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墅中心幼儿园中(3)班 第五次线上读书活动——《比好了是比较 比坏了是攀比》

蔡--哆啦

<p class="ql-block">  《社会心理学》的作者戴维·迈尔斯曾说:如果要幸福,就要学会对比。学会正确的比较方式对孩子的自尊感、幸福感是非常重要的。本期读书会主题——《比好了是比较比坏了是攀比》</p> <p class="ql-block">  孩子拥有攀比心理并不可怕,家长不必过度地干预孩子的想法、扰乱孩子与同龄小伙伴的相处方式,给孩子一个自我理解、自我探索的机会,他对攀比的理解才会更深刻。</p><p class="ql-block"> 不过,过度攀比、恶意攀比绝对是不可取的。过度攀比的戾气影响孩子看待物质的眼光,会让孩子的内心过度膨胀。孩子太小还不能掌握攀比的尺度,难以判断是非黑白,所以常常将正常的比较变为了"恶意攀比"。</p> <p class="ql-block">  如何对待孩子的攀比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行为属于"良性攀比"还是"过度攀比"。</p><p class="ql-block"> 良性“攀比”,孩子可以在比较中认识了解自己,找到的自己缺点和优点,然而变得更加优秀。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既要保持竞争意识,又要有良好心态,能做到赢了不骄傲,输了不泄气!</p> <p class="ql-block"> 出现攀比的最大原因是孩子需要寻找自信心的立足点,那么家长可以挖掘孩子的优点,多给孩子鼓励,使孩子自信心能树立在更正面的基础上。</p><p class="ql-block"> 孩子,既对自己的不同很敏感,又渴望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有时候孩子眼中的失败实际上是他的优点,家长要直白地教育孩子这一点。</p><p class="ql-block"> "从众"和"差异"是每个孩子成长中无法回避的一组矛盾。学会理解差异,尊重他人是成长的必修课。</p> <p class="ql-block">  我们要鼓励孩子接受失败,把攀比的戾气化为竞争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心理学界有这样一个观点:"竞争意识"是人类无法感受到幸福的最大原因。这个观念的现代意义是不能感到满足并非是我们的竞争意识太过强烈,而是因为把比较当成了彰显自我的唯一途径。</p> <p class="ql-block">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去发现自己身上的内在优点,发掘孩子优秀的品质,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较,少与他人攀比。</p><p class="ql-block"> 比如我们可以夸孩子善良,并且告诉他:善良是珍贵的品质,小朋友更喜欢与善良的孩子一起玩。也可以让孩子将现在的自己与以前的自己作比较,看看取得了哪些进步。</p><p class="ql-block"> 渐渐地,孩子能从自己身上发现更多优点,学会"内在比较",从而淡化他通过外在比较在博取关注的思维。</p> <p class="ql-block">  孩子有攀比心并不是什么坏事,甚至还可能是一件好事。我们要做的是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他从恶意攀比中抽身,学会在比较中努力,学着"良性攀比"。</p> <p class="ql-block">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有攀比之心是很正常的,每一位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在父母眼中你们永远都是最好。不需要去比较,相信自家的孩子是最棒的。</p>

攀比

孩子

比较

家长

优点

学会

过度

自己

良性

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