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的皇家气派(2):市政厅

二泉松

北欧几个主要城市的市政厅是北欧人眼中的著名建筑。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则是这些古典建筑中的代表。由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日)这一天,诺贝尔奖颁发后,瑞典国王和王后都要在市政厅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举行隆重盛大的宴会和舞会,因而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更是蜚声全球。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坐落在国王岛上,建于1911年,历时12年才完成,是瑞典建筑中最重要的作品。它设计新颖,用了800万块红砖和1800万块马赛克瓷砖。临水的二面中一面是一排廊柱形成宽敞的入口,另一面是一列落地长条窗户,临水的一角有方塔高耸。在高低错落、虚实相谐中彰显着北欧传统古典建筑的诗情画意。 从我们乘坐的大巴上看市政厅方尖塔。 走近市政厅。 高达106米的方塔尖上有三个金色皇冠,这是斯德哥尔摩的象征。三个皇冠代表曾经有过紧密合作的科尔马联盟(丹麦、挪威、瑞典三国)。据说登上方塔顶部,可一览全城风貌。<div>另外三个角上矮的塔尖上分别顶着日月星辰。</div> 市政厅正面。入内先要经过“诺贝尔长廊”。来不及走到很远拍市政厅正面的全貌,只能借用网络上的这张照片了。 “诺贝尔长廊”由三排廊柱组成二条廊道。 靠外一条长廊的一端是“诺贝尔墙”。“诺贝尔墙”上有诺贝尔头像、诺贝尔奖章、诺贝尔奖证书和诺贝尔遗嘱等。其中一幅浮雕上面的五个人物,从右至左分别表示诺贝尔奖的5个奖项:文学、生理或医学、和平、化学、物理。 穿过“诺贝尔长廊”,是一个方正的内庭院。 爬山虎碧绿的藤蔓攀援在红墙上。 从庭院内看诺贝尔走廊上方的一面墙,墙上镶嵌有四座雕塑。(墙内是王子画廊) 四座雕塑的内容,不知其详。 从庭院内看四个角上的塔,分别顶着日月星辰。 庭院一角。 庭院一角。 庭院四周墙上的雕塑大大小小有好几十座。 走进“蓝厅”,这是市政厅中最大的厅,是举行诺贝尔奖晚宴的地方。<br> 参观市政厅必须有专门的导游带领,她们可以提供多种语言的介绍。在一些路口和厅堂门口,还有人引导走指定的参观路线。 蓝厅全景。<div>眼前一片红色却叫它蓝厅?<div>设计者奥斯柏格原来设想在这红砖牆上涂以蓝色彩绘或贴上蓝色马赛克并取名"蓝厅,但是红砖砌成以后的大厅震撼了奥斯柏格,它发现整个大厅呈现出来的色泽、质感和粗犷之美更适合市政厅的形象,于是他果断放弃原来的构想,决定整座大厅保留红砖原色。然而"蓝厅"的原名却从图纸到现实中一直沿用了下来。</div></div> 市政厅红砖墙特写。<div>瑞典许多老建筑都使用红砖。据说建造市政厅的800万块红砖全部是手工切割,没有磨光,许多地方好像连勾缝都没做。</div> 从全景照上顺时针看蓝厅西面。这是入口的一面。二层走廊上的几个门内是金厅。天花上是一架管风琴的音管引人注目,且极富装饰性。 入口一侧的走廊。 蓝厅四周的走廊。 第二面。左侧连廊上方的走廊连通二楼。 第三面和第四面的转角。 第四面。这里有通往二楼的宽敞的台阶,诺贝尔颁奖晚宴时,所有的来宾,包括获奖者和他们的亲属就是从这里走进宴会厅的。<div>台阶旁有一架管风琴。<br><div><br></div></div> 台阶旁的管风琴(右上)有五排琴键。值得观赏的是天花上悬挂着管风琴的10270支音管。这些音管是贴着天花安装的,有金色的外罩。这架被称为北欧最大的管风琴演奏起来,缭绕在整个蓝厅的音色一定很美妙。 想象在诺贝尔颁奖晚宴上,在管风琴曼妙的乐声中,国王和王后,王室人员等权贵们,当然还有为人类进步,和平和科技发展做出贡献的获奖者们,从台阶上缓缓步入大厅,多么具有仪式感。(网络照片) 在楼梯拐弯处的小平台有一个讲台,在晚宴开始时,诺贝尔奖获得者会在这里向来宾发表5分钟的获奖感言。 能走上这个讲台的是怀有人生理想坚定追求既定目标的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荣誉度极高的诺贝尔奖已有100多年历史了,其间,光荣与遗憾共存,赞誉与轻视同在,也许许多获奖者的名字会慢慢被人们淡忘,但诺贝尔奖本身和见证其历史的市政厅却一直备受世人瞩目。 用手机拍摄的全景照。 走在蓝厅的台阶上。这里号称是世上最舒缓的台阶,设计者曾经精心研究了台阶的尺寸,经过反复试验,最后确定台阶的高度是13公分、宽度是39公分,安全又舒适地方便了穿着宽大冗长的裙裾的贵妇人上下台阶。 二楼的走道。 走道上挂有诺贝尔的肖像。 走道尽头是连通二楼的一个门,市政厅设计者奥斯柏格把自己的塑像低调地放在门楣上,并且在这里留下一点蓝色,为他的设计初心留一点点纪念。 从大厅看这个门。 俯看蓝厅。 蓝厅的地坪。 诺奖晚宴盛况。这些照片有的是从挂在走道墙上的照片翻拍的,有的是网络上的。 王室人员都会来参加颁奖晚宴。<div>蓝厅的设计只能容纳1300人出席宴会,为此每个座位宽度限制在60厘米,只有主宾席的座位为80厘米,就座的是瑞典国王王后和其他贵宾。现在,想要参加宴会的人也可买到一张出席证共襄盛举(约1500元人民币)。随着来宾数量的历年增加,主宾席上的座位也改为60厘米宽了。另外,宴会上也不再有特别的珍肴了。(网络照片)<br><br></div> 到是每年都会让国家级的插花大师设计摆放成千上万朵鲜花,成为宴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网络照片) 到斯德哥尔摩观光旅游的人总会来蓝厅的,蓝厅举行盛宴时更会有无数的照相机摄像机来抢景,相信蓝厅的每一个角角落落都早被人们拍了个够。我也再凑上几张。 走进位于二楼的金厅。每次蓝厅的诺奖宴会结束后,这里会举办盛大的舞会。 整个金厅金碧辉煌,四壁用金片和马赛克的组合镶嵌而成。每个组合约一厘米见方,像三明治那样两块玻璃夹着一片金箔,总数达到1800万块之海量。金厅长约25米。一端是巨大的梅拉伦女神壁画。<div><br></div> 梅拉伦女神壁画象征着梅拉伦湖与波罗的海结合而诞生了斯德哥尔摩,是人类向往的美好之地。壁画不仅是一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也是市政厅的“镇厅之宝”。 壁画上的梅拉伦湖女神神采飞扬,她是斯德哥尔摩的保护神,女神脚下左右两侧站有二列人群。 二列人群分别是来自亚洲和欧洲的各族人种,寓意世界各地人民皆以斯德哥尔摩为心中之理想地。有人找到了穿着中国清朝服装的人物。 金厅另一端和它左右二个转角处的壁画。 这一端的门上方也是一副大型壁画,画中有瑞典各阶层人民,最顶上本该是统领瑞典人民的骑着马的瑞典王子,但设计者算错了尺寸,壁画自下而上地画到最后,王子的头画不下了,成为一大败笔。然而这幅壁画仍将错就错地保留了下来,除了设计师过人的胆量外,充分显示出瑞典人和政府,王室对设计师错误的宽容。 金厅四周的壁画也都是用“三明治组合”镶嵌而成的。 左右两壁以历史为题材,左壁叙事,右壁述人,分别表现了瑞典历史上从海盗时代开始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还有一些佛龛式的壁画,像是供奉的神灵。不同地域都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不相干的人不容易理解。 每一幅画都凝固着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 图中右上的人物,导游说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他建立了瓦萨王朝。 这些故事诉说着瑞典的前世今生,沧海桑田,繁荣和沦落,光荣和屈辱,希望和美梦。 窗顶上的这组壁画从右到左刻画了人从出生--青年--中年--老年--死亡的生命过程。让我想起挪威奥斯陆的被称为“人生旅途公园“的“维格兰雕塑公园”,那是一曲壮观的人生礼赞(有美篇另记之)。 游客在大玻璃窗前休息,在历史长河中神思。 老爷爷在给孩子们讲述从前的故事。 参观完金色大厅,离开之前要把进来时贴在身上的“入场卷”粘在出口处的墙上,既环保又有艺术趣味。 通往“王子画廊”的走廊。 入口。 王子画廊是举办大型活动时供来客聊天、休息的地方。一面是宽大的落地窗可以欣赏风景,隔着一排蓝色柱子的另一面墙上就是王子画的画。“王子画廊”由此得名。 王子画廊走廊上的天花。 以柱子为分界,地面上一半是木地板一半是大理石。 王子画廊的一半是走廊。 另一半才是画廊。 这些壁画是现任国王的叔叔(尤金王子)费时五年的画作,主题是”斯德哥尔摩海岸”。画上的很多建筑仍然可以在走廊窗外对面的岛上找到。 这一边的窗外是市政厅的内庭院。 这个厅中间有两排并立的黑色立柱,一排圆柱形一排棱柱形,俩俩组合的柱子代表男女成双,圆柱代表女人,棱柱代表男人。 从美学的视角审视这个厅,我觉得设计者真是大胆而不拘一格。我们且不论这些柱子在建筑结构上是否必需(它们的下方好像正好是市政厅入口诺贝尔连廊的中间一排柱子),它们突兀地站立中间,把诺大的一个空间生生分成二半。这些深色柱子装饰得精美而现代,一边是浪漫主义的大型壁画,另一边临窗的粗犷的墙上是同样粗犷的仿古砂砾浮雕。 二边的天花和地面也用完全不同的材料铺设。 这样的一个空间,说不出是什么风格,各种貌似不相干的元素被揉合在一起,给人以一种别样的感受,让观赏者见仁见智各自评说吧。<div>现在的空间设计界有一种说词“混搭”,它既能给大胆的设计者以美誉,又能掩饰胡乱拼凑的败笔。</div> 在这里,每一个窗口都能欣赏到临水的美景。 而窗边那些粗犷的浮雕也很有观赏性。 一开始我总觉得似曾相识,慢慢感觉似乎和希腊那些遗址博物馆里的东西相似,至今也不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百拱厅,是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的荣誉入口处,国王和贵宾就是通过这里到达蓝厅的。 百拱厅顶部中央有一个拱顶,由一百个块状蜂窝般组成,代表100名议员。这个拱顶直通市政厅方塔的尖顶。 百拱厅一角的石墙上有个孤立的凸出的小石台。据介绍那是木偶剧《瑞典和丹麦的战争》的场景雕塑。17世纪时丹麦战胜瑞典的一场激烈战役结束后,一个正准备休息、喝水的丹麦士兵,突然听到一个受了重伤的瑞典士兵的呻吟声。丹麦士兵走过去,将水壶送到伤者的口中。没想到瑞典人竟然伸出长茅刺伤了他的手臂。“嗨!你竟然如此回报我。”丹麦士兵说:“我原来要整壶水给你喝,现在只能给你一半了。”国王知道这事后特别召见了这个丹麦士兵,问他为什么不把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杀掉?他轻松的回答:”我不想杀受伤的人。”<br>这个故事表现了人性的善面,在别人忘恩负义之后,仍有饶恕之心,这种饶恕是一种更伟大的情操。 椭圆形的法国厅是一个婚姻登记处。周围墙壁上陈列着一套17世纪织于法国布瓦尔地区的壁毯。<div>据说每周六会有10对新人在这里公证结婚,而预约已经登记到了半年以后。</div> 二楼走廊各处摆放有好多艺术品。 二楼长长的走廊,连接了会客厅,金厅,法国厅,王子走廊和几个较小的庭室。参观时间紧张,有些庭堂不能进入,只能在门口匆匆张望一下。 来到议会厅,这里才是市政厅日常工作的地方。议会厅呈长方形,议员坐席是固定的。 高高的帷帐下是主席台。 议会厅的席位是101席。原来是100个议员,后来发现会出现票数相等的情况,就增加了一位议员。瑞典的女性地位很高,本届议会有50名女性议员,51名男性议员。大部分议员是兼职的,因此议会通常在下午4点以后才开会。<br> 议会厅二侧高台上是旁听席。 旁听席供市民和记者旁听使用,议员们讨论或表决的内容能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监督。 议会厅的设计也有一个与蓝厅类似的佳话。天花板原先是要封顶的,建造过程中设计师看到竖起的支架后,觉得很像维京人最早的海盗船骨架,很能体现瑞典文化的起源和延续,(维京人是斯德哥尔摩最早的居民)。因此它果断修改了设计,又做了减法,放弃封顶。 改动使得这个天花成为议会厅最漂亮的地方,水泥横梁,松木构架,传统的花卉图案点缀其间,透亮明媚。人们还评价说表现了议会所讨论的话题没有见不得光的内容。_<div>也许好的设计师的好的作品就是这么一会一个主意,边建造边修改而来的。</div> 回到市政厅庭院,从庭院往外看,是一幅别致的风景。 市政厅门口是一片不大的草坪,在草坪和梅拉伦湖之间有许多铜雕或石雕以及像大花盆一样的微型喷泉。 这组青铜雕塑遥遥相对,男的表现歌唱,女的表现舞蹈。 这尊高高石柱上的青铜雕塑位置就在市政厅临水二面的角上。。 梅拉伦湖对面的骑士岛是斯德哥尔摩老城。在17世纪瑞典强盛的年代,这里是骑士和贵族们居住的地方,成为斯德哥尔摩的政治中心。建于13世纪的骑士岛教堂是骑士岛上的最高建筑,黑色的铸铁塔高耸入云,它最早是座修道院,后来成为瑞典君主和贵族的墓地。 瑞典人把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当作是自己的骄傲,因为它不仅是这个国家甚至是整个北欧的标志性建筑。它可能是欧洲最年轻的市政厅建筑,但从建筑的设计构思来说,却在建筑史上值得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