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古村落系列片|悠悠古道,寻梦磻村

山风

<p class="ql-block">文:山风</p><p class="ql-block">图:山风、心有阳光、玉兔</p> <p class="ql-block">山山有春秋,村村有故事。梦里的故乡总是魂牵梦绕。千年古村落磻村就是心尖上的一颗朱砂痣……上次绕高速公路转三圈未果,今日终于如愿见到真面目!</p> <p class="ql-block">磻村,是一个具有历史内涵的千年古村落。位于祁门县闪里镇坑口,磻村古名竹溪,又名竹源,一条清澈的文闪河从村前流过,两岸古木苍翠,山光树影,倒映水中,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一进村,一个特别的镜头吸引了我们这群外来人。磻村人依然保持着在河边洗衣的习惯。虽然大部分农家人有了洗衣机,但村妇们还是喜欢聚群在河边,一边洗衣一边说笑,互通家庭儿女,互聊孝敬老人,也说山村巨变。看河里流水潺潺,小鱼穿梭于水草之间,水面上一群野鸭子把头扎进水里洗澡,与岸边古树倒影垂构成了一恬静田园风光图。</p> <p class="ql-block">别急,在村口打个卡,给自己留个念想。</p> <p class="ql-block">过桥就见到了村头的水口,刻着“磻村”两个字大石头落入眼帘,一棵棵几百年的古树矗立村头,特别是那高大茂盛的三角枫更引人注目,寒风中万物瑟瑟发抖,而它却盛开着独有的花朵。探访过许多水口林,基本上是樟树,唯独这水口林有大量的三角枫,为什么?</p> <p class="ql-block">据《陈氏家谱》载:磻村陈氏于唐乾符年间(约公元880年)由江西浮梁盐仓岭,迁至贵池张田一带落户。但因多种原因未在当地扎根,经族老们商讨,回皖南一带遍访风水宝地。族人在经磻村时,见“山水幽幽,木石清奇”,便倒插三株槐树以测风水,但见三株槐树全部成活,遂决意在此定居,嗣后子孙繁衍,室弟日增,蔚成一村。三株槐树也被族人很好的保护起来形成村口风水林。后来族群商定,在村口风水林处,但凡族里出了文官便栽一株槐树,武官便修一级台阶。因村庄地处风水宝地,族人官员层出不穷,更有官员官至吏部侍郎时,当地已惯以 “九级十三槐” 来代替磻村了。族人都引以为豪,但这时族长感觉到“九级十三槐”不仅会带来荣誉,也会带来灾难。果不其然,因官场内斗,吏部尚书被陷害,要诛九族,族长左思右想,想到一条妙计,他召集族人连夜将代表荣誉的台阶全部拆除,槐树全部砍去,代之以枫树栽植于村口,从而保护了全族人的性命,使磻村陈氏得以继续繁衍生息,于是便形成了今日之磻村风水林。(选自陳建忠的《磻村水口林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沿着干净的古街道往村里走,白墙黛瓦,淡墨轻岚,旧时寻常巷陌间,孤藤残垣已惘然。</p> <p class="ql-block">与大多数古村落一样,旧屋被洋楼替代,留下的不是残破不堪,就是被改造成民宿。但这里的古戏台却被保留着。</p> <p class="ql-block">祁门多戏台。这些戏台不仅富地域特色,而且以“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被人称奇,既体现了中国民间古朴的建筑风格,又体现了古徽州的乡村文明与风土民俗。磻村就有两处颇有特色的古戏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敦典堂古戏台</p><p class="ql-block">敦典堂古戏台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位于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磻村组下首,座北朝南。为村中陈氏宗祠,整体建筑由门楼、戏台、廊庑、享堂、寝楼组成,总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戏台为可拆卸活动式戏台,以漆饰涂抹表面,柱身为黑色,隔扇、月梁等为朱色,含有外来文化的浓郁色彩。整个戏台布局紧凑、朴素、简洁而又趋于变化,灵活而又工整。这戏台与祠堂前进合为一体,不唱戏时是祠堂的通道,装上台板就是戏台,这种戏台被当地人称为“活动戏台”。</p> <p class="ql-block">嘉会堂古戏台,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嘉会堂古戏台位于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磻村组,座北朝南,三进三开间,现存前进古戏台及后进寝堂部分。古戏台部分通面阔10.3米,进深7.63米,总体建筑面积为505.05平方米。戏台柱除祠堂本身结构主柱外,另根据台面设置需要附加短柱支撑台板,为可拆活动式戏台,小巧玲珑。2012年实施嘉会堂古戏台整体修缮工程,现状保存较好。</p> <p class="ql-block">会源堂古戏台,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清代修缮过。2013年12月29日凌晨,这个古戏台遇火灾被烧掉。今已重建。</p> <p class="ql-block">厚重的历史文化总吸引人们去探访。瞧这口水井,千年前,古人就有防溺水安全措施:打水时,搬开几十斤重的石头盖;不用时盖上,既防垃圾坠入,又防小孩溺水事故发生。为古人的智慧点赞👍。</p> <p class="ql-block">一个特别的镜头闯入我的眼帘,一位老人坐在冬日暖阳里静静地读书,这与当下人人抱着手机过日子的大多人来讲显得多么不寻常!这静美的风景震撼我,只可远观不可近瞧,拉近镜头留个纪念后,悄然离去。</p> <p class="ql-block">绕村半日闲游,余味悠长,磻村十景无法细品,待来年阳春三月,再携友慢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