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绅士”,“鸟中大熊猫”黄腹角雉

海阔天空(刘佳)

<p class="ql-block">  拍鸟闲暇时,心血来潮读唐诗,读到一种好看的奇鸟叫吐绶鸟。见诸李德裕、刘禹锡唱和的《吐绶鸟词》中曰:“葳蕤散绶轻风里,若衔若垂何可拟”;“越山有鸟翔寥廓,嗉中天绶光若若。越人偶见而奇之,因名吐绶江南知。“吐绶鸟”,学名“黄腹角雉”,是我国特产珍禽,又称“角鸡”、“寿鸡”、“珍珠鸡”,是世界濒危物种之一。黄腹角雉古名“鹝”,见于《诗经》,六朝文献《古今注》、《荆州记》、《述异记》等也有记载。</p> <p class="ql-block">  黄腹角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国四大珍贵鸟类之一,有鸟中“绅士”、“鸟中大熊猫”、中国“吉祥鸟”之美誉。是属脊索动物门、鸟纲、雉科、角雉属的一种鸟类,中国特产,体长约50-65厘米。共2个亚种。雄性成鸟(春羽):额和头顶均黑;头上羽冠前黑,后转为深橙红色,羽冠两侧也为同色;后颈黑,此色经耳后向下延伸至肉裾的周围;颈的两侧亦深橙红色,向下几乎伸到胸的中部;上体包括两翅的表面均黑,羽基具白色横斑,羽端具明显的皮黄色卵圆斑,各羽两侧更杂以栗红色三角形斑,整体看像是栗红色,而满布以具有黑缘的皮黄色卵圆斑,特别华丽。</p> <p class="ql-block">  黄腹角雉,尾上覆羽的皮黄色斑更形扩大,占着尾羽的大部;飞羽暗褐,杂以黄斑,尤其是在外翈上;尾羽黑褐,密杂以黄斑,并具宽阔的黑端。下体几乎纯皮黄色,仅两胁及覆腿羽稍杂以与上体近似的羽色。雌性成鸟,上体棕褐,而满杂以黑色和棕白色矢状斑;头顶黑色较多;尾上黑色成横斑状;下体较背淡皮黄色,胸多黑色粗斑,腹部杂以明显的大形白斑,肛周羽和尾下覆羽 灰白。虹膜褐色,嘴角色,脚粉红色或肉色,具一短距。雌鸟无距,亦不具肉裾,肉质角亦不发达。</p> <p class="ql-block">  黄腹角雉,主要栖息于海拔600-1800米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栖息地内全年湿润温暖,年平均气温约15℃,年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年降雨量约2000毫米。其中尤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山矾科、蔷薇科、杜鹃花科和黄山松为建群树种,林下植被较发达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较为喜欢。性好隐蔽,善于奔走,常在茂密的林下灌丛和草丛中活动,非迫不得已,一般不起飞。常成5-9只的小群活动。活动范围在0.02-0.3平方公里范围活动。主要在地面活动和取食,白天常以松散形式在地面觅食,晚上则在树上栖息雨天或雪天亦栖于树上或在树上取食。</p> <p class="ql-block">  黄腹角雉,主要以蕨类及植物的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昆虫如白蚁和毛虫等少量动物性食物,尤其是繁殖季节。所吃食物种类随季节而不同,春季主要以蕨 、山樱桃、山茶 、油茶、映山红、野海棠、交让木和蛇根草等植物的嫩叶、嫩芽为食,夏季和秋季则主要以上述植物以及勾几茶、草莓、悬钩子、虎皮楠、山合欢、胡颓子、青冈、白栎等植物的嫩叶、芽苞、浆果、坚果、种子为食。冬季则主要以壳斗科植物的坚果、香花崖豆藤种子和各种山茶的种子为食。</p> <p class="ql-block">  黄腹角雉,身子粗笨,不善飞翔,喜欢潜伏,胆子很小,活动隐秘,反应迟钝,有时还会干出“埋头不见”的傻事。当听到危险响动时,它不飞不跑,站在原地不动,东瞧瞧,西望望。发现有人正逼近自己时,想逃已经来不及了,它就急中生“智”,一头钻进了杂草丛中,可是身子却仍然露在外面,好像鸵鸟一样,故又被人称作“呆鸡”。因此,它的天敌很多。</p> <p class="ql-block">  黄腹角雉,雌、雄鸟进入繁殖期后,活动强度都明显提高,每天存在2个活动高峰,雄鸟求偶炫耀(包括完全和不完全炫耀),在3月中,下旬在室高潮,并随着雌鸟产卵发生周期性变化,每天有2个求偶炫耀高峰。繁殖期3-5月。3月中旬即出现求偶炫耀行为,个别雄鸟早在12月和1月即有出现。求偶炫耀行为主要是雄鸟面向雌鸟上下点头和展示喉下肉据,但早期的求偶炫耀多数由于雌鸟未发情而终止。多数在3-4月开始发情。黄腹角雉繁殖期时,雄鸟占据一片山林,在清晨发出“哇……哇……嘎嘎嘎嘎嘎”占区鸣叫。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而一些体弱的雄鸟,则无力维持一片山林的所有权,只得四处流浪,因而失去了交配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黄腹角雉,发情时雄鸟喉下的肉裙膨胀下垂,显现鲜艳的朱红色,翠蓝色的条纹纵横交错,远看好像繁体“寿”字,故又称“寿鸡”。头上那一对翠蓝色的肉角,挺直突出,更加锃亮。雄鸟有一套复杂的求偶炫耀:首先面对雌鸟蹲伏,并不停地上下点头,肉据亦随之而徐徐展开并下垂至胸前,如肉据伸展不平或偏于一侧时,则通过摇头动作而摆平,同时头上肉角亦随上下点头动作而伸出。通常在雄鸟求偶炫耀刺激下,雌鸟表现出允许雄鸟接近并在雄鸟面前微张双翅并蹲伏、尾羽展开如扇,或面向雄鸟扇动两翅,并匍匐前进数步等发情行为时,雄鸟才上到雌鸟背上进行交配。交配时雄鸟用嘴衔住雌鸟头顶或颈,肩部的羽毛完成交配。</p> <p class="ql-block">  黄腹角雉为中国特产鸟。产于浙江泰顺、文成、景宁、云和、丽水、遂昌、衢县、龙游;江西永新、三清山、井冈山、铅山、万年、上犹、崇义、大余;广东乳源、阳山、乐昌、曲江、连山、始兴、仁化、南雄、大埔、五华、潮州、怀集;福建武夷山;广西恭城、永福、灵川、兴安、富川、贺县、融安;湖南莽山等地。该物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6年,易危。已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一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 <p class="ql-block">摄 影:海阔天空摄影工作室</p><p class="ql-block">撰 文:海阔天空(刘佳)</p><p class="ql-block">音 乐:卓鸣《候鸟》</p><p class="ql-block">拍摄地:江西省三清山风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