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百七十一条:</p><p class="ql-block">【孔子曰:“行己有六本焉,然后为君子。立身有义矣,而孝为本;丧纪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列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居国有道矣,而嗣为本;生财有时矣,而力为本。置本不固,无务丰末;亲戚不悦,无务外交;事不终始,无务多业。反本修迹,君子之道也。】</p><p class="ql-block">出自《群书治要》卷十《孔子家语》。</p> <p class="ql-block">“反本修迹”在通行本,即《四部丛刊》的《孔子家语》中写为“反本修迩”,“反本修迩,君子之道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子说:“行己有六本焉,然后为君子”。立身处世有六个根本,也就是要遵循六项根本原则,然后才能够成为君子。“君子”比贤人和圣人修行的层次低一些,还在修道的过程中,没有成圣成贤。但是君子也是很难得的,能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抓住六个根本,才能够成为君子。</p> <p class="ql-block">“立身有义矣,而孝为本”。立身要合乎仁义道德,遵循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是为人处世最根本的道义原则。其中有一个根本的德行——孝,所以中国人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为什么孝是百善之首?一个人生在世间对自己最大的恩德无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无私无求,对于如此大的养育之恩都不能够记在心上,想着念念去回报的话,还有谁的恩德值得我们念念不忘,想着去回报?</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不孝敬父母,一生就会有一个重要的处世原则没有树立,那就是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世原则。道义原则没有树立起来,就会以功利或是利害的原则来处世:这个人对我有好处,这件事对我有利益,我就会全力以赴;当这个人从利变成害了,我可能就会做出忘恩负义或者是见利忘义的事情来。这样,人们都是以利害相交往,见利忘义、忘恩负义的事情就屡见不鲜。</p> <p class="ql-block">所以一个人立身处世要以孝为根本。“忠臣孝子人人敬”,为什么对孝子这么尊敬?就是因为孝子知恩报恩。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孝治天下,这个教育制度从汉代开始到清代从来没有改变过,是有道理的。</p> <p class="ql-block">古代孝子孝顺父母的心是全心全意地为对方着想,丝毫没有自己,更不会因为和父母有一些矛盾冲突而产生对立的情绪。刘敦儒的母亲过世的时候他是“毁瘠几死”。他的母亲吃饭时必须打他,把他打得头破血流才吃得下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等母亲过世的时候,他非常哀痛,而且吃不下饭。“毁瘠”,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的意思,他极度瘦弱,几致丧命,这样哀痛。因为再也没有机会侍奉回报父母了。后来他做了起居郎,当时的人把他称为刘孝子。</p> <p class="ql-block">看了这些历史故事,才体会到什么叫做孝。现在人觉得自己很孝顺了,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实际与古人比起来差得太远。从这里体会到,现在人的心性修养和古人比起来确实相距甚远。古人遇到事情绝对是反求诸己,都是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对任何人都没有对立、怨恨之心。这种态度就是从家庭之中对待父母的态度培养起来的。所以说,“立身有义矣,而孝为本”。</p> <p class="ql-block">“丧纪有礼矣,而哀为本”。丧事要有礼节,但是哀痛是丧事的根本。在《吕氏春秋》中对于丧礼的来源有一段阐述:孝子尊重自己的父母,当然也包括父母疼爱子女,这种情义是甚于肌肤之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当父母或者是儿女过世的时候,自己所敬重、疼爱的人,死后如果被抛弃于沟壑,按人的感情而言,是不忍心这样的,所以才有了安葬死者的礼仪。“葬”就是藏的意思,藏起来,这是孝顺父母的儿女所应该慎重的。可见,丧礼出自孝子敬爱父母的一片真诚之心,并不是外在的礼仪强加给我们的,所以应以哀戚为重。</p> <p class="ql-block">在《论语》中孔子说:“丧,与其易也,宁戚。”“易”和易,和顺而有条理,也就是说在丧礼之时,把事情办得很和顺、很有条理,面面俱到,不如哀戚,这才是抓到了根本。父母过世时,自己很哀伤、很怀念,这时候处事有一些想不到的地方,也是自然而然的人之常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都在讲临终关怀,特别是通过一些宗教的仪式让父母和平、安静地过世,这也是非常值得提倡的。这是告诉我们,为父母办丧事不是为了面子,让人夸奖自己很孝敬父母,把丧事办得很排场、很奢华,图得一个孝子的名声。办丧事要抓住根本,也就是要感恩、怀念父母的恩情,用回报的心来安葬死者。</p> <p class="ql-block">“战阵有列矣,而勇为本”。作战布阵有行列,但是勇是战阵的根本。岳飞作战时百战百胜,经常以寡击众、以少胜多。他以少胜多到什么程度?他以五百铁骑大破金兀朮的十万敌军。五百铁骑,靠的是什么?有人问他治军的方法,他回答说:“要以仁、信、忠、勇、严五字来治理军队,这五个字缺一不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他的军纪严明,做到了“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而且特别注重培养士兵的忠勇献身、保家卫国的精神。所以敌军一听到岳家军的名号都被吓得胆颤心惊,说了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撼动山很容易,但是想撼动岳家军就太困难了。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作为武将要有献身国家的忠勇报国精神,这个才是作战的根本,也是能够取胜的根本。</p> <p class="ql-block">“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治理国家政事需要处理很多方面的问题,而政治的根本是农业。古人说“民以食为天”,发展农业,富民的目的是要解决温饱问题。如果人们连肚子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国家也就不稳定了,所以古人特别重视粮食的储备。</p> <p class="ql-block">《礼记》中记载,“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九年的粮食储备,称为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国家没有六年的粮食储备,被称为有危机的征兆。“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如果连三年的粮食储备都没有了,这个国家就已经不能称其为国家了。</p> <p class="ql-block"> 一旦遇上了自然灾害或者是战乱,没有存粮就会有抢水、抢粮食的事件出现,天下自然大乱,这个国家就会非常不稳定,人心惶惶。而且一个国家连温饱问题都不能够解决,你为他讲礼义、讲道德,他也听不进去了。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所以农业是治国理政的根本。</p> <p class="ql-block">欢迎转发点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