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数九寒天,百花凋敝,来寻一枝蜡梅破蕊,应该是一种莫大的喜乐。如果说冬天除了下雪之外,还有什么更让人期待的,那一定是凌寒独自开的蜡梅。蜡梅如腊,开是一年终,亦是一年始。</p> “蜡梅”古称“黄梅”。自宋代才开始叫做“蜡梅”,最先如此命名的是苏东坡和黄庭坚。因为黄梅“香气似梅”,而花朵却“类女工捻蜡所成”,因此把它称为“蜡梅”。清初《花镜》中也曾记载:“蜡梅俗称腊梅,一名黄梅,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放,其香又近似,色似蜜蜡,且腊月开放,故有其名”。 <p class="ql-block">对蜡梅的“蜡”字,我最初的理解,不过是蜡黄的颜色。殊不知,从古至今,更多人认为“如同蜡般的质感”才是蜡梅最鲜明的特质。蜡梅也被人写作“腊梅”,原因是其凌风傲雪怒放在寒冬腊月。但“腊”仅仅说明蜡梅的花期在腊月,对花本身的特质没有任何体现。所以,以“蜡梅”作为花名比“腊梅”更贴切形象,也更具含义。</p> <p class="ql-block">蜡梅虽名“梅”,但却不是梅。只因其与梅花同在寒冬开放,形似梅花,且具有梅花的暗香和傲寒而立的品格,所以很多人将蜡梅误当作梅花。其实蜡梅和梅花的关系很远,</p><p class="ql-block">蜡梅是蜡梅科蜡梅属下的植物,而梅花属于蔷薇科杏属。蜡梅的花形虽然与梅花相似,但却不同,蜡梅仅5-6枚花蕊,蕊形古拙,而梅花有许多花蕊,根根清灵。蜡梅的花色独特,以蜡黄为主;梅花则有白、粉、深红、紫红等多种颜色。因此,从外形上就很容易辨认出蜡梅和梅花来。</p> <p class="ql-block">就枝干来讲,蜡梅均是直枝,不折不挠。梅花除了直枝还有垂枝,蜡梅为灌木,枝丛生,二至四米高度是它的天空。蜡梅的花本是生于叶腋处,因花后才长叶,所以长长的枝条上全是花,站在树下花香四溢扑鼻而来,这也是“梅花扑鼻香”的由来。而梅花为乔木,主杆能高达十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蜡梅原产我国中部,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各地普遍栽培。性喜阳光,但亦略耐荫,较耐寒,耐旱,有“旱不死的蜡梅”之说。在零下15度以上能安全越冬。对土质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轻壤土为宜。</p> <p class="ql-block">蜡梅花在霜雪寒天傲然开放,花黄似蜡,浓香扑鼻,是冬季观赏主要花木。好生于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上,树体生长势强,分枝旺盛,根茎部易生萌蘖。耐修剪,易整形。先花后叶,花期11月~翌年3月,7~8月成熟。</p> 有意思的是,蜡梅的花期比梅花要早2个月,在最寒冷的时候,都是蜡梅在傲霜斗雪。只因蜡梅常常被大家视为梅花,这种不惧严寒的高洁名声反而全部被冠在了梅花头上。与其说蜡梅蹭了“梅”的名字,倒不如说梅沾了蜡梅的韵色。 大部分植物都是春夏开花,秋冬结果。而蜡梅则反其道而行。且不说蜡梅于清冷寂寥的冬季始花,为寒中极品。其花也极有特色,花瓣颜色娇黄又有蜡样光质,是所谓“冷艳清香受雪知,雨中谁把蜡为衣”“家家融蜡作杏蒂,岁岁逢梅寻蜡花”。 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迎寒而放者,定有蜡梅的身影。那些看似娇弱无力的小黄花,在枝头上熠熠闪光,金蕊含霜,气傲冰雪。每年4~11月是它的结果期,瘦纺锤形的果子很像长在树上的虫卵,看起来很丑。打开蜡梅果子,就会看到里面的种子。 <h3>蜡梅是中国原生植物。唐代杜牧诗云“蜡梅还见三年花”,可见蜡梅在我国至少有1000余年栽培历史。蜡梅发枝多,耐修剪,江南有“砍不死的蜡梅”之说,其生命力之顽强也令人肃然起敬。蜡梅的寿命可达500年以上。</h3></br> 蜡梅花在霜雪寒天傲然开放,花黄似蜡,浓香扑鼻。是中国庭园中典型的冬季佳卉。常与南天竹搭配种植,可用于园林小环境,或曲径通幽的古建筑旁。也可片状栽植,形成蜡梅花林,还可当着主景配置在建筑正面门口、两侧等。当然若是把“岁寒三友”种植在一起,就更当别致有加了。蜡梅亦为插花良材,剪下的花枝凡已现色之花蕾均可开放,且瓶插时间长达数日。生于郊野的蜡梅,若采得三两枝归至家舍,亦入得心境。 蜡梅入馔则由来已久。既是味道颇佳的食品,又能“解热生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是这样写的:“蜡梅花味甘、微苦、采花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艳黄的蜡梅花和雪白的豆腐作成的蜡梅豆腐汤,观而悦目,食则可口,还能御寒,堪称寒冬妙品。蜡梅花茶则香气浓郁,可治疗咽炎或久咳。但蜡梅果有毒,古称土巴豆,可以做泻药,不可误食。 作为中国传统名花,一直以来,中国人对蜡梅的爱是极深的。被赞为“枝横碧玉天然瘦,蕊破黄金分外香”“疏林冻水熬寒月,唯见一株在唤春”。风姿、雅致都不输梅花。蜡梅是明媚灿烂的花,亦是冷香远溢的花;是疏影横斜的花,还是气傲冰雪的花;一言以蔽之,是色、香、姿、韵俱全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