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翟云峰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教师写作”主题研修

嘻嘻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师的“吉祥三宝”——如何尽快成长为名师》中概括教师快速成长的三种模式——以阅读为基础的专业引领、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以同伴互助为基础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来自我培训为教师的“吉祥三宝”。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是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br>  “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计划提出,老师用心记录生活,每天坚持记录最少一千字,坚持十年,我可以保证他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br>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br>  但是写什么,怎么写,如何才能写好,成了亟待研究的课题。<br> 2022年1月7日下午,翟云峰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进行了题为“如何引领教师写作”的专题研修。鉴于期末繁重的工作实情、严峻的疫情形势,研讨在小范围内进行。坊主翟云峰老师、坊内专家邱建梅老师、李显明老师、于永会老师,并特邀了平时笔耕不辍、粉丝众多的平煤高中高一语文组的潘飞妍老师。感谢我们的三位专家,因主题集中,讨论很热烈,对目前教师的写作现状,教师写作的重要性及意义,教师写作的范畴,引领教师写作的突破口、具体实施步骤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专家邱建梅老师的思路是“教师得先调动起写作积极性;从教学反思开始练起,再到写心得体会,再到描述学情,再到讲述生活;尝试写下水作文。”专家李显明老师、于永会主任都切中肯綮、条分缕析地谈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br>  特邀嘉宾潘飞妍老师谈了自己的创作体会,她说:我平时愿意写点真情实感,愿意写出点事物的本质,怀着“把玩”的心态,愿意把文字“玩”起来。”她强调,写作要有一颗热爱的心,无功利目的;写作最忌讳云端舞蹈,不接地气;我只是把自己的瞬间感受,如实记录下来;要写“有我”的文章。<br> <p class="ql-block">名师工作坊成员在研讨</p> 这次活动,我们创新了工作坊的工作方式,意外地开辟了又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研修之路。<br>  我们达成了共识。写作成就语文教学,写作加快教师成长,写作、思考是教师终生幸福的精神之旅,最好的养生之道。<br>  我们明确了工作重点。教师写作可以是文本解读写作,可以是教学案例写作,可以是教学教育随笔写作,可以是教学设计写作,更可以是生活得点滴记录、感悟随笔……。甘肃酒泉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霍军老师有言:你的写作带动学生的写作;你的写作让你更懂得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找见真正的语文味;只有写着的老师才懂的语文课教什么;你的微信和QQ,你的博客,你的创作,你给学校写的一句标语、对联,都可以影响学生。<br>  我们确立了实施方案。首先挖掘身边的写作人才,高手在民间,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段、每一个基层备课组,都有这样的有心人,身边的榜样力量最是无穷的,影响也最是无形的。我们将把我们的视野扩展到赤峰市的高中、初中、小学教师中,我们相信每一个擅长写作的语文教师就是一个“正能量场”,身边凝聚着一批志同道合的人。我们将以两周为一个时段,推出一位这样的优秀教师及他们的优秀作品,让我们看一看我们身边的人虽默默付出却又是多么优秀,你以为自己已经很自律很努力很优秀了,身边那些比自己更优秀的的人付出的努力却更多。<br>  我们有了我们的近期计划。我们将以美篇或米秀美图的方式第一期推出平煤高中潘飞妍老师的作品,第二期推出甘肃酒泉中学霍军老师的作品,第三期推出平煤高中赵天顺副校长的诗作,第四期推出赤峰二中张金华老师的作品,第五期推出宁城三中赵晓博老师的作品,第六期推出元宝山一中王艳茹老师的作品,第七期平煤高中李光辉老师的作品……一年12个月,一年就可以推出24位老师,两年就是48位老师,那么三年四年呢,让我们翘首以盼,静心期待。<br> 我们的领导当中更多会说善写的高手,每一次教职工会议上精心准备的激情洋溢的讲话、发言、报告,整理出来,不都是一篇篇优秀的作品吗。我读过刘蕤校长的随笔,史九龙校长的美篇,郭子彦校长的诗歌散文,赵君主任的教育文章,张永峰老师的生活感悟记录,刘晓红主任在参加每一次名师工作坊活动后马上推出的鼓舞人心的美篇、总结、汇编,这其中洋溢的才情、凝聚的智慧、沉淀的思想,工作的理念,特别是启悟人心、提振士气的满满的正能量,都让我感慨:读书写作,严格自律,真诚付出,用心做一件事,总能让优秀的人更优秀、杰出的人更杰出。<br>  清代诗人袁枚在《遣兴》诗中云:“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北宋大文豪苏轼的《文说》载“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都是强调写作并非难事,只要读书足够,积淀足够,练笔足够,感悟足够,坚持足够,投入的情感足够。<br>  元宝山区语文人向来是一个积极向上、有格局担当、有温度情怀,不甘平凡不齿平庸不愿平淡的优秀群体,让我们积极行动行动起来,用读书写作丰盈自己,成就更优秀的自己。<br>  虽然我们知道,我们永远唤不醒一个装睡的人。<br>  众擎易举,众志成城!助人成己,成己达人。<br>  一个人可能会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br> 值得补记的是,1月8日上午,电话联系了周边学校的几位擅长写作的老师,得到的都是热烈的积极回应。他们的谈话和做法更让我感动,宁城三中的赵晓博老师,马上把自己刚刚整理出来的上百篇随笔的电子版发给了我;宁城高级中学孔德静老师,发来了她们学校正在做的“专业写作助力专业成长”专题研究的阶段成果,并表示希望加入研究团队并愿意承担工作室的任务;宁城四中的徐素艳老师,是赤峰作协成员、红山文联作家,江山文学网发表原创作品的榜眼作家,已发文1934篇 ,社团推荐 1068篇,精品推荐 794篇,绝品推荐 6篇,长篇精品1部,她让我可以选择想要的复制。<br>  还了解了现在的赤峰市作协主席王樵夫,因散文今年获得了冰心文学奖,故网购了他的大作《大辽残照》《纵马草原》。<br>  一个想法,一点创意,一种尝试,竟让我收获如此之多。一个小人物竟然撬开了语文教师创作的冰山一角。故本次活动,题之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热爱心.自由心.纯真心与向上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于写作的一点心得(美图转自远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煤高中 潘飞妍</div> 看到翟主任发来的的通知,我着实被惊到了,说实话“引领”这个词我是无论如何都不敢用在自己身上的。一则在众多的语文大咖跟前,自己本身就是个门外汉,我只不过是能在语文的蟠桃园里勉强摘得一个半个的桃子罢了,凡事只是勉强弄个大致可以差不多;再者自己写的那点东西,只是休闲时间的娱乐,都是小情小趣、生活纪实或者感悟。一些随性而发的东西,占据不了理论的高地。所以,在这里,我只谈谈我对写作的些许心得。<br> 翟主任说,人做事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自燃型”,第二种是“他燃型”,第三种是“不燃型”。在写作方面,我觉得“自燃型”才是写作的原动力,就是你得愿意写,乐意写,爱好写。我把这一点归结为“热爱”。<br>“热爱才是写作不竭的动力源泉”。<br> 热爱就能让人做到有感而发,热爱能让人从生活中捕捉各种素材,热爱才不会让人觉得写作是一件累人的事,热爱才能让人融入到事物和图景中,揣摩一花一树一草一木给人的哲思和启示,人才能够与事件与花草共情,让自己的情感在文字中飞扬灵动。<br> 其次写作要走自由的心。首先要还文字以形式的自由,给它以外观上的美感。要写出绝句的精悍、律诗的严整、古体诗的自由、骈句的华丽、现代诗的思维发散、散文的形散神不散……<br> 再者就是要有思想的自由与纯真的心。写文章不能有固定的思维,要摒弃一定要咋样的想法,赋予它接地气的灵气。不要带着某种目的迎合什么去为文,如果一味的为了什么去写作,写出的“好文章”也势必只是在章法结构和文字运用上见长,让人感觉脱离实际,缺少真情实感,文字只是在云端跳舞罢了;情感真实,文字才会有生命才会长久。不能、不敢抒写真实思想的文章,势必像无根的藤,只是应景,注定长不成一颗树。像陶渊明“悠然见南山”,李清照“如今有谁堪摘”,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李白“我辈岂是蓬蒿人”,龚自珍“万马齐喑究可哀”,毛泽东“谁主沉浮”……哪一个不是在写真实的自己!真性情的文字才能增加感染人的力量。所以文字可以亢奋可以苦恼,可以清新可以小骄傲。文字只有脱离了在云端的跳舞,才能赢得生存在土地上的众生的共鸣。<br> <p class="ql-block">潘飞研</p> 写作还要有偶得心与向上心。<br>  一篇文章如果是“苦吟”来的,可能会章法严谨,词句华丽,真情实感可能就少。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强调的就是文章情感的自然生发而不是刻意去做什么。如果写一首律诗或绝句写的时间过长,肯定不是“偶得”来的,“偶得”是文字之源,“偶得”的文字最能体现真实的内心。把偶得的东西用“定能生慧”“心静而灵”的心理状态来写,让文字与自己对话,心声就会变成文字的音符,生活的点滴就会在文字中被标注。<br>  文字有三种方向:向下的沧桑与抑郁:中间方向的理性与哲思:向上的积极情怀。好文字是要让人明智辨理的,是能生发“生活爱我”、“我爱生活”情怀的,是要给人方向与力量的。积极、健康、向上、哲思是写作者该有的情怀。<br> 没事写点字,以热爱心、自由心、纯真心、偶得心与向上心,我们就能身居闹市而自辟宁静,无异众生而回归一己,品尝尘嚣亦能固守自我……<br>  这些年我写了一些东西,多以文配美图的形式。配的文字什么体裁的都有,没想到还有几个人喜欢。在这里感谢名师工作坊的专家们,感谢对我写的这点文字小有认可的同仁们。是你们让我觉得写点东西更有意义。<br>  愿文字花开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愿文字中的安然,如这冬日的暖阳,化解我们生活的劳烦;愿我们用热爱的心,让它开在课堂,开在田野,开在我们来回奔波的路上……<br> <p class="ql-block">  语体文的最高的境界就是文章同说话一样。写在纸上的一句句的文章,念起来就是口头的一句句的语言,教人家念了听了,不但完全明白文章的意思,还能够领会到那种声调和神气,仿佛当面听那作文的人亲口说话一般。要达到这个境界,不能专在文字方面做工夫,最要紧的还在锻炼语言习惯。因为语言好比物体的本身,文章好比给物体留下一个影像的照片,物体本身完整而有式样,拍成的照片当然完整而有式样。语言周妥而没有毛病,按照语言写下来的文章当然也周妥而没有毛病了。所以锻炼语言习惯是寻到根源去的办法。不过有一句应当声明,语言习惯是本来要锻炼的。一个人生活在人群中间,随时随地都有说话的必要,如果语言习惯上有了缺点,也就是生活技能上有了缺点,那是非常吃亏的。把语言习惯锻炼得良好,至少就有了一种极关重要的生活技能。对于作文,这又是一种最可靠的根源。我们怎能不努力锻炼呢?</p><p class="ql-block"> ——叶圣陶《怎样写作》</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笔记我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何出一本书?</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朱永新</div> 很多一线老师都想出一本自己的书,这当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把自己的所思、所行能够记录下来,能够和更多的人分享,同时也为自己的生命留一个纪念,是件非常有益的事情。<br> 但是要想写得精彩,关键是要活得精彩,做得精彩。所以,写书事实上就是记录自己的生活,书写自己的生命。最关键的是要让自己的生活出彩。你的生活出彩了,你的书才有可能写出来,你的书才有可能写得出彩,你的书才有可能打动更多读者。<br> 过去我们常说,我手写我心,实际上应该是我笔记我行。很多老师往往是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他们不知道自己没能超越自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没有反思自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我觉得作为一线老师,首先要用心地生活,要用心地做好每一天。写本身不是目的,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解剖自己教育生活的过程。只有通过写作,才能真正开始自己的思考,才能发现自己每一天的生活:得、得在什么地方;失,失在什么地方;今天的课孩子喜欢,是为什么?今天的课孩子好像没有搞懂,原因又是什么?这样不断地反思,就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写作是提升自己的一条最有效的路径、一个最关键的措施。用心地写作,一定能让教师走得更远。我曾经和一线老师提出一个“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的计划,就是要求老师用心记录生活、每天坚持记录最少一千字,坚持十年,我可以保证他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br> 当然,具体来说,要写一本书的话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尽管我们很多老师在记录自己的生活,但是如果简单把自己的日记作为正式出版物出版,是有风险的。一般来说,一个出类拔萃的老师的日记对编辑和读者才会有吸引力,才会有借鉴的意义。而且,如果你本身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教师,那么你出一本书也非常容易,否则出第一本书的时候比较困难。这时出版社对你还不熟悉,对书的市场前景也没信心,这时就特别需要选题、内容、文笔等方面的全方位协调与配合。<br> 要想正式出版一本书,第一步是需要有一定的主题,第一件事就是规划好的选题。好选题就是老师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想知道、非常希望分享你的思考和行动的主题。所以往往题目越小、切口越小、案例越深刻,越能吸引编辑和读者。比如说怎么解决孩子说谎、怎么解决孩子不爱阅读等一线老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如果你能就这些问题做比较深入的研究,有计划地梳理、总结、整理出来,写成一本著作,当然可能就有影响力。比如说《教育在线文库》曾经出过一本书《教师的第九个小时》,它对老师的业余生活做了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把一个老师怎样度过业余生活,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在生活中会碰到什么样的烦恼等此类问题梳理出来,以问题主导,一个个问题去分析,去研究,去剖析。这本书对一线老师安排好自己的业余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好的思考与行动的基础上,选择好的主题,围绕主题去整合好的内容,以好的文笔去书写,初稿结束后多进行几次打磨——从写作到出版,就是这样的流程。<br> 事实上对于一线老师来说,现在出书越来越容易了。而且很多有着记录教育叙事习惯的老师,他们的教育随笔的第一次“出版”往往不是由出版社,而是由学校装订而成。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样的记录多了,通过写作学会写作,就可以把自己的文稿拿去请教朋友、甚至是相关的专业人士提意见,进行精选、修订、再投稿,也是一条很实际的出书之路。<br> 我对一线教师特别建议出版的一种书稿,是基于日常教育叙事的书。这对一线老师来说是最实际的。关于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专题的反思,关于自己课堂实录的分析、研究,关于自己如何研发、使用课程的得和失,甚至关于对某一个特殊孩子的专题性跟踪和个案研究等,都是实际撰稿中容,易操作的选题。<br> 比如新教育有个老师叫吴樱花,她就连续三年关注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为他开设了一个专题的记录。三年以后,吴老师出了一本书叫《孩子.我看着你长大》、这个孩子也以全昆山市中考状元的成绩考取了重点高中。我们特别提倡老师对一些遭遇各种困难的学生、对一些有特色的学生,长期眼踪,长期观察、长期记录,长期研究。像这样的案例研究一方面可以成为很珍贵的文献,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一个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书一般来说是有市场的,因为它具有比较典型的意义。<br> 新教育还特别提倡老师和父母亲、和孩子、和其他的老师共同编织自己教育生活的写作、比如通过对日记、随笔的批注,通过给父母的一封信等等进行主题记录。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实验小学的顾舟群老师,她每周给父母写一封信,最后这些信被出版方主动汇编成一本书出版。还有四川宜宾的新教育榜样教师飓风,她每年都要写一篇自己的生命叙事,记录她一年中与学生、学生父母等共同编织的教育生活,结果她5年的生命叙事就结集出版为《我是大西洋来的飓风》,书中呈现出她的赤诚、睿智和拼搏,让无数读者感佩不已。<br> 所以,一个老师写一本书并不容易,但也不太难。关键是你的书能不能打动你自己,你的书能不能感动别人,你的书能不能在受到市场的检验后真正留下来。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你的书是不是真实记录了你的思考,能不能真正改变你的教育生活。真情实感真实践行,有着比文字更重要的价值和意义。<br>所以,对于一线老师来说,写书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不用着急,也不要气馁。要用大量的阅读和勤奋的实践,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加生活的积淀,这样才能有真正的源头活水。同时,养成写作的习惯、写作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靠不断地积累,写作只有在写作之中才能提升。不懈地努力,我希望你能够写出一本你自己的好书。<br> <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翟云峰</p><p class="ql-block">审核:李云峰 刘晓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