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论道: 人生有度,过则为灾

苦 乐

<p class="ql-block">  度,是一种分寸的智慧,是阴与阳的平衡。度,又是自已与自已的和解,是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  《道德经 第三十章》中论道: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凡事失度,就会行差踏错。超越了限度的约束,就会过早地调零。人生能够把度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能收获真正的喜悦和丰盁。</p> <p class="ql-block">  人生有度,喜怒不能过头。</p> <p class="ql-block">  《中庸》有道曰: “喜怒哀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也就是说,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叫做"中",喜怒哀乐发而适度,叫做"和"。心平气和,是一个人生活最好的状况。换一句活说,如杲一个人掌控不了情绪,也就不法掌控自己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说岳全传》里的南宋名将牛皋,生擒了金国大将金兀术。在撕打中,牛皋打翻了金兀术,一跃骑在金兀术的背上。金兀术挣扎着起不来,觉得堂堂一国名将,哪受过如此羞辱,于是怒气攻心,口吐鮮血,气死在牛皋胯下。而牛皋活捉了金兀术,更是喜不自信,没想到乐极生悲,笑得气都上不来,死在金兀术背上。</p> <p class="ql-block">  人生有度,劳逸不能过劳</p> <p class="ql-block">  古人云: “寒暑适用,所以成岁功也;日月代明,所以均劳逸也。" 劳逸适度,就像寒暑交替,日月轮转,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大自然的规律。</p> <p class="ql-block">  《太上感应篇》中,列举出的人之大过,其中有一条叫做"逸乐过节"。前輩子活得太轻松,后半輩子必会经受各种各样的痛苦。每一个亡国之君,都是骄奢淫逸。每一个败家之子,都是好逸恶劳。未雨不曾绸缪,风雨乍起,必会遭遇劫数;居安不能思危,危险降临,必将措手不及。</p> <p class="ql-block">  《庄子 刻意》中说: “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 身劳累而不休息,就会疲惫不堪;精力消耗而无休止,就会元气劳损,劳损最终则会枯竭。</p><p class="ql-block"> 其实,道理很简单,终日忙忙碌碌,也要适应的放松,学会好好休息,才能够事半功倍。劳逸有度,忙闲各半,才从容不迫,笑对人生。</p> <p class="ql-block">  人生有度,名利不能过贪</p> <p class="ql-block">  《道德经 第九章》云: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贪婪得到的东西,最后会因为贫婪而失去,名利这种东西,永远不可能长久。</p> <p class="ql-block">  追名逐利,是人之常情,追上了要学会知足,追不上,则要懂得舍弃。人若贪名,必会被虚名所吞噬,人若贪利,必会被利欲熏坏了良心。</p> <p class="ql-block"> 智者说: " 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 贪求身外之物,就象舔食刀刃的蜂蜜,不仅不能饱餐一顿,还有割掉舌头的隐忧。愚蠢的人总是一味素取,聪明的人懂得见好就收。名利也需适度,过则不仅无益,反而有灾。</p> <p class="ql-block">  《道德经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敞;大盈若冲,其中不穷。" 完善的东西,看似残缺,实则并无缺陷;丰盈的东西,好似虚空,其实无尽无穷。</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什么是完美,完美不是不缺,而是捏好度和分寸,就是世间最好的完美。</p><p class="ql-block"> 人生在世,都需要张弛有度,人生有度,才能把握节奏,自在从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 网络</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 网络</p><p class="ql-block">文字排版: 苦 乐</p><p class="ql-block">编辑时问: 2022年1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