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对省会郑州来说,灾难是残酷的,考验是严峻的。一场凶猛的洪水才刚退去,郑州,又一次面临变异病毒“德尔塔”的袭击。危难时刻,全市人民同心协力,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服务站以及志愿者团体挺身而出!一次次核酸检测,一次次拉网式筛查,不分昼夜进行消杀,对多个区域实行闭环控制管理。在短短的时间内,有效的阻断了病毒传染源,稳定了城市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经济发展。2022,上天也没能给它安排一个好的开端。关关难过关关过,步步难行步步行。团结、勇敢、坚强、乐观......</p> <p class="ql-block">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让人牵挂的西安,终于迎来了此轮疫情的拐点,每日确诊病例持续下降。在各方不懈的努力下,西安人民,离胜利又近了一步。坏消息是,让人心疼的郑州,在洪涝和疫情过去不久后,再次开始了新一轮疫情。截止1月7日早上8点,郑州已确诊42例。</p><p class="ql-block">突然有一种感觉,各类灾情就像是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从哪里钻出来的地鼠。只要稍稍冒头,一方人民便必须拉响作战警报。而郑州,这一年来,真的连续打了太多的怪、过了太多的关。</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郑州开始打“水”怪。仅 20 日这一天,郑州就下了以往一年的雨量。前所未有的天灾,简直让人目瞪口呆。短暂的措手不及之后,人们迅速行动起来。地铁5号线雨水倒灌隧道,消防人员展开了5小时的生死营救。市民宗先生接到乘坐地铁5号线的妻子电话。妻子告诉她,车厢里的水已经快到脖子了,自己已经缺氧。宗先生一路大哭,狂奔着前去营救。最后不仅救出妻子,还救出了很多陌生人。“他或许不够坚强,但他绝对是妻子的英雄。”</p><p class="ql-block">同一天,受暴雨影响,郑州东站停运。大量旅客被困在车站内。其中,还有来自郑州市郑东新区永平路小学“和美之声”管乐团的学生们。忐忑压抑的氛围中,师生整齐列队,吹响了《我和我的祖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时间,仿佛加入了魔法的动人音符响彻整个大厅。前一秒还沉默静坐的人们,纷纷围拢过来。或是轻声唱和,或是放声高歌,唱着唱着,眼中便闪了泪光。“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与此同时,倾盆暴雨之下,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断电。凌晨时分,一群医生打着备用灯,从产床上托起一个个哭声嘹亮的新生命。护士无意间一回头,定格了这一感动万千人的温暖瞬间。她在当天的朋友圈写道:“你出生的第一天,就要面对这世界的洪l水猛兽。即使只剩下一束光,我们也用尽全力为你点亮,为你保驾护航。”而那晚出生的一名女婴,被父母取名为“王雨婷”。王玉婷,望雨停。郑州,我以此生之名,为你祈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次特大暴雨,相当于将317个西湖倒进了郑州。但郑州硬是咬牙挺了过来。暴雨停歇后,整座城市立刻投入到紧凑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市貌恢复、损失核酸、伤亡统计、物资转运......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儿,2021年8月,郑州又开始战“疫”。炎炎夏日,工作人员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一轮又一轮的进行核酸排查。工作时,他们在脖子后面绑上冰棍。不断有医务人员严重中暑,瘫倒在地。没有倒下的,也在高强度的工作中,透支了体力。短暂休息时,疲惫至极的她们,干脆睡在地上。医护人员的辛苦,郑州人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把满心的理解和感谢,化作了防疫的自觉和配合。不能出门的日子,有人拍下空无一人的街头,说:没有车流的街道,也是如此秀气。从始至终,郑州都表现的平和、稳定、乐观、有序。8月28日,郑州封控区域全面解封。居民们走出小区,开心地比出剪刀手。久违的喧嚣,久违的烟火,久违的人流,久违的聚首。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无数网友也露出了笑容。因为——“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p> <p class="ql-block">但仅仅安稳了两个月。11月的郑州,再次因疫情按下暂停键。由于新密银基冰雪世界发现病例,全员核酸检测再次开始。孩子们乖乖排着队,懂事的样子让人眼眶发红。郑州的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一家人躲在屋子里,一睁眼开始刷新闻,中午吃饭刷新闻,晚上睡觉刷新闻。一面关注新增病例,一面关注防控举措。”不得不说,郑州人民真的“中”。他们自嘲“涝”“疫”接“核”,又在自嘲中愈战愈勇。众志成城中,这一波疫情,也终于安稳度过。</p><p class="ql-block">可是,好容易熬过了12月。2022刚开年,郑州再次发现病例。洪水之后,这已经是郑州经历的第三波疫情。郑州人民毫无抱怨,迅速应战。1月4日下午,河南郑州迎来了2022年第一场雪。1月5、6日,郑州域内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人们冒着风雪,连夜在检测点排起长队。孩子们一边玩雪,一边等候检测。这一次,郑州表现得更为从容不迫。检测点设了“绿色通道”,老人、孕妇、儿童、行动不便者都可优先进行采样。一位带着孩子的家长说:“这么冷的天,老人孩子能优先做核酸,大家觉得很温暖。”当地网友在网上描述自己的心情:“要试验6个小时完成千万级人口采集,计划连做三轮。虽然时间会很赶,但也不会担心太多,这可能也是郑州最普通民众目前的心理状态了。有底,相信政府。”</p> <p class="ql-block">1月7日,一个词条悄然登上热搜。“郑州市区定点救治医院两天接收超10位封控区产妇。”其中,有一个让人心惊的小细节。一个二胎产妇, 刚被120送到医院抬上担架,孩子胎头就露了出来。医护人员立马把产妇接到单人单间的隔离产房,为其进行紧急分娩。不多时,一个七斤重的大胖小子,呱呱坠地。孩子发出响亮的啼哭,大人们却相视着,露出了笑容。艰难却从容,这一幕,似乎就是整个郑州的缩影。2021,郑州真的过得太难了。</p><p class="ql-block">这座城市咬紧牙关却努力微笑的样子,真的让人泪目。他们不是铁人,却几乎没有停歇。他们也会疲惫,却从来没有抱怨。《孙子兵法》云,“上下同欲者胜”。这座城,和她的人民,让我懂了为什么——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但天地中,竟能岿然立着人间!经大难者,必有大福。</p> <p class="ql-block">1月9日12时,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正观新闻“郑在抗疫•应急求助平台”正式开启。“郑在抗疫”平台设置了疫情政策、交通出行、寻医买药、学生教育、食品供应、健康码问题等多个求助类别,点对点为市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接受疫情防控的合理化建议。</p><p class="ql-block">“郑在抗疫”平台开通的消息迅速燃爆了郑州市民的朋友圈,上线近30个小时累计访问量达1389万次,共收集政策咨询、答疑解惑和相关建议信息3992条。截至1月11日17时,总求助信息达到5014条,已核实信息3800条,已有1238人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p><p class="ql-block">千万次的点击和5000余条求助和建议信息的背后,是千万郑州市民在疫情下对于切身问题的急难愁盼。诸如有即将临盆的孕妇觉得每天下楼不便,也担心会发生交叉感染,期待医护人员可以上门检测;亦有家长担心网课问题,希望可以给学生们开辟核酸绿色通道,保障学生们学习检测两不误;还有的家庭因处于封控区,希望协助即将出院的宝宝回家……</p><p class="ql-block">其实在正常情况下,类似的民生基本诉求都很好满足。但在全民抗疫的紧要关头,当全市上下都在加班加点忙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时,如何精细化、人性化地呵护每一个民众的细微需求,就显得更加具有挑战性,这不仅考验着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能力,更考验着相应的应急信息反馈和处理机制能否发挥功效。</p><p class="ql-block">而“郑在抗疫”平台,真正地实现了让民众的特殊需求被看到、被合理解决。当地媒体60多名工作人员在后台对求助信息进行分类、核实,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交付各部门和各县市第一时间办理。核酸检测提供上门服务、开通学生绿色通道、安排专车护送宝宝回家……郑州疫情防控在用回应速度和解决力度来换取民众的抗疫温度。</p><p class="ql-block">“你有所呼,我有所应”,民众收获的是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彰显的是一座城市对千万市民的关爱、责任与担当。哪怕一条诉求解决的背后需要数人进行信息分类整理以及多个部门协调落实,但这本就是疫情防控不失温度的题中应有之义。</p><p class="ql-block">前两天,郑州“6小时完成1200万人核酸采样”的消息刷屏网络,如今又因为“郑在抗疫网上求助平台”登上全国热搜。连续刷屏的背后,既让我们看到了郑州抗疫的“硬度”,又充分展现了郑州抗疫的“温度”。</p><p class="ql-block">而在1月11日,郑州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二十九场新闻发布会,既对交通管控、人员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又重申了“全市核酸检测既要速度、更要温度”“从群众方便、群众满意出发,做到温情服务、温馨服务”。前者是对疫情防控的从严管理,而后者则是温暖人心的人文关怀,兼顾防控体系的力度与温度,又何愁抗疫胜利不会早日来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