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2021年10月甘肃内蒙游的最后计划是:深圳—飞兰州—转飞嘉峪关—租车自驾额济纳(因心田一人驾车,无法由额济纳直接到敦煌)—嘉峪关--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兰州机场还车—飞深圳。最终因疫情没能完成整个行程(张掖没去)。<br><br><div> 这也是一次深刻难忘的行程,一辈子可能也就这一次:期望-开心-激动-担忧-失望-焦虑-紧张-果断-幸运…所有的感觉都在这10天里感受到了。后面将记录本次行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揪心折腾的过程。<br></div> 本次行程分六篇记录。<br><br><div> 上篇:2021、10甘肃蒙古游-3:醉美弱水胡杨林<br><br></div><div> 本篇:2021、10甘肃蒙古游-4:嘉裕关访寻古长城之旅<br></div> D5:2021.10.15 嘉裕关(关城、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一日游<br><br><div> 早上到嘉裕关关城,这次额济纳疫情起源的那对上海退休老师是14号到的关城,15号早上到机场乘机往西安。我们是15号到关城,还是幸好没有交集。<br></div> 嘉峪关--万里长城的西部起始关隘,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嘉峪关市西南隅祁连山脉嘉峪山麓,因山得名。<br><br><div> 嘉峪关关城在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br></div> 嘉峪关关城的门票是含三个景点的:关城、第一墩及悬壁长城,之间有免费接驳车来往。 大概由于古代只有徒步及以马代步,所以游览关城也得以步量地,关城面积不大,游览时间不需很多,不算景点旅游时间,只是进、出景区就需要步行近一个小时。图中左边蓝色框内是关城景点区域,红线是含出入景区线路。 售票处旁的大门是疫情防疫检验口,从这到检票口要走近二十分钟。<br>大门边上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大字为赵朴初先生题写。<br> 进入防疫检验口,西征大将军冯胜的威武雕像屹立在关城墙前。明洪武五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平定河西,在此选址创建了嘉峪关城。之后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历时了160多年。 位于嘉峪关关城东南侧山坡下的九眼泉湖,冬夏澄清,终年不竭。是嘉峪关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个牌子道出了嘉峪关关城与“九眼泉”的历史渊源。 早上,蓝天白云下的九眼泉湖秀美亮丽,长龙般盘桓在山丘上的关城城墙倒影清晰可鉴。 沿着九眼泉湖往西北方向一路上行便到东闸门检票口,这里是进出关城的主要通道,当年的兵马粮草就是由此运送进关城的。 高大雄伟的天下第一雄关耸立在湛蓝的天空之下,自古以来,便肩负着将来犯之敌阻档在城关之外的保国安民之历史重任。 东关城城楼上“天下雄关”四个大字气势磅礴,这里便是明代万里长城西部的起点—嘉裕关关城。 万里长城沿线分布着许多关隘,其中规模最大的有两座:一座是东端的山海关,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关,嘉裕关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长城上的最大关隘,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关隘。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东闸门门洞高约4.米,宽3.8米,深10.6米,是用石条和砖垒砌而成。同时在门洞的两侧墙壁上嵌有36根方木支柱,在门顶搭有方木棚架。<br> 进入城楼,两旁侧墙上嵌着:嘉峪晴烟、来河绕野、关限华夷、西山古刹、玉泉活水、玉关来远、北漠平沙、南山飞雪等八副大型浮雕,讲述着一个个与嘉峪关及周边有关的历史文化故事。 进入关城后遇上这支党员活动的队伍,后来便一直与我们同行,让我们见识了党组织活动的别样风采。 东闸门进去不远处,见一座碑亭,石碑上“天下雄關”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碑亭前面是嘉峪关关城碑廊。有“威震华夏”,“嘉峪关记”等石碑。 穿过碑廊,雄伟方整的内城轮廓及外城北城墙便呈现眼前。 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墙体仍然保存得相当完好,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霜雪雨、天灾人祸、兵刀战火,依然屹立不倒。 在外城看内外城墙,可看到城墙上,内城的敌楼、角楼及外城的北箭楼。(左边是内城) 东面内城墙内的光化楼高高耸立,角楼上一面黄色的旌旗迎风招展。 沿着内城城墙左拐,是外城的“文昌阁”、“关帝庙”及“戏台”。<br>文昌阁又名文昌殿,为旧时祭祀文昌神之所。相传创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年(1882)曾重建。<br> 文昌阁后面是关帝庙,建于明朝,后来在战争中被毁,于1987年按原样重建,只有门前这座牌楼保存了原作。 文昌阁侧面、关帝庙对面的戏台重建于1792年,上部装着木格顶棚,绘有八卦图案,屏风上画有八仙过海图,两边绘着道家供奉的神仙。 关城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浏览内城需从东瓮城门进入。 东瓮城门楼名为“朝宗”,含义为“效忠朝庭,忠于君主”。门门楣上的“朝宗”两字依稀可见。 瓮城是进入嘉峪关内城的第一道防线,敌人进入瓮城,便可“瓮中捉鳖”,束手待擒。 进入东瓮城,才得以从“光化门“楼洞进入内城。<br>嘉峪关关城有三座关楼,从东向西依次为:光化楼、柔远楼及嘉峪关楼。<br><br><div> 嘉峪关内城有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来,光华普照。<br></div> 光化门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的城门楼--“光化楼”,光化楼上 “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幅匾额为赵朴初手书。 对面的柔远楼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楼高17米。样式与内城东门之上的光化楼完全一致。楼下即为内城西门--柔远门,门额刻“柔远”二字,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 框架结构的构图—从光化门拍摄到西门的“柔远楼”,因二楼样式一致,被称为门中楼。 西瓮城位于柔远楼西,瓮城门楼名为“会极”,门额上刻有“会极”二字,意即从西域来的诸候、仕官、商旅、亲善友好在这里相会,从这里经过,向中原王朝朝贡。西瓮城门也是向南开。 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 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现在的建筑是1987年在原建筑的基础上恢复修建的。游击将军府为两院三厅四合院式,城墙上拍摄的将军府全景。 游击将军府正门。嘉峪关游击将军府陈列分为两个部分。前院以议事厅为中心,着重展示古代游击将军及文武官员指挥御敌、签发关文等情景。 嘉峪关游击将军府陈列分为两个部分。前院以议事厅为中心,着重展示古代游击将军及文武官员指挥御敌、签发关文等情景。 进入府门,左右两边有东西耳房,东耳房为守门士兵的住所。 西耳房为管家的住所。房内老管家盘腿而坐,背略驼,神情专注。 前院中堂为议事厅--议事厅是游击将军办公的场所。所有的号令均从这里发出。中堂大门上挂着一匾:“神威永护”,门框上是一幅气势恢宏的对联:“金鼓动地战旗猎猎映大漠;铁垒悬月轻骑得得出长城。” 议事厅内高分子仿真人物栩栩如生, 展现了嘉峪关游击将军的生活史迹。 西厢房是武堂,是中下级武官办公的场所。 府内的东厢房为书堂,书堂是文官日常办公的场所。 穿过角门是后院,后院稍小。 后院是游击将军及家眷生活的场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游击将军及其家眷的生活场面。 后堂是游击将军和夫人的会客室、游击将军的书房和游击将军及夫人的卧室、书房。 后院西厢房为仆人的住房。 后院东厢房为厨房。 将军府内树木茏葱,琼台楼阁,犹如江南风光,怎想得到是沙漠边关! 井亭-原有的井亭已被风刮倒。现在的井亭,是1986年按照原井亭的样式重修的。 内城的“演武场“。 从内城西门柔远门出去,经西瓮城,再穿过“会极门“便到了罗城。 嘉峪关关城的布局非常周密,关的本身设了内、外两重墙,在西门外又添建了罗城。罗城是关城的第一道防线口,罗城城垣凸出,形成一个凸字形重关。<br>“罗城”南北两端建有“箭楼”,箭楼是角台上的警戒哨位,是观望关西、关南、关北烽火的设施。两端与外城墙相接,外城墙又与关城南北的长城相联。<br> 罗城外墙正中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是明清时代进关的第一道关囗。嘉峪关门是关城的正门,也叫西城门。门扇为木质外包铢皮钉黑漆双门扇,长二十五米、宽四米二、高六米三,用大小不一的条石铺设的门道,数百年来留下了深深的车辙。 从西面关外看关城,关门上建嘉峪关楼。嘉峪关楼原修于1495年,现在的嘉峪关楼为1987年仿原样重修。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相传为乾隆皇帝的御笔。 出嘉峪关城门,便是关外,外城墙前百余米,有一座古碑亭。碑亭内,立着“天下雄關”大字碑。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由肃州总兵李廷臣视察防务至嘉峪关时书写,后来镌刻成碑。 嘉峪关外向西便是一望无垠的戈壁和远方白雪皑皑、连绵起伏的祁连山。 嘉裕关楼前,党员们在搞活动,以学习守城将士的艰苦奋战、坚守边关、保障人民平安生活的精神。 要上城墙,还得回到内城。我们再进入关城,东西两门内北侧有马道通达城墙上方。 马道—顾名思义,马匹上下城墙的走道。马道宽三米,长二十二米。现在为了保护马道,也方便游人,也铺设了楼梯。 我们从城西的马道上城墙,往南再往北到朝宗门楼后,从城东的马道下来。 上到城墙,先看到的是西瓫城后面的柔远楼。<br> 这里往西看,柔远楼后面是嘉裕关楼,右旁边角台上的是会极门楼。 站在城墙之上,俯瞰内城,游击将军府和演武场一览无余。 朝宗门楼--坐北向南,南北长5.3米,东西长4.56米,高5.87米,为悬山顶前出廊结构,城墙通道从门楼内穿过。 在嘉峪关城墙上宽阔的平台上,在同一条轴线上,有三座高大的关楼。从东往西依次是光化楼,柔远楼,嘉峪关楼,关楼的建筑有三个特点,大屋檐、大圆柱、大台基。三座城楼雄踞西陲,巍然对峙,气势凛然。 从西往东穿过朝宗门楼,往回看,光化楼、柔远楼,依次排布,嘉峪关楼露出一角。左边的便是朝宗门楼。 在城墙上看到,城中有城,楼宇相连,古老的建筑艺术,完美的防御体系,令人赞叹不已。 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14座。 内城四隅的角台上,分别建有一座角楼。角楼又称戌楼,是守城士卒放哨的地方。角楼为二层单间式,用砖砌成,楼高5.4米,楼顶无脊,建有平台,平台上周设有垛口,形如碉堡,其中一面有砖砌拱券小门,另三面开窗。楼内有一木梯,可登上平台。 在内城南北城墙的中间位置,又各建有一座敌楼。敌楼是出于城墙外侧的建筑,具有军事防御和进攻作用,也是士兵在城墙上巡逻时休息和放置兵器的设施。在南城墙上看到的北敌楼。 继续往光化门方向走,只见城墙坚固,宽阔的通道弯廽相连,在冷兵器时代,嘉峪关确实能有效地阻挡游牧民族兵马来犯。 在城墙上走了一圈,从东边的马道下来。 下到地面后,出内城前看到了广为流传的“击石燕鸣“。<div><br></div><div> 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城内,一日,两燕出关,日暮,傍晚城门正在关闭时,雌燕先已飞入,后到的雄燕却被正在关闭的城门撞死,雌燕非常悲痛,终日悲鸣不止而死去。从此在双燕死去之地就会发出“啾啾”的燕鸣声,于是人们在出关时都会来这里以石击墙,若能听到“啾啾”的燕鸣声,则能平安的回来,战士出征打仗,他的家人也会到此击墙问卦,祈祷能平安归来。</div> 现在为了保护城墙,将击墙改为击石。 还是从朝宗门去到外城,然后往回走向出口。 在东闸门前的石公杨树附近有块巨石是林公的“出关赋”。1842年,林则徐被谪戍新疆伊犁,10月10日途经嘉峪关,写下了著名的《出嘉峪关感赋》(四首)。 这块大石头是毛泽东书写的《出嘉峪关感赋》的第一首。“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到了检票闸口,却不让出去,要向指示的出口走。这就需要走上不知有什么意义的道路,经过博物馆,再沿圈地的“林荫大道”走一大段路,途中必须穿过“仿古集市”(就是特产区),才能回到游客中心的停车场。(若将车停在出口处的停车场,则必须经过“仿古集市”才能进入景区。)游完关城有所谓的观光车从嘉裕关门到博物馆,每人15元,但中午也见不到有车,为了这每人15元的景区车收入及特产区的经济效益,也太折磨人了! 这是经过的“露天长城”,—长城不露天的才吸引人吧。 经过“嘉裕关长城博物馆“。 我们11:50浏览完关城,到得停车处,已是12:40。 嘉峪关不仅是军亊重镇,也是商贸文化交流的重镇,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 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适合当時战争防御需要。关城有三重城廓,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重城並守之势,固若金汤,牢不可破。是个非常有看点的景区,可惜那出入的“艰辛”,最后影响了一点点“心情”。哈哈! 想着门票含“第一墩”及“悬壁长城”,景区,这里离这两个景区都不到10公里 ,我们又是自驾,便在集市简单吃点,继续前往,“艰辛”完成“古迹探寻”。事后证明,这一决定非常正确,这两个景点值得一看,不去就可惜了。<br><br><div> 日当正午,就先驾车前往“长城第一墩”。<br></div> 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墩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沿路都是古时的墩台、长城、城台。多多坐在副驾座上拍都拍不过来。旁边都有“文物安全责任公示牌”。 嘉裕关门票含天下第一墩景区,但到了第一墩还是要购门口到景点的摆渡车票。每人10元,乘车时间5分钟。 坐在景区的摆渡车上,沿途是浩瀚无际、荒寂落寞的大漠戈壁,关城凸显在大漠之上,远望过去,宏伟的城楼已成了小不点。 赖河墩--嘉峪关天下第一墩,又名“讨赖河墩”,位于嘉峪关南讨赖河岸,距关城7.5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公元一五三三年)是原肃州西长城的南端墩台,故名万里长城第一墩。它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城沿线气势最为壮观的墩台。 “第一墩”现只剩下一堆黄土,到得眼前,依旧看出那顶天立地的英雄气魄。 第一墩及长城前立着由西路军将领魏传统题写的“长城第一墩”碑文,告诉人们这里曾经的历史。 景区近4平方公里,主要设施都位于沟壑和地下洞穴。 绕过长城第一墩,向西行约500多米,进入“长城第一墩历史文化体验馆“。这是景区别出心裁的投资920万元,建设成有“藏而不露“效果的一座地下博物馆。目的在于保持长城第一墩周边荒凉的原始自然环境,维护历史古迹的原貌。 体验馆分为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两个部分。其中自然景观部分对第一墩周边地理、地貌和人文进行展示,集中展现戈壁的浩瀚风姿和墩台的绝壁天险。文化景观部分对长城第一墩历史文化分三大板块进行展示,全面展现这座古老文化丰碑承载的民族精神和智慧结晶。 在体验馆内的玻璃观景台,可以看到“考古发掘现场介绍“。 玻璃观景台外面是讨赖河峡谷。讨赖河是嘉峪关市境内唯一的地表河流,发源于青海省祁连山中段讨赖掌。 <br>讨赖河水常年冲刷着戈壁滩,河床逐年在增宽或下沉,形成一条大峡谷,深度由五六十米到八百米不等,峡谷两侧内壁垂直陡峭,如刀劈斧砍,地势十分险要。 河谷另一面的远处高台上是一个仿建的汉代兵营,有“醉卧沙潮的雕塑群。 回到地面,近看非常沧桑的原始的明长城。 万里长城的起点,必须留个影。 看完第一墩,我们赶往悬壁长城。<br><br><div> 悬壁长城景区位于嘉峪关关城北8公里处石关峡口北侧的黑山北坡。明嘉靖十八年,为了加强嘉裕关关城的防御,肃州兵备道李涵修筑在石关峡口南北山脊上修筑了南、北两冀长城。现在北山脊长城之下加建了“丝绸古道”雕塑群、嘉峪关古代兵器展览,成为悬壁长城景区。<br></div> 不知是否疫情的原因,从大门进入无法登上长城,需要从一小门进入。 悬壁长城完成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使关城防御更加严密。 因该城墙自山上陡跌而下,似长城倒挂于山脊上,铁壁悬空,封锁了石关峡口而得名“悬壁长城”。 深秋的悬臂长城,别有一番意境,庄重中透着秀色。 悬壁长城原墙只余一截,底阔4米,上宽2米,高0.5-6米不等。现存750米长城经1987年重修,其中有231米城墙悬挂于高150米,倾斜度45度的山脊上,仿佛人的手臂呈S状搭在山上。 悬壁长城重修时,在墙头增筑垛墙和宇墙,首尾各添筑一墩台。为便于游人攀登,在首墩和山坡上修筑了台阶式步道,平坦处如履平地,险峻处如攀绝壁。 “不到长城非好汉”,心田是不到城顶非好汉,于是就开启了登上长城顶部的征途。 没登长城顶的多多摆了个POS就在附近转悠游玩。 从嘉峪关关城往北约7.5公里处的石关峡口是古代通往西域的一处隘口,素以天险著称。长城修筑在石关峡口南北山脊上,石关峡两翼长城犹如铁臂,拱卫峡口。从高处看上去,周边地形一览无余,是地区防御和指挥的军事制高点。 在景区可以清晰看到的南山脊上的一段长城。是悬臂长城脚下的农民杨永福,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历时3年,于2002年修复了的南山石关峡长城及其城堡,使石关峡南北长城得以重现原貌。真心感谢这位充满民族情怀、历史情怀,无私奉献的杨大哥! 在北山顶墩台下的台阶旁挂满了情侣锁,两情相悦的人们憧憬着爱情长长绵绵、永结情心。 悬壁长城周边的黑山山势险峻陡峭,防御的长城巨龙般盘伏在山脊上,气势雄伟,又有西部“八达岭”之称。 陡峭的长城大气磅礴、顶天立地。在金灿灿的落日余晖映照下,庄严肃穆、铁汉征战的长城,又显出柔和美艳的另一番景致。 多多在山下游荡,也有收获。 在悬壁长城前方山谷里,有一座嘉峪关护国寺上院,(下院在西大桥西侧兰新西路66号)据说寺庙背后的山被称为弥勒佛山。可惜寺庙正在维修,估计不久将会开放。 护国寺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以前规模宏大,有护国寺、财神庙、相子庙、鲁班庙、老君庙、无量爷庙、观音殿、滴水观音殿等十多座楼观庙宇,后在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大部分庙宇被拆除,经过近代的风雨和动荡,目前只有老建筑关帝庙、大雄宝殿、报恩堂和文昌戏台等存留。 虽然整体较残旧,中间“报恩堂”、”右边是“大雄宝殿”字样还很清晰。背后的山顶上,还有三座木质凉亭。 往南看,南山脊长城下牧民正在放羊,羊群与黑山、长城构成一幅现代的西北牧歌图。 我们在“丝绸古道”雕塑群前会合。 北边,北山脊悬壁长城与山脚下的“丝绸古道”雕塑群,也为人展示着远古的西北风情。 我们拍了一张合影后结束了嘉裕关寻古一日游。 晚上入住的维也纳酒店比来时住的酒钢宾馆好多了,也人性化也许多。 走进嘉峪关这座以明长城最西端重要关隘命名并因之而闻名遐迩的城市,就像走进了长城的天然博物馆。这里有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以及横亘于戈壁之上被岁月摧残的汉、明长城。 面对这一切,我们仿佛又听到金戈铁马、笛笳急鸣、战鼓擂响、呐喊厮杀的战争声音;又仿佛看到牛羊满坡,炊烟袅袅、商队穿梭的安祥平静生活场景。嘉峪关啊!你经历了多少战争与和平,你见证了多少悲喜的事件。不管历史如何演变,你始终是我们心中一道安全的屏障。<br><br><div> 本篇完。<br></div><div> </div><div> 下篇:2021、10月甘肃内蒙游5:敦煌艺术景观之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