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司城 ,(大浪淘沙 原创)

大浪淘沙

<b>  原始、雄奇,是恩施留给世人最深的印象,但你必须知道这里也曾是神秘的、遥远的巴子国,更有着土司文化的璀璨与瑰丽。</b><div><b> 浮沉跌宕的土司王朝,在历史的长卷里留下了它灿烂的一页,而恩施土司城就是这一方文化艺术最为精彩的再现。</b></div> <b>  大家到我国西南地区许多地方旅游,经常会听到“土司”这个词,土司实际上就是由中央王朝所册封的,是掌管土家少数民族地区的土皇帝,</b><div><b> 实际上土司制度是我国古代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一种制度,土司对中央封建王朝纳贡称臣,中央王朝对土司实行册封,准予自治。这些土司拥有高度自治权,朝廷的政令并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b></div><div><b> 到了清朝,随着土司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显现,雍正年间推行了“改土归流”的政策,也就取消了土司,改由朝廷任命的流官来管理地方。</b></div><div><b> 因此,恩施的土司制度在持续了450多年后也宣告结束,如今我们只能在土司城里来了解土司文化。</b><b> </b></div> <b> 那么土司是这个地区土家人的土皇帝,土司城当然就是皇宫了,也可以说是土司王所居住的宫殿城堡。<br> 在湖北恩施就有这么一座气势恢宏的土司城,它是一处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集土家族、苗族、侗族三个少数民族的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于一身,也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亮丽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建筑工程。现土司城城内,建有大小21个景区,共 30 余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景点。<br>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曾经称霸一方的土司王皇城,揭开消亡的土司王国的神秘面纱。</b> <b>  恩施土司城,牌楼赫然高耸。精巧复杂,内涵丰富,造型别致。</b><div><b> 土司城门楼也称土司朝门或看楼,是显示土司威仪和功德的纪念性建筑。极其注重外观的庄重华丽,建筑内容上则集中体现了土家族的人文思想空间观念和技术上的聪明才智。</b><div><b> 驻足凝望,两扇厚重的朱色大门,甚是威严。石牌门柱上刻有对联一副:天下无双景,华中第一城。城枋高悬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命名并题名“恩施土司城”牌匾,五个大字刚劲飘逸。</b><br></div></div> <b>  大门的右侧左上角一副栩栩如生的浮雕壁画“毛古斯”,“毛古斯”是土家族语,意思是“稻谷神”。民以食为天,对“毛古斯”的崇拜,反映了土家先民在农耕初期对生命存在的强烈意识。上边的摆手舞,表现的正是一幅民族大团结的景象。</b> <b>  在门楼两旁有两尊神人牵龙的雕像,叫做“天王送子”,由此可见土家人超凡的想象和望子成龙的思想。 </b> <b>  这是城楼大门上两边的门神,日夜守护着土司城堡的安全。</b> <b>  当我们走进土司城大门就可以看到门楼背面写着墨冲楼三个大字。 墨在土家语中是天的意思,冲是连接的意思,所以墨冲楼是一座吸天地之灵气的土家麒麟阁。</b> <b>  墨冲楼是彰显土家族人文轨迹和土司王权威仪的标志性建筑,为纯榫卯结构的木楼,高25米,宽12米,由200扇雕花戏文门窗、189块镂空雕花木板组成。门楼高4层,由12根通天大柱、24根过梁组成。这既体现了土家族的空间观念,又意喻土家人在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和二十四个节气里和睦共处。</b> <b>  “墨冲楼”左侧有一幅壁画“东南第一功”,虽已是残损破旧,但画面内容依稀可见。</b><div><b> 这是土家族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见证,是明嘉靖皇帝为了表彰土家族将土用鲜血和生命在抗倭战争中换来的胜利而亲笔写下了“东南第一功”五个大字,它记载着土家族一段辉煌的历史。</b></div> <b> 进入城门之后,正对门楼的这件青铜器复制品称为“虎纽錞于”,经考证,虎钮錞于是东周至汉代,巴民族的特有乐器,用绳系钮,悬挂于架上,以击打的方式使其发出声响。<br>  錞于上的虎纽应与巴民族的历史传说有关。古代巴族崇拜白虎,白虎应当就是巴族的“图腾”。</b><br> <b>  靠近大门口不远处的风雨桥,极具民族风情,在我国西南地区非常常见,这是一座新建的仿古廊桥。两座桥亭耸立于桥廊之上,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十分精致美观。</b> <b>  对面山上那座坐西朝东、气势巍峨、三层三进重檐廊柱式建筑,就是土家族十分崇尚的先祖廪君庙,庙宇旁沿山壁绘有一幅巨大的长卷壁画“廪君开疆拓土胜迹图”,记载了廪君一生的豪情壮举。</b><div><b> 在土家族的历史上,廪君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它率领巴人开疆拓土,建立巴国,推进了巴人的文明进步。巴人为缅怀他的功德,建此庙立像祭祀,四时香火不绝。</b><br></div> <b> 再继续向前就进入九进堂,来到九进堂,不禁有人会问,何谓九进?由于整体建筑是由低向高递进,有九重九进,其中包括了祠堂的四进和庄园的五进,合称九进。故称九进堂,从某种程度上它也显示了土司王至高无上的地位。<br>  另外,在古代“九” 为极数,表示多,表示大,表示最高,象征着至尊至贵。</b> <b>  我们可以看到,在九进堂门前有两尊白虎石雕巍然分列左右。虎是土家族极为崇拜的廪君魂灵的化身。因而白虎也便是土家族的图腾崇拜和土家族的族徽和标志。中间为 “龙凤呈祥”深浮石雕。左侧门为“哭来门”,右侧门为“笑去门”,哭来笑去,从生到死,表达的是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和坚强的生命意识。</b> <b>  九进堂是土司城的核心之处,也是其建筑主体,它由333 根柱子、333 个石柱础、330 道门、90 余扇窗、数千块雕花木窗等组合而成,进深 99.99 米,宽 33 米,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纯榫卯相接的木结构建筑。这些寓意双关的数字寄托着土家族人民对未来美好的生活向往。</b> <div><br></div><div><br></div> <b>  很多人不理解“九进堂”的含义,其实它也可以理解为“九道门”,每一道门后都藏着动人的土家故事。穿过一进又一进的堂楼,路过典雅的古楼、栩栩如生的廊上木雕、与历史一般厚重的屋瓦、宽阔喧闹的庭院,一重楼上一重景。</b><div><b> 站在九进堂最高处,登楼远眺,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宛如一座雄伟巍峨的皇城,叫人不禁感慨:当真是不负“土司皇城”之名。</b></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b>  走进土司府你会发现基本全是木质结构建筑,典型的土家族风格,最为神奇的就在于,木楼的檩、椽、梁、柱之间甚至看不到一根铆钉,好像全部由榫卯、楔子等衔接而成,抬头看,建筑师甚至利用檩、柱、格等,把一个中庭的穹顶造出别具一格的天棚。</b> <div><br></div><div><br></div> <b>  不仅是房屋的结构,建筑上的窗也都是精致雕琢的木框,中间镶嵌着一些动物的图样,体现了土家族古老的智慧。</b> <div><br></div><div><br></div> <b>  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土家族崇拜多神:“山神土地”管坡上五谷;“家先土地”管家禽家畜;“五谷神”管五谷的神祗。这些,在建筑的木雕中和通廊墙壁上你都能发现他们的踪影。</b> <b>  仁民爱物楹联,集思善妙理,开悟策良谋。堂中设有白虎图腾,白虎堂上的横匾仁民愛物遒劲有力,足以表示出土司的励精图治,显明土司做人的宗旨。</b><div><b> 白虎是土家族极为崇拜的廪君魂灵的化身,也是土家族的图腾崇拜、族徽和标志。由于土家族崇虎敬虎,不仅许多地方立庙祭祀,更有许多土家人的神龛上供有白虎神位,许多地方还以“虎”字命名。</b></div> <b>  在府内动物类大型雕刻除白虎外,随处可见的就是巨龙缠柱木雕。龙头雄视,龙身盘绕,龙爪腾跃,威风凛凛。</b> <div><br></div><div><br></div> <b>  气派华丽的木制戏楼,雄伟、气派、豪华,印证了当时土司王室生活的优裕与奢糜,也可以说由于土司对艺术的看生,客观上也推进子上司时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b> <div><br></div><div><br></div> <b>  “什用殿”,这里曾经是土司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可以说是土司断案的法庭。在古时不知多少奴隶曾在这里受刑受罚甚至失去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切都变为过眼云烟。现在我们只能在此领略到历代容美土司的风采。</b> <div><br></div><div><br></div> <b>  此处为土司当年和亲纳贤,招待亲友之处。</b> <b>  站在九进高层举目远望,土司王府尽收眼底,亭台楼角、层檐飞爪,高低上下,错落有致,显出雄奇,巍峨和富丽堂皇。青山绿树环抱着的土司城全景美观大气,张扬着土家族土司的至尊至贵。</b> <b>  土司城,似乎每个景点都有一个久远的故事,虽历经沧桑,饱经风雨,依然气势辉宏壮观,它的点滴仿佛穿越了时空,带我们回到那远古的时代。</b> <b>  走出城楼极目远眺,可见土司城完全被周围连绵起伏的城墙所包围,城墙象条巨莽盘旋在土司城楼依山而建的山脊上,只见每隔几个山颠耸立一座烽火台。</b><div><b> 城墙虽然不长,也不是很宽,但似乎也有万里长城之雄浑,南方长城之神秘,显示出土家依险而据,守险自立的雄伟气概。</b></div> <b>  据介绍,土司城墙全长2320米,宽1.2米,依山取势修造,逶逶延绵,雄伟壮观。</b><div><b> 土司时期,各土司为发展壮大经济实力,一方面广泛开恳荒土,发展生产;另一方面又相互间争田夺地,甚至劫掠百姓,扩充劳动力。造成土司间攻城掠寨的战争不断发生,各土司修筑城墙、寨墙进行戌守,就成了重要防护手段。</b></div> <b>  这是城墙上设置的烽火台,实行狼烟报警,土司兵丁闻讯集聚,抵御来犯之敌。如今游览土司城墙和烽火台,不能不使人“发占之幽思”遥想当年土家族人,扼关据守或与强敌刀光剑影厮杀的战争场面。</b><div><b> 烽火岁月虽已成为过去,但当年土司兵丁的骁勇善战,那种凌凌威风,不能不令人敬畏敬仰,这种威武不曲的民族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和肃然起敬 。</b></div> <b>  土司城上布有钟楼和鼓楼,它们都处于城墙最高处。土家钟楼为三层亭塔式建筑。底层为城墙式,开有土城门,中层是楼,壁上开窗。顶层则是亭,四柱四檐,有亭栏坐板。亭内悬一重达1500公斤的大铜钟,钟上铭文记述的是恩施自古迄今的沧桑历程。 </b> <b>  登临钟楼,恩施州城尽收眼底,撞击铜钟,洪亮浑厚之声,远播州城以外。土家钟楼的大铜钟,也可以说就是取意于土家族先民巴人的军乐器——虎钮镦于。</b> <b>  钟与钟楼都与土家族历史上战争有关。每当遇到外敌侵扰,就鸣钟示警;烽火台也即燃起滚滚浓烟,土家儿女便立即手持戈矛,布阵于城墙抵御外敌。 </b> <b> 土司统治的历史己经一去不复返了。当地的百姓在很久之前已和内地人一样摆脱了奴隶制度,成为国家的主人。<br>  但人人平等的生活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并非常态,它需要我们每代人去呵护去珍惜。</b><div><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END》=————</b></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