范老师带着这份爱和觉知,将来一定会收获更多,成长更快。 <p class="ql-block">  郭倩倩老师通过孩子自由选择社团而发生的一些有趣故事从而提炼出孩子通过自主选择有了一个欢乐愉悦的心情,同时这也是源自精神胚胎的声音来告诉他——孩子需要什么,最后通过自主体验找到充分信任自我的感觉,最后引领她成为自己。通过对儿童的分析觉察到成人立场的不好情绪投射给了孩子,把孩子卷入到了成人复杂的关系当中。同时,也察觉到了自己“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不平衡关系模式,也让我们学会宽容自己才能宽以待人,放过自己,你才能成为你自己!</p> 许利老师从延时服务中观察思考,发现一年级的孩子们很愿意参加第二时段的课程,在参与的过程中慢慢有了集体感,适应了小学生活,对学校、学习不再恐惧,规则也慢慢建立了。也让老师内心很有活力,身体和精神上变得舒服、愉悦、平静、耐心。 <p class="ql-block">  李玲玲老师分享一个孩子午餐帮助小朋友打餐的从不会到熟练变化的案例,说到成人不能成为孩子成长中的障碍。给孩子一个可以自我发挥的环境,让孩子征服阻碍她成长的障碍,让孩子获得成就感,让这个成就感成为她发展的内驱力。作为老师,适当的后退是给了孩子力量,跟孩子保持一个良好的边界,让孩子在这个环境里健康完整的成长。</p> 王丽丽老师分享了案例《成长的内心冲突》,看见了青春期孩子在自我找寻中确认自我、探究自我的心理历程;看见了孩子童年的压抑和创伤被激发投射到他人身上引出冲突的动力原因。向内觉察自己之前逃避社交的原因也是怕在关系中看见真实的自己,勇敢面对现实,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她从自己青春期的经历共情接纳孩子的状态,使孩子在安全自由的环境中被"抱持”。在自我成长的途中,不断觉察自我,接纳自我,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br>  马校长回应到:王老师很真实,敢于打开自己,对内在进行深入的觉察,说明她认为我们的环境是安全、抱持的。 <p class="ql-block">  郭晓晓老师在《你可是组长》的案例中分享到,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候,要立足儿童。成人要觉察自己挑剔的背后所传递的内容。教师要警惕自我的功能外包现象。只有老师看见自己,才能更好的陪伴儿童。看到自己投射的部分、自恋的部分,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进而为儿童的成长助力。</p><p class="ql-block"> 马校长回应到:能够走进自我的内在,剖析自己,在读书中成长,在与儿童相处中,完善自我人格状态。</p> 骆晋老师的案例讲述了孩子们在窗口看到了“霜”去摸,去尝,进而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与喜悦的事情。儿童是通过感觉来认知这个世界的,感觉是不可能被教出来和灌输进去的,通过自己感觉的认知,才会内化于心。在自我认知中觉察到了自己和孩子们共情,其实也是自己内在的一种渴望,想通过孩子来实现。另外,也很庆幸了自己在这件事中保持了一份觉知,及时觉察到了孩子们的那份兴趣,给予孩子们爱和自由空间,在低年段进行实体化教学的对孩子的认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毛思宇老师通过与学生的一次对话,觉察到了成人细微的动作也会对儿童造成很大的影响。成人作为儿童的环境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作用,确保给予儿童一个友好的、有准备的环境。这样儿童才能够获得完整的成长! <p class="ql-block">  金鸽鸽老师通过对一名学生网络世界的了解,发现父母是儿童完成社会化之前的第一个关系,这个关系模式好与不好都构建着儿童对自我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影响着儿童未来与其他关系的构建。</p><p class="ql-block"> 马校长回应道:孤立带来成瘾,而爱带来向上的力量。</p> 吴依琼老师讲述了一个因为执着于捡豆子,而对老师说“不”的孩子的故事,通过对这件事的回想与反思,觉察到孩子正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发展之中,深入了解以后,才发现孩子良好的秩序感源自于家庭教育。<br>  马校长回应到:当我听到这个孩子故事,就想到这个孩子的背后有一个负责任的妈妈,好的家庭才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完型提升 <p class="ql-block">  为孩子提供有准备的环境,从成人立场转变为儿童立场。在教育中观察学生、内观自己,和学生共享精神生活,我们经历了一个学期的读书、学习,我们带着爱,带着觉知,带着对读书的思考,站在儿童立场理解、观察孩子,给予了孩子爱,帮助,支持与力量,一路与孩子相伴,黎明小学的一位位教师践行着爱与成长的信念,为我们分享在教育时光中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任老师与雷老师陪伴聆听,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支持和鼓励。</p> <p class="ql-block">  读书,观察,追随心灵的净土,回归纯粹自然,遇见更好的自己。交流,分享,让我们带着觉知,在专业和爱的引领下,一路与孩子相伴,拥抱生活,拥抱美好黎明的每一缕阳光……</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p><p class="ql-block">图片:蔡琼琼</p><p class="ql-block">文字:毛思宇</p><p class="ql-block">初审:王军英副书记</p><p class="ql-block">复审:马全红校长</p>

孩子

老师

自己

成长

案例

分享

儿童

自我

觉察

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