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召,北召(已修订)

兰崖偶鹤

元旦期间,跟随友人,到牛店镇北召村进行旅游资源调研。 <br> 北召行政村位于新密市西部,牛店镇的北部,洧水支流绥水河东岸。相传,牛店旧有东、西、南、北四大召的村镇,现均不存,唯余北召。其他三召都在哪?为什么消失了呢?<br> 据新密市民协副主席马建敏、青屏诗社王秀杰、新密市黄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郑国顺等人考证,“东召”为下香峪寺,在高村村;“西召”为助泉寺,“南召”为莲花寺,在牛店西老马沟村。 <p class="ql-block"> “召”字有多种含义,其中一个含义是寺庙,郑先生考证:蒙古、藏语称寺庙、政府机构为“召”,比喻意水草丰茂,受人尊敬的地方,多用于地名。</p><p class="ql-block"> 蒙古人入主中原,是在元朝。史载至元二十五年(1288),元改南京路为汴京路,领五州,密县属于郑州。至正二年(1342),密县改称密云县,属钧州。同年,在县西建报恩寺。至正十五年(1355),在县西建助泉寺。到明朝洪武元年(1368),又改密云县为密县,属开封府钧州。<br></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四召中的三召都消失了呢?王秀杰先生多方调查,得知另一段史实:明清之前,四召经济发达,人烟阜盛。明末崇贞年间,民不聊生,揭竿而起。登封唐庄人李际遇起事后 ,曾在四召练兵。李际遇兵败汜水,四召也遇到官兵清剿,东召、西召、南召灭亡沉沦。而今北召舞狮队威名显赫,其尚武传统可谓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  村中的千年古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华严寺,其创建时间显然要早于东、西、南、北召。<br></p> 北召村为旧时集镇建筑格局。人员辐辏,集中在前街、中街、后街三条东西大街两侧。街道宽敞,比密县老城县衙前的主街还要宽些。足见当年繁华景象。我是路盲,没记住三道街中主要建筑的位置,故含混带过。<div>  北召是个彰显时代变迁的乡村。有粉白墙朱门楼的敞亮新居,也有数百年屹立不倒的土坯房。新房大门宽敞能行汽车,旧居低矮,随时有碰头之虞。初看北召,一首老歌盘旋心头----《我的故乡并不美》。寒冬中的北召,如同一位壮硕健美的乡村大妞:对襟花袄大腰裤,手拿一只最新款的华为P50 Pocket 4G手机,跳着广场舞《最炫民族风》,还没有真正跟上时代的节拍。</div> <p class="ql-block">  公路宽敞,在村东依村而过。东连宝泉,南通武村。街上除民居外,唯见农商银行与蔡氏祠堂,可能与我们行进线路有关,并没见到大型商超、集市。</p><p class="ql-block"> 文化广场在村西,绥水东岸。河上有桥,桥下无水,干涸河道中的水车显得格外突兀,与歌词格外应景。</p><p class="ql-block"> 歌词云:</p><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乡并不美</p><p class="ql-block"> 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p><p class="ql-block"> 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p><p class="ql-block">  依恋在小村周围。”</p> <div>  村中老房子很多,建筑风格相似。墙的上部为土坯,下部就地取材,用山石砌成,中间用青砖隔断。上覆青灰瓦顶。村中老人称,这种砖混建筑叫“砖砌池子”。像这种外为砖石、内衬土坯的房子,叫里生外熟。多数房屋都是砖、石打底,上部为土坯墙。</div><div> 房子前面,门两旁的小龛,有一尺见方,上圆下方,深10公分左右,叫老天爷圪台。左为上,敬奉老天爷。右侧供奉门神与土地。而在华严寺大殿的墙上,东西山墙均有佛龛,高二尺余,内置佛像。 </div> 房山上六角形通风孔,称为“六方券”,方言读“陆方券”。 这间是东箱房,房后是乡村小路。房坡前长后短,称为“道士帽房”。院中是乡亲们小菜园,长着些白菜、蒜苗、菠菜之类青菜。<div> 歌云:<br>“一片贫脊的土地上,<br> 收获着微薄的希望。<br> 住了一年又一年,<br>  生活了一辈又一辈。”<br></div> 墙基视家中贫富而异。少数用切割整齐、大小匀称的方石块, 多数都是采来山上原石,细心砌建而成。看到墙中一块块像是密玉的巨石,居然产生了坏想法:好想扣下一块带走哦。 老人与故居。<div>  一年到头了,门上对联仍是鲜亮艳红,足见残旧的大门内,还有人在此安居。<div><div>  歌词很是形象:<br></div> “忙不完的黄土地,<br> 喝不干的苦井水,<br> 男人为你累弯了腰,<br> 女人也为你锁愁眉。<br> 离不了的矮草房,<br> 养活了人的苦井水,<br> 住了一年又一年,<br> 生活了一辈又一辈......”</div></div> 时代印记。<div>  半个世纪前的标语依稀可见:“牢记阶级苦,不忘血泪仇”、“艰苦奋斗”。农家大门,高大宽敞,可供小汽车出入。门楼上的“天赐百福”“家和万事兴”的匾额,洋溢着浓重的农耕气息。而街头一张不伦不类的“求婚启示”,则让人怎么也笑不出声。</div> <div>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永,永则强! </div> 乡村正在发生蝶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已经落户北召。农家的影壁墙画出新农民的心声:金桥银路幸福家。既要金山银山,还要绿水青山。<div><div> 歌云:<br> “故乡故乡,亲不够的故乡土,<br> 恋不够的家乡水。<br> 我要用真情和汗水,<br> 把你变成地也肥呀,水也美呀,<br> 地也肥呀,水也美呀,<br>   地肥水美!”<br></div></div> <p class="ql-block">  蔡氏祠堂。</p><p class="ql-block"> 村民绝大多数姓蔡,个别外姓,也是蔡家的姻亲。蔡氏祠堂位于街中间。 这里还是密县第四区区政府所在在地,密县北召中心乡旧址。</p><p class="ql-block">  北召村内,蔡氏为大姓。历史名人蔡良瑞,为清乾隆元年丙辰科(1736)举人,官至广东兴宁知县。蔡氏祠堂兴建时间无考,房檀上有字“大清光绪二十一年岁次乙未季春”等字,这大概是重修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蔡氏祠堂座北朝南,临街而建,是处大四合院,极为气派。门楼雕绘绚丽,内有照壁,绕过照壁,是正房,东西为厢房。解放后,除短时期作政府办公之用外,一直是小学教室。祠堂内饰尽毁,但主体建设及门楼保存尚好。</p> 千年古刹华严寺。<div>  华严寺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寺座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佛殿等建筑。大雄宝殿前东配殿为伽蓝殿,西配殿为六祖殿,天王殿西有火神殿。 兴盛时,寺院有官地数百亩。寺西北和尚沟,可能是历代高僧墓塔所在地。现存建筑50余间,2万多平方米,以明清古建筑居多。</div><div> 清顺治十六年(1659)《密县志》记载:“华岩寺,在西召保北召村。”据明弘治十一年(1498)《重修华严禅寺碑记》可知,县志误写了寺名。康熙三十四年(1695)《密县志》考证为:华岩寺,县西北三十里北召村。隋开皇二年建。”</div><div> 华严寺名源于华严经,即被誉为“经中之王”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在东晋初传入中国,并被翻译成中文。华严宗形成于唐朝,以龙树菩萨为初祖,信众颇多。明弘治十一年(1498),华严寺迎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重修,并更寺名为“华严禅寺”,寺内还修建了“六祖殿”,刻碑为记,并由少林寺主持性澄篆额。可知明朝后,寺内华严宗与禅宗兼修,禅宗成为佛教主流。之后,曾多次重修。解放后,寺僧离散,寺院成为学校,佛事活动中止。2001年后,村民与居士逐渐恢复了佛事活动。</div><div> 至今,在华严寺附近,每年还有四个大型有宗教色彩的古庙会。农历正月二十五为火神会,四月初八为佛诞日古会,七月十五为诸佛欢喜日古会,腊月初八为佛成道日古会。</div><div> 中午时分,僧人正在进餐。猫犬们闲适地在阳光下踱步,增添了古寺的清幽与宁静。</div> 火神殿位于天王殿西侧,有大殿三间,殿前有双卷棚,头道卷棚面阔三间。山墙内外,约1米高的土黄色印记,就是2021年“720”洪灾的痕迹。<div>  华严寺东北一千米处,有座尼姑庵,村民称为“姑姑庵”、“姑子庙”。庙西侧一株高大的皂角树,孑然而立,树下皂荚遍地,颇显荒凉。年长村民说:从未见过庙中有尼僧。想来是荒废日久。</div> 玉仙圣母祠。<div>  在新密西部的牛店镇、伏羲山风景管理委员会辖区,以及荥阳市、登封市 、巩义市、禹州市境内,至今均有玉仙圣母崇拜,玉仙庙、玉仙圣母祠遍及全境,及至有玉仙河、玉仙山等地名。玉仙圣母的传说比比皆是,与女娲传说、嫘祖传说、娘娘传说均有相似相通之处:采天蚕,缫丝制衣,教人纺织,教嫘祖植桑养蚕,指点迷津,解救苦厄,送子送女等。<div>  在这里的民间信仰中,玉仙圣母的传说非常独特,不同于佛、道、火神、山神、土地,信众也极多,古庙会规模也极大。</div></div> 乡村手工艺人是能人、精英,是维持乡村运营不可或缺的要素。 <div>  在乡村,药铺和铁匠铺是最来钱的行当。俗话说:“开过药铺打过铁,做啥生意都不热。”现在的乡村医生,多数是中西医结合的全科医生,鲜少纯粹的中医了,百子柜也多闲置。而铁匠的生意,多数被工业品替代,在乡村市场上,仍有他们一席之地,只是风光不再。</div><div><div> 过去老行当还有:磨剪子、戗菜刀,编筐、窝篓、星秤,钉锅锢露锅,锻磨、油匠、染匠、漆匠,当然 还有吹唢呐和抬轿人,只是多数村庄已无官轿。在中式婚礼中,也有少数人家用花轿接亲。花轿的观赏价值远远大于其实用价值。</div><div> 传统的女红厨艺,只有乡村中老年女性技艺尚存。酒店掌厨的,多是男师傅。而女红,在乡村,能拿得起动针、登得动缝纫机的,也已经寥若晨星。衣服鞋袜是买的,穿不旧,不时兴了就撂了,哪里还需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生儿育女,做奶奶的做姥姥的,也多是找制衣行,单独去买婴幼儿服装。至于扎花(刺绣)、剪纸,基本是找不到传人了。 </div><div> 北召的食品模具雕刻,在周围颇有名气。图中是两位模具师傅和他们的根艺毛坯。 </div></div> 乡村的灵魂,是纯朴民风与根深蒂固的年节礼俗。<div><div>  热闹当数元宵节:舞狮子、跑旱船、挑经担、玩竹马、耍大头,看灯展,猜谜语,吃花馍,喝茶面糊涂等。</div><div> 说健康,还看端午节:吃粽子,插艾,缝香包,系五彩绳,戴兜肚、制蛤蟆墨等。</div><div> 论亲情,乡民最重人情往来:花轿迎亲、闰月送雁,六月送扇,还有长寿面,离娘肉等等。</div><div> 最吉祥,还数过年: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启动过年模式:年来到,年来到,闺女要头花儿,小子要鞭炮。 </div><div> 怎样才能在不破坏传统习俗的同时,让旅游也融入其中呢?</div></div> 走出村庄,看到麦田,也看到了希望。<div>  城市人分不清麦苗与韭菜,农村人呢?对农事了解吗?如今政通人和,国富民丰,“麦盖三层被,小孩儿搂着蒸馍睡”的喜悦,还能体会到吗?“麦收八十三场雨”,是真的吗?<div>  “清明秫秫(高粱)谷雨花,立夏前后种芝麻。”节令农俗,你知道多少?<br></div><div> “天河南北,小孩儿不跟娘睡。”你知道为什么吗?</div><div> “吃馍喝凉水,瘦成干棒棰。”你敢这样减肥吗?</div><div> 你知道屠呦呦提取出青蒿素的青蒿是哪种植物吗?</div><div> 你知道布谷鸟什么样子吗?</div><div> 你知道山上最好看的野花叫什么?你知道村头最高的那棵树叫什么?你知道布谷什么开始叫?你知道蚯蚓什么时候钻出地面?</div><div> ......</div><div> 北召,努力哦!</div></div> 中国的元旦,历来指的是正月初一,取“初始之日”的意思。现代意义的元旦,始于1912年的1月1日,是公历的第一天。2007年,元旦列入中国法定假日。<div>  元旦伊始开门红。元旦假日,朋友们已经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行程。感慨之余,谨撰此文,以作纪念,并祝福朋友们的事业如上山虎,勇往直前;如下山虎,所向披靡。也祝福北召的父老乡亲们,在和谐安康的富民大道上,虎虎生威,幸福绵长!</div> <div>  </div><div><br></div><br><br><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