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小达人】用吟诵传递经典——五指山市红山中心学校六年级 (八)

张琳花

<p class="ql-block">总监督:陈桂梅</p><p class="ql-block">监制:谢淑娟</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张琳花</p><p class="ql-block">时间:2022年1月7日</p> <p class="ql-block">  吟诵,是中国的绝学。</p><p class="ql-block"> 2008 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提请中宣部获准把汉诗文的传统读法叫作“中华吟诵”。并正式列入了教育部、国家语委的“十三五”工作规划、中华经典诵读工程, 每年都组织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p><p class="ql-block"> 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p><p class="ql-block"> 2015年,李克强总理两次对吟诵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教育部和文化部予以支持。</p><p class="ql-block"> 2016年吟诵被列入教育部国家语委“十三五”工作规划:“支持吟诵的抢救、研究和传承工作。”吟诵工作上升为国策。</p><p class="ql-block"> 2017年,教育部教材局支持首都师范大学为统编语文教材配备全套教学资源。</p><p class="ql-block"> 2018年,吟诵被正式成列入“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首都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专门负责“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p><p class="ql-block"> 2019年,吟诵进入统编语文教材和教学参考书。</p><p class="ql-block"> 2020年,国家语委中华“诵写讲”活动文件明确规定,所有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都可以使用吟诵辅助。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吟诵教学法专业委员会成立,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推出“中华经典吟诵”公益实验项目。</p><p class="ql-block"> 2020 年 5 月,在民政部正式备案的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吟诵教学法专业委员会成立,这是全国性吟诵教学法学术团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进行吟诵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经验推广,积极发展和普及普通话吟诵教学法,探索传统吟诵的教学作用,促进中小学古诗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我们古代的诗词文赋,经典蒙学,原来都是可以即兴歌唱的,这就是“吟诗”。古诗文都是这样“吟”着创作出来,“吟”着流传出去,“吟”着被一代代人学习。这种方式古代叫做“”读,所以,上学又叫“读书”,文人又叫“读书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把这种古诗文传统的读法,统称为“吟诵”。古诗文只有在吟诵中,才能展现它原有的美感,人们才能体会它原来的韵味,理解它完整的含义。当你听到吟诵声,才知道原来我们的古诗文是如此之美,也才会明白它为什么会历朝历代的古人爱恋、感动。这就是吟诵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在传统的吟诵中,通过声音的长短、高低、手势,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体会诗歌的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韵长的声律美,也为学习古诗词增添几许乐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篇小古文赞美了两位古人的友情和高雅的情操。前半部分的虚字和感叹语气词非常多。如“之”“而”“哉”“乎”等,吟诵时是拖长的,所以整体感觉舒缓、温柔,这正是两人心心相通、高洁从容的气象。</p><p class="ql-block"> 后半部分则几乎没有拖长的字,更多的是古代要读短的入声字。 如“伯”“绝”</p><p class="ql-block">“不”“复”“足”等,所以整体感觉快速、决绝,这正是痛失知音、孤独绝望的心情,两者的对比是理解这篇文章的关键。吟诵时也有高低之别。文气起伏,传达出了言外之意。</p> <p class="ql-block">  希望通过吟诵的方式,让山里的孩子爱上吟诵,爱上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传承中国的绝学,培养孩子寻根的意识。</p>

吟诵

中华

古诗文

教学法

经典

教育部

首都师范大学

国家语委

古诗词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