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国庆期间又回了趟故乡-南充。</p><p class="ql-block"> 每年都会回去,探望亲人,祭奠故人,走街串巷,逛店寻食,虽总是来去匆匆,但已成为了一种仪式,一年不回,便魂牵梦绕。</p><p class="ql-block"> 因为疫情,已经有近两年没回了。今年国庆,疫情缓解,终于又踏上了归乡之路......</p><p class="ql-block"> 这次回去,特别去了舅妈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南充丝二厂,后更名为“南充六合集团”。这是许多南充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地方。当时,这里的职工最多时达到了上万人,被称为亚洲最大的万人工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b> </p><p class="ql-block"> 南充丝二厂位于南充市高坪区。驱车通过新修的嘉陵江大桥,一路看见曾经就读的白塔中学在眼前一掠而过,遥远却亲切。曾经芦苇成林、沙石成滩的河岸已变成了一片片人工打造的景观;曾经的土石路已变成了宽敞的大路,两旁高楼林立,绿树成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新修的南充嘉陵江大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一掠而过的南充白塔中学</span></p> <p class="ql-block"> 走进丝二厂的大门,也就走进了逝去的旧时光。宽敞而空旷的厂区寂静无声,偶尔有零零散散的几个游人经过,才让这里有了一些生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原南充丝二厂</span></p> <p class="ql-block"> 正是秋天,阳光下成片的银杏树已露出许多金黄,地上也薄薄的铺上了一层黄黄绿绿的落叶。那些青砖灰瓦的煮茧车间、立缫车间、复摇车间静静伫立其间,默默展示着曾经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逝去的旧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 时光流逝,曾经的辉煌都已归于寂静。</p><p class="ql-block"> 现在,这里已成了旅游观光区。沿着新修的观光小火车的铁轨慢慢在厂房间行走,偶尔会有熟悉的蚕茧味在空中飘过,让人倍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二)</b></p><p class="ql-block"> 曾经的南充被称为“果城”和“绸都”。南充的“广柑”皮薄肉厚,甘甜多汁。小时候,每次生病,最高的待遇就是妈妈将广柑汁挤到杯子里,加一点白糖和开水,一杯喝下去,感觉病就立刻好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南充更是和蚕、茧、丝、绸密不可分。儿时的印象,身边的人和事一半都和蚕、茧、丝、绸有关。当时的南充绸厂、丝二厂、丝三厂、蚕种场、丝绸公司等,都是炙手可热,让人羡慕的单位。</p> <p class="ql-block"> 因为妈妈大学读的蚕桑专业,让我们从小就和蚕桑结下了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家就在妈妈工作的地方-四川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那是一个古香古色,生机勃勃的乐园。</p><p class="ql-block"> 所里有桑园、农田、花园、住房,还有缫丝房,防空洞,篮球场,特别是那五座青砖灰瓦红门窗的三层养蚕房,更是给儿时的记忆增加了养蚕带来的欢乐。</p><p class="ql-block"> 每到养蚕季,五座蚕房里昼夜都是灯火通明。因养蚕环境对消毒的要求特别严格,我们很难进入,只是那些从木格窗户透出的来来去去的身影,让我们时刻感受到养蚕房里的繁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原来五座古香古色的养蚕楼如今只剩下这小小的一角</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三)</b></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个环境,养蚕,就成了我们儿时最快乐的事情之一。</p><p class="ql-block"> 养蚕的季节里,所里几乎家家户户的小朋友都会养蚕。大人们总会带回来一些黑黑的、小小的,像蚂蚁一样的蚕宝宝放在家里的蚕簸里。于是,我们每天都会采摘新鲜的桑叶回来喂养,看着小小的幼蚕将嫩绿的桑叶一点点咬成缺口,最后只剩下空空的叶脉。宁静的夜晚,总能清晰的听到蚕吃桑叶的沙沙声。</p><p class="ql-block"> 然后,看到黑黑的幼蚕变成了白白的小蚕,再变成胖胖的成蚕;看到又胖又亮的蚕一点点吐出细细的蚕丝作茧自缚,再看到椭圆的白色蚕茧的顶端漏出一个小洞破茧成蝶!</p> <p class="ql-block"> 那时,桑树上红得发黑的桑葚是最喜欢的水果;或油炸或煎炒的蚕蛹是最美味的零食;用蚕茧作出的白白的茧花是最漂亮的装饰;用蚕沙(蚕的屎蛋蛋)做成的枕头、用蚕丝做成的被子是最舒服且健康的床上用品;还有穿的衣服,戴的围巾,用的手帕,洗澡的泡茧水,身边的一切好像都与蚕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看望已九十岁的老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四) </b> </p><p class="ql-block"> 1990年8月,南充举办了首届“中国·四川·南充丝绸节”,来自包括港、澳、台地区,还有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在内的中外客商云集“丝绸大世界”商城,带来了各种精美的丝绸制品,同时还有灯展、影展、书画展、文体活动、焰花晚会等。两年一届的“南充丝绸节”让这个“绸都”变成了一个关于丝绸的欢乐海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偶遇儿时小伙伴</span></p> <p class="ql-block"> 只是,在连续举办了五届后,因丝绸行业的不景气,丝绸节很快淡出了历史舞台,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曾经满是丝绸商品的“丝绸大世界”商城,也变成了家具林立的家具城。</p><p class="ql-block"> 热闹的丝绸节没了,四周的绸厂、丝厂没了,曾经带给我们那么多欢乐和美好的蚕研所,也缩减成了一个小小的院子,那些古香古色的美丽建筑都已消逝不见,只留下了记忆中那小小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在绸厂工作的外公送的丝巾</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1, 1, 1);">(五)</b></p><p class="ql-block"> 离开故乡多年,他乡慢慢变成了故乡,只是,故乡的一切都无法替代,而寻找丝绸,也成了我们回乡的必修课之一。</p><p class="ql-block"> 每次回去,我们都会固定去那几家丝绸专卖店,买上几件丝绸制品,或衣服,或丝巾......</p><p class="ql-block"> 后来,这些丝绸专卖店越来越少,今年回去,那家经营了几十年的丝绸商场还在,只是,里面的丝绸制品只占了其中的小部分,并且,全部变成了杭州丝绸,而南充丝绸,已成了“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古诗,更成了那些丝丝滑滑,柔柔软软,缠缠绵绵、悠悠长长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