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路上》作者是杰克·凯鲁亚克,初次看到作者的名字,能将其在我脑海中的印象联系起来的就是痛仰乐队的那一首《再见杰克》了“再见杰克,再见我的凯鲁亚克。”听痛仰的歌的时候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位作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说作者,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九二二年三月十二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父母为法裔美国人,他是家中幼子。他曾在当地天主教和公立学校就读,以橄榄球奖学金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结识艾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和尼尔·卡萨迪等“垮掉的一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凯鲁亚克大学二年级退学从事文学创作,并辗转于美国海军和商用航运公司等处。一九五〇年,第一部小说《乡镇和城市》出版。一九五七年的《在路上》问世后,他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跻身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著名作家行列。他还著有《达摩流浪者》《孤独旅者》和《荒凉天使》等作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垮掉的定义,凯鲁亚克自己早有说明:“它并不意味着疲惫或是沮丧,因为他如意大利文beato那样意思是天使般的幸福,处于极乐至福的状态,如圣•弗兰西斯那样热爱生命,要对所有人都坦率诚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说这本书,这本书是2021年在“喧嚣事”独立书店买的,付款的时候店主姐姐对我说这个版本的《在路上》是她认为最好的一版了,可我一直放在柜子里直到2022年才拆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书中描述美国公路生活的场景就很有代入感了—一辆福特汽车,沿路的加油站等等。故事的主人公萨尔和他的朋友们迪安、雷米、梅杰等等人在美国的各大洲都发生着不同的轶事。每在一个城市生活过以后又抱着希望和热情去下一个城市找自我,他们可以摒弃一切的感觉,但我真的完全不能做到。这或许是和美国当时的时代环境有关,即便是现在,美国人的骨子里也刻着自由、大胆、奔放等特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录一些经典语录</p><ol class="ql-block"><li>我一辈子都喜欢跟着让我感觉有兴趣的人,因为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热爱生活、爱聊天,不露锋芒希望拥有一切,他们从不疲倦,从不讲那些平凡的东西。</li><li>我只喜欢一类人,他们生活狂放不羁,说起话来热情洋溢,对生活十分苛刻,希望拥有一切,他们对平凡的事不屑一顾,但他们渴望燃烧,像神话中巨型的黄色罗马蜡烛那样燃烧,渴望爆炸,像行星抨击那样在爆炸声中发出蓝色的光,令人惊叹不已。</li><li>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我们上路吧。</li><li>世界旅行不像它看上去的那么美好,只是在你从所有炎热和狼狈中归来之后,你忘记了所受的折磨,回忆着看见过的不可思议的景色,它才是美好的。</li><li>生活本身是令人痛苦的,我们必须忍受各种灾难,唯一的渴望就是能够记住那些失落了的幸福和欢乐。我们曾经在生命中拥有这些幸福和欢乐。现在它们只能在死亡中才能重现尽管我们不愿承认这一点,但谁又愿意去死呢?这些纷杂的思绪不断在我的脑海中涌现。</li></ol><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