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 大美荻港

邦发

<p class="ql-block">日出荻港 蒸蒸日上</p><p class="ql-block">2022.1.7“你的样子,荻港”摄影赛在荻港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举行颁奖典礼,荻港镇领导和各位获奖老师参加颁奖仪式。</p> 千年古镇 大美荻港 李相贵摄 本篇作者。 郑永星作品《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获得一等奖。 周小龙作品《宜居荻港》获得一等奖。 繁昌区摄影协会副主席肖本祥作品---组照《腊味飘香》获得二等奖 肖本祥作品《听渡江第一船的故事》获得二等奖 <p class="ql-block">程健作品《欢歌笑语话采摘》获得二等奖。</p> 李相贵作品《遥望荻港 山明水秀》获得二等奖。 鹊屿江光---繁昌十景之一,鹊屿即板子矶,名列长江二十四矶之首。 <p class="ql-block">荻港镇党委书记徐静,镇长姚士群和镇人大副主席姚有政、宣传委员宁晶晶出席此次活动并讲话。</p> 荻港镇党委书记徐静 肖本祥摄 荻港镇镇长姚士群 <p class="ql-block">荻港镇宣传委员宁晶晶</p> 荻港镇文化站站长章渊 荻港镇领导参观镇文化站展览厅 “你的样子,荻港”摄影赛获奖作者座谈会 肖本祥摄 周小龙作品《宜居荻港》获得一等奖。郑永星作品《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获得一等奖。 繁昌区摄影协会副主席肖本祥获得二等奖,获奖作品有《听渡江第一船的故事》、《春耕生产忙》和组照《腊味飘香》等。 程健作品《欢歌笑语话采摘》获得二等奖。 李相贵作品《遥望荻港 山明水秀》获得二等奖。 郭小文作品《激情观众》获得三等奖。 “你的样子,荻港”摄影赛获奖作者名单,共计35幅作品获得等次奖和优秀奖。<div>“大美荻港”摄影展征稿启事<br>繁昌区摄影家协会会员、广大摄影爱好者:<br>为充分展示荻港千年古镇的优美自然风景和深厚人文景观,展示荻港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升荻港知名度和美誉度,经荻港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于2022年元旦期间举办“大美荻港”摄影作品展,现面向社会征集摄影作品。</div><div><br>中共荻港镇委员会 荻港镇人民政府<br> 2021年9月20日<br></div> 大美荻港 板子矶风光--幸福需要奋斗 渡江战役第一船登陆点--板子矶 江畔明珠--荻港风光 <div>临江古镇--荻港风光<br></div>明代朱芾煌有诗赞荻港:<div>荻港黄云压水流,风翻白浪打船头。</div><div>长年莫道秋江冷,杨柳堤南是酒楼。</div> 绿色荻港 千年古镇,绿色荻港。 秋临荻港 遥望荻港 山青水秀 合福长江大桥风光---繁无汽渡上拍摄 据《繁昌县志》记载:汉代以前,凤凰矶、板子矶一带江狭水深,形成天然港湾,江边荻芦丛生,故名荻港。 荻港历史沿革 荻港文化展示馆内展示了荻港悠久的历史文化。<div>荻港明清一条街<br>  现存约2公里,为繁昌境内最长的老街。老街分上街(又叫财湾街)、中街(又叫中心街)、下街(又叫德远街),统称为明清一条街。上街头财湾一带,多是手艺人家,以木匠、篾匠、瓦匠、铁匠和弹花匠为主;中街多是商铺,荻港的商贸中心地带;而下街头则多船家渔民,或是江北移民。现在走在荻港老街上,人们只能从几处木制的小楼残缺不全的雕梁画栋上依稀可见当初的繁华。老街保存最好的一处房子是位于下街头的方家老屋,现为县保单位。<br></div> 荻港名俗文化 荻港商业文化 <div>荻港香菜--芜湖特色美食<br></div>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2021年12月16日,经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委员会和专家评审组的严格评审,芜湖市繁昌区荻港镇申报的“荻港香菜制作技艺”成功跻身《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该名单已于当日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公示。“荻港香菜制作技艺”为繁昌区仅有的1个,也是荻港镇即将获批的首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荻港渡船<div> 在我的印象中,荻港“摆江子”过渡费由5分钱涨到一毛钱、二毛钱、三毛钱、五毛钱、一元钱、二元钱等,后来涨到5元/人,现在繁无汽渡还是5元/人。以前晚上是不摆的,有特殊事情要叫小船,那是很危险的。</div> 荻港桥文化<div>  德胜桥横跨德胜河,原叫德远桥,始建于汉代,虽代修代废,依然古朴端雅,也是繁昌唯一的沿江大型古石桥,约50米长,12米宽,三孔弧形,青石桥体,麻石桥面,桥栏有浮雕,柱头有刻花。它就在街边上,相当于城市客厅,也是荻港最热闹的场子,桥南上花轿,桥北说古书,桥上跑车马,桥下撒渔网,桥栏上,还有一排小家伙(荻港人昵称“小豆子”)玩高台跳水,显本事,裸泳,扑通扑通像下汤圆子一样。傍晚立于桥头,又见不远处的长江夕照,洇染了迤逦而归的点点白帆,那就是古繁昌著名风景“荻浦归帆”,文人雅士题咏无数,与“鹊屿江光”相媲美。---摘自《荻花飞处是故乡—古镇荻港的别样风情》<br></div><div><br></div> 荻港落花井 <div>荻港德胜桥</div> 荻港镇德远桥,后名德胜桥,建于德胜河上,即黄浒河入江处。桥长约50米,宽约12米,桥上每边有栏柱12对,刻花柱头,嵌石护栏板。桥为三孔,青石、麻石混合结构。中孔上嵌额,浮雕“德远桥”三字。<br> 德远桥始建于汉代。清道光六年版《繁昌县志》刊县令景燮《重修荻港镇德远桥碑记》载:”始建于汉,厥后代修代废,迨至明神宗复建”。县志《艺文》载有明崔《重建疏》述复建事甚祥。嗣后于顺治十三年,僧天缘募化重修,乾隆三十八年重修南岸一孔,嘉庆二十五年全镇集资再修。此桥历史悠久,为我县唯一的沿江大型石拱桥。<br> 建国后。因生产和建设的需要,黄浒河改道入江,镇周筑防水墙,原德胜河填土改为街道,此桥乃于1979年11月13日动土拆除,历时一月拆毕,原桥址现已成为街心广场。<div><br></div> <div>荻浦归帆--繁昌十景之一<br></div> 荻浦归帆:荻港,位于黄浒河入江处,是一天然泊船良港。庆大圩未成之前,沿江岸蒹葭苍苍,芦荻数里。每当夕阳西下,群舟归港,白帆翩翩,景色独特。 荻港老街 昔日的繁华已经远去<div>  我的老家在新沟仅与荻港一江之隔,这里留下了我童年及青少年时代的苦涩回忆,往事历历在目,久久不能忘怀。<br></div> 幼年时,母亲带我去荻港玩,那时从新沟走到江北汪厂村“摆江口",花一毛钱的过渡费(儿童可以半票或免费)过江到荻港,从江边需走好长的路才能到街上。哇,好大的街面好热闹的场景,它是我心中的县城、省城甚至好比大上海一般繁华。 江北人上街就上荻港街, 我从母亲抱着上街到牵着手上街,再到自己走,自己骑自行车上街,尽管那时非常贫穷,但对荻港的这份执着和眷恋始终刻骨铭心,我亲眼见证了荻港的繁华和落寞,往事历历在目,久久不能忘怀。<div> 家里的日用品和电器等都是在荻港买的,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手表、电视机、音响以及当年结婚时所需服装、首饰几大件等都是在这儿买的。<div><br></div></div> 记得老街上有位老医生,是医院退休的,应该叫毛光中,医术很高明,收费也不贵。年少时体弱多病,母亲常带我过江去看病,毛医生对小孩子的毛病十分精通,输液吃药很快就好了,至今感谢他为我医治,后来听说他去逝了,但他和蔼可亲的模样一直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多年后重游老街,我依然会想起他。 荻港老街,不知哪年哪月,就那样沿德胜河南岸一路铺开。它起于麻石条子的南门桥,先是上街头,过财湾街,接中街,垂直于德胜桥、荻浦饭店,然后是下街头,也叫德远街,经过锅坊,最后抵达江边凤凰矶大王庙。宋末元初造的大王庙虽已不存,但凤凰矶头曾经起起落落的那张大罾,却一直在我眼前晃动。“傍堤多酒肆,临水半柴门。”透过明代繁昌县令宋棠《初入荻港》的诗句,也可约略遥想荻港老街的前世风情。---摘自《荻花飞处是故乡—古镇荻港的别样风情》 老街铺的是青石板,严丝合缝,青光可鉴。那些青石板,比许多古镇老街,要厚实规整多了,谁叫荻港天生就石头多呢。两旁商铺鳞次,过去多为徽商经营,如裕兴等老店字号,石灰墙上至今隐约可见。商铺中间,有大小弄子交通,何家弄、毛家弄、凤凰弄等等。毛家弄通德胜河,以中医药世家毛氏命名;何家弄通青山冲、荷花塘,青山冲有桃有杏,有独立山头老粗老粗的古银杏树,还有白墙黑瓦的四合院小学,荷花塘用青山冲做布景,驳岸齐整,柳丝披拂,凉亭翼然,夏日里荷叶密不透风,荷花高举,游鱼可数,青蛙叫得一片响;凤凰弄通山后,再往前,就望见荻港的地标——板子矶。那些幽深的弄子,也是青石板铺的,踏上去哒哒响,要是再飘点小雨什么的,味道可以想象。<br><br> 悠悠岁月久,难了故园情。 荻港人起得早,人勤快,很厚道,开山放炮拉板车,做手艺做买卖,捕鱼捉蟹,日子也过得有滋味。<br>  大清早,老街就有卖元宵的、卖五香豆的沿街吆喝。元宵数唐家的最有名;五香豆是早上现烀的,装在小木桶里,用从荷花塘摘来的新鲜荷叶兜着,飘着清香。山里人家也从落花井、古家冲把柴火挑到街上,摆在老街人家门口,等候着早起的居民。夏天的午后,渔民一手牵着头戴银项圈、身背葫芦的小毛毛,一手拎着黄篾细眼的竹篮子,沿街叫卖刚从江里起水的虾子。卖江虾是不用带秤的,用蓝边碗一舀,一毛钱或者一毛五一碗,满满的,活蹦乱跳。来老街做买卖的,还有固定的小贩。比如每天早上,都有一个老奶奶从新港坐上水船到荻港老街,卖的是新港干子,有香干子、臭干子、蒲包干子。 老街上的香菜加工厂<div>荻港香菜为芜湖特色美食,其制作技艺即将获批为首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br></div> 好长一条街,除了财神湾,都是直直的,老房子肩并肩,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临河人家,还有吊脚楼相连。从山上往下看,远处一条江,江边一道河,河畔一条街,街后一条路,路又靠着山,白的江,蓝的河,黑的屋顶,灰的路,还有青青的山,那线状的层次和颜色真的一目了然,不像有些老镇子,眉毛连着胡子,一锅粥。老街的房子,几乎都是两层楼,马头墙,冬瓜梁,临街是厚重高大的槽门,二楼有花窗。每所房子,又有好多进,楼上楼下,前店后坊,庭院深深。老人常说,那时候的老房子,一边要伸到德胜河沿,一边要拖到荷花塘驳岸边,深得很呢。可惜鬼子撂炸弹,毁了好多。---摘自《荻花飞处是故乡—古镇荻港的别样风情》 老荻港的渐行渐远,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串联的队伍,沿着老街一边歌唱一边张望,看见老房子上龙凤之类的装饰木雕,就用斧子愤怒地砍去;修下水道,垫高街道,又把老街的青石板撬起或填埋,上面全部用水泥混凝土覆盖;老街人家大多拆旧建新,钢筋水泥取代了前辈留下的砖木小瓦;为了防洪和建设,德胜河被人为改道,举全镇之力挖山填河,昔日河道变脸为水泥新街道;1979年11月13日,乙未年九月廿四,开始拆毁德胜桥,历时一个月,据说还是有人于心不忍,或者出于对古代文化的敬畏,就将桥额、封顶石和石碑埋到了当时文化馆院子的土里,算是永久的纪念。---摘自《荻花飞处是故乡—古镇荻港的别样风情》<br><br> 乡愁是一种病,美丽而忧伤。荻港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心中一直保存着它美丽而繁华的模样,在那荻花翻飞的江边上,有我童年的梦想和少年的惆怅…… 曾经站在荻港街头的那个少年已不再年轻,虽饱经风霜却初心不改。 板子矶风景区座落于长江中下游,芜湖市繁昌县的荻港镇,突兀江流,惊涛拍崖、水流湍急、险峻奇秀,如中流砥柱。石阶由矶后盘旋而上,遍地青竹滴翠,满山怪石嵯峨,登临矶上、江声盈耳;极目远眺,白帆翩翩、入夜渔火星星、蟹灯点点,历来为观光游览胜地。<br> 据繁昌县志就有记载,明代大文豪解缙当年到荻港板子矶时写道:长江天设险,成败百年中。荻港鸣锣退,天骄杀气雄。三军犹未战,两岸一时空。万古奸臣祸,谁云历数终。<br> 明末,黄得功将军抗击金兵,战死在板子矶,清朝张养重赋诗云:<br> 荻港东边板子矶,秋高日见雨霏霏。<br> 荒城草长埋金镞,废垒沙深卧铁衣。<br> 山上群鸦迎客舞,江边孤雁背人飞。<br> 晚来风起波涛阔,疑是将军战马归。 暮色中的板子矶<div>鹊屿江光:鹊屿即板子矶,屹立于荻港镇下三华里长江南侧之江水中,孤阜临江,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矶上幽篁曲径,古树参天。有江塔(现存二级)、古寺、黄公阁(为纪念明末名将黄得功而建)。板子矶现已列入《中国名胜大辞典》,为长江下游著名景观之一。<br></div><div><br></div> <div>板子矶秋色美</div><div> 清古世余《板子矶怀古》:“黄家战血楚江流,故垒萧萧烟水浮。北望孤忠空拒左,南驱遗恨失吞刘。鼓声夜壮北青峙,荻影风摇白马洲。一代将军无麦饭,丹崖片石已千秋。”诗中“黄家”即黄得功将军,明末史可法部下,封靖南侯。清军渡江南下,他率军决战板子矶,坐小舟督战,仓卒中流矢,知事不可为,于是拔箭刺喉而死。清代修建在板子矶上黄公阁,至今诉说此东北汉子(黄公)忠烈事迹。清陆纶《板子矶咏古》“板子矶,荻梢舞。中有将军血箭痕,泪红洒入江流苦。……将军化鹤夜归来,月淡烟荒秋一坞。”清汤燕生《江上吊黄靖南》:“长风爽气散江沱,壮士空悲敕勒歌。……不有将军称后死,千秋遗恨汉山河。”哀婉悲歌,仰慕和讴歌千古英雄,隐含对家国忧愤和慨叹。雪霁眺望板子矶残庵危塔,激荡忧愤。 <br></div> 矶上古明塔<br>  明代川籍进士、时任繁昌县令宋棠的这首《板子矶》,描摹出了矶头“翠岑”的葱郁、“悬崖之树”的高洁和“近岸烟楼”的繁盛。这里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明代川籍进士、时任繁昌县令宋棠有诗《板子矶》赞曰:板子矶头接翠岑,兴来倚棹漫登临。悬崖云树晴犹湿,近岸烟楼昼亦明。山拥画图浮水面,天垂星斗入江心。势吞吴楚千年壮,稳镇中流亘古今。 荻港因江而盛,是个川流不息的水码头。以板子矶为起点,沿着江岸线,直到老埠头(老虎头)吊桥的河边,分布着大小许多码头,景致也各不相同。<br>  板子矶旁边的修船厂码头,虽然体量巨大,却是个70后的小后生,不属荻港老风景。江边矿场(马钢公司)码头,运的是铁矿,有冒白烟的蒸汽小火车,从桃冲到荻港来回跑,久远的历史,说来五味杂陈。省水利厅码头,在老虎头吊桥的边上,也有轨道交通,却无冒烟的火车头,只见一长串“歪歪车”(车厢左右一歪货就卸下的铁皮车),满载石灰石或石子,全凭重力和惯性,从山头上,沿着窄窄的铁轨,就那样呼呼地一路滑行,越过圩埂和河滩,一直滑向码头,工人站在车后头,悬空而立,也一并呼啸而下,全像冬奥会的高山滑雪。小轮码头,趸船有楼,栈桥又宽又长,也是荻港人夏天的江滨浴场,水性好的(荻港人叫“水猴子”)游着游着,就游出了芜湖,游到江北巢湖的沙土地上去了。客轮靠岸的汽笛声,也是镇子居民共享的报时钟声,安庆的下水轮一叫,就8点,芜湖的上水轮一叫,就1点,荻港人不用看钟,准得很,也不会混淆了客轮和货轮的叫声。“渔梁渡头争渡喧”,最热闹的,还是凤凰矶边的过江码头,“摆江子”(渡江)的小船从早忙到晚,因为那时对江的无为人,上街就上繁华的荻港街。---摘自《荻花飞处是故乡—古镇荻港的别样风情》 明刘师朱《同陈将军用谦登明吴廷翰板子矶五首》:“谁驱竭石扼江关,翠削芙蓉出水间。截断海鲸波不起,凭高坐数万重山。”明吴廷翰《板子矶》:“滚滚长江下急滩, 岿然巨石拥江关……莫愁百折多奇险,一障能令万古安”…… 千年古银杏树 见证岁月的变迁<br>  板子矶兀立江中,修竹翠绿,古道石阶,青苔苍苍,有近千年的古银杏并明清残留之古塔、鹊起庵、黄公阁。古有黄得公旧事,不仅是风景名胜区,也是德育教育基地;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物古迹众多,也有战争的遗迹,文化和历史价值都很高。 板子矶上黄公阁<div>  据《左传·昭公五年》记载,著名的吴楚“鹊岸战役”就发生在这里,三国时,这里是东吴军津要塞。南宋在此筑炮台、土垒,是抗金的重要江防。《明史·黄得公传》记载,抗清明将黄得公,为保南明弘光帝,战死板子矶。<br></div> 黄得功的忠烈与威猛,惊天地,泣鬼神,一直为后人所赞颂,他的事迹也被写进诸多的文学作品之中。清道光六年的《繁昌县志·艺文志》收录多首称颂的诗作,其中一首云:<br>黄家战血楚江流,故垒萧萧烟水浮。<br>北望孤忠空拒左,南驱遗恨失吞刘。<br>鼓声应壮青山寺,荻影风摇白马洲。<br>一代将军无麦饭,丹崖片石已千秋。<div><br>清代王士祯在《荻港》中写道:<br>荻港东指措赭圻,估帆停处一鸥飞。<br>大江小汊纵横入,蓼岸藤湾远近围。<br>胜地不留逋客住,暮潮闲送夕阳归。<br>黄公战处今残垒,凭眺休登板子矶。</div> 读懒蚕居士《雪霁眺望鹊起矶》--<br>《雪霁眺望鹊起矶》:“忆昔江矶弄晚波,断崖斜照钓鱼蓑。年来辞却江南路,茅屋如船风雨多。” 荻浦江光 秋游板子矶<div> 矶上有一砖石结构的古塔,塔中空。塔有四门,六面三额,额面各镌刻有:“砥柱大观”“天峰耸秀”“学海迴澜”。但凡乘船行旅于鹊江的人,无不引颈眺望板子矶,文人骚客登临于此,无不吟咏歌赋,留下华美的诗文。宋人张舜民的诗最是写尽板子矶的美景:<br>石上红花低照景,山头绿蓧细含烟。<br>天生一本徐熙画,只欠鹧鸪相对眠。<br></div> 板子矶见闻--两小无猜 鹊起矶,在繁昌县城西北四十里许之长江滨,为江边一大孤屿,后属芦南乡。此矶原名“返秦”,俗呼“板子”。明万历间县令邓一儒以矶“滨鹊江”,改名“鹊起”但至今当地人仍多称“板子矶”。 “鹊屿江光”,昔为繁昌十景之一。矶上建有庵、塔,均修成于明末。庵后毁,塔曾犹存二级。<br><br> 板子矶观景---天光水色,尽收眼底。 明代永乐进士、江西吉水县人周忱(字恂如,官至工部尚书)曾以工部右侍郎巡抚长江鹊起矶时,看到鹊起矶上竹林(丛),联云:“绿树江中影,丛篁石上根。”<br> “ 势吞吴楚涛声壮,矶入江天星斗横。”懒蚕来此鹊起矶江天水色,星斗横天,联翩难能天上星宿“鹊起”之憾。板子矶,在古诗中描绘为雄伟壮观、势吞吴楚的砥柱。 长江福岛--板子矶 寨山,曾名覆釜山,因山的主峰形状酷似一口倒扣的大锅而得名,后因朱洪武杀功臣蓝玉和蓝王扎寨的故事改名为寨山。寨山海拔477.2米为繁日第一高峰。 寨山高耸于长江南岸,山上古树参天,山高林密,浓荫蔽日。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可见大江奔流,舟船往来。每当雨后,云浓日斜之际,远山近谷,雾气蒸腾,若隐若现,远处近处,白茫茫水天一色。那燕腾的云气在斜阳的照射下,变幻出五光十色的彩虹,闪耀出奇光异彩,变幻万千,十分好看,世人称之为“岚光”,这种神秘莫测的景观,就是著名的繁昌十景之一“覆釜晴岚”。 覆釜晴岚---繁昌十景之一<div>  覆釜晴岚:寨山名覆釜山,山顶如掌面,形类覆釜。系明蓝玉子扎寨之所。山邻赭圻岭(赭圻城遗址),为古文人游览之所。唐代诗人钱起、王维均有游覆釜诗篇。覆釜山高谷深,晨登极顶,朝阳初升,群谷氤氲蒸腾,蔚为壮观,晴岚之名,由此而得。</div> 这首《覆釜晴岚》诗为清代梁延年所写:"霭霭晴光晓渐分,西山爽气倍氤氲,赭圻风月今何在?留得朝来一片云。"诗句是古人所作,但四句左起横排,应是今人所刻。 繁昌荻港赭圻古城,在原繁昌县芦南乡赭圻村境,因史书载东晋丞相、桓楚宣武皇帝恒温在此筑城而居,后又为郡、县府衙治所之地,由此闻名。<br>  赭圻,临长江南岸、今芜湖市繁昌区第一高山覆釜山(又名寨山)脚下的一条山岭及山岭之下山冲名。 因其紧靠长江,三面环山,岭峭冲深,为筑城屯兵、镇守长江之绝佳之地 。<br>  东汉末至三国鼎立及西晋初期,占据江东六郡之地的孙氏政权,为防曹魏、西晋顺江东进,控制长江天险,阻止敌方利用长江攻伐吴国,遂在濒临长江的赭圻岭下赭圻冲,置军兵驻守。 赭圻不但战略位置重要,风光也是迷人。唐代大诗人王维曾作送友人邢济就任的诗《送邢桂州》,中有描写所见赭圻: <br>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br>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br>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br>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br><br> 赭圻村美丽乡村--东西冲风光秀丽<div> 明朝进士、翰林院编修吴伟业 曾八风诗,在其中一首《东南风》中就写到: 捩柁引船濡口利,禡牙挥扇 赭圻功。<br>  清·道光《繁昌县志·卷之十七·艺文志·五言古》载清乾隆年间誉为“桐城三祖”之一刘大櫆所作《泊赭圻》诗一首,其中诗句:<br>雾旦发铜陵,昏夕泊赭圻。<br>扶光敛阳彩,积水含阴霏。 <br></div> 家的味道 赭圻村美丽乡村欢迎你前来游玩观光。 本篇编辑:邦发。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特别鸣谢荻港镇党委政府和繁昌区摄影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