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侄情

静待花开

<p class="ql-block">  姑姑是老公的亲姑姑,也是我的亲姑姑,姑姑是此生我最敬重的长辈之一,姑姑为我,为我的家,为我的孩子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姑姑对我们无私的、纯粹的、不求回报的血脉亲情让我们一辈子都偿还不完。 </p><p class="ql-block"> 姑姑今年70岁了,高高瘦瘦的个子,腰板硬朗的很,面色红润,温和贤淑。最引人注目的是姑姑满头的银发,那根根青丝历变成的银发里,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多少辛酸的陈年过往! 穿着爱好讲究的姑姑远不像70岁的古稀老人,料想年轻时也是一个十足的美女。姑姑的模样像极了已驾鹤西去的奶奶,一样的满头银发,一样的精彩奕奕,一样的温文尔雅。</p> <p class="ql-block">  上天永远不会给人以完美的生活,人生总是在坎坷中举步前行。 姑姑是个苦命人。六七岁时父亲因病撒手人寰,留下纤瘦柔弱的母亲和唯一的十岁的哥哥(我的公公)娘仨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奶奶外表纤弱性格却极其坚韧不拔,在那个吃了这顿没下顿的艰难岁月硬是把姑姑和父亲拉扯大,吃的苦受的累是身在现在的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在苦累的劳作生产中奶奶深知学问的重要,便无论如何也要父亲和姑姑上学。奶奶一生勤俭持家,拼了命地干活,一分钱都不舍得花,却让父亲和姑姑都到学校受教育学文化,在奶奶的悉心教导,精神鼓舞下,父亲和姑姑都积极上进,成绩优良,都顺利上到初中毕业。姑姑的知书达礼,隐忍坚强,浓情担当想必都是所学的知识武装出来的。 </p><p class="ql-block"> 幼年丧父的姑姑,在30多岁时,却又经历了中年丧夫之悲痛,在九街教办工作的姑父因病去世时,表弟表妹年龄尚小,不足以分担家事,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姑姑强忍心中悲痛,调整好心态,坚强地走出困境,吃尽人间苦罪把表弟表妹抚养成人,至成家立业。 </p><p class="ql-block"> 承想幼年丧父、中年丧夫,受尽悲慛人生的姑姑在孩子们成家立业后总该迎来柳喑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地,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间的血泪债却仍要姑姑继续偿还。二十年前初秋的一天,天气晴朗,一切都是那么平静美好。殊不知,秋风习习,风平浪静的背景下却暗藏杀机,即将发生一件突如其来的、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祸事。在县油厂门卫值班的姑姑刚刚在门口坐下,一辆在马路上疾驰过的大货车,当接近油厂门口时,右侧轮胎却诡异地脱落,狂滚而下的轮胎钢圈,不偏不依,稳稳脱脱地把姑姑砸了个正着,姑姑的小腿瞬间被击得粉碎性骨折,失去了知觉。当时姑姑也吓懵了,竟然会有这样的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被自己撞上。事发前没有任何的预照,像这样百万分之一的天降祸事却让姑姑中枪倒下,这真是让姑姑的生活雪上加霜呀!这终究是什么样的命运人生,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我可怜的姑姑遭受着这人间的炼狱之苦。我在心里歇思底里地呐喊着,我为仁慈善良的姑姑鸣不公,叫不平,命运是如此得作弄着苦命人。姑姑经过长达一年的卧床休养后,终于又重新站起来了,身体也逐渐康复。近二十年过去了,姑姑的腿落下病疾,不能长时间走路,否则还会小腿浮肿,疼痛,想必一定是血液循环不佳造成的,但姑姑从来没把自己当病人,像正常人一样做着各种生活常事。</p> <p class="ql-block">  2012年春,我意外怀上双胞胎儿子,随着月份的增加,我的身体渐渐笨重越发难行,手脚被压迫得浮肿麻木,已无法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公公婆婆在三小旁边经营着一家文具店,因为一时没有遇到合适的接手生意的人,也忙碌得无暇顾及我。老公白天要上班,晚上还要跑出租车(2011年5月我们家买的出租车),有时还要跟随领导出差,工作也很忙。老公出差的日子里,担心我一人在家不安全。开始由我妈陪我十来天,但我妈已是60多岁的花甲老人,也不放心老家我爸的饮食起居,我就让她回去了,免得两头挂牵。这时候,是亲爱的姑姑走进了我家,心甘情愿地、义无反顾地照顾我,和我聊天,和我讲已久的辛酸过往,喜怒哀乐。 </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充满跌宕起伏,荊棘密布的。疾病、意外、灾祸可能随时临降,我们在面对这些逆境不顺的时候,不要抱怨,不要愤世,不要萎靡。为了生命的延续,我们要坚韧不屈,学会坦然、乐观豁达地面对挫折和不幸,顽强地寻找寒冬的暖阳,黑夜的星光。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在经历中成长,绝望中坚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那些生命中的路障和坎坷终究会被我们远远地甩在身后,成为一段段成长故事激励着我们永往直前。 </p><p class="ql-block"> 姑姑对待生活困苦时所持有的坚忍、乐观向上的态度,很令我心生敬佩,想必是姑姑的人生磨难经历的太多,已把生活看得晶明通透。愁眉苦脸,怨天尤人是一天,笑口常见,知足享乐也是一天,为何不让自己享受美好生活,快快乐乐过一天呢? </p><p class="ql-block"> 姑姑待人和善,知情达礼,亲情浓厚,对待侄女、侄子视为己出,生活中竭尽所能地帮忙照顾着我们。和姑姑相处、听姑姑讲话如沐春风,心里很轻松自在,没有压力,我们小辈都爱和姑姑在一起谈天说地。姑姑是个勤快人,做事细致、干净利索,所到之处,一尘不染,让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姑姑的厨艺也很好,做得饭非常好吃,每天变着花样给我们做着家常菜,我们都吃不够。姑姑的倾心照顾,使我信感亲情的温暖。由于我们俩家离得比较近,白天姑姑在我家照顾我们,晚上回自家住,有时老公会送她,大多是她步行。公公婆婆幸福着盼望着,为了全心以赴地照顾快要出生的孩子,很快地把文具店转让了出去,一起住进了我家。生这俩个孩子时我已是36岁的高龄产妇,严重贫血。孩子出生后,身体更为虚弱,出现短暂的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可能是肚子突然掏空,气虚气短造成的短暂性不会说话,俩男孩吸走了母体内大量的钙质,引起骨质疏松,产后无法迈开两腿,只能扶着床栏艰难地挪动脚步。亲人们都在医院守着,产后住院的这5天又是姑姑寸步不离地守护着我和孩子。我知道姑姑是一方面心疼公公婆婆年岁已高,怕他们身体吃不消,怕我们因孩子多过于劳累伤神,一方面是对娘家浓郁的血脉亲情、责任担当使姑姑一直对我们牵肠挂肚、放心不下。出院后,姑姑索性就住在了我家,日夜照顾着我们母子三人,对孩子更是细致入微。定时喂奶喂水,洗屁屁换尿布,丝毫没有厌烦之意,看着姑姑的满满亲情,我几度感动得热泪盈眶。 得力于姑姑、公婆 的悉心照料,我和老公也轻松很多。 </p><p class="ql-block"> 在后来因大宝生病在北大妇儿住院的近一个月里,又是姑姑一直陪同着我们。姑姑是念及公公婆婆在家还要照顾二宝,无法脱身,还是念及我的身体仍很虚弱,体力不支,是为了减轻我们的精神压力。医院只要一位孩子家长陪护,念及大宝太小就破个例让姑姑白天也在病房护理,但晚上7:00前必须离开,早上8:00后医院护士查完房后才能进入病房。晚上7:00姑姑和老公一起挤着拥挤不堪的公交车坐到和平门公交站点,然后步行近500米的路到达寄宿的朋友家。 </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大宝入院的第二天早上,姑姑想步行熟悉熟悉路,消除一下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但毕竟是大城市,地域广,街道多,站点多,来往的人流车流也太过于密集。姑姑就本着早做准备不耽误事的思想,早上6点钟天刚蒙蒙亮就出发了,冬天的北京街头,寒风凛冽,人头稀落。姑姑冒着严寒独自行走在异乡的街道上,丝毫不觉得冷,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姑姑坚定向前的脚步?是浓浓的亲情,是无限的挂牵,是无私的情怀。姑姑小心谨慎地向前走着,脑子不停地回想着昨天路过时的样子,生怕走错了道路,可是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繁华的北京仍旧让姑姑走错了路。从家到医院的路要经过北新华街再穿过长安街的地下通道走到府右街才能顺利到医院,可是第一次走这个街道的姑姑迷失了方向。她并没有走地下通道,而是一直往西走,走着走着,幕然发现所经过的景物与昨日相差甚远,姑姑就操着家乡话询问路过的一个中年男子,可是人家却听不懂咱的方言,惊慌失措又无奈的姑姑就变个腔调用生硬的舞阳式的普通话和他交流,中年男子带着猜想努力地听懂了姑姑的问话。终于,在他的解疑指导下姑姑又回头向东走并穿过了长安街的地下通道,顺利地走到了府右街到达医院,姑姑忐忑慌乱的心终于平息了下来。而这三千米的路姑姑却走了近两个小时,把姑姑也累得气喘吁吁,双腿也像灌了铅一样沉,有过旧疾的右腿显得更加疼痛,为了尽快到达医院,姑姑是在咬牙坚持着,前行着。看着疲惫的姑姑按摩着浮肿麻木的小腿,却从没说过劳累疼痛的坚强隐忍,我心里真的充满太多的不忍和怜惜。姑姑忘了她自己也是一个需要休养的病人,为了孩子,为了我们的大家庭,在危难关头,姑姑总是不顾个人得失,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挺身而出,用顽强的毅力和斗志鼓舞着我们。我只能说姑姑对我们的恩情深似海,我们只有无限感恩。 </p><p class="ql-block">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天天如是,毫无怨言的坚守着,这种血脉相连的亲情护爱,怎能不令人感动呢?我亲爱的姑姑,我伟大的姑姑,我无私奉献的姑姑,怎么叫人不爱她!!!</p> <h3>  近几年,孩子们也渐渐大了,身体越来越健壮,姑姑也安心了不少。表妹和表弟们都工作隐定,生活富足,孩子们也已考上如意的大学,姑姑终可以安安静静,无牵无挂地安享晚年了,依然热爱着生活。姑姑说她不喜欢和有些同龄老人打牌,不想因为那1元2元钱争得面红耳赤,也不能总在河堤公园那转悠,为了让晚年生活过得有意义,她就跟着一位巧手邻居学编织,学织毛衣、坐便暖垫、帽子、手套、小钱包等生活小物品,乐此不疲,倒也收获满满,充实又快乐!姑姑近几年织的物件倒不少,我们和弟弟家、姐姐家的坐便暖垫、孩子们的帽子,我的小钱袋,女儿、姐姐、弟媳的毛衣……每一个心爱的物件里都饱含着姑姑对我们小辈的怜爱和挂牵,每一根丝线里都流淌着姑姑对侄儿们的思念和疼爱。女儿的白毛衣可是宝贝的很,只能让手洗,不让机洗,怕变样走形,还说“这可是我姑奶亲手织的,一定爱护好了。”元旦节,老公去漯河见姑姑,姑姑又让老公给我捎回一件乳白色的手织毛衣,做工精细,样式新颖,一眼就喜欢上了,等到来年春天配上我的格子裙一定好看。 姑姑就是这样一个人,牵挂着我们每一个小辈,不偏不倚,公平对待。这样的姑姑,又有谁能不爱她呢?我衷心地祝福多灾多难、善良重情的姑姑晚年幸福平安!长命百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