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2年1月5日农历腊月初三、节气“小寒”。</p><p class="ql-block">天气预报零下六~摄氏温度四度°左右。</p><p class="ql-block">早上七点零下六度°从家里出发,兴致勃勃来到了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说起故宫博物院,很多人都会这样说的,去过好几次了,我不瓣扛,我就想说除了故宫博物院的房屋建筑之外的东西~“树”。</p><p class="ql-block">“十八槐”…………。</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北平旧梦</p><p class="ql-block">断虹桥位于太和门外、武英殿之东,单拱石券,两端呈“八”字形向外分开,横跨于内金水河之上。</p><p class="ql-block">今天咱们不说断虹桥的事,只浮聊一会这“十八槐”。</p><p class="ql-block">断虹桥北的道路两旁,疏疏朗朗地分布着古老的中国槐,这就是“十八槐”了。</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故宫的十八槐知道的人不多,凡是来故宫旅行的大都走走中轴线,极少专门来寻十八槐的,看到的也不多。</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国槐,是国家一级古树。在故宫武英殿以东、断虹桥以北的道路两边分布着,据推断至少是植于明代的18棵老槐树,即“十八槐”,历经六百年,现今仍然存活着17棵。</p><p class="ql-block">旧时,这里是帝后、大臣们从西华门进出宫时的必经之地,是宫中一处令人心旷神怡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虽然在未开放之前也几次来过这里,总是拍不好他们。终于,熬到了十八槐对外开放了,可原有的过去的老时光味道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旧都文物略》载:“桥北地广数亩,有古槐十八,排列成荫,颇饶幽致。”</p><p class="ql-block">名曰十八,今天尚活着的只有十七棵,或者说是十六棵半。</p><p class="ql-block">因为其中一棵早已枯死,却在根部萌生了一棵小苗,此即半棵之由来。</p><p class="ql-block">由于这些树木年代久远,形成难得的绿荫,很早就成为紫禁城中的一景。</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这些古槐种植的年代已无可考,根据外貌看,至少是植于明代。</p><p class="ql-block">从立地条件判断,它们可能是建宫殿时按规划布置的树林。</p><p class="ql-block">三大殿与武英殿之间,这一区域整个地面是裸露的土地,属于原状土质,宜于植物的生长。</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不像其他许多较晚的古松柏树那样,生长在砖墁地当中的树池里,下面是夯实的建筑基础土。</p><p class="ql-block">目前这些槐树实已老态龙钟,树皮枯朽,树干中空,然而树冠还是茂密丰满,最大冠幅达19.6米×15.4米,即占地半亩。</p><p class="ql-block">为了延长它们的寿命,已经采取了修枝、补洞等保护措施。</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这些古愧不愧为槐树中的“老资格”,最粗的,干周竟达4. 7米(胸径147. 7厘米),三个身高1.60米的人才能合抱。树最高的达21米。</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当然,紫禁城里的古槐并不止这十七棵 ,另外还有十八棵,树干胸径都在60厘米以上(按照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规定的标准,阔叶树胸径达到60厘米的,算一百年,为二级古树﹔胸径达到10000米的,算三百年以上,为一级古树)。</p><p class="ql-block">这些老槐,三三两两地分布在各个院落,其中也有很可观的,比如英华殿后面的那一棵,干周也有4.17米,胸径达132.8厘米。但一木不成林,不像聚在一起的“十八槐”那么引人嘱目。</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前面说过,“十八槐”少了一棵,已经名不符实。1956年,故宮博物院園藝顧問謝鴻宾先生建议,用樹徑一尺的槐樹一株,先行摘去上帽(樹冠),然後移植到這裡的空地上,以符十八之數。他具體提出,可以選用九龍壁(錫慶門內)旁邊的槐樹。</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當時主管庭园的考虑,古樹這種“文物”,畢竟有一定壽命。</p><p class="ql-block">這批古槐已經很老,樹勢也不甚佳。為了長久保存 “紫禁十八槐” 這一景,應及早準備更替,決定在原有古槐之間,穿插錯落地栽植一批槐樹,數目也在十八棵左右。</p><p class="ql-block">一旦老樹壽終,它們便可“接班”,形成新的“十八槐”。</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在故宫植树,树种和布局都要尽可能保持原宫廷的特点,切忌为绿化而绿化。</p><p class="ql-block">上面说的补栽十八槐的做法,就比较好。其一是采用了原来的树种;</p><p class="ql-block">其二是遵循了原来的自然散植布局,使后人也能大致领略明清宫廷园林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十八槐”之所以出名,不仅因为它们的“古”和集中,还因为占了地利。</p><p class="ql-block">清代这里是一条宫中要道,帝后、王公大臣进出西华门时,往往都经过此处。</p><p class="ql-block"> 慈禧从颐和围回宫,照例进西华门,沿着武英殿门前的道路往东,然后折向北行,过断虹桥去寿康宫或寿安宫。</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再说这里是庄严巍峩的宫殿旁的一块难得的野趣的开阔地。过了雕饰精美的断虹桥,顿觉豁然开朗,满眼清翠,在一把把巨大绿伞盖似的古槐浓荫下,谁不会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呢。以上部分引自《“十八槐”今昔》。</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喜欢光影,因为这几天北京没有下雪的天气,没有别的办法来让好友看到雪后的十八槐,我就用朋友中借取出来了一张。</p><p class="ql-block">评价这个照片,一次反叛的拍摄。终于,在北京小雪的时刻,恰逢紫禁城里阳光无限,开始了拍下着十八槐。</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一棵棵排列又散落在一个个角落里,为什么不能只拍树的影子呢。</p><p class="ql-block">于是,我聚焦了每一棵树影。树,最难拍。</p><p class="ql-block">尤其是古树。这故宫里的槐树是古人十分重视的一个树种,植于宫中谓之宫槐。故宫十八棵槐是紫禁城的一景,也是故宫里少有600年以上的鲜活生命的文物了。</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脚步,岁月像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p><p class="ql-block">但,这老槐树,在风中、雨中、雪中,拾取你的笑容和守候,放在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一辈子不忘记去陪伴你的心。</p><p class="ql-block">叶子黄了,落了,雪来了,冷了,阳光也来了....我的心,暖了。</p><p class="ql-block">一年又一年,老槐树执着地守着紫禁城。</p><p class="ql-block">我来了,又来了,我与老槐树在私语,老槐树已经不是老树了,老槐树是一尊树佛。</p><p class="ql-block">我知道,在我看到你的那一刻,似乎在为我守着一个温暖的可以避风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一年又一年,我渐渐变得成熟,老槐树却在渐渐老去。</p><p class="ql-block">其实,我也是,在渐渐地老去,身上那一圈圈的年轮,镌刻着岁月留下的痕迹,也镌刻着老槐树付出的每一个春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