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为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整校推进的顺利实施和落实,提升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22年1月7日内乡二小迎来了信息技术2.0第三次线下集中培训。会议由我校教务主任张素霞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 首先,常乐校长对我校教师前段时间2.0项目学习成果做了总结。对于大家的学习热情和积极参与学习及成果展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下一步的研修工作提出要求。</p> 优秀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经过前段时间多次研课、磨课,14位种子选手的信息技术融合课最终得以呈现。14节信息技术融合课例在本次培训现场一一展示,并且现场分享课例当中的信息技术是如何运用、如何体现的,老师们受益颇丰。从这些课例中,老师们明显感受到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诸多变化。老师们认真聆听仔细做好笔记,短短的一次培训让老师们收获颇丰!同时各位教研组长对着十几节融合课参照《和美课堂评价》进行量化考核。其次,张素霞对我校正在进行的融合课比赛做了专项指导,提出老师们在融合课中暴露的一些问题为老师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数学教师朱芳芳和李丹老师进行了微能力点融合课展示,通过她们的热情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氛围高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李想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二年级《找规律》这节课,通过多媒体互动教学,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感受自然界中的规律美,创作出一幅又一幅有规律的图画!真是收获丰富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各位老师在精彩的课例展示后,针对自己所选的微能力点进行了详实的解说,运用了思维导图,经过他们的解说后,老师们都有很大的收获,都表示在今后要多实践让自己的课堂能够更加鲜活生动。</span></p> <p class="ql-block"> 接着,教务处张素霞主任对我校开展信息技术2.0项目以来从整校推进情况、校本应用考核设计、校本应用考核设计使用、下一步工作计划四个方面做详实的总结。</p> 整校推进情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为顺应时代,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顺利实施2.0行动计划。从思想建设来浸润我校教师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提升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互联网教育服务新模式。我校首先组建了三人行培训顶层设计团队,常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下设有管理团队信息技术团队、教研组长团队、全体学员团队,其中学员团队又分4个学习圈,语文、数学、英语、综合。这样建构一个网络式五级学习团体。引领我校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尝试搭建以学科教研为单元团队,教学法评价为主的五维创新体系,整体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总的来说,我校信息技术提升2.0整校推进工程包括四方面内容: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促进提升工程2.0制度化规范化。二、启动大会专题培训明确提升工程2.0方向和内容。三、线上学习线下实践推进提升2.0有效实施(内容PPT)四、提交成果互学互鉴打造提升2.0新型团队。</span></p> 校本应用考核设计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校校本应用考核设计包括三个方面:备课及教研、公开课、听评课。每一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一)备课及教研(1)以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学生评价方式为重点,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2)严格执行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学习过程。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到教学设计之中。(3)在备课中,要关注由教师导向转向学生探索;由说教性的讲授转向交互式指导;学习内容要从关注单一学科的教学转向关注基于真实学习任务的跨学科教学;教师的作业形式要从关注个体作业设计转向基于小组的协同作业设计;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施与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要关注小组分组中的“异质性”;对学生的评价要从针对事实性知识和离散技能的评估转向基于绩效的评估。(4)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备课体现差异化教学、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教学流程设计等。(5)教学内容要体现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生学习过程设计之中,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要体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到多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转变。(6)教案要体现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学习方法指导等内容,以及教学之前、中、后设计,引用他人或者互联网资源,要标明出处,并且做好内容考证。(7)有德育渗透点和信息技术融合点,注重对学习信息道德、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8)每一学期,每个教研组要从年度研修中选择两个微能力点,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期末撰写的研究报告报送教导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二)公开课(1)根据学校规定,每月每个教研组必须推出一堂信息技术支持的校级公开课,每学年每位教师必须上一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课。(2)教研组的公开课必须由教研组全体成员集体听课、磨课,公开课须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理念,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3)公开课必须提前一周通知教导处,并由教导处公布信息,无课教师均应参加听课。(4)公开课的教案必须在开课前交教研组长,公开课展示过程中的所有材料均要交教导处存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三)听评课(1)教研组开展集体听评课,应采用信息化手段,基于数据或者实例评课,要从经验评课转向实证评课;(2)教研组要研制外显的、可测量的学科信息化课堂教学标准,开展基于课堂实录的课例分析,每个学期每一位老师要基于学科课堂教学标准实录分析一节自己的课堂教学,并依此撰写一份信息化课堂教学分析反思报告。(3)教研组要将学科信息化课堂教学标准交到教导处备案;每一位教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分析反思报告在学期结束后,交教导处存档。</span></p> 校本应用考核设计使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校对信息技术2.0培训过程中的考勤、材料上交、集体研讨活动、磨课等分别进行量化积分,并时予以通告公示;为提高希沃系统使用能力,我校特邀请六小两位老师,于12月10日到我校对希沃5的使用能力提升进行了全员培训,侧重对课件美化和互动白板应用提高进行悉心指导,老师们反响热烈;期中考试前后,我校用四周时间进行了中青年教师课堂大比武活动,将信息技术融合能力及使用情况纳入评价标准中,决胜出14名优秀教师,并颁发证书及奖品;常规性地开展领导班子包机包班推门听课活动,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衡量一节课优劣成败的关键标准,对使用不当的要进行跟踪听课,直到达标为准;近两周,围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分组磨课活动,对推选出优秀课例选手再次进行全方面的提升,从更高阶梯要求完善资源包的内容,力求课例精品,并对前段时间成绩不优秀的进行强化,于今天的第三次线下学习进行集中展示,力争打造学科信息技术应用达人,形成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营造信息技术应用的良好氛围。</span></p> 制定计划,继续出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进一步完善细化信息技术应用考核办法,以制度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热情;2.领导班子、教研组长要身先士卒,率先学习、掌握、应用信息技术,并通过引领课、展示课等掀起信息技术应用课堂的热潮;3.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研讨活动,并邀请专家在适当时候亲临我校进行指导,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融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4.坚持开展常规听课磨课、教师课堂技能竞赛、青年教师达标课验收等活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5.借助县局四云一平台、智慧课堂等项目,加强信息技术对常规教学的支撑作用,加快信息技术融合方面骨干教师的培养,推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持续快速高效发展;6.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与县域内名校的交流和互动,不断学习吸收优秀经验,以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为着力点,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span></p> <p class="ql-block"> 在信息技术的道路上,滚动着的是大家如火的热情,流淌的是我校深邃的思想,碰撞出的是朵朵智慧的火花。学习只有起点,技术没有尽头,在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中,作为二小教育人要让技术改变教学,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持续长久牵手信息技术,坐上这列快艇,一起扬帆远航!</p> <p class="ql-block"> 策划:常乐</p><p class="ql-block"> 撰稿:张素霞</p><p class="ql-block"> 编辑:胡晓雯</p><p class="ql-block"> 摄影:王小改 </p><p class="ql-block"> 王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