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游2017之七:奉化溪口

河洛翁

出游时间:2017年10月<br>制作时间:2022年1月<br>配乐:我和我的祖国 ▲<br>奉化溪口·雪窦寺 D6:游览蒋氏故居、雪窦寺和宁波天一阁<div deep="9"> 早上从绍兴出发,上午十点左右到达奉化溪口。溪口得名于流经此地的剡(shàn)溪。剡溪由西向东流过,有武岭头与溪南山阻隔成口,故名“溪口”。剡溪曾是古代文人非常热衷的桃花源,称颂它的诗作数不胜数。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就曾写道:“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杜甫也曾写道:“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剡溪在古时的名气之盛可见一斑。溪口是蒋介石的老家,稍微知道点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溪口。因为老蒋政治生涯中三次下野,都是回溪口老家躲避风头,以退为进重整旗鼓再出江湖。使得溪口一度成为国民党的指挥中心,军政要员频繁来往于此,这里是蒋介石参与历史事件的策划地和发生地。第三次老蒋下野时国民党政权已摇摇欲坠,再无翻盘的机会,最终被共产党赶到台湾岛去了。因此溪口是见证过中国历史的地方。另外老蒋还是一个崇尚儒家道德的人,虽然在共产党眼里他是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他复杂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形成,可能都与溪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到老蒋的老家看看,也列入了这次浙北游的旅行计划。</div> ▲<br>奉化溪口·蒋氏故居大门 ▲<br>丰镐房,即蒋氏故居。在溪口,当地习惯为每个家庭都取房名,蒋介石在宗谱中属“周”字辈,便由此推及西周两代皇帝建都的丰邑、镐京作为自家的房号。蒋家老宅子“丰镐房”的门正对着笔架山,风水先生说:“对着笔架山,代代儿孙会做官”。据说当年蒋家扩建丰镐房,想拆除老门重造,被风水先生制止,认为老门建的位置恰到好处,对着笔架山,不高又不低,如果拆除,很可能动了龙脉,泄了地气,遂留住了老门。这是丰镐房的月洞门。 ▲<br>素居。因蒋家世代信佛,吃素念经,丰镐房又名素居。 ▲<br>丰镐房的院落。建筑格局为前厅后堂、两厢四廊,是传统的世家府第格局。前厅及左右还有三个花园,有月洞门相通。中间小天井两边有金银桂花各一株,是宋美龄亲手所种。东厢房留给宋美龄居住,西厢房为毛福梅的住所,西厢房西侧的独立小楼为蒋母王采玉旧居。 ▲<br>丰镐房的中堂为“报本堂”,匾额为吴稚晖所书。报本堂是蒋家祭祖宗、拜天地之处,里面供有蒋家四代宗位。<div>在史籍《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蒋氏族人大多尊奉姬伯龄为得姓始祖。<br></div> ▲<br>蒋家七代世系表 ▲<br>蒋介石67岁生日自题“<b>其介如石</b>”。蒋公的书法清癯刚劲,功力不一般。《周易豫卦》六二爻辞曰:“中正自守,其介如石”。其介如石,形容做人刚直、公平。介者,界也。介石实则界石,立石为界,以示公平公正。堂堂正正,中正自守,介如磐石,这也正是蒋公的名字的由来。 ▲<br>寓理帅气。为1949年4月15日蒋介石为经国40岁生日所书,跋书曰:“每日晚二呆,默诵孟子“养气”章。十五年来末尝或间,自觉于此略有领悟,又带玩索,存心养性之“性”字,自得四句曰:“<b>无声无臭,惟虚堆微,至善至中,寓理帅气</b>”,为之自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蒋家文化中浸淫着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 ▲<br>蒋介石为蒋纬国50岁生日题词:<b>为纬儿五十生日书勉:恕人责己助人,求己不求人,知埋头自修乃处世立业之要道也!</b>据说蒋公说过:<b>经国可教,纬国可爱</b>。爱子之情可鉴,正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br>蒋介石家族成员照片。中为蒋母王采玉,右为蒋介石兄长蒋介卿。 ▲<br>蒋介石家族成员照片。中间为蒋介石的同胞姐妹蒋瑞春和蒋瑞莲,左为不同时期的蒋介石照片。 ▲<br>蒋母王采玉。蒋母年轻时命运多舛,子夭夫亡,遁入空门。后还俗二嫁蒋家,生蒋介石。此前有相面人说她日后必定母凭子贵,富贵无比。蒋介石一生笃信风水皆源于此。蒋父病故后,蒋家多遭变故,蒋母一人独撑治家理店、抚儿育女的重担。蒋母力排众议,支持蒋介石出洋学习军事,自此走上中国政坛。蒋母是对蒋介石一生影响最大的人,蒋介石对母亲非常敬重和孝敬。他每次回溪口,都要为母扫墓,并夜宿慈庵陪伴母亲。 ▲<br>玉泰盐埔。是蒋介石出生地,也是蒋介石祖父、父亲开设的盐铺生意所在地。盐铺店房分前后两幢,前幢楼下店面三间楼上家居,后面一幢是作坊。光绪十四年(1888)玉泰盐铺失火,店面和住房全部烧毁,关门停业。这房在1948年蒋介石为其兄拆建的(蒋介卿在1935年死亡的)。改建为石库墙门院落,蒋介石书“玉泰盐铺原址”。勒石置面首墙脚,今存。门额写着“清庐”。 ▲<br>玉泰盐埔内景 ▲<br>玉泰盐埔的客厅 ▲<br>蒋介石出生地 ▲<br>从二楼俯瞰玉泰盐埔的小院 ▲<br>溪口博物馆,馆名由蒋纬国题写。是一家浙东民俗专题博物馆。 ▲<br>博物馆大厅有一立柱,写《回望溪口》,尽数溪口名胜:仙灵雪窦,秀甲四明。烟岚剡川,甬江源出。晋代古刹,弥勒道场。唐宋诗路,剡源发轫。宋室二帝,应梦名山。元朝文宗,表元戴公。明趋繁盛,风物殊胜。清末能匠,世称红帮。......。 ▲<br>宝船 ▲<br>溪口博物馆留影 ▲<br>剡溪风光 ▲<br>蒋氏宗祠大门。门柱有楹联:<b>三径竹影绿环曲水;卯封蒼气红耀屏山</b>。1949年5月16日,毛泽东发出指示:“<b>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b>”,由此可见毛泽东的胸襟开阔。根据这个精神,当地有关部门保护和重修了蒋氏宗祠。 ▲<br>后进老祠堂有“蒋氏宗祠”的匾额,有两副柱对。外侧一对是:<b>根深叶茂繁花荫武岭,源远流长时雨沛锦溪</b>。内侧一对是:<b>望云思祖德,观水溯宗风</b>。 ▲<br>永思堂里,供奉着蒋氏祖先的牌位。前柱有联:<b>名标郡史家声旧;祀重宗祊世泽新</b>。 ▲<br>永思堂边上的古戏台,飞檐翘角,庄重秀逸,戏台内顶穹窿藻井,雕梁画栋,柱上有联:“<b>大文章只此人情物理;名将相无非孝子贤孙</b>”。 ▲<br>奎阁凌霄,是清时溪口十景之一。《奎阁凌霄》碑前,有一面相酷似蒋介石的老者,以与游者收费合影为营生。 ▲<br>文昌阁。文昌阁所在地潭墩山为溪口的“龙头“所在,形态如“伏虎吸水”,建此阁即是为了镇锁溪口风水,在1924年蒋介石見文昌阁破旧,便在此重造,易此阁名为《乐亭》,并作《武岭乐亭记》,后被选入台湾中学课本。文昌阁飞檐翘角,素朴庄重,南望溪南山色,俯视三里长街,曾是蒋介石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文昌阁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1924年重建,西安事变后的1937年,张学良被送到溪口软禁,曾在此被暂囚10天。1939年文昌阁被日机炸毁,1987年按原样复建。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武岭乐亭记</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蒋中正</div><br> 武岭突起于剡溪九曲之口,独立于四明群峰之表,作中流之砥柱,为万山之景仰,不偏不倚,望之岿然。<br> 其独以武岭名者,殆取其义于武德,即其地以况其所居之人耶?岭之上古木参天,危岩矗立,其下有溪,溪水潆洄,游鱼可数,牧童渔父,倘得其间,乐且无穷,其幽静雅逸之景象,窃叹世外桃源无事他求矣。<br> 而隔溪之绿竹与岭上之苍松,倒影水心,澄澈皎洁,无异写真,其有岁寒君子之逸致乎?旧有榭阁,名曰文昌,规模狭陋,无足以资游瞻者。甲子春,余还里扫墓,见其栋楹斜欹,行将就圮,乃勘绘图,亟思有以改造之。<br> 我兄锡侯欣然赞焉,爰董其事,命匠鸠工,建亭三楹,落成之日,属余名之。余以其位在山水之间,凡远方同志来游者,莫不徘徊依恋而不忍舍,盖无间乎仁与智,皆有乐于此也,乃取其义而名之日乐亭。<br> 甚愿吾乡同志,朝夕游乐,顾其名而思其义,因观感而有所兴起,卓然以自立也,庶不负今日改造斯亭区区之意也夫! ▲<br>蒋宋卧室 ▲<br>憩水桥。位于溪碧潭石壁上。桥长不足10米,宽不到3米。1927年,蒋介石拨款建成,专供宋美龄、蒋经国和其他要人观鱼、垂钓、游泳、漂水等活动。 ▲<br>小洋房,在武岭头东側,濒剡溪,原名“涵斋“,俗称小洋房。1930年建造,西式三开间两顶平顶楼房。1937年初夏,蒋经国从苏联归来,借夫人方良与长子爱伦(孝文)居此。 ▲<br>从小洋房阳台看剡溪风光 ▲<br>蒋经国手书“以血洗血”碑。1939年12月蒋经国之母毛氏死于日机轰炸,蒋经国奔丧时书写此碑,誓报国耻家恨。 ▲<br>武岭中学,蒋介石亲自兼任校长,可见蒋公对家乡教育的重视。 ▲<br>武岭中学大礼堂。礼堂中有国民政府行政机构资料的展览。 ▲<br>武岭门,是进入溪口镇的必经之路,因建在武山的山脊上而得名。武岭门的门额两面都镌“武岭”题字,正面为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写,背面是蒋介石亲笔手书。 ▲<br>从武岭门上俯瞰溪口古街 ▲<br>武山庙。原系蒋、任、宋、单、张五姓共享的祭祖场所,是溪口镇的重要祠庙。民国初年,武山庙创办武山小学,蒋经国曾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回到溪口,走进武山庙,求了个下下签,见签书写着:“<b>蜻蜓飞舞力已尽,碰见蛛网更伤心:未知明日怎了结?,客居他乡过光阴</b>”。蒋介石看后,当即脸色发白,语无伦次。卜卦灵不灵!老蒋能不信吗? ▲<br>剡溪留影 ▲<br>好大的根雕 离开溪口镇,我们又去雪窦山。雪窦山位于溪口镇西北,为四明山支脉的最高峰,海拔800米,有“海上蓬莱,陆上天台”之美誉。雪窦山纵横数十公里,最高处海拔900多米,主峰叫乳峰,乳峰下面有一个石洞,洞内喷出来的泉水,如乳如雪,所以称雪窦或乳窦,雪窦山的名称由此而来。雪窦山以雪窦古刹和千丈岩瀑布为中心,四周围诸峰环列,东有五雷、桫椤、东翠诸峰;西有屏风山;南有天马、翠峦;西南有象鼻峰、石笋峰、乳峰,中间是一片广阔的平地,阡陌纵横,山水秀丽,气候宜人,有千丈岩飞瀑、妙高台、徐凫岩峭壁、商量岗林海、三隐潭瀑布等景观。 ▲<br>雪窦山游览图 ▲<br>御书亭。在雪窦寺东南入口300米处,为“入山第一门”。建于宋代,抗日战争时期毁于兵火,解放后重修。亭中立石碑,上刻南宋理宗赵昀御书“应梦名山”四个大字。 据宋代雪窦寺住持广闻禅师所撰的《御书应梦名山记》记载,北宋仁宗皇帝赵祯曾梦游“八极之表”,醒来后,深为梦中美景所吸引,就派人到全国各地画天下名山进呈,供他对照。当他看到雪窦山“双流效奇,珠林挺秀”的景观,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认定雪窦山就是他梦见的“八极之表”。于是派内侍张履新携带沉香木雕山一座,龙茶三百片,白金五百两,御服一套,赏赐给雪窦山及寺内僧众,并且下令免除山民徭役,禁止上山采樵,以保护山林美景。从此,雪窦山声名大振。<div> 南宋理宗赵昀为纪念先帝梦游雪窦之事,追书“应梦名山”四个大字,派人送到雪窦山。住持广闻为宣扬和保护理宗题字,“传示万古”,特在雪窦寺南建造一座亭子,将“应梦名山”四字勒之于石,置于亭内,并以"御书亭"冠名。<br></div> ▲<br>雪窦山的石经幢,造型挺奇特的。 ▲<br>雪窦山的弥勒佛坐像,在背后苍翠的青山映衬下,仿佛横空出世,蔚为壮观。 ▲<br>千丈岩瀑布,东南第一瀑。这里是雪窦山景区入口。 ▲<br>进门见一潭碧水,这是千丈岩瀑布的上游。水平如镜,却孕育着风雷电掣。站在潭边已经听见瀑布的轰鸣声了。 ▲<br>走过一片山崖,俯瞰深邃的山谷,一侧树木葱茏,一侧崖壁危立,谷底有潭,石桥浮于潭上。只听见水声,不见瀑布身影。她藏在山坳中呢。 ▲<br>飞雪亭,自古是观赏千丈岩瀑布的最佳之地。因千丈岩瀑水状如飞雪,谷此亭取名叫飞雪亭。 ▲<br>走近飞雪亭。亭柱有联:<b>身依老松天上立,眼前飞瀑雪中来</b>。亭外有平台,是观赏千丈岩瀑布的最佳位置。 ▲<br>从飞雪亭处观千丈岩瀑布。对岸崇岩壁立,高千仞。有水流自千丈岩顶泻下成瀑,喷薄如雪崩。崖壁上“千丈岩”三个大字为由我国著名书法家黄绮先生所题。千丈岩瀑高186米,飞珠溅玉,五彩纷呈,蔚为壮观。只见岩壁中间有突出的巨石,瀑布到此经过碰撞,顿时水花四溅,洒如雪飞,分成上下两段,上段如玉龙腾飞,下段如珠帘垂地。如在晴天,阳光折射,会呈现出七色彩虹,令人叹为观止。 ▲<br>仰望千丈岩(网络照片)。北宋文学家曾巩有诗《千丈岩瀑布》,诗曰:<b>玉虬垂处雪花翻,四序雷声六月寒。凭栏未穷千里势,请从岩下举头看。</b> ▲<div>王安石像和观瀑诗《千丈岩瀑布》。诗云:<b>拔地万重清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b>。</div> ▲<div>回望飞雪亭</div> ▲<div>归云亭。亭柱楹联:<b>直上妙高揽胜景,更登天柱掬归云</b>。</div> ▲<br>乳泉亭, 相传山上有乳峰,乳峰有窦,水从窦出,颜色为乳白色,故泉名为乳泉,亭为乳泉亭。也是雪窦山的由来。乳泉亭有楹联:<b>水翻雪飞寒犹落,云掩丹光远更重。</b> ▲<br>妙高台,因其背靠大山,中间凸起,三面峭壁,下临深渊,地势十分险峻,峰顶是一块面积约350平方米的平台,站在台的前沿,可以暸望亭下湖的自然景色。台上有蒋介石在1927年建造的私人别墅。抬头所见,二楼中间悬挂着白底黑字的“妙高台”横匾,是蒋介石亲笔题写。以后每次回溪口,蒋介石都要到妙高台小住。 ▲<br>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回到溪口,他依然操控着党国的大局。妙高台就成了他幕后的指挥中心。 ▲<br>晏坐亭。亭柱有楹联:<b>百岭澄明鸟侍佛,一台岩净虎听经</b>。 妙高台上有一块突起的石头,方形光滑,可容一人入座,称为“晏坐石”。据说蒋介石母王采玉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到雪窦寺烧香拜佛。蒋介石九岁时跟随母亲第一次来到妙高台,看到这块石头,坐在上面不愿起来。他母亲多次催促回家他仍恋恋不舍。后来蒋介石发迹,只要回到溪口上了妙高台,总要在这块石头上小坐片刻。 ▲<br>双虎听经。传说宋朝雪窦寺高僧知和禅师曾在这里结蓬修行,每日五更起便在晏坐石上讲经说法,引得台下崖洞内的两只老虎也听得十分入迷,后来每当知和禅师的木鱼一敲,老虎就会从洞里跳到台上前来听讲。 ▲<br>栖云亭。亭柱有楹联:<b>峭壁千寻宜勒马,奇峰九柱待栖鸿</b>。 ▲<br>从妙高台俯瞰山下的亭下湖风光,亭下湖有“浙东明珠”的美誉。 ▲<br>妙高台留影 ▲<br>雪窦寺,黄墙上写着“晋代古刹”。坐落于雪窦山山心。肇创于晋朝,兴起于大唐,鼎盛于两宋。南宋被敕封为“五山十刹”之一,明代列入“天下禅宗十刹五院”之一,民国跻身“五大佛教名山”之一。雪窦寺是弥勒佛道场。,<div>雪窦寺与弥勒佛的渊源深厚,相传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在奉化县江水中现身,被长汀村人收养,后到奉化岳林寺出家,常到雪窦寺讲经弘法,因而岳林寺、雪窦寺被人们同称为“弥勒应迹圣地”,公认为弥勒道场,在雪窦寺的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特建有一座“弥勒殿”。</div> ▲<br>雪窦寺平面图 ▲<br>雪窦寺牌楼。正面匾额:<b>大慈佛国</b>。背面匾额:<b>同臻彼岸</b>。 ▲<br>大山门和两边的钟鼓楼。过牌楼,建筑的中轴线上一座汉白玉的弥勒佛坐像,笑口常开,真喜庆。 ▲<br>大山门门前的匾额写着:<b>敕建万寿雪窦御书梦应名山资圣禅寺</b>,这是雪窦寺的全称。殿前供奉一尊由中国美术工艺大师黄泉福先生设计的祥云弥勒。佛像高1.56米。脚踩卷云,背靠祥云,一手持如意,一手提布袋,笑容可掬。 ▲<br>大慈摩尼之殿。重檐庑殿顶,宋式风格,九开间五进,全木结构,采用传统榫卯结构建造,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有“江南第一大殿”之称。 ▲<br>大慈摩尼之殿内景(网络照片)。殿内设须弥台三座,上供“兜率三圣”,正中为一尊弥勒说法相。 ▲<br>大慈摩尼之殿后面是一个方正的广场,广场四周有四大护法天王。这是其中的一座天王铜像。 ▲<br>仰望弥勒大佛。大佛坐北朝南,为铜质坐姿,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慈眉善目,笑容可掬,袒胸露腹。这是以奉化布袋和尚基本形态为造型的中国化弥勒佛像。大佛居高临下,与整个岩体连成一体,扎实坚固,稳如磐石,宏伟壮观,气势非凡,宝相庄严,做工精美,栩栩如生。 大佛铜质身,高33米,莲花座高9米,整座大佛用500多吨锡青铜铸造,内部由400多吨钢骨架支撑。基座为三层天坛形建筑,为钢混建造,高14.74米。上层直径为33米,下层直径为86米。沿着大慈佛国中轴线,有一条长660米的通往朝拜弥勒大佛的礼义之路,称“未来大道”。未来大道的中轴线上还有平安殿、智光明殿。大道两侧为铜铸八大明王,净高3.8米。明王属于密宗系统的造像,现忿怒威猛之相催伏众生的邪魔。中轴线最高端就是弥勒大佛。整个佛像和配套的建筑和造像体系雄伟气派,与整个山势浑然一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佛在山头坐,俯瞰人世间。虽然我对佛教的体系不明就里,还是被弥勒大佛的宏伟气势所震撼。 ▲<br>平安殿。殿内中心矗立一座“五灯会元”铜灯,五盏莲花灯火分别采自于五台山文殊大智之灯,峨眉山普贤大行之灯,普陀山观音大悲之灯,九华山地藏大愿之灯,雪窦山弥勒大慈之灯。 ▲<br>智光明铜殿 ▲<br>未来大道两旁的八大明王。明王各持法器,忿怒威猛,脚踩妖魔,镇邪护法。这是其中的一座。 ▲<br>从智光明殿平台俯瞰雪窦寺 ▲<br>大佛脚下有韦陀殿、珈蓝殿,供奉护法天神。 ▲<br>未来大道顶端就是弥勒大佛坐像。从这个视角仰望铜像,佛就在天上,俯视人间。大佛慈眉佛眼,笑容可掬,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大肚弥勒形象。佛像由500多吨锡青铜铸成,是全球最大的露天坐姿弥勒铜佛像。大佛端坐的莲花基座上“人间弥勒”四个大字,是台湾星云大师题写。 环绕大佛一周,我们又下山去了雪窦寺的寺院区。雪窦寺创于晋、兴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历史。千年来,雪窦寺五次被毁,数度重兴,几经变迁。民国后香火日衰。1968年因红卫兵而拆除。现建筑为20世纪80年代新建。寺院区依中轴线自外而进,依次为山门、放生池、照壁、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乳峰泉、法堂,依山而筑,层层递高,气势宏伟。<div> 溪口是蒋介石老家,蒋介石家族笃信佛教,蒋母王采玉,一生茹素信佛,常至雪窦寺敬香礼佛,蒋也常随母前往。因此蒋介石非常钟情雪窦寺,蒋介石一生都浸淫着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上世纪30年代应蒋介石之邀,太虚大师来到雪窦寺发愿要将雪窦寺建成弥勒道场。蒋介石的祖父,蒋介石的生母,蒋介石的结发妻子毛福梅,都是雪窦寺的佛门信徒。台湾同胞来雪窦寺朝拜的信众很多,甚至称雪窦寺是”蒋家家庙“。蒋家的佛教背景为雪窦寺这座千年古刹又增添了一笔浓重的文化色彩。</div> ▲<br>雪窦寺,高大的黄色院墙给人一种庄严神圣感。 ▲<br>雪窦寺山门,门上匾额“四明第一山”是蒋介石手书。 ▲<br>寺院前的影壁,“晋代古刹”,彰显雪窦寺的悠久历史文化。 ▲<br>天王殿。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上饰四凤十龙,带有明显的闽南传统建筑风格。殿中供妙相庄严的弥勒佛铜像,身披袈裟,手执长柄莲灯,依凭东传而来的弥勒佛形象真身塑造。弥勒佛两侧则是脚踏八鬼的四大天王。 ▲<br>天王殿供奉的弥勒佛铜像(网络照片),身披袈裟,手拿长柄莲灯,是按印度弥勒传统真身塑造的。弥勒佛是释迎牟尼的弟子,是如来佛接班人。大肚弥勒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化的形象。 ▲<br>雪窦寺寺院 ▲<br>弥勒宝殿,雪窦寺专门为弥勒建的弥勒宝殿为天下寺庙所独有,面阔七间,重檐歇山式,黄色琉璃瓦覆顶;气势宏伟,金碧辉煌。 ▲<br>弥勒宝殿供奉布袋和尚像(网络照片),像高5米,坐在青田石雕九龙图案须弥座上。这是中国化的弥勒佛的标准像。 ▲<br>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寺庙中的主体建筑。大雄,是释迦牟尼的德号。 ▲<br>雪窦寺的大雄宝殿中供奉三尊如来佛像,佛像高坐莲台;中间为释迎牟尼;两旁站立迦叶、阿难二尊者;东为药师佛,西为阿弥陀佛。两侧供奉十八罗汉。大殿背后供海岛观音。 ▲<br>雪窦寺的法堂。楼前有六根镂空石柱,气度非凡。楼分两层,一层是法堂,是僧众讲经说法之所。二层为藏经楼 ▲<br>法堂前有张学良手植的楠木两棵,人称“将军楠”。 离开雪窦山,我们匆匆赶往宁波天一阁,想在闭馆前浏览一下这座天下闻名的藏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