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的12月12日,是我参军50周年的日子。心血来潮,仓促撰文,以为纪念。</p> <p class="ql-block">"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每当听到这铿锵有力的军旅歌声,我的思续便飞到那个遥远的上世纪70年代。</p><p class="ql-block"> 1972年岁末,是我梦寐以求、终身难忘的季节。12月12日,我终于接到了“入伍通知书”,穿上崭新的军装。</p> <p class="ql-block">入伍通知书</p> <p class="ql-block">街坊爷们送我去参军</p> <p class="ql-block">与大队干部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在家人、好友、大队干部的欢送中来到公社,乘坐村里的马车前往县城集中。次日早饭后乘卡车从县城(内黄)出发来到安阳。傍晚时分,全市数千名新兵登上开往西北边陲的闷罐军列,经过近十天的(火车、汽车)长途行军,于12月21日下午抵达新疆伊犁则克台。从此开始了我长达14年之久、难以忘怀的军旅生涯。</p> <p class="ql-block">军人俱乐部</p> 当兵一波三折 <p class="ql-block">“一生产、二治安、参军参战是第三”。这是当时民兵的三大任务。而参军是每个适龄青年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从小的理想。18岁那年,由于林彪事件未征兵,直到1972年冬季,接兵部队(我们哪儿的人对接兵干部统称为接兵部队)才如期来到村里。这一年我19岁。目测那天,我正在地里冬灌小麦,听说接兵部队来村里目测,就兴冲冲地跑去了(记得当时穿了一件撅肚粗布棉袄)。为了能给接兵部队留点印象,特意站到受测队伍的最后一名,轮到我登记时接兵部队的首长还真的看了看我,并在本子上记了些什么,好兆头?</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日子里,体检、透视、政审,还有一些风言风语的议论:今年咱村里走10个兵也轮不着他(指我)。当时贫下中农才是依靠的对象,我家是中农成份,在政治上不是那么硬气。那几天是我有生以来最苦恼的日子。苦闷了几天,终于鼓起勇气,趁傍晚天黑无人看见,一个人悄悄的跑到公社找一位叫王新法的干部了解情况…</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里恁一定要问,小小年纪怎么与公社干部还有关系?听我慢慢道来。我们的关系,一不粘亲、二不带故,是咱的诚实能干干出来的。那是1970年的春天,各地响应党和国家“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大办“三线建设”的号召,县里成立民兵团,公社成立民兵连,浩浩荡荡开赴太行山腹地-王屋山下,进行代号为“531”工程的三线建设。17岁的我有幸参与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工程建设。并得到了领导和工友们的一致好评(用我们老家的土话就是打出了门市,站稳了脚跟)。我要找的王新法,就是我们公社当时民兵连的指导员。</p> <p class="ql-block">17岁的我与工友在531工地上</p> <p class="ql-block">当我说明来意,王新法就把我领到接兵部队办公室。他是这样介绍我的:这个小伙曾在531工程干了一年多,人诚实机灵,能吃苦,不捣蛋,绝对是个好苗子。听到了吧,一个人的品行可不是自己吹出来的。当我们说完出门分手时,路旁走过来一位“老八路”搭讪。这位老同志姓樊,是县里的一位局长,本地人。(估计是晚饭后出来遛弯来到公社院的),在531工程时担任县民兵团参谋长,主管工地施工,经常到各公社民兵连督导工作,对我印象很深。得知我的来意,又添了一把火:这小孩得嘞,到部队当个通信员肯定是块好料!哈哈,真是众人添材火焰高哇,可能是接兵部队被这样的场景所感染,随口附和道:好好,一定带走!此刻,我悬着的心终于放到肚里了。期间,村里的干部刘俊英也常在接兵部队为我说好话。</p><p class="ql-block"> </p> 好事多磨成正果 <p class="ql-block">党委(公社)定兵到深夜,只因邢堌一个兵。我,河南省内黄县六村乡刘邢堌村人。听说定兵那天晚上,因为我,党委会开到半夜才结束。定兵会上,有一个与公社武装部有关系的应征者,想要把我顶下来,便出现了接、送双方的口舌大战,公社坚持送那个,接兵部队坚持要带我,互不相让。最终接兵部队拿出刹手锏:如果不送魏敬先,他们村(刘邢堌)4个兵一个也不要。就这样才最终把我定下来。</p><p class="ql-block"> …入伍通知书来了,新军装换上了,照像、走亲、访友,不亦乐乎!</p> 新兵连集训 <p class="ql-block">在天山腹地,伊犁河谷支流的巩乃斯河下游,有一个叫则克台的小镇,她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我们这支代号为9901(后为36131)的部队就驻守在镇子北面的山坡下。</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些新兵来自内黄县梁庄、中召、六村三个公社,由师后战勤科参谋秦根美任连长、组成的新兵连。我们六村公社的33名新兵,是黄德玉排长接来的(就是力排众议坚持带我的那位)。我被编入四排十一班任班付,班长是从步兵团临时调来的老兵,专门负责我们新兵的军训。两个多月的新兵训练,完成了从农民到军人的转变。弄清了为谁当兵、怎样当好兵的问题;学会了起床作息、整理内务、军容风纪、持枪操枪、投弹射击等一日生活必备素质的养成。每当回想起当年爬冰卧雪的新兵训练,至今仍历历在目、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刚到新兵连那会儿,大家最期盼的是“什么时候发领章帽徽”?都想早一天戴上领章帽徽照张像片寄到家里,好让家人、邻居早日看到自己的英姿。可我们还处在学习训练阶段,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军人,按规定还不能佩带。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违返了点纪律,悄悄的借了老兵的服装,跑到离部队十几公里外的农四师七十一团照相馆完成了心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就是借高炮营老兵的军装偷偷拍照的(当时我们还未发单军帽),说是偷拍实际上我们是得到领导默许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生平第一次拍军人照,由于是借老兵的军装,领章还带着皱折,不过外行人也看不出来。</p><p class="ql-block"> 随着训练科目的完成,和身体复查,我们终于等来了授衔的日子。在授衔仪式上,连长给大家介绍了五星帽徽与领章的内含以及佩带方法后,便列队颁发给大家。(下图是我们带上领章帽徽后的新兵班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第三人:排长:黄德玉,后排左起第一人为作者。</p> <p class="ql-block">新兵集训即将结束,马上就要给各连队分兵。我们都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我们那时的真实写照。分兵前,师后勤部政委李学忠还给我们做了动员报告,他操着青岛口音对后勤部下辖的分队进行了有声有色地描述:运输连,不错的吗,有汽车么;修理所,不错的吗,修理工么;医院,不错的吗,卫生员么;汽教队,不错的吗,学开车么;农场,也不错的吗,有拖拉机么…听到这里,我们才弄明白,我们即将要去的地方,都是有些技术含量的嘞!</p><p class="ql-block"> 分兵那天,所有新兵整装列队,用兵分队领导站在队列旁,点一个出列一个,纷纷被各分队领导带走。我被分到了七小队。我一脸茫然,七小队是干啥的!我们懵懵懂懂的被一辆军车带走。下车后看到停了一院子的解放牌汽车。哦,这个地方是汽教队不是七小队。</p> 学开车 <p class="ql-block"> 汽教队,汽车司机训练队的简称。她担负着全师汽车驾驶员的培训任务。</p><p class="ql-block"> 下连队的第二天,队首长对每个新兵的文化程度及反应能力进行测试。文化测试是让每人听写10个汉字:怀揣宝书的揣、踹一脚的踹、棱角的棱、愣头愣脑的愣、穿梭的梭、冰凌的凌、牙膏的膏、芫荽、韭菜的韭。我写对了6个。接下来是协调能力测试,采取队列训练中的慢正步进行。有走顺腿的、左右转不分的,好在不管口令快慢,我都走下来了。根据测试结果每人都分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我真应了那位老八路的话,当了通信员。</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三月一日,是全军军训启动日。为了满足训练的需要,连队从独山子炼钢厂搬到新源县向阳镇公社(之前由于营房不足,我们一直驻在独山子炼钢厂在则克台的厂区内)。全队百多号人在镇公社的礼堂内打起通铺,住宿上课两用。开始了全新的学开车训练。队首长为了能让通信员也学上开车,一开始就选了两个通信员,他叫鑑育民,我们是一个公社的。训练时,我们俩一个在家学理论,一个上车学驾驶。在家学理论这一天履行通信员的任务,轮番进行,训练勤务两不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自左至右:指导员王书波、通信员鑑育民、队长黄振民、通信员作者、军械员兼文书倪金根</p> <p class="ql-block">我的学员证</p> <p class="ql-block"> 学开车,我分到一班。班长聂卫民,70年兵济南人。他教学经验丰富,认真祥和,从来不给学兵发脾气。在班长耐心教导下,毕业考核以汽车构造、车辆保养、故障排除、汽车驾驶、行车勤务等五门课程取得全优的成绩。我们班也获得军政训练全优班的荣誉。结业后我被留队任教。</p> <p class="ql-block">二排左起第三人:班长聂卫民、后排左:排长李希林、后排右:理论助教杨德平。</p> <p class="ql-block"> 学开车期间,我们经常去新源县南山挖野韭菜改善伙食,有时星期天队长亲自驾驶一辆嘎斯-63实习车,带上几个西瓜,拉上几个班长,拽上会照相的公社翻译老马(明雄),一起去南山纳凉拍照。我的一些照片都是那时拍下的(如图)。</p> <p class="ql-block">73年在镇公社苹果园</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新源县南山</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驾驶训练二三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斋蚊。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大纲要求,训练进入第三阶段,要安排荷载70%的载重长途驾驶训练,队长亲自带队,饮事班随行。行车路线:新源县至吐鲁番。途经伊宁市-果子沟-赛里木湖-精河-乌苏-奎屯-沙湾-石河子-乌鲁木齐-吐鲁番,全程1000多公里。一路晓行夜宿,好不惬意。为了磨炼学兵的吃苦精神和生存能力,特地在精河戈壁滩上安排了一次露营,全体官兵一律宿在车箱的车蓬里。第一次在大戈壁上露营,既新奇又兴奋,更兴奋的是我们的房东-野外的蚊子,对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到来,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欢迎仪式,场面之热烈溢于言表。整个夜晚,嗡嗡声、拍打声此起彼伏…演绎了一场人与昆虫的协奏新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买的。维吾尔语,意:不好、不行。在进行城市驾驶科目训练时,我们进驻伊宁市兵站,每天起床后洗漱都要到院子里的水房内完成。当时己是深秋,我们都是披着棉衣端着脸盆,然后把棉衣放在一旁开始洗漱。一次,我刚把棉衣放好,一个附近居民巴郎子(小伙子)进来担水,-下子把我的棉衣碰到湿漉漉的水泥地上。我喊了他一声:阿达西(朋友)这个样子不买的!他扭过脸看了看我手中湿了的棉衣,回了一句:不买的就不买的!哈哈,没办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吃大餐。结合应用驾驶训练,我们经常跑焦炭沟煤矿为团里拉生活用煤。为了多拉快跑,我们这些学兵时常主动帮煤矿工人一起装车。一到团里,少不了一番盛情款待,牛肉罐头、鱼肉罐头、水果罐头、荤素炒菜、面条馒头,满满一大桌。我们称之吃大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宵夜面片汤。训练后期,还要进行以“开闭灯”为内容的夜间驾驶训练,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每天晚上我们在西起伊犁钢铁厂,东(北)至焦炭沟的道路上穿梭交会,晚上十一点半结束。每当我们收车回到连队,炊事班已为我们准备好了热腾腾、香喷喷的西红柿鸡蛋面片汤。别提多好吃了,现在想起来还有余味未消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吉斯-15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1953年,苏联陆军装备的吉斯-151A(十轮全驱动卡车)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我们连队就有一台这种型号的大卡牵引车,是实习用车。记得一个星期六的车场日,我正在班里与大家一起清洁保养车辆,突然接到队长命令,让我一个人开这部车去镇公社给老百姓拉收割的麦子。不是开玩笑吧?一是我们的训练刚进行到上路驾驶阶段,二来我哪敢一个人在没有老兵保险的情况下单独驾驶车辆?队长好像看出了我的唯难情绪,鼓励说,没事,大片的田地,又没有深坑大沟,有什么好怕的!随后给我示范了一下前后驱动加力的操作方法,便和公社武装部的买买提部长出发了。还好,顺利完成了任务。</p> 收获 <p class="ql-block">当兵第一年,加入了共青团,第二年任班长兼助教,并在同年兵中第一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6年组建汽车营,奉调汽车二连任班长,年底赴四川自贡市执行华主席首个征兵命令,1977年7月提干,任汽车二连四排长,1981年调回汽教队。任付政指、政指、政指兼队长。1987年转业。</p> <p class="ql-block">77年在汽车营营部</p> <p class="ql-block">在千里运输钱上(赛里木湖东3公里处)</p> <p class="ql-block">1985年。在汽教队院内</p> <p class="ql-block">汽教队骨干合影</p> <p class="ql-block">85式军服照</p> <p class="ql-block">军营生活的历练,铸就了老兵的军魂。军人的青春写满了家国边关,盛满了使命担当。就个体而言,造就出独立生活的能力;增长了见识才干;有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了坚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具有诚实大度的风格。有当兵的履历,是生命中最自豪、最光彩夺目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是部队培养了我,我所取得一些成绩都是和部队首长的关心帮助分不开的。我很庆幸在部队遇上了接地气、具有人性化的诸多首长,是他们一步步引导我实现了人生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