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卞桥 在山东济宁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与泉林村之间的泗河上,有泗水古卞桥,为全国最早四大石拱桥之一。 卞桥跨于泗河之上,因为泉林一带古为卞国,故名“卞桥”。卞桥历史悠久,造形雅朴,雕饰精美,是山东省现存最古老的桥梁,与赵州桥、卢沟桥及苏州宝带桥同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四大石拱桥之一,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泉林之泉水经卞桥之下入泗河。桥下绿水长流,清波荡漾。相传每到中秋之夜,桥下水中出现双月,名“卞桥双月”,又称双月桥,旧为“泗水十景”之一。 建桥<br><br>相传卞桥始由春秋时期鲁国宣公(公元前690年左右)的大夫卞庄子所建,为8块石条的简易桥。相传楚汉相争时,韩信避难于桥下为报恩,改建为三孔石拱桥。 <p class="ql-block">唐初李世民东征归经此桥,听人介绍人文典故之后,为扬皇威,令尉迟恭(字敬德)重修此桥。至今桥下拱顶上仍镌刻有"敬德监造"字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考证卞桥始建于晚唐时期,造形雅朴,雕饰精美。该桥处在山东中南部由兖州、曲阜通往临沂的古代要道上,在古代交通运输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p> 金大定二十一年(公元1181年)重修。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曾对部分栏板、望柱进行过补配。1978年,进行加固维修,补雕石狮一只,补齐望柱、栏板、桥墩、引桥;1998、2006年又两次维修。<br> 建筑构造<br><br>卞桥呈弧形,为东西走向,三孔联拱券砌。桥长24米,宽6米,两端各有引桥35米。三孔拱形石桥洞中间大孔高约5米,东西两个小孔高约4米,中孔跨径4.5米,拱脚厚0.5米,拱顶厚0.4米。<br><br>中孔拱券顶刻着“卞桥镇重修石桥,自(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八月一日起工,至二十二年四月八日讫。谨记”。 卞桥桥头各有一对大型石狮,相向蹲踞于须弥莲花座上,神态威猛,形象逼真;桥墩下部为梭形迎水;拱脚处有莲花座,花瓣肥厚圆润,带有显明的晚唐风格,托石以下部分应为晚唐建筑; 拱顶上镶有透雕龙首向南北探出桥外0.6米,深目高鼻,旋毛飘然耳后,作张口状,口内或含宝珠,或含游鱼,形态多变,神采各异; 桥面两边各有14根望柱和13块栏板,柱顶均为细雕云头,栏板和14根望柱。 望柱为长方条石柱,顶部刻方莲图案;栏板四周饰平面线刻云水花纹,中间刻有人物、花卉、珍禽、异兽、云水、山石、建筑等浮雕,内容丰富多彩,技法精湛高超,其中“太公钓鱼”、“卞庄刺虎”、“周处除三害”、“松下问童子”等浮雕形象逼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石雕之珍品。 卞桥造型美观,建造精工,布局巧妙,结构合理,整座桥浑然一体,坚固异常。虽然历经800多年的风雨沧桑,主体建筑除桥面、望柱、栏板外,基本完整无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相关建筑<br><br>无独有偶,在山东平邑县卞桥镇东卞桥村东南,也有一座“卞桥”。这里在古代与泗水泉林镇同属卞国,因区别于泉林卞桥,这座“卞桥”只好称为“小卞桥”。小卞桥始建于明天启二年 (1622年),1868、1905、1926年重修。该桥为3孔石拱桥,长16.3米,宽3.9米,高3米,跨径3米。设计独特,造型精美。两边石栏雕刻细致,玲珑剔透。桥头原有石狮2对、石鼓4个;桥侧龙头3个,向北迎水而伸,生动传神,富有民族特色。 <p class="ql-block"> 2021.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