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来宁夏,自然是冲着这里的历史而来。让我们慢慢走近三万年前人类繁衍生息的水洞沟遗址;走近先人留下的贺兰山岩画;走近丝绸之路上神秘消失的西夏王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清晨,列车到达了有着鲜明城市魅力和文化底蕴的银川市。这是我们来到宁夏的第一天。满怀期待开始今天的行程:贺兰山岩画--北堡影视城--西夏王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一)贺兰山岩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岁月无声,唯石能言</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雄浑贺兰山,绵亘五百里,西御大漠,东拥黄河,孕育了悠远璀璨的宁夏文明,也造就了“塞上江南”银川平原。早在距今3000年一10000年以前,我们的先民在这里依山而居、执石劳作、繁衍生息,同时祈愿探索、追寻福祉,留下了盛大的文化艺术瑰宝--贺兰山岩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门口的字刻,是对贺兰山岩画的高度概括:耀泽贺兰、千古岩画、艺术宝库,休闲圣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首先参观了银川世界岩画馆,对岩画有了理性认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些岩画大都用石器或金属工具敲击凿刻而成,画面简洁,构图朴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岩画以粗犷、简练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远古先民对美好愿景的企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内容有狩猎、放牧、征战、舞蹈、祭祖等等,以及狼、鹿、羊、犬、虎、马、鸟等各种动物图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还有很多类人首画像,以及日、月、星辰和抽象符号、西夏文字题记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岩画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都十分广泛,富有想像力,给人一种真实、亲切、肃穆和纯真的感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贺兰山岩画分布绵延数百里,时空跨越数千年。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山口岩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放大一百倍的太阳神岩画--太阳神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太阳神是先民们最原始的物象崇拜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幅“</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太阳神</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岩画,磨刻在距地面40 余米处的石壁上,头部有放射形线条,面部呈圆形,重环双眼,长有睫毛,炯炯有神,看上去非常威武。这是古代游牧民族心中的“太阳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表现</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女性</b><span style="font-size: 20px;">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着发髻,风姿秀逸,楚楚动人,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猴头像</b><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岩画带着原始特色和浓郁的民族特色,看到这些岩画你可以感受到远古先民传递给我们鲜活的艺术生命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还有双羊出圈、人物形象等数十幅岩画。</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女人花</b><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们在狩猎与劳作之余,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俗,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 如今,这些石头的史书已成为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面对着雄浑的贺兰山,凝望着一幅幅用生命和血脉雕刻而成的古朴的岩画,它们承载了历史记忆,是传统文化遗产,是“民族记忆的背影”,是历史的“活化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二)镇北堡影视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b></p> <p class="ql-block"><b>镇北堡影视城的由来</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明代,朱元璋的大军虽然将蒙古人赶回了大漠,而且曾越过贺兰山,将距这里最近的蒙古要塞黑水城付之一炬,但很块又退回贺兰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他们拒险而守,南起中卫胜金关,西达黄河,在一孤形的战略防御前线上,修筑了三十多座屯兵的城堡,镇北堡就是其中的一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到了清代,满清王朝和蒙古族各部的关系有极大的改善,城堡失去了军事价值后,渐渐的废弃。到了康熙王朝,蒙古的准格尔部试图效仿他们的祖先问鼎中原,康熙皇帝亲征平叛,曾亲临宁夏。叛乱平定后,他意识到这里军事位置的重要性,修复了一些明代留下的城堡,并派兵加强边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公元1737年,乾隆三年,宁夏发生了一次十分惨烈的大地震,明代留下的城堡被震毁了,乾隆皇帝也认识到这里的重要军事防御作用,下令重修,当时主持重修的将军并没有在原址重修,而是依据风水先生的说法在旁边又重新建了一座城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为什么会是这样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因为风水先生看到从贺兰山流出的三条排洪沟在这里恰巧形成了一个阴阳鱼的三条边,就是道教八卦太级的阴阳鱼,而毁掉了的城堡占据着其中的一个鱼眼,于是在另一鱼眼位置建一新城堡。暗合太极,背后贺兰山环抱,成卧龙怀珠之势,预示江山永固,所以奏请乾隆皇帝批准建了一个新城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三十多座古代的屯兵城堡,只有镇北堡是由两座城堡组成,一旧一新,一明一清,历史的延续就这样直白的写在荒原之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时间到了上个世纪,大学毕业的张贤亮,因一首“大风歌”被打成右派,从北京发往宁夏劳动改造。在劳动之余,赶集来到了镇北堡,清朝灭亡后这里就彻底荒废了,由于是荒原上的制高点,又四面避风,所以成了四面八方老百姓赶集的集中地,也就是有一间小小的邮电代办所,一个派出所,一个供销社在这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因张贤亮的这次赶集,镇北堡的命运又一次发生了变化,张贤亮以他文化人特有的眼光认识到了这两座古城堡所蕴藏的巨大的文化价值,在1978年平反后,首先以“镇南堡”的名字将它写进自己的小说《绿化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0年张军钊根据著名诗人郭小川长诗改编的电影《一个和八个》来到宁夏,张贤亮把他们带到这里,这是拍摄于影城的第一部电影,也是被电影评论家称之为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此这两座废弃在荒原上的古堡又焕发了新的生命,一部部影视作品从这里诞生,直到现今已有八十多部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在这众多的影片中,有这几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部是根据张贤亮的半自传小说《灵与肉》改编的《牧马人》,谢晋导演男主角许灵均由朱时茂扮演,女主角李秀芝由丛珊扮演。这部影片播出后可以说是万人空巷,创国产片的票房记录,此院落是影片《牧马人》中丛珊饰演的女主人公李秀芝的“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部是张艺谋所执导的第一部影片《红高粱》,当时他是请不动成名的影星,就去母校找,当时还是北京电影学院二年级的巩俐就是这样被选中的。在镇北堡开始了他们的合作。据说在影片封镜的时候,张艺谋曾把工作时穿过的一双军用黄胶鞋埋在影城,发下毒誓此片若不成功,便永远不干电影这一行。《红高粱》1986年获得柏林国际电影的最高荣誉金熊奖,这是新中国的电影第一次获得的国际大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此是《红高粱》酒作坊。</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塔林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是2001年由著名导演冯小宁执导的电影《嘎达梅林》中的主要场景。剧中一位老者坐在塔林旁手中拉着马头琴,送别即将赶赴刑场的英雄们。后来此场景在拍摄《关中刀客》、《关西无极刀》、《乔家大院》、《书剑恩仇录》等影视片时又被反复利用。因影片的拍摄需要,塔林内部集中了全国各地塔的建筑风格,来到镇北堡西部影城的游客不用跋山涉水就能欣赏到消失的西域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b>影视城由三部分组成:清城、明城、老银川一条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明城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体现原始、粗犷、古朴、荒凉的自然面貌,是影视城的主拍摄场景,主要景点有聚宝盆、牧马人、文革大院、月亮门、关中城门、柴草店、盘丝洞、定州总管府、酒作坊、九儿居室、铁匠营、遗址廊、招亲台、龙门客栈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月亮门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是中国影视界最经典、最美的镜头。由中国著名美工师杨纲设计,是著名影片《红高粱》的主要场景,镜头下的“月亮门”通过一轮明月的烘托,有一种高大、悲壮之美,拱形设计造型更显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力量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九儿居室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座院落是中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农家三合院,此院落就是著名影星巩俐在拍摄《红高粱》影片中的“家”,因其在影片中饰演 “九儿”,又被称为“九儿居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院落中的柴草垛是著名影片《黄河谣》的主要拍摄场景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铁匠营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是1989年拍摄著名影片《黄河谣》中的主要场景,《黄河谣》获得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最佳音响效果奖,葛优就是因为这部影片成为了中国的影帝。这所院落后期因影片的拍摄需要,又被改景,如:在赵雅芝主演的《雪娘》中这里是剧中的“云来客栈”;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中这里是土匪头“至尊宝”的家;陈建斌主演的《乔家大院》中这里是“雁门关”客栈的内景;林心如、陆毅主演的《苏东坡》中这里是“苏东坡”的家……</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龙门客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龙门客栈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新龙门客栈》拍摄场景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清城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建于公元1740年,是明城被地震摧毁后奉乾隆皇帝的旨意在此夯筑的另一个兵营,故名“清城”。在全国范围内,两座兵营如此相近只有镇北堡,可见贺兰山东麓在当年有着重要的军事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清城外形似大龟由贺兰山上往下爬,取“灵龟下山,吉祥如意”之意,这是清朝负责修筑兵营的官员请来的风水先生的建议。风水先生根据地形风水断言:“此地将来必出帝王将相”,但二百多年来进出门洞的只有士兵和牧羊人,到了20世纪80年代,清城却真的走出了许多影坛的“帝王将相”。</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幸运之门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清城堡的第二道城门,被称为“幸运之门”。之所以被称为“幸运之门”,因位于贺兰山中段,有卧龙怀珠之势。在该座城门拍摄取景的《朱元璋》、《飞天》、《大话西游》等都大获成功,所以中国影视界就把这座城门叫做“幸运之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四海客栈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是电视连续剧《大漠豪情》的一个重要场景,其外观古朴,设计独特,在电影中的上镜率非常高,有很多影片在此取景,取名四海,意味四海皆兄弟。 影片《锦衣卫》、《少林寺传奇之达摩剑》、《零号特工》、MTV《爱的剩我一个人》等均在此取景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牛魔王宫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是1993年拍摄影片《五魁》搭建的柳家大院,是一座典型的“二进深”院落,属过去富贾人家所有,院落第一进为佣人所住,后一进是主人所住,充分体现了古代严格的等级观念,台阶越多,身份越高,所谓步步高升便由此而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牛府的二进院</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关中刀客城门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是2002年由冯小刚执导拍摄的中国首部数字影片《关中刀客》中的重要场景,城门上斑驳累累的痕迹烘托出一种破败不堪,历经数百年风化、岁月沧桑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又因其外貌的自然、古朴及周边环境的原始形象再现了西北大漠的空旷视野,在《关西无极刀》、《汗血宝马》、《逆水寒》、《乔家大院》、《北魏冯太后》等影片中多次出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话西游》中的城门楼和城门洞盘丝洞,孙悟空与牛魔王打斗时的“天崩地裂”等一系列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英雄寨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破落的房屋,简易的摊点,自然形成了一个边陲小镇的景象,这是《新龙门客栈》、《乔家大院》、《大敦煌》等影片的重要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铜镜长廊</b><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拍摄影片《越光宝盒》时镇北堡西部影城出资搭建的一个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美工师利用其平行镜面互相折射成像的原理营造出特殊的视觉效果,备受影视艺术家们的喜爱。在此取景的影片还有《锦衣卫》、《少林寺传奇》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镇北堡西部影城所有的场景因搭建材料简单,又不受时代限制,所以场景可以随着剧情而任意改变,这就是镇北堡西部影城为何能吸引众多影视剧组来此拍摄的主要原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里,可再现盛大的战争场面,仿佛听到战鼓在擂响、战马在嘶鸣、战士在呐喊;似乎看到长剑与弯刀铿锵飞舞,长矛与投枪呼啸飞掠,密集箭雨如蝗虫过境铺天盖地,沉闷的喊杀与短促的嘶吼直使山河颤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里保持并利用了古堡原有的奇特、雄浑、苍凉、悲壮、残旧、衰而不败的景象,突出了它的荒凉感、黄土味及原始化、民间化的审美内涵,尽可能地保留了它特殊的审美价值,在这一片西部风光中,尽兴地发挥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老银川一条街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也是张贤亮的立体文学作品,他将文学的想象力和构思铺写在大地上,可谓是“步步呈胜景,处处有文化”,让你可以在移步换景中深刻体会到“旅游长见识,行走即读书”的奥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到这里就像穿过了一条“时光隧道”,回到我们已经消逝了的过去,以此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每天都有无数身着古装的帅哥靓女在此“自编自导自演”圆自己的演员梦。“来时仅是游客,走时已是明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三)西夏王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东方的金字塔</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西夏陵”景区占地面积约58平方公里,共分布有9座帝王陵墓,200余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每座帝陵都是坐北向南,呈纵长方形的独立建筑群体,并吸收唐宋皇陵之所长,又受佛教建筑影响,形成中国陵源建筑中独树一帜的表现形式,甚至有着“东方金字塔”的美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号陵,坐落在西夏陵区东南部,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陵园外筑4座角台以示兆域,南置左右对称的阙台,阙台背后的御道两侧各有一座形状不尽相同的碑亭。陵园的主要建筑是平面连接成"凸"字形的月城与内城。内城从南向北为献殿、墓道和陵台。墓室位于陵台前的地下,墓道与陵台偏于陵园中轴线西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西夏陵区内目前保存最好、陵园建筑最具特色的一座帝陵,被认为是西夏开国皇帝景宗嵬名元昊之泰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考古学家还原的陵塔模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霜雪雨,如今的“西夏陵”已经风化严重,但这并不影响它独特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景区3号墓展示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西阙台、西碑亭、西南角阙、西门阙、西北角阙、南门阙、陵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陵塔、南门阙、月城、东门厥、东南角厥、东碑亭、东厥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陵域规模宏大的三号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span style="font-size: 20px;">西夏陵帝陵的基本布局和构成要素相似,呈中轴线对称分布的格局,其核心结构是由四面围合的陵城和月城共同构成的“凸”字型平面,月城南侧沿中轴线两侧建有碑亭、阙台等建筑。但是9座帝陵在有无外城、围合方式、陵城主体建筑所偏向的角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3号陵是陵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陵,21世纪初对陵园地面建筑进行全面发掘和科学保护。</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阙台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陵园入口的礼制性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阙台是3号陵绫园入口的礼制性建筑,位于陵园最前(南)面,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圆形平面的碑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碑亭是为帝王树碑立传、歌功颂德的场所。3号陵碑亭位于多层方形台基上,碑亭平面为圆形,厚实墙体采用青砖砌筑而成,未见瓦件、脊饰等遗物。西夏帝陵中出现圆形平面砖结构的碑亭,不同于中原传统的方形平面木结构碑亭的特殊形制。</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石雕力士志文支座</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碑亭内的石雕力士志文支座造型浑厚淳朴,兼有突厥石人、佛教力士的风格,见证了西夏以党项文化为主、多民族文化并存的特征。</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西夏陵的地下建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3号陵的地下建筑包括墓道、甬道与墓室,位于献殿和陵塔之间。墓道上方地表有封土,形状类似鱼背状,又称“鱼脊梁”。墓室早年被盗掘,地面留有一椭圆形盗坑。墓道、甬道和墓室均未经考古发掘,根据已发掘的6号陵资料推测,3号陵应是斜坡墓道,土洞墓室,壁面设护墙木板,体现了其固有传统,区别于宋辽两地流行的砖室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通往陵塔的神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位于两侧的阙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厥台、碑亭、角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西夏王陵中最早的一座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如此漫长的岁月,许多附属建筑如阙门、碑亭、月城、内城、献殿、内外神殿、角楼早已被风雨侵蚀而毁坏坍塌。但为什么以夯土筑成的九座王陵主体却依然挺拔独存,这原因究竟何在?一直是考古学家探寻的答案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西夏王陵所在地,是一块风水宝地。西夏王陵区“西据贺兰之雄,东据黄河之险”。而“后有走马岗,前有饮马塘”正是西夏王陵风水的写照。整个王陵背靠雄伟的贺兰脉,面对富饶的银川平原滔滔不绝的黄河,如同王国生命的血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人说:成吉思汗在远征西夏的过程中,因被一支毒箭射中而病逝军中,所以成吉思汗的儿子对西夏人有着极大地憎恨,所以当他们占领西夏之后,为替父报一箭之仇,或是对西夏王陵风水龙脉之说的恐惧,便做出了“灭族人,挖祖坟,断龙脉”的指示。让西夏从此再无后裔,自此消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假若西夏不被蒙古人所灭,陵园不被燃烧损坏,西夏国的前史记载和遗址可能会比现在明晰得多,党项民族也不会在今日杳无踪迹吧!可现在,一代王朝就只剩下了这上百个土丘,悲惨孤寂地堆立在荒芜的田野。尽管这些修建历经人为和天然的损坏,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却仍然能给后人带来强烈的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西夏作为一个独立的王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这个神秘消失的王国,而消失的那么彻底,而让人想从现在向历史张望,曾经这里繁华几何?又如何在音乐的最高潮时却戛然而止,留下了散落在西夏大地上几个零落的音符?</span></p> <p class="ql-block">手机摄影/月静风清</p><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介绍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