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胡宅村委会是蛟潭镇西北方最末端的村委会,其北面和东面均与经公桥镇相接,西面与黄坛乡接壤。</b> 从蛟潭镇驱车沿X096公路向北偏西方行驶15公路,在公路两旁一排古树屏障将村庄隐蔽其中,古树下耸立一石,上刻“乡村森林公园——胡宅”。<div> 胡宅村为其一个自然村,系村委会驻地,住有一百多户人家,是个古老而有魅力的村庄,以其传承有序的宗谱文化、古时发达的经济和书院教育、种类繁多的古树木生态环境和众多的青石建筑遗存吸引不少学者的探究和游客的胜揽。</div> 其村庄和布局如图所示。村庄依山而建,蛟潭河(古称双溪河,是昌江支流“建溪河”的主源)从西北沿村庄流向东南方的下游。可谓依山傍水。 胡宅村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引来学者对其探秘研究,景德镇著名文化学者、诗人韩晓光先生,结合胡宅的历史和现在的遗存以及自然风光,写下了诗篇“胡宅八景”。八景的具体位置如图文字所标。下面笔者根据韩先生的“八景”诗篇,结合胡宅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做些具体介绍,由于笔者对胡宅的历史没有深入研究,难免错误,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第一景 山房幽韵——(一山房)</b></font></h1> 山村深隐一山房,<br>翠竹森森绕粉墙。<br>昔日弦歌声渺杳,<br>庭花犹自沁书香。 韩先生描写的“一山房”就是这幢在胡氏宗祠后面的旧时书院。现在正在修缮,此照片摄于2010年。从目测看,应该是与胡氏祠堂同时建造的建筑或更早的建筑,可以看出书院在胡宅具有较高的地位。胡宅先民十分注重教育,据胡宅村老人回忆,村里过去有过六所书院,这在整个浮梁县的村落中都是少见的。(现在还保留有两座书院老屋) 胡宅的书院众多和村的宗族渊源有关,所谓“胡宅”,就是胡姓人家首先在此建村繁衍而得名。胡宅现在保留的最大古建筑就是“胡氏宗祠”,祠堂上端青石上刻有“明经”二字,表明此家族为“明经胡”。“明经胡”起源颇为传奇。当年,唐昭宗李晔因避朱温叛乱,被迫由长安迁都洛阳。他自知此去东都必死无疑,并将遭灭族之灾。便和皇后商量,将襁褓中的第十子,托付给近侍婺源人胡三公,速速逃匿。果然,同年仲秋,朱温在洛阳指使属下追杀了李晔,又将其9个儿子缢死。胡三公很快逃回家乡徽州,住了下来。胡三公作为义父,精心抚养李氏皇家最后一丝血脉。为安全起见,他将"皇子"弃李姓改胡姓,并取名胡昌翼,后唐同光乙酉(925)胡昌翼以明经科及第,但胡昌翼知道身世后,决定再不踏进官场一步。他从此隐居,闭门专事经学研究,注有《周易专注》,人称"明经公"。 明经胡氏后人中,为官者少,大多以做学问和经商著称。谱载现在的胡宅村为宋元丰年间聚居公元1078至1085年丁公(询仁公)迁入的后代,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胡氏从婺源县考水迁本地布袋丘再迁此地,胡宅村落选址定居因由来源于古代居民信仰占ト学说。昌翼公第十代询仁公通过风水先生扑卦选址,先生称你如果遇“头戴铁帽、人驮马,此为福地,好安家”。询仁公备粮外出选址,一日行至桂墩,突遇狂风暴雨,有一路人购货回家,刚好有一口铁锅,遇暴雨而匆匆把铁锅顶于头上,而肩上扛着一个锯柴火用的锯马询仁公豁然开朗,这不正是“头戴铁帽、人驮马吗?”从此昌翼公第十代孙在桂墩扎根落户,繁衍生息。桂墩也就变为了“胡宅” 胡宅村过去经济很发达,是个较大的茶叶贸易集市,据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发现村里人员活动密集,以为此地为抗战指挥机关,还扔下过一枚炸弹。存于祠堂的大量印版(主要是当年茶叶包装纸印版和宗祠相关的印版)反映了当时经济的繁荣。 胡宅村传统村落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胡姓、章姓为主的乡土聚落村落。 明朝中期, 章氏从查村 (今属勒功乡) 迁来此定居,据传,章姓迁此村源于胡宅商人在云南遭劫,幸与浮梁籍章姓官员相助,结为义兄弟,章退休还乡后,因村庄经常遭灾,遂搬迁至胡宅,从此胡、章两姓视同一家,和睦相处五百多年。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第二景 桃谷春风——(桃花谷)</b></font></h1> 青帝何须着意催,<br>夭桃千树绽芳腮。<br>游人心醉春风里,<br>日暮流连不忍回。<div>注:“青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五帝(五方天帝)之一。掌管天下的东方,为春之神及百花之神,<br></div> “桃花谷”是指村后的山岗上的凹洼处,原是荒废的灌木丛,近几年村委会组织村民将其清理,种上桃树,每当东风吹起,千树桃花绽放,不仅是村民的花园,也是外地人慕名前往的地方。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三景 胸有成竹——(树抱竹)</font></b></h1> 阅尽沧桑傲碧穹,<br>枝繁叶茂腹中空。<br>风霜雨雪浑不惧,<br>自有青葱竹在胸。 “树抱竹”是胡宅的一处奇特之景,一棵空心的老苦槠树,在它的空心中间,几根毛竹冲天而起,形成了“树抱竹”的景观,村民们给它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胸有成竹” 这是2015年拍摄的照片,正是韩先生所云“风霜雨雪浑不惧,自有青葱竹在胸。”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四景 山亭撷翠——(撷翠亭)</b></h1><p class="ql-block"><br></p> 朝听林樾鸟啁啾,<br>暮看层峦翠霭浮。<br>待得风清月明夜,<br>亭中把酒纵吟讴。 通过新农村建设,胡宅村增添了一些文化体育设施,建于村头古树林下的一个小亭,上受古树的荫蔽,下赏村中炊烟,给游玩森林公园的游客一个歇脚品景之处,而在诗人眼里,此亭就是人与古树的通灵之处,是清风明月,纵酒吟讴之所。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第五景 连理情深——(交柯树)</b></p> 千秋并立互交枝,<br>连理情深天地知。<br>自是香樟堪羡妒,<br>频年红豆慰相思。 在胡宅村的后山岗上,并列生长着两棵千年古树,一棵是在浮梁被称为护村卫士的香樟树,另一棵是红豆杉,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属于珍稀物种,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这棵树有直径一米的粗干,算得上是上等红豆杉。连理树象征吉祥和爱情,来看这两棵树,我们姑且称他们分别为“香香”和“红红”。只见“香香”身躯向“红红”依偎,一只粗壮的胳膊放在“红红”柔细的肩膀上,而“红红“另一个细胳膊向”香香“伸了过来,像是热情的搂抱。两棵树的深情与相思,将人间的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六景 义结金兰——(三棵树)</font></b><br></h1> 相依相伴立青冈,<br>共沐煦阳抗雪霜。<br>好似桃园三结义,<br>不离不弃谊深长。 在进入胡宅乡村森林公园,顺着道路有一排古树在欢迎着大家,其中那棵45°角倾斜的古树就是诗人讴歌的对象。 近前仔细一看却是三棵树,只见一棵大苦槠树的躯干上,趴着生长着一棵较细的红楠树。两棵树紧密黏在一起,向山坡外倾斜着生长,两棵树虽然一粗一细相差很大,但因为红楠木生长较慢,所以这两棵树是同一时期生长的树木,两棵树紧抱在一起生长,可以看见树叶的颜色深浅不一,树叶形状不同的奇观。在这两棵树的根部,又长出了一棵枫树,枫树的年龄不大,为了争取阳光,向另外一个方向伸展。三棵树根扎同一处,命运紧紧相连,恰似刘、关、张在桃园义结金兰。很有意思的是,这棵枫树向另一方向伸展,前几年遇大雪,由于躯干弯曲且瘦弱,被大雪压折,村民只好将其砍去,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来年春天,在树桩之处又长出了新枝——这棵枫树又长了起来。正像桃园三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在韩先生的胡宅八景诗歌中,村中的树木有四景之多,可见这里的树木深深打动了诗人的心扉。其实胡宅作为乡村森林公园,除了上面介绍的四景树木外,还有不少奇古荫让诗人不能尽兴。这森林中有成片的珍稀浙楠木树,步入其中,树木的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 在村子的另一端,生长着一棵的银杏树(浮梁人称之为鸭脚树),此树树形挺拔高大,到了秋天,全身披挂黄金甲,像一勇猛的将军,守护着村庄。需要说明的是,此树的黄叶期较早且较短,从黄叶到落叶,仅有半月,所以要看这美丽的秋黄,还得算准时间。(摄于2010年) 错过了佳期,就是这个样子。 这是村中一棵很漂亮的红豆杉,枝叶繁茂,树干笔直,一般红豆杉喜阴生长,而此处阳光充沛,能够茁壮生长,不知此地从前是否还有其他大树为其遮荫。 人们一到胡宅,就会被村口高大致密的水口林木所吸引。 水口林生长在一方一圆两个印墩之上,进村古道夹道而建,形成胡宅独特的景致,此一方一圆的印墩,有人说一方一圆合起来是古时铜钱,代表的是财富,我认为,古代人们认为天圆地方,这两个印墩代表的是天地乾坤。是在告诉胡宅的村民,要胸怀天下。 胡宅村原来称为“桂墩”,以桂花闻名著称。现在的胡宅当然也不能少了桂花树,在村中栽种了一片桂花树林。 这是桂花树林中的一棵,单株即成一片荫。每当中秋月圆,金桂满枝,花香阵阵,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七景 陂塘荷风——(半亩塘)</font></b><br></h1> 堤畔芳蹊绕绿篁,<br>风摇云影映波光。<br>邀朋品茗斜阳里,<br>菡萏香飘半亩塘。 在村后的山坡凹中,有一大约半亩大小的水塘,此水塘原来是村里为防火的需要而挖的蓄水池,在新农村建设中,村民们将此池塘种上荷花,夏季时节,风荷满塘,菡萏飘香。成为胡宅村的一个新景点。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八景 古桥观鱼——(观鱼桥)</font></b></h1> 石桥横卧枕溪流,<br>嬉逐游鳞浪里浮。<br>会得濠梁庄子意,<br>静观鱼乐可忘忧。<div>注:”鱼乐“引用典故《庄子》,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从头说,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div> 蛟潭河水绕村而过,河中人们放了大量锦鲤等鱼类供人观赏。对岸是田畈,在对岸的山坞里还有几个小村庄,为了到达对岸,古时村民用一条长8米、宽0.83米,厚约0.14~0.2米,重约6吨的青石板桥横搭两岸,成为人们过河的唯一桥梁。此青石板桥看上去很轻薄,跨度又很大,人走在上面有种轻飘欲断的感觉,而它搭在这里不知度过了多少春秋,不知有多少人踩踏其上。如此跨度的单石板桥在浮梁不出其右。 为了保护这一石板桥的古迹,村民在此桥旁边又修建了一座人行便桥,此桥作为交通的功能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这里成为游客来胡宅村观鱼打卡之地。立于古桥之上,静观鱼儿在水中嬉戏,实乃”知鱼乐而余之乐也“。 这是2015年拍摄的古桥,当时人们还要通过此桥到对岸,为了安全,在桥的边上加了一根水泥电线杆作为辅助。 在2016年,古桥旁边建起了新的便桥,水泥电线杆被移去。 胡宅村青石建筑丰富,除了青石古桥外,古建筑的墙上还镶嵌有如此精美的石刻。朋友能看出这是什么意思吗?这是麒麟送书图,多么的吉祥。 如此精美的石雕构件胡宅村的古建筑上有几十处之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村里慢慢赏观。 还有几块古石碑,更加增添了胡宅的神秘感。(2010年摄) 这块碑可是皇上敕的神道碑哟。可惜这块碑多次搬移现在已断裂。 胡宅村的青石板路也是在古村落中很有特点的,其铺路的青石板又大、又方、又平。行走其上,步履轻盈,有着与水泥路面完全不一样的感觉。<div> 不同于一般村落的自由布局形态,胡宅村的建筑布局非常紧凑,前后间距一般在2-5米之间,建筑沿巷道整齐分布,街巷的尺度空间十分宜人,街巷路面主要以青石板铺设为主,一般房前屋后都有道路,人行交通非常便捷,有效地促进了邻里间的交流,紧凑的布局虽然降低了采光与日照要求,但非常有利于节约用地,这与胡宅村处于山谷狭长地带、耕地资源不丰富这样的现实条件相契合。胡宅村传统建筑主要分布北侧,集中连片传统建筑物保存基本完好。村落传统建筑物主要为徽派建筑风格,屋顶两侧起马头墙,屋内有天井、明堂、木雕,雕刻对象主要是人物、花草、灵兽,布局严谨,寓意深刻,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div> <b> 朋友,如果你没有到过胡宅村,请根据文中的介绍,来村里看看,也许你能探到更多的秘密。如果你到过胡宅,请根据诗人描写的”胡宅八景“,再来游玩,说不定你也能写出更美的胡宅诗篇!</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