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为父母和女儿、儿媳及孙女曾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秦皇岛旅游照片)</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大多数老年人都有爱唠叨毛病。我母亲靑年和中年时期说话干脆利落,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度,一言九鼎,在家庭和社会上享有一定话语权。随着年龄增加,渐渐地说话多了起来,有时说起来没完没了,有时说话重复,婆婆妈妈,絮絮叨叨。我如今再有三年也是七十岁的人了,自己感觉话也慢慢多了起来。最近翻阅了这方面一些书籍资料,老年人唠叨是老年人排除孤独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倾诉郁闷的一个手段。从心理学、人体健康生理学方面讲,人都需经常接受丰富的环境刺激。而多数老年己经离开工作岗位或劳动岗位,原来从事工作或劳动中所获得的刺激不复存在,只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日常“小事”上来,特别是曾经从事过领导岗位的一些人,最容易产生回归心理,热衷于回首往事,感慨万干……。不少学者和专家认为,从心理学和生理学上看,老年人的大脑程度不同地萎缩和血管硬化,控制能力减退,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讲话和情绪,语言缺乏逻辑,主次不分。记忆力减退和思维偏执也是爱唠叨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人常对自己眼前的事情忘记迅速,甚至下午连中午吃什么饭也记不起来了,做梦也是过去进行时,对过去经过的事记忆犹新,说起来津津有味,变得喋喋不休,还可以举出许多老化现象例子。由此可见,唠叨是老年人在老化过程中生理现象,作为老年人自身应积极向心理和生理改变进行挑战,努力拓展自己生活兴趣,尽力控制和克服过于唠叨的“毛病”。而晚辈要正确理解,多加宽待,尽力消除因唠叨带来的家庭予盾,让老年人生活在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关于对老年人唠叨问题,社会上认识不同,褒贬不一。母亲的唠叨,里边包含着对子女们的深情厚意,虽然晚年唠唠叨叨,但是无私的,是真挚的。母亲的唠叨,伴我们走过难忘岁月。母亲的唠叨是对人的关心和爱护,字字是感情的结晶,句句是母爱的体现。母亲是一名普通家庭妇女,由于家庭局限性,唠叨的尽是生活方面的事,孩子们衣食住行、身体状况、学习状况、婚姻状况、生育状况……都在关心范围。嘘寒问暖,细致入微,面面俱到,各家情况心里掌握的清清楚楚,甚至连子女、孙辈、外孙辈、重孙辈孩子们的姓名、年令、生日记得十分准确,实属不易,是家族中的“活化字典”。小小话语,大片苦心,无有唠叨,无有母亲。母亲的唠叨不仅仅体现在碎碎小小事情关心上,她在大事上更显得聪明和唠叨。母爱的唠叨有时是出于一种焦虑,常常为对家庭和亲友范围内某些不良状态或结局所担忧与焦虑,希望通过劝说改变现状。早年母亲对我大姨家庭困难担忧,采用多种方法给予接济和扶持,看着生活一天天好起来而不再唠叨。早年母亲对自己最小弟弟娶媳妇找工作而焦虑,后来考入大学有了出息而不再唠叨。我弟弟参军守疆多年两地分居母亲为此担忧,随着弟弟转业地方安置工作而不再唠叨。母亲曾为妹妹家人多生活压力大而担忧。”天有不测风云”,晚年母亲家里最不放心的是我,先是儿媳患上了白血病,碾转于北京、香港、大连等多地治疗,原本不想告诉老人病情,生怕老人担心受惊,不料老人获悉在医院化疗,脑子反应过来是赖病,为此担忧起来,经常打电话询问治疗情况,并叮嘱我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不能放弃治疗,哪怕砸锅卖铁,不留遗撼。媳妇经过近四年多时间多处求医奔波,医治无效病故。母亲又为我单身生活而担忧,成天念念叨叨,每天不说三次也得说五次,我总是回答“慢慢来吧”,母亲见状,又动员“全家力量”,并下令按传统习惯在媳妇周年之后招上新伴,还语重心长地说:“你的事交待不了,妈死也闭不上眼晴”。顿时说得我掉下了眼泪,难道这仅仅是唠叨吗?这是母亲对自己儿子最亲切的呼唤!母亲是个常病人,晚年原发性支气管哮喘好多了,打针输液也少多了,母亲加病和病故是为我的过度担忧和焦虑分不开的。艳红曾和我母亲、妹妹和老伴她们是“佛友”,交往多年,关系甚好,母亲晚年艳红经常到家里看望。老人有爱睡热炕生活习惯,前几年艳红母亲去世后,把剩余生火柴不愿意给别人而全部给了老人,我记得有个词叫“雪中送炭”,开玩笑说这算是“雪中送柴”吧!平素时还在生活起居上照顾老人,老人十分感动,逢人便夸“艳红是个好娃娃”。去年冬天,我和儿媳、孙子在母亲家吃饭,母亲突如其来,对着孙媳她们突然冒出一句话:“你娶上艳红吧”,闹得我满脸通红,不知怎样回答是好。后来这件事传开了,大凡认识的人都赞成。之后经韩姨介绍,开始有了一些交往和了解。母亲加病和住院期间,由于人手少忙不过来,艳红隔三岔五过来帮忙,端屎接尿,服侍周到,母亲满意了,心更急了,唠叨更多了,每天至少问我好几次,问艳红好几次,反正心里不踏实。母亲灵感自己生命“倒计时”,为了赢得和争取落实时间,不知什么时候学会了用手机视频方法,一有时间打电话和艳红视频唠叨唠叨。病危期间,把我叫到跟前,眼里泪汪汪地说:“你不答应这桩事,妈死了手也伸不展,死也不放心”,我经过周密考虑,接受了老人意愿,当着众多人面表示尊重老人意见,老人乐了!紧紧抓住我的手不肯放开;老人走了,她放心地走了,慈祥地走了,象睡着了似的,佛友们很多看见老人还跷着“二郎腿”哩,我们从此后再也听不到母亲唠叨的声音了。漫漫人生路,令人铭记的东西并不是很多,回忆中的一桩桩一幕幕,总是少不了母亲的唠叨。</p> <p class="ql-block">(图为母亲部分照片和跷着二郎腿时的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