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行为交给孩子-不替代、不包办

小红星

<p class="ql-block">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动自发的两个核心:第一个是把行为交给孩子;第二个是引导。</p><p class="ql-block">在第二个板块中,我们讲了影响孩子行为的几大因素。现在,家长应该明白,要想让孩子做出好的行为,就不能直接干涉、控制、约束孩子的行为,既不能针对行为本身去干涉、约束、控制或者强制孩子。</p><p class="ql-block"><b>直接针对行为的干涉、约束、控制、强制等。</b></p><p class="ql-block">一方面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p><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服从家长,那么他从潜意识里就会有这种服从于别人之后的屈辱感,而这份屈辱感会加深孩子的无力感、低价值感、自卑感等。</p><p class="ql-block">第三个方面,强制孩子或者干涉孩子行为,会让孩子彻底对自己不负责任。</p><p class="ql-block">身为家长,当你懂得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时,你就走出了学会引导孩子的第一步。在接下来系列课程中,我将为大家讲述如何把行为教给孩子。</p><p class="ql-block">我将会告诉大家如何真正做到不干涉、不约束、不控制、不强制孩子行为,也就是把行为彻底交给孩子。那么你就走出了引导孩子的第二步。</p><p class="ql-block">在此,我首先分享把行为教给孩子的第一步——不替代。替代很容易理解,就是家长做了孩子该做的事情,或者孩子没有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被别人做了。</p><p class="ql-block"> 很多家长都会替代孩子成长,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替代的成分更高,程度更深。家长总是替代孩子的结果,就等于剥夺了孩子承担的体验权。如果孩子没有体验,没有亲身经历,就不会获得成长。在替代下长大的孩子,虽然身体长大了,心里却永远长不大。</p><p class="ql-block"><b>而家长为什么要替代孩子呢?</b>一般来说,有两个动力。第一个动力是,很多家长通过替代孩子来否定孩子,呈现自己的价值感。也就是通过替代孩子做他该做的事情,证明自己比孩子做的好。隐藏在这种替代行为背后的,是通过替代孩子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感,在孩子面前证明自己很强。</p><p class="ql-block">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拖拉的孩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家长的替代。每天早上时间都很紧张,家长看了孩子磨磨唧唧,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往往会急不可耐大手一挥,说“我来”。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告诉孩子:看到了吧,你30分钟才能干好的事情我3分钟就搞定了;看看吧,我多么厉害,你多么糟糕;你要向我学着点儿,你要认同,等等。</p><p class="ql-block">这种替代行为的背后,其实就是在证明自己。家长要记住,孩子并非没有选择的能力,而是没有选择权利。在学习了这一小节内容之后,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把孩子自己要做的事情还给孩子。</p><p class="ql-block">替代孩子第二个动力,来自于家长的分离恐惧或者分离焦虑。替代的结果是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使孩子一生都离不开家长。这样一来,家长就创造了永不分离的母婴关系。</p><p class="ql-block">这背后是在满足自己的这份分离恐惧或分离焦虑感。这种心态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童年原生家庭的模式或者原生家庭的创伤所致。这需要家长自己学习和成长,通过持续学习自动自发,去疗愈自己。</p><p class="ql-block">在处理和孩子之间事情时,家长首先要分清楚这件事情是家长的事情还是孩子的事情。如果是家长的事情,那么请独立完成,不让孩子干涉,也不让孩子替代。如果这孩子事情,那么请尊重孩子,把事情还给孩子,允许孩子独立完成。即使预见到孩子会犯错,也依然要把事情交给孩子,因为这是孩子自己该做的事情,孩子只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才会成长,才会独立,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顶天立地地承担责任的人。</p><p class="ql-block"><b>那么,哪些事情是需要交给孩子去做的呢?</b></p><p class="ql-block"><b>第一,学习。</b></p><p class="ql-block">很多家长都为孩子的学习感到焦虑。实际上,凡是孩子学习能力太糟糕的以及缺乏学习兴趣的,基本上都与家长有莫大的关系。天生学习能力不足的孩子,只有极少数。</p><p class="ql-block">现代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孕期做好检查,基本上都能保证优生优育。换言之,人类的智商是一代比一代高的,孩子怎么可能在学习上栽跟头呢?孩子学习糟糕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心态出了问题,而心态出问题,往往来自于家长对责任的剥夺。</p><p class="ql-block">所以对于学习,家长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的第一个核心就是把责任还给孩子,家长要始终牢记这一点。</p><p class="ql-block">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而不是为别人学,为爸爸妈妈学,为老师学,是为他自己而学,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实现自己的价值。</p><p class="ql-block">既然是为自己而学,那么就不应该受到任何因素的影响,因而,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焦虑、控制、干涉、强制等,都是孩子不学习的最核心的影响因素。</p><p class="ql-block">所以,我给家长第一个建议就是,一定要把学习完全交给孩子。至于如何放手,我在后面将会用一个板块的内容具体讲述如何把学习交给孩子。</p><p class="ql-block"><b>第二,做家务。</b></p><p class="ql-block">孩子为什么要做家务?从个人角度来说,我是鼓励孩子做家务的。孩子一旦做家务,就有一种当家做主的归属感,就会知道柴米油盐的“贵”,开始全心全意为这个家“操心”,慢慢学会计算和规划。事实证明,从小当家的孩子,在长大之后会具有整体意识,拥有战略意义上的规划能力,如果孩子从小万事不操心,长大了又怎么会操心呢?家长想让孩子幸福,让孩子获得成功,就必须要孩子从小承担家务。</p><p class="ql-block">调查显示,会做家务,或者适当参与做家务的孩子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学习成绩比较稳定。第二,长大之后,不管是经营婚姻,还是经营事业,幸福指数都更高。我常常说,家务是共同的事物,有参与感,就有价值感。</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长都告诫孩子:“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情不用你管。”还有很多家长让孩子以做家务换取礼物、换取奖励等,甚至还会奖励钱给孩子。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强制孩子、强迫孩子做家务。</p><p class="ql-block">我是提倡孩子做家务,但是以上这几种方法都是很糟糕的。家长要让孩子正确地做家务。首先,我们要明白,家务不是父母的专属,更不是女人专属。所以,当孩子做完家务之后,家长不要对孩子说“谢谢你提爸爸/妈妈做了家务”。</p><p class="ql-block">其次,家长要告诉孩子:“<b>做家务是全家人共同的责任,因为家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在这个家里,共同享受的舒适和便利,那我们就应该共同去维护这个家庭的环境,承担起照顾这个家庭的责任。你在家里享受了爸爸妈妈的照顾之后,你也要学会回馈对别人,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人有义务一辈子要照顾你,也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可以享受被别人照顾一辈子。</b>”</p><p class="ql-block">只有当一个人得到爱和照顾时,及时回馈,及时回你,及时付出,及时给予,才能让家庭中的这份爱获得平衡。</p><p class="ql-block">很多家庭中充满了抱怨和指责,就是因为其中一方一直在付出,而另一方却毫无回应。所以,在家庭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都要维护这份爱的平衡。</p><p class="ql-block">再次,我们还要告诉孩子:“<b>之所以让你做家务,承担部分家务,是因为每个人都要学会照顾自己。爸爸妈妈既没有义务照顾你一辈子,也不可能照顾你一辈子。所以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要学会照顾自己,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未来,你还会组建新的家庭。在你自己的小家中,让你享受家人照顾时,也要具备照顾家人能力。尤其是夫妻之间,你也需要维护家庭的平衡。此外,让你做家务,也是因为有一天当爸爸妈妈不在你身边的时候,你独立了,长大了,你出去为自己的理想打拼的时候,或者有一天爸爸妈妈老了、逝去的时候,你依然具备照顾自己的能力,能独立自主地生活,能过的很好。这样爸爸妈妈才会放心。所以,让你做家务是培养你照顾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得学会。</b>”这是家长必须告诉孩子的。</p><p class="ql-block">最后,让孩子做家务,不能说谢谢,要多说恭喜和祝贺。例如,可以对孩子说“恭喜你长大了”“祝贺你长大了”“祝贺你有担当了”“恭喜你懂事了”“祝贺你懂得付出爱了”“<b>祝贺你在爸爸妈妈没有提醒和监督的情况下,主动承担了家庭责任,主动付出了这份爱,爸爸妈妈真的感到很欣慰。你不但是一个懂得接受爱、发现爱的孩子,还是个勇于付出爱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孩子</b>”,等等。如果家长坚持这样引导和定义孩子,孩子未来怎么可能不幸福呢?</p><p class="ql-block"><b>第三,清洗内衣内裤。</b></p><p class="ql-block">对于超过6岁的孩子,家长要循序渐进地把孩子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做。前文我们讲了关于孩子学习和如何对待孩子做家务,接下来,我们要讲一讲关于孩子的内衣内裤要怎么处理才合适。</p><p class="ql-block">超过6岁的男孩儿要尽量自己洗内衣内裤,偶尔爸爸可以帮忙洗,但是尽量不要让妈妈洗;超过6岁女孩儿也尽量自己洗内衣内裤,偶尔妈妈可以帮忙洗,但是尽量不要让爸爸洗。</p><p class="ql-block">古人云,男女授受不亲。虽然父母生养了孩子,但是人的本能是难以控制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生命的本能和生理的本能,在本能的驱使下,孩子会试图获得异性父母的认同。 </p><p class="ql-block">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爸爸妈妈既要把孩子当孩子,也把孩子当异性,尤其是要把超过6岁的孩子当异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前面才说6岁以后的孩子要自己洗内衣内裤,或者偶尔让同性的父母帮忙。</p><p class="ql-block">还有很多男孩儿已经十岁了,还和妈妈一起洗澡,这么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第一,越过了性别的界限了;第二,超越母婴关系本身了,因为不管是洗内衣内裤,还是洗澡,这些都是都属于个人隐私,而且也是性的投射。从这个角度来看,家长要及时把孩子这部分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做。</p><p class="ql-block">当孩子两三岁时,家长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独立如厕;当孩子四五岁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洗澡;当孩子长到6岁时,家长要有意识的教会孩子独立清洗内衣内裤。而至于什么时候该让孩子独床,独房睡觉,这些也都是家长需要了解的。</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无法让每个人都弄清楚这些行为背后的逻辑,我只是告诉大家这个结论家长照做即可。</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