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最近两个月,经常听提起新开张的竹林大饭店。乘公交车时,曾一睹其外观豪华现代建筑的风采,想象中里面一定会与外观一样,是一家豪华气派现代化饭店而已。但听朋友说,它与外表不一样,有老盐城的味道!昨天下午,与先生逛完商业大厦后,决定去一睹其庐山真面目。</b></p><p class="ql-block"><b> 我是1977年来盐城工作的。当时星期天也没什么娱乐活动,逛逛街、看看电影是打发时光主打内容。当时的建军路一条街不知逛了多少回。当时的盐城曾流传一首民谣:“一条街,三幢楼(军分区办公楼、老地委办公楼、盐阜饭店餐饮楼),一个公园(人民公园)三只猴,一个警察看两头。"尽管几十年过去了,我对当时建军路上的商店门市仍记忆犹新。我们从竹林大饭店南门通过出示健康码行程码,走进店堂,犹如看一部穿越剧,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受到强烈的冲击,置身其中,上个世纪70—90年代的老城风貌,瞬间呈现在眼前。</b></p><p class="ql-block"><b> 如今竹林大饭店正是以上个世纪的盐城为背景,将城市建筑特征、影像记忆、街巷生活等多维元素打翻,再艺术化地重新嫁接、组合,在现代化的基础上,立体化、场景化地呈现盐城的时代文化。</b></p><p class="ql-block"><b> 从南门向里走,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人民大舞台,这也是盐城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人民剧场的舞台。它位于竹林大饭店一楼最中心的位置,上下通透的中庭,让舞台可以和每个区域产生互动。环顾四周,目之所及皆是老盐城的生活场景,众多元素仿照上世纪的街市布局风格,大巧若拙地堆砌在一起,浓缩的是一座城市,更是一个时代。公交站、小人书摊、旧书店、轮船码头、民政局……四处的人声鼎沸沿着中庭拢聚成人间烟火,再现属于过去的那些浓墨重彩。走进一所红砖灰泥、花窗铁门、四面合围的温馨小院,享用一份地地道道的盐城私房菜,竹林大饭店的真味才算彻底展开。油端子、大麻团、春卷、鸡蛋饼、贾氏锅贴、竹林鱼汤面、老街油炸社、徐三妈凉粉铺、支奶奶虾糠馄饨……旧时光在一道道小吃中呈现出来。人们一边逛,一边尝盐阜美食。与亲朋老友一起来,还可以上三楼盐城八大碗、盐城龙虾馆用餐,若大的餐厅,可同时容纳上百人就餐。</b></p><p class="ql-block"><b> 竹林大饭店不同于仿旧打造的建筑,它的美食具备盐城基因,承载盐城文化。它将整个盐城市的美味汇聚于方寸舌尖,诠译一方水土培育一方美食;凝聚盐城地域精神内核,注释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它将“人文盐城”“市井盐城”“美味盐城”融于一体!是盐城市民休闲生活的又一好去处!</b></p> <p class="ql-block"><b>逛累了,点的小吃!</b></p> <p class="ql-block"><b>油端子,见过吗?</b></p> <p class="ql-block"><b>三楼的盐城八大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