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坐着高铁去北京</p><p class="ql-block"> 文‖王根祥</p><p class="ql-block"> 从拿到儿子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然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我就忙开了。为儿子买衣服、买箱包、买新被褥,儿子上学所需要的,能考虑的都考虑了。还早早的在网上订好了高铁票,规划好送儿子上学的具体行程安排。因为以前没去过北京,不怎么了解北京的路,所以提前百度了好多次北京的交通路线。在网上,通过百度搜索儿子被取录专业的相关资料,尽量想更多了解一些学校相关信息。儿子去忙他导师在内蒙的项目,顾不上整理自己的东西。这段时间,老婆也在新疆做事,基本上就我一个人在打理儿子的事务,忙碌并快乐着。</p><p class="ql-block"> 8月30日傍晚,我们收拾停当,因为要赶第二天天水南站11点25分的高铁,所以就先让司机银虎把我们送到天水南站,随便在火车站附近匆匆忙忙吃了口饭,就踏上了去北京的G430次列车,开始了儿子的学前之旅。一路上,我们都很开心,儿子也很兴奋,这是我们第一次坐高铁,觉得很新奇。一路上在车厢里来来回回溜达了好几次,每到一处停车站,都要下去看看这些既陌生又现代大方的高铁站。高铁车厢内充满欢乐,大家都暂时忘记了欢聚后随时就来的离别时刻。由于之前我看了不少北京师范大学的图片、视频,学校那里是教学楼、那里是图书馆、那里是体育馆、田径场等校园场景,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所以在想着儿子的学校样子的同时,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p><p class="ql-block"> 晚上7点多,我们顺利到达北京西站,一下火车便看到了许多大学接站醒目标志,由于我们事先打听过学校,说9月3日是学校正式报到的日子,一般不允许学生提前报到,所以我们打算先在首都北京逗留玩两天,也没有过多去留意北师大的接站牌子,便直奔网上预订好的德海源宾馆,这个宾馆和北京师范大学就隔一条街,报名也比较方便。我们先安顿下来,洗一洗,在宾馆里休息了一晚上。</p><p class="ql-block"> 按预定计划,第二天去天安门广场,登上天安门,凭栏远眺,感受当年毛主席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磅礴气势。然后我们又去人民英雄纪念碑,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非常雄伟壮观,正面镌刻着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为毛主席起草、周总理书写的150字碑文。顶部是一支汉阳造步枪,一面迎风飘扬的八一军旗,正面有南昌起义简介花岗石碑,其它立面是“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三幅大型花岗石浮雕,塔身两侧各有一片翼墙,嵌有青松和万年青环抱的中国工农红军旗徽浮雕。整个塔身庄严,肃穆,令人心中涌起仰慕之情。我们拍了许多照片,这也算是给儿子读研究生前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p><p class="ql-block"> 晚上和曾经教过、现在已经在北京高就的几个学生聚餐,虽二十多年未曾谋面,但在言谈举止、交杯换盏中,热情和喜悦溢于言表,也无限感慨时光和岁月的飞逝......</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报到的日子终于到了,我们心情也变得复杂起来,开始不觉得,心里除了欣慰和期待(儿子终于能到北京上研了,而且读的是自己喜欢的自然地理专业)外,同时,也更多了一些担忧。我们从驻地赶往学校,说实话,一路上虽然风景很好,途径的几座立交桥和几十层的高楼,足以让我心旷神怡,当我们来到学校南大门时,“北京师范大学”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很气派地镶嵌在灰白色的花岗岩上面,显得格外醒目。门口一个神情严肃的保安,站在站岗台上,煞是威风。进了校门,一眼看见的是一栋豪华气派的现代化亭式主楼,大概是学校行政办公场所在地。左边是十几排学生宿舍楼和营业火热的购物中心,右边是气势辉煌的京师大厦。随着继续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浓密的树荫和地毯般的草坪。若不是周围高低错落的建筑物作参照,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了。透过树荫间隙,可以看到两处草坪橡胶式的东西操场。我沉醉在这满眼的红绿色中,为儿子能在这如诗如画般的校园里深造几年而深感荣幸。可是,儿子对眼前的这一切并没有多大兴趣,毕竟他要在这里生活好几年,有的是欣赏时间,可我就不能理解一个年轻人对陌生而充满希望的校园所表现出来的淡定,完全没有我们那个年代对高校的憧憬和激动,或许这就是代沟吧!</p><p class="ql-block"> 到校以后,新生签到手续足足办了两个多小时,临近中午,四人间的寝室卫生也搞好了,儿子的床铺也安顿好了,终于可以松口气了。</p><p class="ql-block"> 我和儿子在北京相处的时间很短暂,很快就到了要分别的时刻,中午和儿子去大学生超市买了他所需要的用品,午餐我们就在学校的新乐群餐厅吃了米饭炒菜,饭菜感觉特别香,但儿子好像有心事,只吃了半碗,就推说吃饱了,结果儿子的半碗也是我解决完的。</p><p class="ql-block"> 第四天是我返程的日子,由于儿子要参加当天全校师生的开学典礼,我是下午4点的火车,我们只能提前分手。好在我时间宽余,学生孟玉珍开车接我到故宫、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大剧院等地方游玩。她在北京多年,又搞的是接待工作,所以对北京比较熟悉。一路走来,又是讲解又是介绍,使我知晓了不少北京的知识。中午招待吃饭以后又在她家里喝了午茶。她们夫妻都在北京工作、生活,但仍保持着大西北天水人的生活习惯,喜欢吃五谷杂粮、洋芋。为此,还专门在北京郊区租了一块地,双休日全家到地里劳作锻炼,种植蔬菜瓜果,既陶冶情操,又能享受到劳动成果。对现代都市人而言,无疑是一片远离城市喧嚣与躁动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她把我准时送到北京西站。上车后,透过玻璃窗看着渐渐远离的北京,我的心里不免有些酸楚......</p><p class="ql-block"> 还是祝愿儿子,能在今后三年甚至六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在首都北京认真学习,珍惜机会,学业有成,在青春的记忆中,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