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然而,2022年的元旦对每一个延大附院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自2021年12月15日延安首例患者新冠病毒核酸为阳性以来,延大附院全院上下迅速进入应急状态,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打赢打好这场硬仗成为全体延大附院人共同的奋斗目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延大附院产科一病区全体人员主动请缨,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显责任和担当。自延安疫情爆发以来,先后共有19名医护人员参与到核酸采样任务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1月3日的凌晨,集结出发的号角声吹响,“若有战,召必回”就像一名老兵接到上战场的命令,没有丝毫犹豫,延大附院300人紧急集合,参与延安市宝塔区卫生健康局统一安排的闭环核酸采样任务。产科一病区南延荣主任克服困难,在科室人员极度短缺的状况下,仍派出7名医护火速集结,奔赴一线。与此同时,立马安排人员接替科室值班任务,保证科室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就这样,在寒冷的冬夜里,在空无一人的街头,每一个人都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各自的任务中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穿上防护服,就像披上了铠甲,必须向前冲!”她们同样是父亲、母亲,是子女,是爱人,是家中的中流砥柱,面对感染性极强的德尔塔变异株新冠疫情,她们真的不惧危急,不怕死亡么?我想说,是人,就会害怕,但她们依旧奋勇前进,毫无怨言,她们是真正的逆行者。为了节省医疗资源,一人一班只有一套防护服,出任务前,每一个人不敢吃饱,不敢喝水,饿了渴了就忍着,想上卫生间,只能憋着。穿上防护服,整个人都得裹好几层,厚厚的衣服,活动受限,呼吸憋气,看不清楚路,在上门入户采样的时候,在爬楼梯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不止摔倒了一次,而她们又一次次坚强的爬起来。在寒冷的冬天里,被消毒液反复涂抹的双手,冻到麻木,不能弯曲,脱下防护服,脸上凹凸不平的口罩勒痕,是她们最美的妆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众多抗疫一线人员的背后,有医院和科室提供保障,有家人的理解,有孩子的鼓励。产科一病区南延荣主任和成静护士长考虑到抗疫人员无法顾全家里,就组织科室人员为家属送药送菜。郭婷护士幼小的女儿,用一个视频表达了对妈妈的想念,更表达了对妈妈的理解与支持。还有韩婷护士的老公用一封感人至深的信写出了很多医院医护家属的心声。是啊,“穿上战袍,你是延安的英雄;脱下战袍,你是我的爱人,是孩子的母亲”为了延安的平安,为了我们的孩子和家人,我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白衣执甲,逆行而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抗疫一线工作,产科一病区还要保证科室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副院长李红梅,在忙碌的工作间隙抽空为微信群及线上的患者答疑解惑。科室主任南延荣天天早早的来到科室,查房,做手术,出门诊,不仅处理疑难杂症的患者还要查看科室的运作情况,仅仅1月7日一天的门诊量达到70余人次,接着又马不停蹄的为一位306斤的孕妈妈做了剖宫产手术,最终,母子平安。护士长成静,连续几天吃住都在科室,因为病区封闭式管理,她要保证护理工作准确无误的进行,要保证医护人员的饮食起居,要保证病区环境消毒与安全,更要保证住院病人和陪护的生活饮食,而她自己也忘了,家中年幼的女儿更需要她的照顾。哺乳期的医师马晓娟,放着家中几个月大嗷嗷待哺的孩子,放弃休假,及时回到科室岗位中,为科室分忧解难。我们的孕妈妈王芳,挺着5个多月的孕肚,一天收治的住院患者就为13位,而她要坚持的是48小时,各县区120不断的转诊患者,宫颈妊娠、前置胎盘,双胎妊娠,一个个危重紧急的病情让她累到站不起来,肚子疼了,就偷偷的吃了保胎药又继续工作。还有我们的护士,老公去当了社区志愿者,没有人照看看孩子,就把孩子放到邻居家中,而自己,一上班,就是4天3夜。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产科一病区的每一位医护,都克服了种种困难,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保障母婴安全,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冬将尽,春可期,同心战役,世间皆安!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一定能让疫魔无处藏身,全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让我们向坚守在每一个工作岗位的最美逆行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延安加油,中国加油。我们约定,待到繁花盛开时,携手共进更加美好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