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期话题:</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闲话汉语诗歌形式的多样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现代的汉语诗歌,大致有三种形式并行:自由诗、韵式新诗(含格律体新诗)、传统诗词。其中自由诗和韵式新诗被合称为“现代诗”。</p><p class="ql-block">就实而论,三种形式各有千秋,也各有大师级的标杆。比如:艾青当属自由诗的代表、徐志摩戴望舒即为韵式新诗的代表、而传统诗词的代表,毫无疑问当属毛泽东主席了(个人认为,假如说李杜、苏辛之后还有丰碑,那么他老人家是当之无愧)。</p><p class="ql-block">就当代现状而言,这三种形式依然并存但再无“大师”可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倒是各自暴露出不少的弊端:</p><p class="ql-block">1,自由诗以其把持着大刊的特权,党同伐异,大有“一统诗坛”之野心,然因其在审美趣味上一味地效仿外夷,忽略了汉语本身的特性,早已被大众所抛弃,其自诩为优秀之作品,几乎看不出是出自“哪国”人之手,沦为圈内自嗨的“皇帝新衣”。实话实说,当下大众对于“诗人”的贬义,多数时候都是拜他们所赐。</p><p class="ql-block">2,韵式新诗,含格律体新诗。格律体新诗宣称继承胡适、闻一多的遗志。主张及理论倒也能接汉语言之地气,然则多数时候是雷声大雨点小,“作品”输给了“主义”。不过这一点上倒也算是蛮“巧合”的——胡适、闻一多倡导新诗要格律,但他们自己也没写成过几句好诗。</p><p class="ql-block">3,传统诗词。稍不注意便写成了“老干体”,也有忠实于有滋有味的,但多是遣词陈旧,缱绻于文言文的藩篱,让读者分不清作品是出自哪朝哪代人。</p><p class="ql-block">个人觉得:写自由诗的,当回归汉语,去传统文化中洗涤灵魂;写传统诗词的,当借他山之石,加速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因为,毕竟你是当代人,不可能拿戏服作常衣,更不可能一直活在“梦”里。</p><p class="ql-block">想来想去,倒是觉得韵式新诗(含格律体新诗)最有可能成为现代汉语诗歌的主体形式。这绝不是谁人可以规定,而终将成为现代汉语诗歌的自然选择。它已万事俱备,只差一个“大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