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饶余文英墓

海纳百川

<p class="ql-block">  余文英墓位于潮州市饶平县联饶镇深涂村獭地,这里山水环绕,绿树成荫,古墓座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  该墓始建于元至治二年(1322),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重修,“文革”期间遭受破坏,1992年再次重修,陵墓焕然一新,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  为黄冈镇余氏众祖墓,坐东向西,面积约48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余文英生于宋宝佑五年(公元1257年)四月二十三日,卒于元朝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享年六十六岁。是年十二月乙酉日才埋葬入土。为广东省饶平县余氏凤岗派衍之始祖黄冈余姓始祖。</p> <p class="ql-block">  余英(英公),字文英,号节翁,公元1257出生,1322去世,是余氏太祖忠襄的第八嫡孙,原居惠州,时当宋朝倾危,元兵兴起南下,余文英带着他的侄子一路奔波辗转到潮州避难,住在严寨里开荒种田为生。</p> <p class="ql-block">  明朝弘治十七年正月,其子孙再重修坟墓,雕刻石龟、石狮、石獭,配套相关亭阁,前前后后花了十八年时间,最后形成气势轩昂的墓园。</p> <p class="ql-block">  因善于经营,且为人热心慷慨,经常救济穷人,将许多田地分给穷苦人家耕种维生,这些义举一时轰动潮州,他声名卓著,又通读诗书,被朝廷赐为进士,受封为节度判官,其侄子则授封福州知县,后来被派往广东封川任节度判官。</p> <p class="ql-block">  余文英在大德九年辞官归田,仍回到严寨故里,迁往黄冈,成为饶平县余氏凤岗派衍一世祖,享年六十六岁,其派下繁衍已近30世,散布于海内外的后人近10万,仅饶平县城黄冈镇就有4万多人,为饶平县余氏人口最多的支派,余姓也因此为饶平县第一大姓。</p> <p class="ql-block">  在墓园广场,用花岗石筑成的祭亭丰碑耸立,其中有一围屏,上面铭刻着“始祖义行永志”,内容摘自清代《潮州府志》和《饶平县志》。</p> <p class="ql-block">  碑文写着:“余英,字节翁,饶平人,至元进士,历任封川节度判官。时元政酷烈,民多逋赋,守臣请剿,英捐已赀代纳,全活数千家,以清远田一区,乡人之贫者。小榕田一千五百亩施开元寺……”碑刻,记载着余文英义救乡亲万众感激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报本亭</p> <p class="ql-block">  该墓为城亭五进式,石结构,占地宽广,形制独特,并保存有一批元、明两代石雕、石刻文物,是饶平县内一处别具一格的大型陵墓……</p> <p class="ql-block">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现保存完好,对于研究元代墓葬很有参考作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因形制独特,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传说中的“七濑下洋”风水宝地---名人余文英墓</p> <p class="ql-block">  这座位于饶平县联饶镇的余文英墓,历尽风雨六百多年,因有族内众裔孙护卫,保存完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