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评书•郯城二小】“传承民族文化 筑梦精神家园”——评书社团汇报

素风

<p class="ql-block">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儿童对评书的了解与喜爱,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传统文化、传统曲艺的兴趣爱好,同时也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响应国家“双减”政策,以评书文化丰富孩子们的课后活动,拓展视野,践行真教育,培养全方位人才。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评书社团”在郯城实验二小扎根萌芽。</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着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分。清未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ー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为长衫;至20世纪中叶,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说演,服装也较不固定。而在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电子媒体及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之下,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日渐式微,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但还仍然有其活力。</p> <p class="ql-block">  首堂课,我们便被老师表演的经典评书《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片段所折服。随着老师抑扬顿挫的语调,孩子们时而满脸紧张,时而开怀大笑,完全沉浸于评书所娓娓道来的精彩世界里。老师的示范,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起来,都要跟着他学“说书”。</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被这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深深吸引和震撼,掌声久久不能平息。表演结束后,已经有学生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心情,想试着来一段,体验评书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每周的社团课,我们会根据提前设计好的训练主题与内容,让学生对照提前打印好的文字版,熟悉台词,细细揣摩表演技巧。然后引导孩子们来品味人物的心理、动作等,进一步对一些关键语句的语气、语速、声调乃至发声部位给予提示指导。接下来,就是学生的模仿练习、展示时间。</p> <p class="ql-block"> 语言是人的第二脸,学说评书,不仅是要当演员,更是帮助我们自信地表达。</p> <p class="ql-block">  我们常用莫言的经历鼓励孩子们:莫言在《讲故事的人》中写到,他经常去听“说书”,回来以后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讲给妈妈听,正是因为大量的听和说,给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评书好比催化剂,学生学习时兴致很高,学生在学习评书语言的同时,想象力也被激发出来,讲述时个个绘声绘色,提高的是多个方面的素养。它为孩子走进名著搭一座桥,认识世界开一扇窗。</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也会利用社团“边角料”时间,为孩子们播放评书小段,讲评书知识,进行绕口令大赛等,孩子们沉浸其中!</p> <p class="ql-block">  在县教学视导活动中,我们表演了“评书说二小”节目,赢得了县领导的好评。</p> <p class="ql-block">  我们社团更是赢得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老师的认可。</p> <p class="ql-block">  在本次汇报活动中,社团的每名小演员语言生动、声音洪亮、顿挫迟疾,眼神变化万千,动作精心设计,很好地展现出对大美二小的热爱与自豪!</p> <p class="ql-block">  “评”古今中外,“书”壮丽人生。短短的一个多月,孩子们从初识评书,到深深的爱上评书,可见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期待下学期我们与评书的精彩“相遇”。</p>

评书

社团

孩子

表演

文化

学生

二小

我们

传统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