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北宋的钱币(九)徽宗(上)

哈哈

建中靖国 <p class="ql-block">北宋的亡国是由一系列看似偶然的因素造成的。首先当然就是哲宗的英年早逝,如果这位有作为的皇帝能多活几年,也许帝国根本不会像后来那个样子。其次就是哲宗唯一的儿子也夭折了。</p> 圣宋元宝行书长点宋 <p class="ql-block">此时哲宗无后,按理应该找和哲宗最近的皇族,于是首相章惇奏曰:</p><p class="ql-block">“在礼、律,当立母弟简王。”</p><p class="ql-block">但此时向太后却有私心。因为哲宗当初是以皇长子的身份继位,虽然向皇后不是他的亲妈,但因是正妻,所以仍是太后,而哲宗的亲妈朱氏也只能是皇太妃。但如果太妃另一个儿子再被立为皇帝,那宫内哪里还有她的位置?于是向太后坚决不同意。</p> 圣宋元宝篆书开裆元 <p class="ql-block">向太后说的其实也有一定道理:既然哲宗当时就不是嫡子,那么现在兄终弟及,就应该在神宗的儿子里再此大排行。</p><p class="ql-block">如果论大排行,就应该是哲宗的二弟申王,可是不幸的是申王有眼病当不了皇帝,于是就轮到了老三端王赵佶。但章惇当时就反对:</p><p class="ql-block">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p> 圣宋元宝折二行书 <p class="ql-block">对此向太后反击道:</p><p class="ql-block">“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p><p class="ql-block">靠!如果他当立,那么干吗一开始让哲宗继位呀!虽然大家心里头跟明镜似的,但终究没好意思说出口。于是,赵佶继大统,这就是名满天下的宋徽宗!</p> <p class="ql-block">话说,向太后家本来就吃了王安石变法的亏,因此掌权后第一件事就是开除和自己作对的改革派旗手章惇,准备重用保守派,可是没想到其志未伸就死了。不过徽宗也并没有立刻抛弃保守派,1101年朝廷改元建中靖国,准备“本中和而立政”,那是要调和两派矛盾的意思。</p> 圣宋元宝折二篆书 <p class="ql-block">朝廷一开始搞了一个建国通宝,后来可能觉得有点对不起祖宗,于是就另铸圣宋元宝,那是和皇宋通宝一样的国号钱。</p><p class="ql-block">圣宋元宝行篆对书,因为建中靖国只用了一年,所以数量相对较少,其中也有如行书长点宋(宋字的一撇一捺很长)和篆书开裆元(元字最后两笔都直接连接在横上)这样的名誉品。</p> 崇宁言志 <p class="ql-block">章惇说赵佶轻佻其实并不是胡说。跟当年的宋真宗一样,排行老三的宋徽宗本来也应该是个快乐的王爷,而且经过几代人的熏陶,赵佶的文学修养更胜祖上。</p><p class="ql-block">徽宗19岁继位,而16岁时就已经是当时非常有名的艺术大咖,结交的人自然也都是一些文艺界的名人。那时候除了没摇头丸可吃,其它风流快活的事却没少干,比如喝花酒逛妓院啥的,而且据说宋徽宗本人还是踢球的好手。</p> 崇宁通宝小平 <p class="ql-block">赵佶最好的朋友当属自己的姨父、驸马都尉王诜。王诜虽娶了宋神宗的姐姐,可是这小子居然敢当着公主的面与小三调情,也真是色胆包天了!但神宗虽然气愤,也不过就是几次贬了他的官,这要是在明清,仨脑袋都被皇上砍了!但不管怎么说王诜一直活得挺乐呵。</p><p class="ql-block">有一天在皇宫外面,还是三爷的赵佶向王诜借梳子梳头,看到梳子好看就特别喜欢,于是王诜说姨父还有一把一模一样的回头就送给大外甥你吧。果然第二天,一个叫高俅的小厮就把梳子送去端王府。</p><p class="ql-block">此时赵佶正在组建国足,没想到那小厮高俅看着众多国脚居然满脸不屑。王爷胸怀宽广,当即就让他下场试踢,没想到高俅乃当世球王,一下子就艺惊四座,于是从此就和那把梳子一起留在了端王府。</p> 崇宁通宝长鼻通(通字走之前探较长) <p class="ql-block">宋徽宗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御极后并没有忘记高俅这个“贫贱之交”。因为当时宋朝重文轻武,因此文官的升迁规矩很缜密,不容易作弊,而武将系列就简单的多,于是会点拳脚的高俅被安排进了军队。</p><p class="ql-block">那时北宋与辽完全友好,而在西边,除了党项西夏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蛮族,因此,宋徽宗就安插高俅去那里混军功。当地那些所谓进犯的胡虏,其实都是一些文明程度不高的少数民族,哪里当得住北宋的精锐禁军呀!于是高俅也就顺理成章地捞了不少功名。</p> 崇宁通宝短丁(宁字的丁比较短) <p class="ql-block">在皇上的不懈栽培下,高俅终于做到了高级将领太尉。太尉本是三公之一,在北宋初期是荣誉称号,但在徽宗朝时进行的改革中,太尉成为武官的最高实授官衔,正二品。高俅后来又获封使相(节度使加宰相衔),开府仪同三司,成为京城禁军的实际管理者。</p><p class="ql-block">但高俅本是体坛人士,能懂得什么军事?于是成天搞什么“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虽然禁军被弄得“纪律废弛”、“军政不修”,“人不知兵,无一可用”,但把文体皇帝徽宗哄得好不开心!</p> 崇宁通宝铁母 <p class="ql-block">说完轶闻,还得回头聊点正事。</p><p class="ql-block">随着向太后的去世,保守派最后的希望也落空了,朝廷上下又再次响起徽宗应“绍述父兄之志”的呼声,于是1102年,朝廷又改元崇宁,准备深化改革。</p><p class="ql-block">各位,在中国钱币历史上大家所公认的“钱圣”有两位,就是新朝皇帝王莽和北宋徽宗赵佶。而赵佶能有此殊荣,除了在位期间铸造的大钱数量多,品质精以外,还有就是要归功于崇宁年间的崇宁通宝。</p> <p class="ql-block">崇宁通宝分小平小钱和折十大钱两种,小平少而折十多。钱文乃徽宗御书,而且使用的还是徽宗独创的瘦金体,瘦金体铁划银钩,那是任何略懂汉字的人都喜欢的。</p><p class="ql-block">目前好品的崇宁通宝小平要2000元左右,而存货量很大的折十大钱居然也能卖到数百!崇宁年号共用5年,铸钱除了通宝还有重宝,崇宁重宝为隶书,都是大钱,据说钱文是蔡京所写。 另外,无论通宝还是重宝都有铁钱用于川陕一带。</p> 崇宁重宝立点宝(宝字上的点是一竖)背右月 <p class="ql-block">在《水浒传》中,高俅是第一反派,其实这人虽说阴差阳错的上位,但却没有什么特别的罪恶。比方说他球踢得好,并没有去逢迎端王,而是脸有不屑,后来搞诸军百戏,也不过实在只懂得体育。</p><p class="ql-block">而且这人还很知恩图报,他原是苏东坡的秘书,后来苏家遭受政治迫害,高俅一直尽力保护;他对在西北带他的童贯(当时的监军)和刘仲武(当时的统军大将)更是如此,即便后来刘仲武因罪被贬,高俅还极力地推荐了他的儿子刘錡当官。</p><p class="ql-block">所以说高俅不算坏,真正坏的是蔡京! </p> 崇宁重宝铁母 <p class="ql-block">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蔡京都是个大坏蛋、政治投机分子!他最拿手的就是墙头草。</p><p class="ql-block">一开始在神宗在位的时候,蔡京支持新法,属于改革派;神宗去世后,还与章惇一起支持哲宗继位;但保守派掌权后就马上去巴结司马光。</p><p class="ql-block">当初司马光要求罢免役法复行差役法,改革保守双方激烈折冲,而此时本属改革阵营、正任开封府尹的蔡京,居然在五日内就恢复了差役法,这一招釜底抽薪重创改革派,也让司马光兴奋异常!然而到了哲宗亲政后,蔡京却又腆着脸大喊免役法的好了,真是连川剧演员都没他快!</p><p class="ql-block">本来向太后那一年,他也被牵连,但这次还没来得及变脸,就赶上太后驾崩徽宗绍圣了。而此时,风流倜傥的宋徽宗又怎么看得上那些和他爸爸哥哥一起干正事的阿叔阿伯呢?于是蔡京大言不惭地以王安石的好学生自居,俨然成了当代新法的带盐人! </p> 崇宁重宝摇头,标准应该称叠纹、移范。是因为铸造导致钱文重影。 <p class="ql-block">蔡京是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当然也算是当时很有名的文人(所谓黉门败类)。</p><p class="ql-block">那时还被贬在杭州的蔡京,正赶上徽宗的亲信小太监童贯去江南为皇上淘弄艺术品。善于投机的蔡京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他把自己的一些书法作品混在古董中一同呈上,立刻被文艺青年赵佶慧眼相中,成为了皇帝心中深化改革与文艺娱乐两不误的不二人选!</p><p class="ql-block">不久蔡京即入京升任执政(即元丰官制改革前的参知政事),后来马上又首次出任首相,并且以各种名义(首相、太师等)把持北宋朝政达二十多年之久。 </p> <p class="ql-block">(题图是足球皇帝,配曲为三寸天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