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心境》

黄哲才

朋友问我:摄影是什么?你拍照是为了什么?你怎么会喜欢摄影?...问题太大,太深,没办法用一句话回答。也讲不清楚为什么会喜欢摄影,也或许是因为喜欢的东西太多难以说清楚。<div>摄影是一种记录;摄影更是一种表达;摄影又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强大,手机也加入摄影,摄影已经成为最简单,最快捷的表达交流方式,应该玩玩。我更多的是通过拍摄照片,来表达我对眼前人物活动,景物景色的心境。</div><div>我很少所谓的创作。而是生活中看见的,会让我有感觉的瞬间就拍摄记录下来。拍摄可以是相机也可以是手机。这里我用照片把2021年的生活心境告诉你...<br><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第一码头是厦门最古老的老码头。这里有海风,有海浪;有木船,有船老大,有水手;有板车,有搬运工人。天天都有看客,游人,摄影发烧友...<div>我喜欢这里,是我三天两头打卡的地方。每一次来到老码头都感到亲切,都有拍摄的题材。</div><div><br></div><div><br></div> 赤膊,满身汗,皮肤红黑的搬运工人。是他们把来自漳州方向的货物从货船上卸下来又装上板车拉上岸,再装载上货车运送到货主那里。艰苦,平凡,值得尊重...<div><br></div><div><br></div> 没有货船靠码头时,有人会在这里撒网捕鱼。是否能捕到鱼不知道,年轻人是否是专业捕鱼人不知道,只看到撒网动作有模有样...<div><br></div><div><br></div> 阳光明媚天气好时,码头不仅作业繁忙,各种各样人也会傅粉登场。看风景的,拍照片的等等各取所需...<div><br></div><div><br></div> 这位老兄是聪明的,三脚架架设手机。一边钓鱼一边看手机两不误,聪明得让人佩服...<div><br></div><div><br></div> 一位年轻人高高在上坐在横杆上,看风景还是玩手机不清楚。一位年轻人弯下身低头拍照。低头弯腰的人得到一张自己满意的照片,高高在上的人得到什么呢?只有他自己知道...<div><br></div> 涨大潮时货船不靠码头而直接靠岸边。这是码头最清静的时候,有人拍照,有人垂钓。拍摄者拍的是照片;垂钓者钓的是鱼吗?我看更多钓的是时间...<div><br></div> 情侣俩到这里,共坐在一块水泥墩上,看似亲热。美眉心在手机,帅哥心在远方...<div><br></div> 疫情平静时的轮渡码头,过往鼓浪屿的游客人潮如流。疫情肆虐时轮渡码头就冷冷清清,鼓浪屿成了清静岛。旅游业,酒店业,零售业等等很多行业备受冲击损失惨重...<div><br></div><div><br></div> 今年又是疫情,搞得人心惶惶,害得我不敢到人多的地方。那天抬头一看这个场景,就是新冠病毒下人们心情的写照...<div><br></div><div><br></div> 疫情期间很多大楼进不去了。聪明人在大楼门口放一张桌子,快递小哥把食品等放在桌子上再通知顾客来取。真是一个减少人与人接触,又能拿到快递食品的好办法...<div><br></div><div><br></div> 疫情期间。海滨公园海风轻吹,空气很好,游客又少。石头栏杆上这位老兄躺着玩手机,真有他的...<div><br></div><div><br></div> 这两位逍遥自在,有点漫不经心。看似一家人,又不太像一家人...<div><br></div><div><br></div> 这两位虽然不知道是不是一家人,感觉胜似一家人...<div><br></div><div><br></div> 在海滨公园,海湾公园,经常看到这样的动作姿势。好像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一样,然道就不能做一个别样的?<div><br></div><div><br></div> 天气寒冷,有人裹着衣服光着脚丫在公园凳子上睡觉。让人看了有点心酸...<div><br></div><div><br></div> 一月份是厦门是全年最冷的时间,海边有海风就更冷。小情侣包的严严实实坐在石头凳子上看手机,这是一种情调,那叫“咱俩一起冷过”...<div><br></div> 夏天的海滨公园,自然是有风有光。如果看不到风,看不到光,那才怪了...<div><br></div> 眼前突然一阵风,一位舞者飘然而至。仔细一看却是手机拍摄者,舞步明显比拍照专业...<div><br></div><div><div><br></div></div> 不少人喜欢在海边石头凳子上葛优躺。是静静地发呆?是闭目回忆往事?还是...?<div><br></div><div><br></div> 尽心尽责的保洁员,穿梭在坐着的游客之间捡扫垃圾和游客掉落杂物。游客们各做各的,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div><br></div><div><br></div>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好朋友厶凡老师。得知我2015年底到马克思哪里走了一趟回来的消息后,2016年从乌鲁木齐飞过来看望我。今年再一次飞来厦门,并特意请打棉花师傅打一床新疆棉棉被给我,我心怀感恩!这份情谊让我多了一份战胜病魔的力量;这份情谊我深记心里...<div><br></div><div><br></div> 今年是母校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我们班三位老同学见面留影。左边是留校博士,中文系教授叶同学;右边是将军,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陆同学。就中间的我一生碌碌无为,凡夫俗子一枚,想想真是惭愧...<div><br></div><div><br></div> 漳平永福茶园,一个台商承包经营的茶园。主人在茶园中间的道路两旁种植樱花树作为行道树。没想到十几年以后,茶园道路两旁樱花树盛开的樱花吸引了八方来客。现在前来这里的绝大部分人是慕名而来的观光客,摄影师,而不是购买茶叶的商人。前几年茶园还是自由参观的,现在改成了观光景区收门票了。真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div><br></div><div><br></div> 这次到永福茶园,大雾弥漫的阴天。然而眼前呈现出另外一种景象,让我感觉犹如水墨画。似清非清,似有似无。拍出的照片另有一种感觉,也挺好的...<div><br></div><div><br></div> 一天下午在第一码头瞎逛。不经意间看着看着,怎么就觉得这个景色有点怪,也说不出来什么诡异。你们看看有什么感觉?...<div><br></div><div><br></div> 厦大白城海边。细雨点点,一把小雨伞,一位小女生。轻轻地,悄悄地踏着细沙走着,走着。是散步?是去约会?还是?一定有故事...<div><br></div><div><br></div> 泉州西街是一条几百年历史的老街。这里有闻名中外的东西塔,深深古巷中红砖大厝随处可见。每天清晨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自行车一路浩浩荡荡,无比壮观...<div><br></div><div><br></div> 泉州金鱼巷,一条几百年的古老小街。如果你到泉州一定记得去走一趟,小巷人家房屋大门上的对联绝对会让你张开大口又读不出。在这里我这个厦大中文系学生无底头低了;在这里才知道自己知识是那么的浅薄...<div><br></div> 在这里你也会感觉到自己见识是那么少。眼前的老漆竹篮,墙壁上竹器叫什么名字?而墙壁挂着的竹器上“屁股面”三个字就足够让你脑洞大开...<div><br></div> 再看看眼前那一大盆的大萝卜,那可是制作泉州名小吃“萝卜酸”的地道原材料。买一块尝尝后,你会流连忘返...<div><br></div> 金鱼巷人也与时俱进。49号人家既是“古城人才驿站”,又是“党员经营模范户”...<div><br></div> 古老的金鱼巷记录着泉州这座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古城的古往今来。金鱼巷因为种种原因也面临破落消失,怎么办?不知道,只知道可惜...<div><br></div><div><br></div> 泉州知青纪念墙是中国少有的大型知青纪念物,当年的泉州知青集资百万修建,留给下一代一个念想。让泉州下一代知道自己的父母那个年代的艰辛故事,功不可没。图为当年的泉州知青参观完知青墙时留影...<div><br></div><div><br></div> 海湾公园也是我经常去瞎逛打卡的地方。特别是夕阳下那一湾金黄色的海水让人向往,让人着迷,让人去了又想去。<div>美女关注着帅哥;老兄关注着手机;奶奶关注着孙子;孙子关注着狗狗...一张照片就有这么多关注点...</div><div><br></div> 海面金光闪闪,脸庞越抱越近。突然感觉怎么三个人却只有一双脚?...<div><br></div> 海风轻轻,细语绵绵,若无旁人。<div>真会选地方,年轻时我咋就不懂?...<div><br></div><div><br></div></div> <div><div>一个人,一条狗,这样的情景越来越多。<br></div><div><div>她俩谈得投机,两只狗狗一前一后给主人放风。然道她俩谈话也有秘密?...<br></div></div></div><div><br></div><div><br></div> “文明城市 因你而美”一点都不为过。精疲力尽的快递小哥在屋檐下睡着了,太累了!<div><br></div><div><br></div> 《空调墙》我在想房子里面的人搞不好没有空调多...<div><br></div><div><br></div> 疫情期间。思明北路特香包面包店顾客排队购买。生意做到这个份上算是成功了吧...<div><br></div> <p class="ql-block">《女孩与狗狗》十字路口等红绿灯 看到此景,心中一下子五味杂陈。孩子啊,孩子,我该说什么...</p><p class="ql-block"><br></p> 中山路路边,低头无语的老人。<div>身边一只小狗,一包烟,表情无奈,呆滞,孤独,难言...<div><br></div><div><br></div></div> 拍拍拍,拍什么?我不是烧酒配!走不走,不走咬你...<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火车站候车厅,实在够累了。<div>现在的年轻人外出闯荡,真不容易...<div><br></div><div><br></div></div> 始建于南宋的永春东关桥,又称为“通仙桥”。是闽南地区最大的廊桥。实际上把它和廊桥之乡的闽东以及浙江泰顺廊桥相比较,不管是建桥时间和廊桥本身都毫不逊色,值得一看...<div><br></div><div><br></div> 东关桥旁边的村庄景色很美。如果你来永春,一定记得到此一游...<div><br></div><div><br></div> 厦门同安莲花山上的淡溪村,原来以村庄修建在陡峭山腰的山坡上而出名。现在年轻人都到城里务工,村庄里大部分房屋人去楼空。这一两年就要整体搬迁下山,感觉有点可惜...<div><br></div><div><br></div> 淡溪村大部分村民的家,现在都这样了。城里的人跑到这里感觉房屋还挺好的,空气新鲜,环境有浓浓的乡土气息。或许会有人来这里搞农家乐旅游,可能也不错...<div><br></div><div><br></div> 厦门中山路是一条历史老街,更是厦门人的骄傲。厦门人对它有深厚感情,旅游者到厦门也一定会步行逛一逛中山路。然而某些领导脑袋进水,请一个“景观工程师”来承接中山路道路改造工程。这个人在改造工程开工前还视频夸下海口:“改造以后的中山路,游客可以暴雨不湿鞋...”。谁知道才改造完工两三个月一场暴雨就让中山路成为泽国,真是天大的笑话。然道厦门就没有一个给排水工程师?图为正在改造施工的场景...<div><br></div><div><br></div> 第七市场,也是厦门的老牌菜市场。小时候我们家的柴米油盐都在这里购买,它承载着我们老一代人的浓浓念想。那天路过随手拍了一张,听说现在也正在改造。不知道改造以后的菜市场会不会和改造了的中山路一样下场...<div><br></div> 前埔BRT公交站下站楼梯。一位大姐坐在台阶上流泪,又怕别人看见两只手遮住脸庞。一定是碰到伤心事了,生活不容易啊!...<div><br></div> 沙坡尾一家小店,玻璃窗上的标语“凭学生卡全场88折”。真够会做生意,居然懂得揩学生的油...<div><br></div><div><br></div> 等红绿灯时的孙经理队伍,每一天上下课时间前后都会准时出现...<div><br></div> 共享单车叠罗汉。老汉坐在凳子上一边抽烟一边享受傍晚的暖阳。这也是平民百姓的一种惬意...<div><br></div> 《成双成对》。<div>简洁又有力度,黑白的魅力...<div><br></div><div><br></div></div> 拍摄者的姿态各有不同,却都一样潇洒自如...<div><br></div> 通士达马灯真够大。但是这位年轻人轻轻地把它托起来了...<div><br></div> <div>我怎么看都是只有一只脚,另一只脚哪里去了?看了好久还是没搞清楚...<br></div><div><br></div> 细雨中的第八市场,路过撸一张赶快离开。这可是我朋友林先生的地盘,没有事先通报可不敢乱拍哦...<div><br></div><div><br></div> 小山上。有美景,有故事...<div><br></div> 大脑袋,沉思着。一看就是聪明绝顶的人...<div><br></div> 疫情期间哪里都不能去,只能夜间下楼到没人马路上走走。顺便坐在石墩上看看手机,也是一个好办法...<div><br></div> 等红绿灯。数了一下,有十一个安全帽...<div><br></div><div><br></div> 华侨大厦,应急避难所。记住了哦...<div><br></div><div><br></div> 苏厝街。传统的红砖瓦屋顶已经差不多被水泥瓦屋顶和铁皮瓦屋顶吞噬了...<div><br></div><div><br></div> 厦门老市区靖山路。古老的小巷,孤独的小狗...<div><br></div> 疫情期间的集美阿尔勒摄影展厅。这个场景让我驻足不前,看了好久...<div><br></div> 四对眼睛对着看,比比看谁的眼睛更大...<div><br></div> 里面的人很温馨;外面的人很惬意...<div><br></div> 阿尔勒摄影展厅。我也来一张创意照片:可爱的小熊拍照...<div><br></div> 《为荷心动》是我每一年拍摄荷花的专题。今年疫情等原因拍的少了。拍荷花也是一种对她的心境。哪一朵,哪一个角度,用哪一种技巧技法,怎么样的构图等等都要用心把握。<div>  2021年《生活心境摄影》(完)</div> 作者简介:<br> 黄哲才,福建泉州南安人。6岁时父亲病重临终前把他托付给叔叔叔母栽培。叔叔把他带到厦门并先后送到厦门实验小学,厦门双十中学,厦门大学读书。从此改变了人生。 文革时学业中断。1969年下乡南安县美林公社下尾村。1970年元月入伍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先后在广济农场,尤溪农场,四师设计连工作。兵团解散时到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以及福建省四建公司供职。 先后任知青,兵团战士,班长,文书,共青团书记,工会主席,总经理办公室秘书及副主任,公司经理等。<br>  1981年厦门市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1982年厦门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创会长;1982年厦门市摄影家协会创会三人之一;1985年中国摄影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1985年中国摄影函授学院厦门站创站人兼辅导老师;1986年入载中国首部《中国摄影家大辞典》;现为厦门市青年摄影家协会顾问;厦门市职工摄影协会顾问;同安区摄影协会顾问;同安职工摄影协会顾问;工商银行厦门分行摄影协会顾问;厦门致公书画院顾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