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缅怀毛岸英烈士和夫人刘思齐女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个时代的光辉,一个时代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湘水之岸 英木苍苍 身在异域 魂归故乡</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凤凰涅槃 人天共仰 为国舍命 日月同光</span></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37, 35, 8);">父夫俱为烈士,义结同心,</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思萦故土,笔下吐虹霓,</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望京阙云寒,朵朵红梅怀毅魄;</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姐妹皆入毛家,花开连理,</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情系伟人,胸中摇海岳,</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惜板仓雨冷,枝枝翠柏吊贞魂。</i></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12日,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牺牲后的第56个年头,朝鲜的大榆洞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p><p class="ql-block">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鲜牺牲,时年28岁。这一年,岸英的妻子刘思齐18岁。这一天,距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仅一个月。</p><p class="ql-block">毛岸英牺牲的地方位于朝鲜平安北道东昌郡大榆洞。</p><p class="ql-block">此次是她第五次来到朝鲜,前四次都是去往桧仓祭拜毛岸英烈士墓。年愈古稀,能亲自前往大榆洞,寻访毛岸英烈士牺牲地,成为她半个多世纪来最大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2006年05月27日,刘思齐(刘松林)撰文记述赴朝扫墓一一《我来看你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中央领导和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下,在总参领导和负责具体工作的同志们的精心安排下,毛岸英烈士亲属代表团于5月11日和13日分两批抵达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平壤。我和邵华及我的孩子们一行9人是第一批,岸英的妹妹李敏、李讷,她们的孩子,邵华的孩子,以及毛泽民叔叔的后人是第二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5月是朝鲜最美的时候,到处姹紫嫣红、绿荫浓浓。但我的心不在这里,它早已飞到了朝鲜的北方,飞到了靠近鸭绿江的大榆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榆洞距我国辽宁省的宽甸更近,这里是1950年10月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后司令部的第一个所在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岸英就牺牲在这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岸英就牺牲在大榆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爸爸生前就要我去看看岸英牺牲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清楚地记得,1959年第一次给岸英扫墓的情景。临行前,爸爸深情地说,“去吧,孩子,代我问岸英好。说我很想念他,爱他,但我无法去看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爸爸叮嘱我们:“去朝鲜扫墓,不要惊动朝方,给朝鲜政府添麻烦。不要登报。一切开支,包括往返路费,由我出,不要花公家的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遵照爸爸的要求,我和邵华在安东驻军某部政委任荣同志的帮助下顺利地来到平壤,找到了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后来朝方从我们给岸英的花圈挽联上知道我们来过了。当时,志愿军虽已回国,因有一些善后工作需要处理,进出朝鲜还很方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从朝鲜回来后,我向爸爸汇报了给岸英扫墓的情况。爸爸问得很仔细,我给爸爸画了陵园和岸英墓的方位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爸爸沉思良久,突然对我说:“思齐,你有机会时,去看看岸英牺牲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话语满含凄楚,我深深地感到父亲心中老年丧子之痛,我的心随之而颤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爸爸接着说:“思齐,我难为你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泪流满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从此,大榆洞成了我魂牵梦系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58年10月,作为最后一批离开朝鲜的志愿军成员,赵南起(左三)与战友们向永远埋骨异乡的毛岸英烈士依依惜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多年前,当我第一次遇到赵南起同志时,他深情地回忆了他与岸英在大榆洞度过的虽短暂却无法忘却的日夜,对我清晰地描述了大榆洞的山山水水,还有他与岸英同住过的小木屋以及那座遇难前还在里面工作的、作为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室的小木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还有同志告诉我,岸英牺牲那天,美机来得非常突然,它们先从大榆洞的上空飞过,没有作盘旋和侦察,却又突然飞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时,岸英还在作战室,听到飞机的轰鸣,岸英冲了出来,往防空洞跑去,但凝固汽油弹已经落下,熊熊的烈焰吞没了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从此,在我的脑海中经常出现这个我从没到过的小山坳。夜里,在梦中,不知多少次来到这个似乎已经十分熟悉的地方,我在这里四处寻找、徘徊、游荡,只是盼望能见到岸英,哪怕与岸英只是擦肩而过,只是远远地看一眼岸英那逐渐消失在远方的背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彭德怀、金日成在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些年来,我一直没有寻找到去大榆洞的机会,这之间的坎坎坷坷自然难以尽述,但主要原因是,我一直记着父亲的话,不要给朝鲜政府添麻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父亲一向对子女要求严格,绝不允许子女以他的名义向组织上提要求、办事情。我几次扫墓,或者是跟随国家和军队的代表团出去,或者是自费参加旅游团出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次组建毛岸英烈士亲属代表团时,我突然意识到必须提出请求,到大榆洞去寻访烈士牺牲的具体地点,这也许是我此生最后一次机会了,否则我将抱憾终生,对不住父亲,对不住岸英,也对不住我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提出了请求,并再一次拜访了赵南起同志,他一遍又一遍地向我讲述了那个小山坳中的每一道沟沟坎坎、矿洞、猫耳洞、轰炸前的作战室、与岸英同住的小木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5月12日清晨,即我们到达朝鲜的第二天,在我国驻朝武官杨锡联将军夫妇的带领下,我及四个孩子乘车向大榆洞奔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经过近四小时的车程,大榆洞终于到了。下车后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志愿军司令部后来既做指挥部又做防空洞的矿洞口。我虽从未到过大榆洞,但是我却感到我对她是那么的熟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沿着熟悉的矿洞、熟悉的小路、熟悉的小山坡找到了小山坡上的一块小平台,小平台上长着几株大松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解说员告诉我,这座小平台就是当年被凝固汽油弹烧毁的那座小木房、也就是当年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室的基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沿着小平台向山上走去,又找到了据说是当年彭德怀同志的住处和矿道的另一个出口。我觉得我们走了很远很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山上山下苍松翠柏,浓绿笼罩着整座整座的山坡和山下的小沟。人若没有记忆,谁也不会想到50年前这里曾经遭遇过一场烈火的洗劫,在这场烈火中曾经有人为了保卫和平而失去了生命。和平,只有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下人们才会倍感珍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从山上眺望,山下的一切都与赵南起同志描述的一一吻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但我还在徘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哪里啊?岸英,你到底倒在哪里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的心在悲痛中呼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沿着原路缓缓地踱回平台,仍在不断地寻找,希望能有新的发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武官杨锡联将军慢慢地对我说:“看来就在这小平台周边30米之内了。”我默默地点了点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是啊!55年前的事了,考虑到这漫长的岁月,这已经够精确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朝鲜的同志说:“朝鲜的山山水水遍染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鲜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数十万烈士为了和平奉献了他们的生命,今天又能到哪里去寻找他们倒下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就是这里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站在这小小的平台前,望着罩在平台上的那层厚厚的松针,想着松针下那被烧焦了的浸透了岸英鲜血的泥土,我再一次感受到“心碎”这两个字的分量,它重得使人无法承受,它所蕴含的决不仅仅是悲痛、悲伤和悲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此时,我不禁回想起岸英曾带着浓浓的诗意对我说过:“大地是人类的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岸英,他正是在朝鲜母亲的怀抱中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献出了最宝贵的年轻的生命。岸英,正是在烈焰燃烧,在他的生命处在极度痛苦的时候,朝鲜母亲将他拥入自己的怀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和中国驻朝武官杨锡联及朝鲜人民军少将安永基一同在毛岸英烈士牺牲地敬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将一束鲜花献给了这块土地,将一杯家乡的醇酒缓缓地洒向了这块土地,带着我的泪水和思念、也带着我的祝愿。我终于找到了我心中的圣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终于完成了父亲四十多年前对我的嘱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主席与江青、岸英、思齐、李讷在香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5月14日,我们全团奔赴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134位志愿军烈士。当我们到达陵园时,朝方早已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礼兵伫立在各自的岗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为了表达对英烈的崇敬之情,全团人员簇拥着花圈沿着那象征着240万志愿军战士的240级石阶缓缓而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向烈士们敬献花圈和默哀后,我代表全团成员向安息在这个陵园中的烈士以及牺牲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数十万中朝烈士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向在金正日总书记领导下的伟大的朝鲜人民致以最诚挚的祝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在祭文中,禁不住向岸英倾诉我的悲痛和思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对岸英说:“岸英,你离开我已整整55年了,但我却仅仅给你扫过四次墓,今天是第五次。可是岸英,你知道吗,多少次当我苦苦地思念你时,虽然我们相隔万水千山,你的陵墓都会在我眼前出现。我多么羡慕那些能常常在亡夫的墓前倾诉心中思念的妻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岸英,记得你赴朝的前夜再三叮嘱我,要我每个周末都去看望爸爸;爸爸生前,曾托我代他向你问好。要我告诉你,他想念你,他爱你,但是他无法来看你。现在爸爸也去了,已经离开我们30个年头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岸英,我常想,要是真有另一个世界该多好啊!岸英,要是真有另一个世界,请你代我问候爸爸,请你代我照顾爸爸。请你告诉爸爸,我想念他老人家,非常非常想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岸英,今天我带着孩子们前来给你扫墓,他们崇敬你、思念你。我老了,已经不是当年的思齐了;岸英,一旦我因年迈或疾病不能再来给你扫墓,他们会代我来的,你永远都是他们的亲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0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30周年纪念日,毛主席亲属们在纪念堂。右起:毛小青、王景清、王效芝、李讷、孔淑静、孔东梅、孔继宁、李敏、沈蓉、刘斌、毛东东、邵华、毛新宇、刘思齐、杨冬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岸英,我要告慰你的是,你和你的战友们可以安息了。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上世纪初那个羸弱的中国,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了我党一贯的优良传统,正在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我深信我们的祖国必将日益富强、国泰民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为了捍卫世界和平,为了维护人类的正义事业,为了捍卫朝鲜的独立自由,岸英,你和你的战友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们的牺牲已化作一种崇高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精神的一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泪水伴着我读完祭文。为了能在人们散去之后,再返回来与岸英独处一会儿,我匆匆地走下了台阶,种植下朝方早已为我备下的那棵柏树苗,我在心中默默祝愿,愿它能枝叶茂盛,愿它能万年长青,愿它能替我永远陪伴岸英、永远守护安息在这里的134位烈士们!</span></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一一 刘松林</i></b></p> <p class="ql-block">岸英牺牲,志愿军司令员痛彻心扉。彭总最难交代的人,就是主席。当天下午,他伏身书案,亲手起草发给中央的电报。</p><p class="ql-block">彭总写了一遍,撕掉,再写,再撕,短短几行字,竟然写了一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近年才首次对外公开的电报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今日七时已进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十一时敌机四架经过时,他们四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两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和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span></p><p class="ql-block">几个小时后,这封电报来到北京,机要室主任叶子龙拿在手里,仿佛有千斤重一般。他想了想,先向西花厅报告,由周总理亲自处理此事。</p> <p class="ql-block">时任毛泽东秘书叶子龙回忆录中写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毛泽东将那封简短的电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看了足足有三四分钟,他的头埋得很深。过了半晌,毛泽东才说道:要作战,就要有人去,派谁去呢?我作为中国共产党主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不派自己的儿子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我听到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消息,内心很是难过的,我很喜欢岸英这个孩子。</span></p> <p class="ql-block">1951年2月16日,彭总急电,要求回国当面汇报朝鲜战局。2月20日晚,他向主席详细汇报朝鲜战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军出国作战,与在国内作战不同,兵员补充不能取之于敌,而且很难缴获敌人装备,即使缴获了装备因为缺乏技术人员而不能使用,之后几乎全部又被炸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敌机轰炸下,道路、车辆毁坏严重,物资得不到及时补充,另外严冬季节,战士衣服单薄破烂,大量生病和冻伤。几十万志愿军得不到充足粮食供应,靠着一把炒面一把雪坚持作战。我们现在一没有空军掩护,二没有足够高射炮,导致车辆大部分中途被毁。如果不能保证后方交通运输,是无法坚持长期作战的。……</span></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段时间的停顿,彭总眼含热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主席,你让岸英随我到朝鲜前线后,他工作很积极。可我对你和恩来几次督促志司注意防空的指示不重视,致使岸英和高参谋不幸牺牲,我应当承担责任,我和志司的同志们至今还很悲痛。”</span></p><p class="ql-block">主席沉默一阵,慨然对彭总说:<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嘛,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彭总关于岸英遗体安放问题致函总理</span></p><p class="ql-block">1954年12月24深夜,中南海永福堂灯火通明。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被一封电报所困扰,在屋子里来回走动。电报是军委总干部部送来的,这本是给朝鲜志愿军司令部的复电,批准志愿军司令部提议将毛岸英遗体运回北京安葬。这样的提议一点不过分,之前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遗体都运回国下葬。</p> <p class="ql-block">毛岸英遗体运回国后,葬回家乡韶山冲完全没有问题。时间来到后半夜,彭德怀想了又想,他认为志愿军烈士有太多人葬在朝鲜,有的烈士连尸骨都无处找寻,如果毛主席长子能葬在朝鲜,既有利于教育国人,又有利于增进中朝友谊。</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提笔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总理:昨二十四日赖传珠同志拟一封电稿,将毛岸英同志尸骨运回北京,我意埋在朝鲜,以志司或志愿军司令员名义刊碑,说明其自愿参军和牺牲的经过,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与其同时牺牲的另一参谋高瑞欣合埋一处。以此教育意义甚好,其他死难烈士家属亦无异议,原电稿已送你处,上述意见未写上。特补告,妥否请考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敬礼 彭德怀 十二月二十五日</span></p> <p class="ql-block">这封信被第一时间送到周总理案头。周总理沉思很久,他认为彭德怀说得有道理,毛岸英遗体暂不适宜运回国内下葬,更不宜在北京下葬。总理在信上批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同意彭的意见,请告总干部部另拟复电。</span></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让秘书把这封信送到中南海菊香书屋处,请毛主席最终决定。毛主席看后没有迟疑,当即在信上批示了一段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同意彭的意见。把岸英的遗骨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掩埋在朝鲜的土地上,也不要为他举行特殊的葬礼。</span></p> <p class="ql-block">1958年2月14日,周总理率团访朝,商谈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的问题。</p><p class="ql-block">那一年的2月17日是大年三十,当天下起鹅毛大雪,周恩来一行人来到了朝鲜平壤以东100公里以外的桧仓陵园凭吊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陵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走到毛岸英烈士墓前时,静默良久,右臂有伤的他用左手抚摸着毛岸英的墓碑,哽咽无语。周恩来对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岸英的牺牲,对党,尤其对主席,都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span></p><p class="ql-block">2月19日,周总理和金日成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声明,正式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全部撤出朝鲜。</p><p class="ql-block">毛岸英烈士永远留在了朝鲜。墓碑上镌刻着郭沫若题词:<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毛岸英同志之墓。</span></p> <p class="ql-block">在2006年泣血祭扫岸英烈士牺牲地一一朝鲜大榆洞的16年之后,2022年1月7日凌晨1时47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解放军文艺社丛书编辑部编辑刘松林(刘思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p> <p class="ql-block">九十二个春夏秋冬,九十二载风雨兼程,刘思齐走完了她在这个世界不平凡的一生,走向了她那“另一个世界”魂牵梦萦的亲人怀抱。</p><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13日上午,很多很多人满怀深情,冒着严寒,前往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参加送别思齐大姐追悼会。</p> <p class="ql-block">刘思齐生前亲朋好友、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中国毛泽东书画研究院、中国萧军研究会红色文化研究院、革命后代、朝阳区委党校等各界人士张少林、李天策、<span style="font-size:18px;">毛新宇、孔东梅、王效芝、王伟、</span>曹宏、李明光、曹丽亚、唐闻生、陈宜生、陈人康、李黎力、罗振、刘蒨、徐梅梅、曲琪玉、赵延河、陈长江、吴连登、曾文、刘纪春、李耿成、李秀玲、萧南溪、邓其平、胡山、金海明、毛敬泽、韩淑格、解秀英、罗解难、高智辉、刘松柏、梁汉平、高金梅、王思远、董文增、马全发、孙振发、韩淑格、王治国、姜文华、孙德阁、张占宗、李晓远、王庆喜、韩银山、王峰、陈广田、张明春、李林军、董秀军、暴学章、赵同江、田野、田玲、张克明、鲁南英、丁继华、漆燕、马青柯、孔祥秀、韩杰、梁迎华、管乐、陈丽丽、胡文发、朱栋材、刘德宝、李秀敏、张伊、叶爱华、邱峰、胡小燕、刘建军、孟令洁、赵春毅、李国春、李菲菲、回莉、张保华、吴晓文、汤洪、孙力壮、萧前军、高蕾等参加了告别仪式。</p> <p class="ql-block">刘思齐,因父母在山东被国民党逮捕,1930年3月在山东省济南市模范监狱出生。1942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61年11月参军入伍,197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0月,与毛主席长子毛岸英结婚,1950年11月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在毛主席的关心下,1962年2月与时任空军学院教员杨茂之结婚。</p><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父亲刘谦初烈士(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被捕英勇牺牲,母亲张文秋出狱后到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刘思齐一直跟随母亲。</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刘思齐跟随母亲到达延安。1939年跟随母亲赴苏联途中,在新疆被盛世才扣留遭到软禁。1942年9月,与母亲一起被关入新疆第四监狱。1946年6月,被中央援救回到延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陈宜生、李秀玲、胡山、金海明致哀</span></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刘思齐先后在延安中学、山西长治北方大学文学院、石家庄育才中学、北京师大女附中学习,1946年10月在映甘宁边区联防军担任文化教员,1947年2月撤离延安,仍从事文化教员工作,1947年10月跟随母亲在太行区参加土改工作。</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刘思齐先后就读于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列宁格勒大学、莫斯科大学、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历任工程兵科学研究部情报资料处翻译、空军盐城基地管理科会计、空军盐城基地政治部宣传科干事、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研究员、解放军文艺社丛书编辑部编辑等职。1987年5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1988年7月,刘思齐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p> <p class="ql-block">刘思齐少年时就投身革命,在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为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事业,为我军出版事业发展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她坚决服从党的命令,执行党的决议,以党的事业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她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她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严于律已,廉洁奉公,厉行节约,对家属子女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p><p class="ql-block">刘思齐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她的革命精神、崇高品质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p> <p class="ql-block">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半个多世纪以来,刘思齐一直记挂着毛岸英,经过了56年的岁月,他对毛岸英的爱,深沉似海,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刘思齐第一次去朝鲜给毛岸英扫墓是在1959年。去之前,毛主席说战后当地很艰难,让她不要打扰朝方,因此当时她只去了位于桧昌的烈士墓,而没有到达毛岸英烈士的牺牲地——距烈士墓较远的大榆洞。在当时的情况下,她也觉得自己能去扫墓就已经非常满足了。</p><p class="ql-block">那一次的朝鲜之行,使一直以来都不接受毛岸英已经牺牲这个事实的刘思齐精神上完全崩溃了,在朝鲜她就一病不起,回到北京后从火车站直接就被送到了医院,在医院住了很长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后来毛主席给刘思齐写了封信,劝她养病要以“意志为主,医药为辅”,才使她醒悟过来。</p> <p class="ql-block">56年的时间,少女变成老人,但心里的思念与柔情却不能改变。年龄越是增长,刘思齐实现这个愿望的想法就越强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今年已经75岁了,中国有句古话叫风烛残年,我现在是残年,就像风里一支燃烧的蜡烛,风大一点很难说会怎么样。</span></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13日,为了那段不能割舍的情,刘思齐终于来到了当年爱人牺牲的地方。她担心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去看心爱的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扫墓好像是一种纪念的意思,但去大榆洞,我是一种朝圣的心情。可以说到大榆洞,这个悲痛更深层,更撕心,找到他牺牲那个地方的时候,想到的是他当时牺牲的情景,觉得这一块土地浸透了他的鲜血,他的生命是在这块土地上结束的,是在这块土地上中了凝固汽油弹而牺牲的,他生命最痛苦的时刻是在这里度过的。</span></p> <p class="ql-block">尽管已经过去50多年了,但是当刘思齐说起毛岸英的牺牲仍旧泪如雨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他假设是在战场上,一颗子弹就结束了生命,可能我的感受要淡薄一些。我觉得他献出生命的这个过程是让人不敢想象,也是无法忍受的。</span></p> <p class="ql-block">刘思齐从毛岸英的墓前带回了一颗松塔,一抔土。在刘思齐眼里,它们代表着毛岸英的英灵,她把他带回来,好让他陪伴在自己身边。这一切做完之后,她仍然觉得留有遗憾,因为有一个心愿没有实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没有满足的心愿,是能让我一个人坐在岸英墓前,坐上一天一夜,三天三夜。</span></p> <p class="ql-block">刘思齐与毛岸英的婚姻生活虽然不长,但他们两家却有着深厚的渊源。刘思齐的父母是毛泽东的革命战友,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期间,毛泽东见到新婚燕尔的刘谦初、张文秋,开玩笑说要“对亲家”,不经意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成为了现实。不仅刘思齐与毛岸英喜结连理,妹妹邵华与毛岸青后来也组建了家庭。</p> <p class="ql-block">刘思齐的父亲刘谦初,字乾初,后改为谦初,化名黄伯襄,1897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市田庄镇刘家庄。父亲给他取小名为“光”,望他长大后能有一番作为。</p><p class="ql-block">刘谦初,先后在家乡的私塾、平度知务中学、平度师范学校读书。他喜读历史上治国明君和改革家的论著,喜读岳飞、文天祥等人的爱国诗词,而且喜欢写诗词。1916年春,袁世凯复辟帝制。刘谦初仿照岳飞的《满江红》,填写一首讨袁词,一时广为传诵。</p> <p class="ql-block">刘谦初多次牵头与知己同学秘密集会,积极准备发动讨袁斗争。1916年2月,19岁的刘谦初约于乃镇、刘维汉、邵廷珍、张相、孙策功、杨文德、王世浩等13名同学,步行90华里,赶到蓝村火车站,乘车抵青岛,报名参加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刘谦初等人被编入第三支队。刘谦初先任团部司书,后任队部书记,刘谦初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宣传鼓动才华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后参加攻打潍县城和高密城的战斗,刘谦初因作战英勇,荣获“山东三支队义勇奖牌”。</p><p class="ql-block">袁世凯在起义各省的军事打击下,在举国人民的唾骂和声讨中,陷于四面楚歌、茕茕孑立境地,忧愤成疾,暴病而亡。</p><p class="ql-block">“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刘谦初反对帝制,反抗压迫,追求民主,追求进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在一次次血与火的历练中,逐步成长为具有先进思想和强大行动力的革命战士。</p> <p class="ql-block">1918年至1920年,刘谦初在齐鲁大学预科班学习。毕业后,因家境不能继续深造,便到黄县崇实中学任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基督教上海圣教书报公会以《我的二十世纪宗教观》为题举办的征文活动,他的文章被评为第一名,因此被保送到燕京大学学习。他接受并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并发起成立了《燕大周刊》,组织撰写了《中国国民性的观察》、《武力不能统一今日的中国》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文章,把周刊办得红红火火,才华横溢的刘谦初被称为燕大才子,在同学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刘谦初为夜校编写的解放思想诗歌</span></p><p class="ql-block">燕大毕业后,刘谦初先后在镇江润州中学、岭南大学任教。其间,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新社会观》《向导》等革命书刊,创办了《木瓜》《流萤》《倾益周刊》等刊物,热切向往革命。</p><p class="ql-block">1926年12月15日,他来到革命中心武昌,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被任命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为军部起草各种宣言、告民众书、宣传大纲等,在宣传北伐军的宗旨、主张、纪律、作战方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受器重。</p> <p class="ql-block">1927年2月的一天,刘谦初被邀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作关于政治形势的演讲,他从苏联的十月革命讲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贺胜桥、汀泗桥战役的胜利讲到北伐战争的伟大意义,口若悬河,才华横溢。</p><p class="ql-block">坐在台下的一位姑娘,被这位气度非凡的年轻军官深深吸引。她就是时任中共京山县委副书记、24岁的张文秋。她这次是专程到武汉购买枪支的,抽空来校内看望恽代英,碰巧听到刘谦初的演讲。</p> <p class="ql-block">张文秋1903年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孙桥镇青树岭村张家湾一个大户人家。1917年,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当时,陈潭秋在这所学校教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董必武教国文和历史,在这两位老师的启发教育下,开始投身革命。</p><p class="ql-block">1919年,参加恽代英、李求实、林育南等在武汉领导的“五四”运动。1923年,参加武汉学生联合会,担任女师学校联合会分会副主席,兼武汉工团联合会主任,从事工人运动和妇女运动工作,参加了武昌粤汉铁路的罢工斗争及京汉铁路的“二七”罢工斗争。1924年3月,加入共青团。1925年,在女师担任教务处秘书及学生联合会主任兼团支部书记,开始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成为职业革命者。192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恽代英烈士(1895–1931)</span></p><p class="ql-block">听完演讲,张文秋来到恽代英的住处。令她吃惊的是,那位演讲者也在。恽代英介绍他们认识,并从食堂打来饭菜,留二人共进午餐。刘谦初也被眼前这位端庄秀丽、英姿飒爽的姑娘吸引住了。之后,他们像久别的朋友一样交谈,相约一起去听演讲,结伴前往参加“二七”大罢工四周年纪念碑的落成典礼。</p><p class="ql-block">恽代英见他们彼此有意,就鼓励刘谦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生三十而立,你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可谓俯仰无愧事业,该关心一下婚姻大事了。</span></p> <p class="ql-block">刘谦初接受了好友的建议,用书信向心仪的姑娘表达爱慕之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盖自晤芳颜,神魂迷离,举止动定,往往若有所失,虽一饮一食之间,亦恍若倩影在我眼中。每一成寐,则魂梦萦绕于左右。</span></p><p class="ql-block">张文秋含羞应允。不久,他们在武昌汉阳门大街致和里12号刘谦初的表姐家,举行了简朴的婚礼。</p> <p class="ql-block">1927年4月4日,毛泽东主持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开学典礼。刘谦初、张文秋亲耳聆听了毛泽东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感觉获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刘谦初陪妻子到武昌都府堤41号毛泽东的住处拜访。毛泽东和妻子杨开慧热情招待了他们,尤其是5岁的毛岸英和3岁的毛岸青,学着妈妈的样子举着小手抓红枣、花生去送给客人,结果撒到地上,惹得大家哈哈大笑。</p> <p class="ql-block">当毛泽东听说两人新婚不久,幽默地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有几个儿子,我祝你们早生几个姑娘,我们好对亲家呀!</span></p><p class="ql-block">张文秋详细汇报了京山县农民运动的情况,毛泽东认真听取后给予充分肯定,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性意见,还纵论了中国革命和世界的局势。毛泽东的真知灼见,使二人顿觉眼前亮堂,思绪开阔,由衷感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p> <p class="ql-block">1927年4月29日,刘谦初接到紧急命令随军北伐,张文秋留在故乡继续战斗。他们这一别就是两年。</p><p class="ql-block">张文秋也转战南北,曾领导了河南驻马店的秋收暴动,曾在豫鄂边区和江汉平原一带坚持游击战,曾担任湖北省委秘书处和上海沪西区委负责人。</p> <p class="ql-block">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刘谦初根据党的指示,先到江苏省委工作,后经上海去福建。1928年6月福建临时省委书记,组织部长陈祖康经不起敌人的诱惑,投靠张贞,叛变了革命。</p> <p class="ql-block">1928年7月24日,福建省临委先后召开党的紧急会议和扩大会议,改选刘谦初为代省临委代理书记,开除陈祖康、张余生党籍,选举周肃清为代表向党中央报告。1928年9月,在福建省第一次党代会上,刘谦初被选为中共福建省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1929年初,党中央调刘谦初到山东工作,以齐鲁大学助教身份作掩护。面对险恶环境,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常常冒着危险,来往于济南、青岛等地,夜以继日地工作,传达党中央的指示,宣传鼓舞群众,揭露敌人的罪行,组织对敌斗争,很快恢复、重建和发展了被敌人破坏的党组织,重新组成中共山东省委,并担任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p><p class="ql-block">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1929年春,张文秋也调任山东省委任妇女部长(常委),化名陈孟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青岛老火车站旧貌</span></p><p class="ql-block">初次踏上丈夫的故土,张文秋感到既陌生又亲切。按事先约定,她下火车后就在站内等人来接。不一会儿,听到背后有人叫“陈孟君”。她转过身,看见一位穿着灰色羽纱大褂、头戴黑色礼帽的男子大步朝她走来。等到跟前,两人都猛地愣住了:这不是日夜思念的爱人吗!久别重逢,夫妻俩有太多的话要说,但他们最感激的还是周恩来的细心安排。</p> <p class="ql-block">在白色恐怖下,夫妻俩并肩战斗,他们深入民众指导工农运动,帮助建立基层党组织,使山东党组织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p><p class="ql-block">1929年7月,他们按党中央的指示,和青岛市委的同志一起,领导和发动了持续了40多天的青岛大康、隆兴和富士等七大纱厂的总同盟大罢工,给反动当局和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p> <p class="ql-block">1929年8月6日,刘谦初经青岛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时,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入狱,妻子张文秋也落入魔爪。</p><p class="ql-block">在国民党济南警备司令部监狱里,敌人用尽了各种威逼利诱的办法,对刘谦初施以坐铁笼、上压杠、灌辣椒水等种种酷刑,打得他血肉模糊、遍体鳞伤,但丝毫动摇不了他的意志。刘谦初写诗鼓励妻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无事不必苦忧愁,应把真理细探求。</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只有武器握在手,可把细水变洪流。</span></p> <p class="ql-block">1930年1月,经党组织营救,张文秋出狱。此时,她已有7个月的身孕。临别前,她让丈夫给孩子取个名字。丈夫深情地望着她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无论是男是女,就叫“思齐”吧。山东古来便是齐鲁之地,英雄辈出,礼仪最盛,让我们的孩子时时记住这块地方吧。</span></p><p class="ql-block">3月2日,他们的女儿思齐在上海出生。</p><p class="ql-block">就义前夕,刘谦初给妻子遗书中写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望你不要为我悲伤,希你紧记住我的话,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好好爱护母亲(指党)!孝敬母亲!听母亲的话!</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共工运领袖林育南烈士(1898-1931)</span></p><p class="ql-block">1930年4月,张文秋再次被组织安排与林育南假扮夫妇,参加“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预备委员会筹备处”工作,任“筹备处”办公厅副主任兼机要秘书。大会结束后,“筹备处”改为“中央军委联络处”,张文秋仍住机关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刘思齐生父刘谦初烈士(1897–1931)</span></p><p class="ql-block">1931年4月5日,刘谦初戴着沉重的镣铐,高唱着《国际歌》,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口号,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与邓恩铭(中共一大代表)、吴丽实、雷晋笙等22名党员在济南纬八路一起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4岁。</p> <p class="ql-block">1931年9月,张文秋受中共中央派遣,到上海共产国际远东第四局佐尔格手下工作。在这里,她按照组织上品要求,第三次与共产国际第四局负责人之一的吴照高假扮夫妻,开展华南情报坫谍报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从事地下工作的张文秋与小思齐</span></p><p class="ql-block">1933年6月,佐尔格领导的共产国际远东第四局在上海的情报工作结束,张文秋被组织上调中共江苏省委秘书处工作。1933年12月,华尔顿来到上海,共产国际远东第四局再次开展工作,张文秋重返“共产国际”工作,任华北站站长。1935年6月,共产国际远东第四局工作结束后,被调往上海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的中央联络部情报处工作。</p> <p class="ql-block">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张文秋9月赴革命圣地延安,先后在最高人民法院、抗属学校和鲁迅小学工作。</p><p class="ql-block">年幼的刘思齐非常羡慕有爸爸陪伴的同龄人,1937年的一天,刘思齐终于盼回了属于自己的爸爸。这个爸爸是个只有一条腿的消瘦中年人。这是她的继父陈振亚,也是一名湖南藉的老红军。</p><p class="ql-block">刘思齐并不知道这并不是她的亲生父亲。陈振亚对她却比亲生女儿还疼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延安时期的彭德怀将军</span></p><p class="ql-block">陈振亚原是彭德怀部下的一个连长。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后随彭德怀上了井冈山。他紧跟彭德怀转战湘赣,三次攻打长沙,五次反“围剿”,立过战功。后身负重伤,一条腿被炸烂,突围中被国民党捕获。他任凭敌人严刑毒打,怎样也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敌人便把他交给他的老家石门县处理。是他的哥哥把他保释出来的,省委请示中央,调他到延安。这时,他已经是37岁的人了,还拖着一条残疾的腿,一直没有成家。</p><p class="ql-block">1937年冬天,张文秋和陈振亚结婚。彭德怀很关心老部下,特地批给60块钱,为他们筹备婚后生活费用。彭德怀操着家乡话对陈振亚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你这条“老光棍”,总算是有个家了,也了却我一桩心事。祝你们白头偕老,革命到底!</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当时的小思齐</span></p><p class="ql-block">1938年春节,毛泽东在延安观看话剧《弃儿》。闭幕后,毛主席让人把小女孩叫到身边,抚摸着她的头,亲切地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你叫什么名字呀?你的爸爸妈妈是谁?</span></p><p class="ql-block">小女孩脆生回道:<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叫刘思齐。”</span>随即又指着不远处的陈振亚和张文秋说,<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那是我的爸爸妈妈。”</span></p><p class="ql-block">陈振亚赶紧过来解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是刘谦初烈士和张文秋同志的孩子,我是孩子的继父。</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张文秋(后排左二)与战友及三个女儿</span></p><p class="ql-block">当得知扮演小主角的女孩的身世后,毛主席,郑重其事地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思齐是烈士的后代,我们都有责任好好教育培养她!</span></p><p class="ql-block">刘思齐当即被毛泽东收为干女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张文秋、陈振亚、刘思齐</span></p><p class="ql-block">1938年9月抗大毕业后张文秋被分配到云阳镇八路军115师留守处,与其丈夫陈振亚(留守处政治处主任)在一起工作,担任《生活星期刊》主编兼机要秘书,生下二女儿邵华(张少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陈振亚烈士(1902–1941)</span></p><p class="ql-block">1938年8月,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让陈振亚去苏联安装假肢并批准张文秋携带孩子一同前往,途中遭国民党新疆督办盛世才扣留。1941年夏,陈振亚因受伤住院,遭敌人暗算牺牲。</p> <p class="ql-block">刘思齐再次失去父亲。1943年4月,10岁的思齐与妈妈、妹妹,还有数十名中共妇、幼、病、残人员统统被关进新疆临时监狱。张文秋狱中生下第三个女儿张少林。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张文秋含辛茹苦带着3个孩子度过了那段艰苦岁月。</p> <p class="ql-block">1922年出生于湖南的毛岸英,多年来随父母到过上海、广州、武汉,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随母亲及两个弟弟回到长沙县东乡板仓隐蔽。</p> <p class="ql-block">1930年,杨开慧被湖南反动军阀何健抓捕,八岁的毛岸英也一同被抓进监狱。</p> <p class="ql-block">随后,毛岸英被保释出狱,翌年被外祖母、舅妈带到上海交给毛泽民。</p><p class="ql-block">毛岸英兄弟三人被送到地下党主办的大同幼稚园后不久,小弟毛岸龙去世(还有突然失踪一说)。党组织因顾顺章叛变等事件一再遭到破坏,幼稚园的孩子们被迫疏散。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称为“红色牧师”的董健吾领回家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莫斯科国际儿童院,正中间为毛岸英,他左前为朱德爱女朱敏,后为毛泽东像</span></p><p class="ql-block">1933年中共中央迁往江西瑞金,党的经济资助中断。董的原配妻子在生活困难时,对两兄弟的态度变坏。据岸英讲,兄弟俩曾一度过着流浪生活。</p> <p class="ql-block">董健吾后将他们找回,与地下党接上关系,1936年托东北军将领李杜将两兄弟送往欧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周恩来、邓颖超在苏看望岸英、岸青</span></p><p class="ql-block">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国际儿童院,毛岸英学习认真,不久便担任了少先队大队长,1939年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39年毛泽东给岸英兄弟的信</span></p><p class="ql-block">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尽管中苏两党有过不让中国孩子服兵役的约定,毛岸英仍坚决要求参战。</p> <p class="ql-block">不久,毛岸英找到苏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被批准去军校学习。1943年毕业时,他获中尉军衔,并加入联共(布),后来回国转为中共党员。</p> <p class="ql-block">不久,毛岸英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在校期间曾到红军中担任过坦克连的党代表,参加过进军白俄罗斯、波兰和捷克的战斗。1946年1月,他随苏共派往延安的医生一同乘飞机回国。临行前,斯大林专门接见了他,并赠送了一支手枪,他直至牺牲时,身边还带着这支枪。</p><p class="ql-block">毛岸英遵照父亲嘱咐,去乡村劳动。因胡宗南进犯延安,他才回到毛泽东身边。</p> <p class="ql-block">刘思齐和母亲张文秋在被关进监狱长达四年之久后被营救出来回到延安。次日,刘思齐见到了前来看望的毛泽东。毛泽东拉着刘思齐的手高兴地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七八年不见面,长成大人了,我都认不出来啦!你还是我的干女儿呢,还记得吗?</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刘思齐第二次见到毛泽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37年我在延安第一次见到主席,但可惜的是那时我的年龄太小了,只是在朦胧的记忆中留下了一个和蔼可亲的伯伯的形象。他轻言细语,笑容可掬。</span></p> <p class="ql-block">毛岸英1946年在延安,遇到了小他10岁的刘思齐。她回忆见面的第一印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1946年回延安,从新疆监狱里回来,我知道主席有个儿子,是从苏联回来的,小的时候很可怜,在上海流浪,后来他们就给我解释,流浪儿就是小叫花子。有一天我到主席家里,出来,毛岸英的小妹妹就是李讷,我们从主席住的地方下山,他从对面走过来,我本来牵着她,她把我的手溜开扑过去了,扑过去了叫着哥哥,我想大概就是那个小叫花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刘思齐把毛岸英当成自己的大哥哥,喊毛岸英为“岸英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一次见面就只简单说了几句话。岸英个子高高的,穿一身灰军装,因为瘦,也可能是军装太宽大了点,晃荡晃荡的——他刚回到延安,没衣服,穿的是主席的旧衣服。过去听说他是从苏联回来的,喝过洋墨水,很洋气,看到他时感觉就是个一般干部,很朴实,像个“土包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后来,又碰到过几次,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交流不是很多。</span></p> <p class="ql-block">两人擦肩而过。她谈起岸英对她的印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他给我写信的时候他说过,他说我记得最深的就是你那双大眼睛,亮亮的,他说其它的没有留下多少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1947年以后,毛岸英一直辗转在山西、山东等地参加土改工作,刘思齐也进入北方大学学习。1948年,放暑假回来的刘思齐与土改工作结束的毛岸英,在西柏坡再次相遇。两人逐渐确定恋爱关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跟李讷住在一个房间,晚上毛岸英过来了,跟我们两个聊天,聊得很晚很晚了。他跟我谈到理论,谈到马列主义,越谈我就听得越糊涂,就越想睡觉。这时候江青来了,说妹妹都挺累的了,要睡觉了,但他还是不走,还在那儿说,那时候也没有表,我估计肯定有12点多了,李讷坐在那儿不停地打瞌睡。后来实在太晚了,他就走了。</span></p> <p class="ql-block">后来,随着两人感情的发展,毛岸英首先表明了自己的心意,但刘思齐表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差距太大,你是洋学生,吃洋面包的,我是从监狱出来的,现在还在上培训班呢!</span></p><p class="ql-block">毛岸英却不以为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两个命运是相同的,是一条藤上的两个苦瓜,我的妈妈是被国民党枪毙的,你的爸爸是被国民党枪毙的,我从小坐监狱,你也从小坐监狱。我从小流浪失学,你也是从小失学、坐监狱。我们两个应该能够走到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50年毛岸英回家乡韶山,九叔毛泽连(毛小青的父亲)陪他访问乡亲百姓</span></p><p class="ql-block">1948年7月,毛泽东得知自己的长子爱上了干女儿,很满意。他邀张文秋见面。刘思齐回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主席请我妈妈到他家里谈了很长时间,上午没谈完下午接着谈。主席从他的祖父讲起,讲了他的家庭,他自己的经历,介绍了杨开慧,同时也介绍了毛岸英的优缺点,尤其是对岸英的缺点作了一番彻底的介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妈妈也介绍了我们家的经历和每一个成员,把我的优缺点也作了详细的介绍。这就是双方家长对这件事的正式态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和岸英是相恋之后双方家长才知道的,不像有的文章里讲的是双方家长牵的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毛岸英在父亲出生成长故居与乡亲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刘思齐和毛岸英也来到北京。1949年,这对恋人终于喜结连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和岸英结婚,是相爱,并不因为他是主席的儿子我才跟他结婚的。岸英在我眼里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就是爱上他,爱上他的性格,爱上他以前的生活、他的经历,两人互相越走越近,互相走入了对方的内心。</span></p> <p class="ql-block">婚礼后来被称作是一场最高规格、却最低场面的婚礼。那天正好毛主席要开一个政治局常委会议。在会议前,主席为这对年轻人举行了婚礼。刘思齐回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从规格来讲,政治局常委都来了,这个婚礼以后,其它的婚礼大概没有这么全过,政治局常委全部参加了。但是场面,就是两桌饭,一桌就是这些常委和他们的夫人,还有我和毛岸英,还有请的客人。另外一桌就是小朋友,就是我妹妹,他的妹妹,孩子们,这样一桌。菜就是湖南的家乡菜,就是腊肉、腊鱼,都是家乡里的,很普通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50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向苏联青年代表团献旗。前左起:廖承志、毛岸英、米哈依洛夫、阔日杜布、冯文彬</span></p><p class="ql-block">那天的刘思齐穿着一件棕色条绒的列宁装,没有任何化妆,她身上唯一的装饰是李讷和李敏给她戴上的一朵不知在哪里找到的绒花。思齐讲述,毛主席送给他们的新婚礼物,则是自己去重庆时穿过的一件旧大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毛主席拿出一件大衣来,说我没东西送给你,这件大衣就给岸英穿吧。然后看了看我,觉得好像新儿媳没有礼物,后来就说,这样吧,晚上你们两个盖上,思齐也有份!</span></p><p class="ql-block">日后,父子谈论此事,岸英开玩笑地“埋怨”父亲有些小气。主席作嗔状反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还小气?我的心肝宝贝干女儿可都是白白送给你了啊!我还小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50年代初张文秋与思齐、邵华、张少林</span></p><p class="ql-block">在刘思齐眼里,毛岸英是很高尚的一个人,作为丈夫既务实又浪漫,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格,但他的感情还是很<span style="color:rgb(1, 1, 1);">奔放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有的时候他到苏联去了,给我带回一件或者两件做衬衣的衣料,或者人家送他一个手提包什么的,我就觉得非常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觉得他打动我的除了他的坎坷经历、他所受的苦以外,就是他不像中国的男孩子那么含蓄、隐晦,感情迸发出来时像一团火,我就是被这种情感征服了。</span></p> <p class="ql-block">1949年毛岸英写给保姆陈玉英(毛泽东与杨开慧的保姆)的家书,是一件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革命文物。这封家书共有6页,每张都有两个A4大小。</p><p class="ql-block">岸英信中称陈玉英“孙嫂”,并叮嘱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是劳动人民,我们永远是这世界上最忠实、最纯洁、最勤劳、最朴素、最刚强而又善良的人们,望你永远不失这种伟大工人阶级的优良品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50年5月,苏联青年代表团访华,毛岸英在活动中担任翻译</span></p><p class="ql-block">婚后,刘思齐继续在北京西单上中学,补习文化知识。毛岸英则成了李克农的秘书,后来又主动请求调到基层,去北京机器总厂任党总支副书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岸英的生活很朴素,一个月就两元生活费,衣服也不多。他从来不用主席的稿费,不过要买书时,主席总是支持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岸英还准备了一个行李卷,经常和工人一起挤大通铺,与工人同吃同睡。只不过,每周六时,岸英都会带着我去看望毛主席。抽出空来时,他还会带着我去看他 的外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结婚后,岸英有一次带我去西四胜利影院看电影《三毛流浪记》。当时,他触景生情,非常激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他告诉我,他和弟弟在上海流浪的经历与三毛非常相似,说自己与三毛相比,除没有给资本家当干儿子和没有偷东西两点外,三毛所吃的苦他都吃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回家的路上,他一直默不作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和母亲向振熙</span></p><p class="ql-block">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时候,毛岸英给表舅向三立写了一封信。一封看似平常的家书,字里行间却处处体现了一名新中国共产党人的觉悟与恪守。</p> <p class="ql-block">向三立是毛岸英的表舅,时为新组建的中央财经委员会普通工作人员。信中提到的“舅父”是指杨开慧的胞兄杨开智,毛泽东同志的妻舅。他毕业于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今中国农业大学),后来回湖南从事农业技术工作。早年杨开智曾多次捐出钱物,支持和帮助毛泽东和杨开慧开展革命活动。</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牺牲后,也是杨开智夫妇收留毛岸英三兄弟,并不计身家性命将毛岸英三兄弟转送上海地下党。</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开智又把唯一的女儿杨展送到延安参加革命,直到湖南解放,才从毛泽东同志的来信中获悉女儿已于1941年英勇牺牲。</p> <p class="ql-block">接到毛泽东同志的来信后,杨开智回信提出能否在北京安排工作。本来,杨开智是光荣烈属、为革命作过贡献,且有一技之长,又正值新中国刚成立党和国家需要大批干部之际,给他在京安排一个岗位,似乎也无人非议。但毛泽东同志深知,一个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党,如果开了裙带之门,开了念旧谋利的先例,势必会损害党的威信,会动摇人民的信赖。</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9日,毛泽东复信杨开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span></p> <p class="ql-block">同日,毛泽东同志还给湖南军政委员会委员、长沙军管会副主任王首道写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在开国大典举行后的第8天,毛泽东同志处理亲情的第一件事,为全党开了一个好局,带了一个好头。</p> <p class="ql-block">杨开智收到毛泽东同志回信后,决定按照要求留湘工作,但又通过表弟向三立,给毛岸英写信,希望在长沙获得“厅长方面的位置”。</p><p class="ql-block">毛岸英在接到表舅向三立信后,感到非常惊讶。他认为舅舅伸手要“官”,是一种封建落后思想。1949年10月24日,他给表舅向三立回了1700多字的长信,明确拒绝了舅舅的不正当要求。</p> <p class="ql-block">信中,毛岸英首先回答了新的时代、新中国与旧中国的不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翻身是广大群众的翻身,而不是几个特殊人物的翻身。要坚守初心,反对特权,大众的利益应该首先顾及,放在第一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共产党人是讲“人情”的,但共产党的“人情”不能与人民利益相抵触,对亲人的“特殊感情”不能超过私人范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毛岸英与外婆等合影(1950年)</span></p><p class="ql-block">阐明原则立场后,他也表达了对亲人们的热爱与关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爱我的外祖母,我对她有深厚的描写不出的感情”,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没有“权力”,没有“本钱”,更没有“志向”来做这些扶助亲戚高升等违背原则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这封书信语言犀利、情感真挚,娓娓道来一个共产党人应如何处理个人、家庭与人民的关系,尤其是对于两种“人情”的辨析,体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即便是在今天,也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p> <p class="ql-block">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毛岸英主动请缨,要求去朝鲜前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毛岸英建国初期珍贵的彩色影像</span></p><p class="ql-block">毛岸英在身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席的父亲的全力助阵帮助下,光荣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名战士,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浴血征程。但是,新婚燕尔的他,对爱妻刘思齐说的却只是去执行任务。</p> <p class="ql-block">然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毛岸英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可是自始至终,刘思齐一直蒙在鼓里,直到三年后,她才知道毛岸英当时出差去的地方是朝鲜,而岸英已经牺牲在了朝鲜战场。</p> <p class="ql-block">回忆起当初毛岸英离开的场景,刘思齐至今不能释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他心里是明白的,他知道他可能就回不来了,我一直记得,他最后走的时候,我在医院住院,我起床送他到医院门口,他不让我再送远了,他给我深深地鞠躬,腰弯得很低,我当时就不明白,他从来没有这样过,可能那时候自己太年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假如我那时候年纪大一些,聪明一点,我可能会想到;我又年轻,我还很蠢,所以我就没有想到。</span></p> <p class="ql-block">毛岸英走了以后,刘思齐曾收到一封从内部带回来的他的来信,以后再无音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信里没提自己在哪里,信是从内部带回来的,没有邮戳。在信里,他只是再三询问我的健康情况,对我们婚后他没能与我在一起多待一些时间,没能多照顾我而满怀歉意,但年轻的我那个时候没能理解他。</span></p><p class="ql-block">很遗憾,这封珍贵家书后来一次次被刘思齐的泪水泡湿,如今怎么也找不到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因为岸英走时曾叮嘱我,交通不便,收不到信不要着急,因此,我一直认为没有信是正常的事。</span></p> <p class="ql-block">直到三年后的一天,专门给主席照相的摄影家侯波给了刘思齐一张照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一看,他戴着人民军的军帽,照的一张侧面的相。当时我心里一惊,他到那里(朝鲜)去了!那以后我就开始着急了,就等待他的信了。</span></p> <p class="ql-block">此后,刘思齐一直觉得心里很不踏实。</p><p class="ql-block">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至此,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基本结束。不少志愿军战士陆续回国,而刘思齐迟迟不见岸英回来及相关消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实在忍不住了,想打听情况,就到主席办公室里去问。</span></p><p class="ql-block">看到毛泽东正在批阅文件,刘思齐也顾不了那么多,劈头盖脑就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爸爸,岸英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来信?</span></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一下子怔住了,拿烟的手开始微微颤抖起来。半晌,父亲的声音很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岸英,已经牺牲了……</span></p> <p class="ql-block">怀疑得到证实,刘思齐瞬间就被击倒了。听到毛泽东苍老而悲痛的声音传入耳中,她脑子里一片空白,撕肝裂肺般嚎啕大哭。这时,毛泽东又说了一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也是过了很长时间才知道的。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女儿了!</span></p><p class="ql-block">究竟哭了多久,刘思齐自己也不知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只是听到有人跟我说,你不要再哭了,主席的手已经是冰凉了,这样我才猛然醒悟过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朝鲜三八线其中一段的风景</span></p><p class="ql-block">冷静下来后,刘思齐才终于醒悟过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爸爸曾一次次在自己面前提起开慧妈妈的牺牲,历数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楚雄的牺牲,提起许许多多牺牲了的烈士,其中也包括自己的亲生父亲和继父。一个一个的讲,哪一个人是怎么牺牲的,牺牲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牺牲以后家里怎么样。有一次,他跟自己足足谈了四个小时。总之,他想告诉的就是,干革命就会有牺牲。这一切也都是为了自己能承受住岸英的牺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主席的用心良苦。自己的孩子走了,却要隐瞒事实,总是以很正常的口吻回答自己的儿媳,乃至强颜欢笑。作为孩子的亲人,真的太难了。但主席做到了……</span></p> <p class="ql-block">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刘思齐都觉得毛岸英在一个什么地方还活着,说不定哪天他就推开门进来了。直到去朝鲜看到了毛岸英的墓,她才真正能接受了这个事实,才真切感觉到他真的走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个人还是要活下去,还是要有生活,而且我还有一种压力:我一天不解决我的个人生活,对主席是一种很大的压力,他总觉得有一件未了的心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父亲私下一直珍藏着岸英遗物</span></p><p class="ql-block">知道毛岸英去世的消息后,刘思齐一直一个人生活。而主席对她的教育,一开始就是让她再结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他刚提出来的时候,见了任何人我没感觉。就好像一个女孩子正在谈恋爱,你突然又给她找一个对象,是根本不可能的。</span></p> <p class="ql-block">毛岸英去世近11年后,刘思齐才与杨茂之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并改名为刘松林。他们一家也经常去看毛主席。刘思齐与杨茂才共育有四个子女,刘思齐给长子取名为“小英”,以此来纪念逝去的毛岸英。</p><p class="ql-block">刘思齐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妻子,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而对于丈夫毛岸英的情感却被她深深珍藏在心底。虽然她与后来的丈夫从未谈到过这个话题,但是她觉得他是能够理解她心中对毛岸英那种痛彻心肺的情感的。多年来,她对毛岸英的怀念、纪念活动,他没有说过任何话,没有表现过任何不舒服或者不理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刘思齐与毛岸英饰演者于晓光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2010年,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之际,根据刘思齐的回忆录改编的红色电视剧《毛岸英》开播。已经80岁高龄的刘思齐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毛岸英》,尽管之前在开播前,她都已经看过很多遍了,可是当屏幕上出现“毛岸英”时,她还是忍不住哭得浑身发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岸英是我一生的痛,也是我一生的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晚年的刘思齐一直在编写回忆录,在她的回忆录中,多次提到与毛岸英相处的点点滴滴以及毛主席对她的关怀。刘思齐用了自己的大半生去怀念逝去的毛岸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毛岸英赴朝前最后一张照片(后左二)</span></p><p class="ql-block">虽然成为一个普通女人之后,自己碰到了很多生活上和精神上与以前不一样的困难,但刘思齐认为,这个变化是自己的一个财富,虽然那是痛苦的,但是回过头来她觉得自己人生是丰富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身份突然变成一个很普通的女人,我就尝到了普通的女人所受到的一切。我总有一种感觉,一个人的一生假设非常顺利,那么他就没有享受到真正的人生。</span></p> <p class="ql-block">尽管与毛岸英的感情只有短暂的两三年时间,却深刻地影响了刘思齐的一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觉得值得,我在他的这种品格的熏陶下,我觉得我做人做得比较干净。我觉得这高于一切,到现在,甚至于到闭上眼睛,我对得起我自己,我没有因为钱财、权力、名誉,因为这一切东西弯过腰,求过人。</span></p> <p class="ql-block">2020年10月30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朝美术交流展”,在北京市798艺术区朝鲜万寿台美术馆隆重开幕。</p><p class="ql-block">展览围绕抗美援朝主题,共展出油画、中国画、朝鲜画100余幅。其中,馆藏的一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弥足珍贵,蒋兆和的《友谊深厚情意难忘》、伍必端的《中朝军队并肩打败美国狼》、戴泽的《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柳青的《邱少云》、梁玉龙的《黄继光》等,凝聚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典型的时代特征,将观众带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史诗当中。</p> <p class="ql-block">年过九旬的刘思齐出席开幕式,并为朝鲜著名雕塑家柳河律创作的毛岸英雕塑揭幕,同时揭幕的还有彭德怀元帅雕塑。</p> <p class="ql-block">刘思齐在揭幕仪式上深情地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看到这么多艺术家的作品,又把我带回了那个火热的战争年代。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和朝鲜牺牲了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毛岸英也是其中的一员。他是我心中永远的痛和骄傲,愿中朝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友谊万古长青。谢谢艺术家完成了我多年的心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的祖国,致敬最可爱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毛岸英入朝一个月零三天就牺牲了,他吃过苦、留过学、打过仗,又经过农村和工厂的锻炼,在和毛岸英同龄的一代青年中,像他那样受过良好教育和多种锻炼的人是不多的。</span></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有些高干子弟甚至高级干部本人就没有做到,但毛岸英做到了,毛岸英是坚决请求到朝鲜抗美援朝的。</span></p> <p class="ql-block">金日成:<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国际主义的典范和楷模,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牺牲了包括妻子在内至亲至爱的五位亲人;为了朝鲜人民的反侵略和保卫世界和平,他又把最疼爱的长子毛岸英送来朝鲜。岸英牺牲了,我们会永远怀念他!</span></p><p class="ql-block">朴正爱:<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感谢毛泽东主席派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时送来自己的亲生儿子,帮助我们打败了侵略者,挽救了我们的国家。朝鲜人民永远牢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建立的丰功伟绩。</span></p><p class="ql-block">金永南:<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和毛岸英烈士是我们朝鲜的亲密战友,朝鲜全国漫山遍野都渗透着志愿军将士的鲜血,中国人民支持了我们的正义事业,我们不会忘记,深表感激。</span></p><p class="ql-block">杨亨燮:<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毛岸英作为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长子,为了朝鲜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朝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毛岸英烈士和志愿军所创下的不朽功勋。</span></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征誓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助朝鮮兄弟民族的解放斗争,保卫中国人民、朝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利益,我们志愿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鮮人民并肩作战,为消灭共同的敌人争取共同的胜利而奋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为了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战斗任务,我们誓以英勇强的战斗意志,坚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上级指到哪里打到哪里,決不畏惧,決不动摇,发扬刻苦耐劳的坚诚精神,克服一切艰苦困难,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在战斗中创建奇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我们要尊重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将军的领导,学习朝人民军英勇善战的战斗作风,尊重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爱护朝鮮的一山ー水ー草一木,和朝鮮人民、朝鮮军队团结一致,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军队全部、干净、彻底消灭。</span></p> <p class="ql-block">志司司令员彭德怀元帅在《彭德怀自述》中谈到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最后一次阵地突破战,是停战前一夜(1953年7月下旬某夜),我方以四个军一夜突破敌人25公里宽和深的坑道工事体系,消灭伪军四个师大部,美军一个重炮团。我们打出了这样一套阵地防御的新战术,即劣势装备的我军,进攻敌阵地时,能攻得破;防御时,能守得住;能攻能守,掌握战场主动。这是革命军队优良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相结合的表现,为持久的阵地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此战胜利,迫使敌方联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请求马上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克拉克和他的僚属说:“美国上将在一个没有打胜的停战书上签字,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在签字时心中想:先例既开,来日方长,这对人民说来,也是高兴的。但当时我方战场组织,刚告就绪,未充分利用它给敌人以更大打击,似有一些可惜。抗美授朝战争经验是丰富的。在完全没有空军掩护下的后方勤务工作,其经验也是宝贵的。在反细菌战中,也取得了不少经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兄弟般地相互支持。在三年的共同斗争当中,我军与朝鲜人民及朝鲜人民军之间用鲜血凝结起来的战斗友谊是更加现固了,国际主义的感情是更加深厚了。</span></p> <p class="ql-block">七十多年前的今天,刚从持续百年之久的战火中诞生仅仅一年之久的新中国,于国家积贫积弱、建设百废待兴、社会呼唤和平、人民祈盼安宁之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毅然决然地派出她的百万优秀儿女,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硝烟弥漫的鸭绿江,迎头痛击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率领的“联合国军”之铁甲劲旅。</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抗美援朝,经过两年零九个月浴血奋战,把以美国为首的武装到牙齿的十七国联军从我国的家门口打回到了北纬38度线,最终迫使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板门店,第一次“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画押,第一次在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面前垂下了高傲的头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胡乔木女儿胡木英、邓子恢副总理之子邓淮生、原国家新闻副署长李东东、世界反法西斯和平文化中心倡议人胡山与毛岸英夫人刘思齐留念</span></p><p class="ql-block">曾经有美国军史专家这样评价中国人民志愿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支能用步兵围歼机器化部队的军队,步兵战术堪称巅峰,战斗意志惊人顽强,这是只有中国才能创造的奇迹。</span></p><p class="ql-block">战争临近尾声,当板门店谈判中方作为替代苏联的角色和美帝对等谈判时,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向世人庄严宣告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才真正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为包括美帝以及盟友苏联在内的所有的国家所深刻领略和由衷认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原38军政治部陈锦彪、孙向祝、萧南溪等战友(1975年摄)敬挽岸英夫人刘思齐</span></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史上,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第一次真正打赢了拒外来威胁于国门之外的立国之战,大扬国威,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尊严,打出了中国军人的霸气,有力维护了我们和平生存、建设与发展的权利,忠实而充分履行了我们对盟友乃至对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义务。</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昂首阔步走向世界政治舞台中央的战略起点,正是始于这场伟大的反侵略之正义的战争!</p> <p class="ql-block">时任中国驻朝武官杨锡联同志留下了珍贵的文字记忆:大榆洞青山伴忠魂一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06年5月,我任中国驻朝鲜武官时,接待了访问朝鲜的毛岸英烈士亲属扫墓团,并陪同毛岸英烈士生前的妻子刘松林(原名刘思齐)谒访了毛岸英烈士牺牲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毛岸英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要求上前线,由于工作需要留在志司(志愿军司令部)工作。1950年11月25日在敌机轰炸时牺牲,忠骨埋于异国。作为长期在朝鲜半岛工作的我来说,这些感人的事迹已是耳熟能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那场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二战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的战争中,毛泽东主席贡献出了他的第6位亲人,发扬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受到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敬仰。这种率先垂范的精神和品格,就连战争中的敌对一方也为之敬赞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90年10月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授予杨锡联同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朝鲜平安北道东昌郡大榆洞,是毛岸英献身的地方。刘松林是毛岸英牺牲55年后第一次到访大榆洞。5月12日朝方安排刘松林访问平安北道东昌郡大榆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榆洞曾是朝鲜一座有名的金矿。1950年10月22日,彭德怀在这里开设了第一处志愿军司令部,彭德怀入朝后与金日成的第一次会面就是在大洞村所在的山沟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走进主矿洞,往前50米,就是彭德怀的地下指挥所,前方另一处洞室,是电台工作间。看了主矿洞现场,我已找到当年敌机锁定作战室为空袭目标的根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一是主矿洞里的电台,志司入朝后,频繁的无线电通联肯定被敌军测向定位,确定为军事指挥机关,集中实施侦察和攻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二是作战室的铁皮盖顶木板房,作战室的铁皮盖顶木板房长达22米,比起那些朝鲜式的草房和工棚,军事目标的特点更为突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三是大榆洞志司的位置,与大榆洞一山之隔的大洞村有金日成的指挥所,和大榆洞构成了一组目标群。</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志愿军总部在大榆洞指挥了第一、第二次战役。第二次战役主战场便是长津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走出地下指挥所,我们进入志司作战室所在的木板房。这是彭德怀的地上指挥所,也是毛岸英生前工作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作战室右前方不到20米处有一小片平地,上面长有12棵高大的松树。当时这里也有一座小房子,是志司作战处人员焚烧秘密文件用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脑子里马上反应出一个概念:“机要处!” 据资料记载,敌机轰炸时,炸毁了两座建筑物,作战室和机要室相距就是十几米。现场核查资料与记载完全吻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毛岸英牺牲地究竟在哪里?看了作战室后我已心中有数,毛岸英牺牲的确切位置就是作战室木板房内。刘松林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确认毛岸英牺牲地的确切位置,立碑铭志,了却多年的心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考虑到在作战室内建立牺牲地标志已无可能,我提出判断和建议:烈士牺牲地只可能在以作战室为原点,半径不出20米的范围之内;如果确认作战室右前方的那片小平台比较合适,牺牲地在作战室内,碑立在那里也是可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刘松林和朝方的安永基同意我的建议,毛岸英烈士牺牲地位置定在小平台中心的一棵大松树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为标记毛岸英烈士牺牲地,刘松林提出要在松树下立一石碑,朝方安永基欣然答应。大家议论的结果是,石碑由花岗岩制成,碑身高1.1米,基座高25厘米,象征着毛岸英牺牲的日期11月25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从新华社记者夏宇的采访手册上取下一页纸,为刘松林代笔草拟了碑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毛岸英同志是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于1950年11月25日,因美帝飞机轰炸牺牲于此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落款由刘松林签字:“刘思齐 2006年5月12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朝双方为毛岸英烈士举行了一个祭奠仪式。由刘松林读祭文。她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岸英,我来了!今天总算圆了我55年来最大的心愿。来大榆洞之前,我到朝鲜来过四次。但直到来到这里以后我才发现,大榆洞才是我真正应该来的地方,我早就应该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岸英,这是我第一次来大榆洞,但也很可能是我的最后一次。我老了,不能再来看你了。你牺牲在这里,这里就是你的朝鲜母亲,在她的怀里你献出生命,在这里你经历了难以忍受的极大痛苦,中朝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中有你的一份,你就在这里静静地安息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刘松林语调低沉,悲情切切。中朝双方在场人员无不动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接着说:“毛岸英是一代伟人之子,毛岸英是伟岸的英雄,毛岸英度过了伟大的一生,愿毛岸英烈士在地下安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然后是为烈士祭酒。浏阳河酒是我在大使馆的库房里发现,特意带过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刘松林说:“岸英,这是家乡的浏阳河酒,喝了好好安息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依次把酒撒在地上,祭奠烈士。</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祭拜毛岸英等烈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榆洞的青山留下了毛岸英烈士的忠魂,朝鲜大地上渗透了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刘松林在大榆洞土地上,寻找到了亲人的最后的踪迹,实践了毛主席“有机会时,去看看岸英牺牲的地方”的生前嘱托,也了却了她自己多年的心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晋察冀特等战斗英雄、志愿军英烈邓仕均、戎冠秀、爆破英雄李勇(1944年)</span></p><p class="ql-block">全国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之孙李耿成:沉痛悼念思齐大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月8日,刘纪春老首长告诉我刘思齐大姐逝世的噩耗,无比震惊、悲痛!我有幸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对主席和他的亲人怀有特殊的感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奶奶戎冠秀是电影《槐树庄》主人公郭大娘的原型。她一生爱兵如子,战争年代舍生忘死救护八路军伤病员,积极为八路军筹备粮草,带领妇女做军衣,组织妇救会、识字班,宣传抗日,带头送子参军;和平年代一如既往坚持“爱国拥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奶奶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3次受到主席接见,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17岁参军,有幸被分配到北京中南海一中队,直接为毛主席站岗。我肩负神圣的使命和责任担当,也耳闻目睹了毛主席的许多感人故事。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刘思齐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的西房里举行婚礼,毛主席喜事简办,将自己1945年重庆谈判时穿的大衣作为礼物送给新人;婚后岸英惜别娇妻,奔赴战场;岸英牺牲后,主席怕思齐悲伤,三年后才告知真相;思齐大姐5次赴朝祭奠夫灵,浓烈真情感动和激励了几代人。思齐大姐的父亲刘谦初烈士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曾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母亲张文秋也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思齐大姐没有生活在娘家、婆家显赫的光环下,没有躺在先辈的功劳薄上吃老本。她低调朴实,平易近人,严于律已,和谒可亲,感人肺腑的革命往事和爱情故事,让我们终生难忘。思齐大姐不愧是党的优秀女儿,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们要继承思齐大姐的遗志,永远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忠于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让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永远高高飘扬!</span></p> <p class="ql-block">戎冠秀孙女李秀玲:意义非凡的日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今年年初13日,我参加了毛主席的儿媳、干女儿刘思齐(刘松林)大姐的遗体告别仪式。看着长龙一样弯曲的告别仪式队伍,我心潮起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一天,对别人来讲,可能没有什么特殊记忆,但是对我来说,非同寻常。1944年的这一天,晋察冀边区赠给我的奶奶戎冠秀“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还赠予光荣红旗以示表彰,并号召全区妇女向她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站在长长的队伍里,我想到了毛主席,想到了奶奶戎冠秀,想到了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毛岸英和我的三叔李兰金,更想到了无数为革命而牺牲的英雄烈士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新中国成立前夕,奶奶常说:“我现在的好光景是党和毛主席给的,是八路军在前方打仗给的,我们可不能吃水忘了挖井人呀!”我们小时候奶奶还这样说:“没有毛主席和共产党,就没有这会儿的好生活。这会儿生活再不好,和旧社会比那就是在天上活着呢,咱可不能忘了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今天,与其说纪念奶奶、向刘思齐大姐遗体告别,不如说我是向所有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做出突出贡献和流血牺牲的老前辈、英雄烈士们表达自己崇高敬意的一天。没有老革命家和英雄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毛主席自己有六位亲人为革命而牺牲生命;刘思齐大姐还没有出生爸爸就为革命而牺牲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牵骡子的男孩子是我三叔参军前的侧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奶奶戎冠秀,人们只知道她的三儿子李兰金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她的亲弟弟——我们的二舅爷戎光耀受她的影响,1938年也在我们下盘松村参加了八路军,虽然没有牺牲在战场上,可是他为革命积劳成疾,在新中国成立没多久就去世了。他就葬在我今天向刘思齐大姐进行遗体告别的八宝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毛主席的爱妻杨开慧的侄女杨展烈士,就牺牲在我们平山县,即离我家30多华里的大岭沟村。日本鬼子快到的时候,杨展向我表姐住的张家川村里的老乡借了一件老百姓穿的衣服后就匆匆忙忙的去执行任务了。任务完成了,她却牺牲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英烈千古,感恩思念,刻骨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思齐姐与岸英烈士天地连理,永不分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唐万成(中)于上甘岭阵地炮兵指挥所</span></p><p class="ql-block">志愿军第15军45师副师长兼炮兵总指挥唐万成的后人唐斌,向伟人儿媳、毛岸英烈士爱妻刘思齐女士的去世,表示沉痛哀悼并致以最崇高的敬礼!</p> <p class="ql-block">唐斌谈到,刘思齐女士的精神和品格,让人肃然起敬。对毛岸英烈士的缅怀,让我们想起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无数革命英烈,他们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尤其堪称世界战争之奇观。</p> <p class="ql-block">唐斌的父亲唐万成1931年在江西加入红军,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曾经是左权将军的贴身警卫和八路军前方总部左权将军领导的警备连连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父亲唐万成去世前签名给唐斌的记载惨烈上甘岭战役的最权威书籍(15军归国后,军政治部1954年编印)</span></p><p class="ql-block">1951年3月,唐万成担任副师长的45师奉命随15军29师、44师开赴朝鲜,先后参加五次战役、朴达峰战役、五圣山防御战,唐万成每战必临前沿,按照上级意图,亲自组织指挥每一次战役。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唐万成任炮兵指挥,深入炮点,合理部署,确保了战役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同样失去爱子的主席与黄继光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唐斌感慨,部队中像黄继光和孙占元在上甘岭阵地上堵敌机枪眼和拉响手中的爆破筒、炸药包、手雷和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的烈士有名有姓的就有38位。在上甘岭战役中,指战员们和敌人同归于尽已成普遍现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15军45师上甘岭阵地铁血战旗</span></p><p class="ql-block">致敬可亲可敬的刘思齐大姐!</p><p class="ql-block">深切缅怀伟大的毛岸英烈士!</p><p class="ql-block">战无不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鸣谢:春毅、李冉、张伊、新湖南客户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胡山(右),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新四军研究会会员,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青年部部长,苏联飞鹰寻访团副团长,北京航空联谊会换届筹备组副组长。1990年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入职外经贸部外事司翻译处、中国驻挪威大使馆、外贸运输司、政策发展司、对外贸易司,2002年出任中国国际货主协会(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执行秘书长。2019年被授予人事部全国流动人才“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长期研究中国革命、二战历史以及国家软实力发展战略,世界反法西斯和平文化中心及鹰虎驼峰和平外交倡议人。</span></p> <p class="ql-block">《卫家国抗美援朝,舍生死铁血铸魂》《寤寐思服盼一统,高山仰止话傅钟》《度劫波青山依旧,盼梦圆几度夕阳》《海陆丰华英天纵,碧血丹心傲苍穹》《苏联飞鹰战南昌,血洒长空魂安在》《万千将士浴烽火,铁血军魂绕战旗》《交流互鉴扬正义,拥抱世界铸和平》《鉴忠贞魂系台海,仰高风矢志不渝》《雄关漫道残阳血,山石英魂尽丰碑》《滚滚湘江化赤水,昭昭青史耀英辉》《潜战龙潭迎春辉,风萧易水不复回》《丹心拥得九州醉,可待乘风下翠微》《凛风傲骨寒霜雪,我伴梅花报春来》《十字岭峰叹悲壮,血花英魂祭太行》《风萧易水将军去,殷绵魂梦父女情》《白求恩精神不朽,共同体大同共襄》《战天斗地凿天河,红旗渠人向天歌》《血战湘江祭》《碕石彭家将》《追寻十月革命中国红鹰团的足迹》《苏联版<西行漫记>之<在华一年>在华出版》《他们应永远以胜利者的姿态前进》《感悟伟大征程》《铁肩道义擎天,英魂浩气赤穹》《弘扬五四精神,再唱青春之歌》《光阴不掩铁血,岁月殷鉴赤诚》《感悟共青精神,缅怀耀邦同志》《讴歌战疫英雄,逆行使命担当》《血战湘江祭与湘江战役精神》《飞鹰撼邪阳,铁血铸英魂》《甘洒一腔血,蓝天舞忠魂》《奔向海陆丰,人类庆大同》《不倒的红旗》《漫漫征程西风烈》《秋之白华,百年独伊》《光荣军团,光辉不朽》《风雨云英,千秋芳华》《中俄睦邻,友谊世代传扬》等作品发表于《博览群书》《中华魂》《华北诗苑》《中华英才》等杂志及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中国军视网、中国人民解放军报网、中华魂网、中国社科网、凤凰新闻网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照片拍摄于2011年1月11日,瞿独伊大姐90岁、林海洪大哥70岁、刘思齐大姐81岁留念(赵京华拍摄,杨武军提供)</span></p> <p class="ql-block">瞿独伊,刘思齐,传奇的老人相隔不久都离开了我们,让人悲伤!退休前我很少与他们相聚,退休后多了聚会的机会。但与思齐大姐聚会较少。最后一次与思齐大姐相聚是2016年6月12日。</p><p class="ql-block">美篇《湘岸英苍,魂思梦齐》把我想说的都说到了。深情缅怀,崇高致敬!</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一 红军后人 杨武军</span></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含泪读完了刘思齐与毛岸英及毛主席一家的人所共知的感人故事,真是百感交集。这不只是他们个人的悲伤而凄沥的爱情故事,其实更是伟人一家在苦难中成长,对党的伟大事业、对国家民族赤胆忠心奋勇献身的真实写照。文中对历史往事和现实情景娓娓道来,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许多不为人知的人物史料和图片资料,更显得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伟大的中国革命丰富多彩的历史,灿若群星的老一辈革命家和英雄烈士,已成胡山老师红色文化写作取之不尽、汲之不竭的宝贵源泉。读胡山老师的每篇文稿,都有巨大的历史容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都能顺着主人公的斗争和生活轨迹,牵出一串串真实而饶有趣味的历史故事,以满满的正能量,给以催人奋进的力量,这已形成胡山老师红色系列文稿的鲜明风格。我们从他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饱含深情的故事,可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辉煌历史,让人受益良多。作为痴心于红色历史文化的一员,我向胡山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胡山老师学习!</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一 资深党史、军史研究者 李安牛</span></p> <p class="ql-block">一篇美文让我们进入远去的时空,仿佛亲历弥漫硝烟下的生死瞬间,以及亲人刻骨铭心绵绵不绝的永恒怀念。如今,湘岸英苍,魂思梦齐,一代人的故事真的就这样结束了吗!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一党史专家、《任辅臣传》作者张雅莹</span></p> <p class="ql-block">胡山写的缅怀毛岸英烈士和刘思齐大姐的文章是这几年里写的最感人、最有温度的文章,全景描述毛家亲人间的友谊亲情。</p><p class="ql-block">深切缅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先烈们!永远怀念思齐大姐!</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一 萧锋将军女儿 萧南溪</span></p> <p class="ql-block">纪念毛岸英的夫人刘思齐的文章和照片,图文强烈!事迹感人!泪如雨下!</p><p class="ql-block">伟大领袖毛主席宏伟大略,为人民、为革命奉献出六位亲人,中华民族应世代学习毛主席的风范,继承毛主席的革命精神,民族复兴才能实现,才能永远立足于世界各民族的最前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一 刘型后人刘松柏 梁金生后人梁汉平</span></p> <p class="ql-block">读了为刘思齐和毛岸英先辈写的纪念美篇,内心深处深感震撼。</p><p class="ql-block">此文殷实描述了毛岸英,刘思齐的人生经历,史料丰富,有很多罕见珍贵的照片,让我第一次目睹了很多革命先辈的尊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心跳,他们的爱情,他们的坚毅,他们的理想,他们的浪漫,他们的岁月,他们的奋斗,他们的不凡!</p><p class="ql-block">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文中详细披露了主席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牺牲的悲壮场景,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血肉丰满,真实再现了革命烈士人生的波澜壮阔,慷慨赴义的画面。</p><p class="ql-block">图文并茂的文章产生的震撼力令我扼腕叹息!一代伟人的儿子为了世界和平和正义抛头颅洒热血在异国他乡,其精神之伟大足以让朝鲜的三千里青山江河肃穆!</p><p class="ql-block">凤凰涅槃,人天共仰,为国舍命,日月同光。一个世纪伟大的爱情,一个世纪悲壮的故事产生的震撼余波至今还在传诵,其爱之深,其情之切堪称世纪经典!</p><p class="ql-block">湘岸英苍,魂思梦齐,山河动容,举国同哀。你们崇高的精神,伟大的爱情都奉献给了祖国母亲!</p><p class="ql-block">英魂不朽,追思先辈,岸英思齐,千古绝唱。泱泱华夏,流芳百世。</p><p class="ql-block">缅怀先烈,致敬经典!伟大的爱情,伟大的奉献!他们永远在祖国和人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一 诗人 丹青慕侠</span></p> <p class="ql-block">含着热泪看完美篇,被刘思齐同志传奇人生所震动。我更加感到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无比英明伟大,感到领袖之子毛岸英烈士无比伟大,感到刘思齐同志的革命家庭无比伟大。我们一定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遗志,永远不会忘记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贡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向英雄的父亲学习,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教育好下一代,誓将革命进行到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一 抗日战争晋察冀特等战斗英雄、抗美援朝英烈邓仕均之子,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理事、中国战略和管理研究会志愿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志愿军烈士后代联谊中心主任 邓其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