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1年10月8号,深圳老协、粤桂扶贫协作办为第二批支医、支教的专家们、老师们进行启动仪式</h3> <h3>感怀镇中,砥砺前行——广西巴马镇中力力个人支教总结 不经意间,巴马镇中的支教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想三个月的支教工作,可谓感慨万千,留恋这里可敬可亲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留恋这里可爱的大山力淳朴的孩子们,留恋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总结不知道从何写起。有人曾经问我:“你衣食无忧干吗还来支教”?我说:“我很想了解贫困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希望亲历他们的生活!”回答无论与否,我的内心都是赤诚于自己的职业,并引以为荣的,希望自己做一个有情怀的人。我是2021年10月11日来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中报道的,记得一早起来面见了我们的邓昌发校长,邓校语重心长介绍了学校的整体情况,并对我给予厚望希望展开一系列工作,把深圳的先进的理念送进来:第一项工作任务是带领老师们做课题,给老师们评职称创造一个条件。第二项工作是听课评课、第三项开展校本教研参与公开教学、第三项是有机会给学生做做讲座。总结就从六个方面写起:一、有关课题工作汇报: 课题是如今晋升中非常认可的科研成果。课题不同一般的论文写作,难度大,需要的人员多,需要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于是我首先请示县教研室陆主任,据介绍河池市教科所每两年推出课题一次,各校可以作为他们的辅助性课题进行选题操作,2020年申报市级课题已经过期,目前县教研室没有安排统一课题,各校各教研室可以自定校本课题。申报课题级别属于校级、县级,但教师申报高级职称必须是市级课题。因此校级、县级课题做与不做的价值趋向不大,又怕浪费老师们宝贵的教学时间,于是工作出现了被动局面,鉴于明年市教科所会继续下达课题任务,因此,我和我校校长、教研室副校长黄艳、研室副主任杨绵绵进行磋商,希望能为明年课题做出一个像样的模板可供参考,于是我自拟课题若干,并从中选出一个课题“主体性民主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题目,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模板制作。内容包括:2021-2022巴马镇中课题立项选题(五大题目)第一部分包括:1、巴马镇初级中学课题申报开题报告河池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开题报告第二部分包括:1、课题研究过程与规则2、课题研究人员变更申请书3、课题重要事项变更申请审批表第三部分:1、关于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2、课题结题材料目录3、课题结题报告。4、参考文献出处等尽管不尽人意,但也算尽力了。内含有附件。完成听课评课任务:教学、教研是学校的重头戏,新课程的改革实施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传统的教学理念、教研工作、教研经验、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型人才的需求了,教育改革势必负重前行。本人原是深圳的高中教师,专业历史学,但历史学科校内只有6-7人,远远不能满足听课的工作量,所以听课评课要扩展到政治、地理、语文、英语、生化、国学、音乐、美术、甚至物理学科,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每当跨科听评课出现困难时,在听课和评课前,我会上网查阅一堂好的政治课、地理课、生物课、物理课、英语课、语文课好的模式和评价体系如何建立,但我发现尽管学科不同,但学科的评价体系不出有三,第一是工具性、第二是主体性、第三是人文性,因为任何科学都有专业性,都是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我做个听课计划:第一个月和第二个月全面听课评课,最后一个月是重点听课。每个学校教学管理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人的教学都有自己的特点,层次不齐是必然的。校内有大批优秀教师教学理念先进,且特别敬业,教学技术(微课)已经突破2.0,值得我们老辈向他们学习,也有少数老师有不足之处,我把他们定位最后一个月听课的重点目标,有的有知识方面的硬伤、有的有教学设计的欠缺、有的教师甚至讲课不用板书、更不用微课,教学效果差,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山里的孩子基础差、学习没有积极性、纪律不好,影响了教师的课堂心情,结果避重就轻,成了维护课堂纪律的课,还有刚刚来校的实习老师,微课做的很好,结果突然断网,手足无措,不会板书或转换为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我都给与鼓励和他们一对一交流,肯定课堂亮点,指出不足,现在他们都有所改进,有的老师进步的很快,因为同行,所以快乐,现在我和这些小老师都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同事了。三个月以来,听课155节、评课155节,包括校外听评课。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或许传道有限,但也获得大家的认可。三、参与校本示范公开课教学和学校一对一跟帮扶活动:一年一度秋季校本教研示范公开课活动,既是老师们互相学习的最佳机会。也是培养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绝好机会,虽然公开课有所加工,但可以博采众长,让他们知道一堂讲究的课应该是怎样上。本人在全校公开教学的题目是《国共对峙的十年》,开创校本复习课新体例,因为退休多年,对考情没有足够分析,校长和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最终形成了一、考纲、考情板块、二、融学习方法和重点题例板块、三、讲练结合的板块。四、单元总结板块。公开课已经搞一段落,通过校本示范公开课教学评课,大家明确一堂好的新课模式,应该是科学、准确、并赋有新意。一堂好的复习课模式不是简单的重复,要有知识清单、查漏补缺、最终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此外参与了巴马三中和镇中的一对一跟帮扶活动,这里就不再赘述。四、参与扶贫公益活动,亲历贫困地区生活 11、18日,出行东山乡长洞村进行调研,慰问了五户因为特殊情况造成的特殊贫困。开始启程车况还好,走的是巴马国道,后来的路况就有点危险,车在山上盘旋爬行。到了拐弯处,司机要先倒下来,再上去。说实话在高悬的半山腰公路上行驶真是捏一把汗!开车的是一位明德公益的副会长,经他介绍现在的路况已经非常好了,五年前的路都是石子路,没有护栏,完全是在悬崖峭壁上行走。这次出行,让我身临其境,重点了解了瑶族人的生活状况和风土人情,瑶族是古代九黎族的一支,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因为穴居深山,交通不便,人们观念相对落后封闭,他们的风俗习惯倾向于早婚生子,导致瑶族学生早恋和辍学情况时有发生!每个学校为此设有控辍委员会。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制止这种现象。这次出行,让我身临其境,真正了解了广西八山一水一份田说法,巴马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十三五”期间,全县还有57个贫困村(其中33个深度贫困村、18个极度贫困村)2019年底已经实现了整县脱贫的目标,三年前,东山乡乡民世世代代靠喝雨水为生,为此政府花了很多钱,接通了自来水,修缮了柏油路,乡民从此喝上了自来水,走上了柏油路,目前的任务是稳困,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五、插空讲座一二我准备一些鸡汤讲座:“不能选择出身和父母,但可以选择人生”。“学习和文凭究竟有多重要”!“早恋能否促进学习”?但总是没有用武之地,结果有一次去听课,却有老师有事没到,我便乘虚而入。还有一次我们的陆组长去下乡扶贫,让我替他照护班级,我也是乘虚而入,不过初三了就讲讲学习方法吧。或许心从善意、天必佑之。执教的时光让我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正如那句话所说:“让人成长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六、巴马镇中,我有一段快乐的日子!来巴马之前,我曾经把支教的生活想像成当年知青插队的苦日子,来后却让我感慨根本不是那会事儿,感慨中国时代的变迁,感慨中国变化的日新月异,巴马小镇的变迁就是一个社会缩影。出门在外的人,大多害怕孤独,但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少不了磨合,磨合期越短说明你的时光越快乐,我算是一个幸运的人了,因为我遇到了一个有人格魅力和影响力的领导邓昌发校长,邓校不但治校有方,智慧过人,而且对人宽厚和蔼,对我的关怀总是那么细微、点点滴滴,不但安排的住宿很宽敞,配备也很全、后来又搬来洗衣机,忘不了后勤罗主任楼上搬洗衣机哼哧哼哧的声音,实在是太费力了,心里真有点过意不去。记得我和黄永义副校长开的第一个玩笑:“这么高的级别的人接待我”!他说校长安排的!还有教务韦主任和我一同到政史地组和同仁们见面,使我工作很快上手。后勤熊主任说我给你水票,不够用来拿。幸福的时光也少不了同事的帮助和陪伴,开始工作了,课表和老师的名字却对不上号,黄亨老师马上打出老师代课的名单和他们的所在学科,有个漂亮的女老师说你别动,我去给你在教务处拿课表,后来我才知道她叫曾雪珍老师,还有我们办公室陆岸伟老师的开朗快乐总是影响着大家、黄艳老师那口流利的普通话没有巴马音,绵绵主任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我们若即若离,相处却很和谐,我第一个记住了我们学校的李逵竟是一位美女!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这可能就是群体感觉快乐的源泉吧!三个月的支教生活,在我生命的长河中,可以说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和大家一起工作的日子是快乐,一起奋斗的日子是难忘的!感谢各位给予我的的帮助,不管走到哪里,我将铭刻在心,来了,便是无怨无悔! 人生若只有初见,何须伤感别离,说了再见,或许还会花开。 深圳支教老师 力力2021、1、4写于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中</h3> <h3>赵力老师在校本示范课周上公开课:《国共对峙十年》复习课,开创了复习课新体例。</h3> <h3>同上</h3> <h3>和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中的初二(7)班学生们操场谈心。</h3> <p class="ql-block">赵舒珍老师和在巴马瑶族自治县支教的杨奇庆、岳喜萍等老师们留影</p> <p class="ql-block">给巴马镇中语文黄雯老师评课。</p> <h3>给语文韦荣德老师反馈上课情况</h3> <h3>和巴马镇中老师们留影</h3> <h3>休闲时分</h3> <h3>听历史黄文贞老师的公开课</h3> <h3>听初二历史黄尚学老师的公开课</h3> <h3>听实习老师蒙晓玲的政治课</h3> <h3>听历史韦翠老师的北洋军阀统治的课</h3> <h3>赵力和支教老师参观巴马活泉水厂留念</h3> <h3>给英语黄小梦老师评课</h3> <h3>赵力老师陪同巴马政协罗主席、巴马慈善联合总会李明昊会长到东山乡扶贫,在政府配合下进行有效的控辍工作。决不让一个孩子辍学!</h3> <h3>下乡东山乡,给当地特困户孩子们送鞋子、粮油等日用品,送温暖。</h3> <h3>课后与初二(2)班的同学留影</h3> <h3>给生物黄斌老师评课</h3> <h3>和仁寿山庄的壮族小伙、姑娘留影</h3> <h3>给政治老师黄春燕评课</h3> <h3>巴马百鸟岩留影</h3> <h3>同上</h3> <h3>在巴马高中参加微课2.0培训会</h3> <h3>我用歌声感谢镇中的领导、老师和学生们。我在巴马度过一段美好时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