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走来,我们一直都在

王CH艳

<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20日(记得那是防城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晚上23时31分,正在哄女儿睡觉的我突然接到领导的电话,这个时期这个时间看到领导来电,没接听我心里就明白肯定有突发情况发生,果然一接听就接到领导安排:现在马上过医院做一个简单的个人防护培训,要去江平,要监督好我们一百个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记得我只回复了嗯、好、好…我知道。接完电话后的5分钟我来到医院门诊大厅一楼,已经聚集了很多人,他们都是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帽子,宛如一群白衣战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00个护理人员,加带队的许部长、卢副还有我,一共103人,分成10个小组。接下来就是点名和领物资,期间听到有人小声问:明天得回来了吗?“应该可以吧”“不知道”“能不能去买瓶水”“算了,小卖部关门了,不喝那么多水尿多,穿防护服没办法…”各种声音掺杂一起,有人回答也没有回答。大概30分钟过后大巴车到了,我们分别上了3辆车,在车上我们问队员,大家准备好了吗?大家都齐声回答:准备好了。但是在我心里一切好像都准备就绪,一切又似乎那么仓促而不知所措,作为院感人我知道必行必定挑战与风险并存。</p> <p class="ql-block"> 21日,凌晨1点左右我们到了横江边境检查站,发现所有的路口都拉上了路障栏,两名工作人员说没有指挥部通知所有车辆不得放行,于是我们请示了指挥部领导,经过简单的沟通后,工作人员放行了,我们103人成了第一批进驻江平的医疗队,车辆驶过检查站的时候,站岗的三个兵哥哥突然朝着我们敬礼,这一刻内心很复杂…</p> <p class="ql-block">  凌晨1点半左右,我们到江平镇政府跟其他医疗队汇合,经过简单的分工,我们医院分成3个大组,分别负责江平镇长山、榕树头、万尾、巫头、谭吉、那漏、思勒、横隘八个村的核酸采样任务。</p><p class="ql-block"> 凌晨02:20各队出发,我的这一组一共41人又分成3个小组,分别前往那漏、思勒、横隘3个点,我的任务是看场地布点、找穿脱区域。简单的交代后,跟队到了横隘村,因为是第一次大型核酸采样,很多工作还没有准备好,群众的信息要手工登记所以进度比较慢,直到21日中午13时左右我们三个点才完成全部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做简单的休整后,我们接到通知与另一组队员共65人前往东兴市政府广场待命。晚餐后我们接到了任务通知,一组10人前往北投广场支援,剩下的55人,两两组合,分成25组,在东兴市政府广场替换其他医疗队,这一接替一接就是到22日凌晨2:00,因为从出发到结束,我们都没来得及安排住宿,白天只能在车上或是草地上小憩,所以队员们都比较疲惫,中途中有几个因为身体不适提前换下休息,因为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面屏,说话得提高音量才能听到,好几个队员包括我声音都哑了,看着大家疲惫不堪的身影,那一刻心里很不忍…</p><p class="ql-block"> 还好我们安全的完成了当天的任务。领导给我们安排了住宿,经过一路辗转,03:40分历时27小时不眠不休之后我们终于看见床,可以洗洗睡啦,那一刻,大家都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  22日,我们都在酒店修整,也就是这一天我制定了我们医院《东兴核酸采样队感染防控措施要求》和《东兴核酸采样感控小组工作制度》,成立了以各酒店为单位的感染防控小组,也建立了感染防控微信群,明确了各组职责,制定了大型核酸采样的感染防控措施,因为都是手机编辑而且有些仓促,总感觉内容还有很多欠缺。</p> <p class="ql-block">  23日,我们和同一酒店的也是第一批出发的队员再次组合成一队,共68人,接到要前往万尾村采样的通知,(也是因为这一次组合,68个人的战队一直走到今天)。</p><p class="ql-block"> 从每天的疫情通报里知道,大部分确诊病例都是在万尾村,处于谨慎,在车上领队交代大家,我们今天要前往高风险区,大家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我也给大家再次口述强调了医用防护口罩的穿戴摘脱流程,嘱咐大家做好防护,有什么问题不要慌,可以找我,这一刻我觉得自己能做的也许就只有这些。</p> <p class="ql-block">  24日,我们要去的是江平镇江龙村,68个人分两个组,我们一行34人去江龙村哈亭,也就是第一例病例的村落,从发现确诊病例开始,这个村就处于封控区,我们要穿好防护服才能下点,因为进村的路很窄,大巴车开不进去,所以只能小汽车分批送我们进村。经过几个小时的工作,我们结束时已经是晚上约9时左右,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和各种防控措施要求,我们不能在村里设防护用品脱卸区,只能在村外,因为采样后的防护服属于污染物品,我们不能再让小汽车送我们出村,经过大家讨论后决定,大家步行2公里出村,作为院感人我知道这个决定有不合适的地方,但是眼下真的没有别的办法。因为是晚上村里路灯并不是很亮,我们打着手机灯照路,那一刻很累,但是似乎路也并不算远…</p> <p class="ql-block">  25-26日,我们没有接到采样任务,而是在边休整边整理物资,我则在这两天联系了东兴市人民医院,解决了我们采样队工作服洗涤消毒的事情,在此,真的很感谢他们在自己已经很忙的时候还愿意帮助我们,为了我们加班加点,那一刻心里很是感激…</p> <p class="ql-block">  27日,我们接到任务是前往东兴松柏中学,5:30集中,6:00集中出发,这一天我们共26人,要完成9000余人的采样量。因为对接领导和村委的得力相助,我们工作效率很高,下午16时左右,结束了当天全部的工作,对接领导和村民给我们很大的肯定,说我们很专业,效率高,大家虽然辛苦,但是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  28日,这一天我们68人组合队,当天6:30再次出发万尾村。这一次,我们没有在出发时时或者在路上强调个人防护,因为彼此心里都明白,并且相信大家能够做好。也是在这一天,经过全队的讨论决定,领队跟医院带队领导申请,我们68人组申请包干万尾村接下来的核酸采样任务,因为村委的工作人员是相对固定的,经过默契的配合,他们也提出希望医疗队固定的想法,这样大家熟门熟路工作效率更高。晚上领导回复我们,指挥部同意了我们的申请,听到消息,大家都很开心。那一刻,对于万尾村大家不再惧怕,更多的熟悉和亲切…</p> <p class="ql-block">  29日,我们如愿再次出发万尾村,当天中午12时我们高效的完成了任务,想着今天终于可以早点收工。</p><p class="ql-block"> 也许美好的故事都需要有插曲才精彩,吃完午饭,大家没有等来接我们的车,而且接到了领导说暂时不能离开万尾,要原地等待的通知。大家心里都很忐忑,但是没有人敢问原因。中午到下午再到晚上21:00左右,领队明确告诉大家,万尾村属于封控区,我们都不能回去东兴,要在这里住宿。</p><p class="ql-block"> 在等待的时候,我再次修改了《东兴核酸采样队感染防控措施要求》,并制定了《东兴核酸采样队感染防控方案》,更加细化了核酸采样的防控要求,希望这样能给大家提供更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也是在那时候,我们一起在万尾管委会的博物馆里唱响了《我和我的祖国》,正如歌里唱的一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我们更应该一起加油。也在那一刻,我们为身为华夏的一份子而倍感骄傲。</p> <p class="ql-block">  30日,凌晨领导给我们安排好了住宿,是离海边很近的两栋海景酒店,环境设施都挺好的,在这个物资相对缺乏,隔离酒店紧张的万尾村,能安排那么好的酒店给我们住宿,真的很感谢领导和当地村委干部。因为没有带行李,也比较晚到酒店之后,大家只能和衣而睡,但是并没有人都怨言。</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志愿者打包了原来酒店的行李给我们送来啦,大大小小的物品基本上都帮打包,并且按房号做好标识,看到这些,除了感激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很多人在疫情期间都说歌颂医务人员,其实我想说的是医务人员固然辛苦,但是还有很多各行各业的兄弟姐妹,他们也同样付出很多,而我们医务人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那句话说得很好:不是所有的英雄都站在光里…在我心里,大家都是好样的!</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从28日到今天(2022年1月6日)我们每天都按着25个组各自的分工,负责完成各项任务,一切都那么默契而又井然有序,每天零新增的消息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封控区的万尾村显得格外的安静,所有的店铺都关门了,街上来回的只有工作人员和公务车辆,收工回来,我们经常开玩笑说现在整条街,万尾村都是我们的…当然这只是玩笑。我们始终坚信,在强大的祖国及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终将战胜疫情,恢复这个海边小城昔日的热闹,万尾村终将回到车水马龙,热闹喧嚣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院感人,我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在这18天里,我先后制定修改了3份感染防控相关措施及方案,开展小范围的培训,通过不同方式发布了20余项通知及注意事项,在工作范围内督察感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力所能及回复大家提出的关于感控的疑问。每天都关注医务人员核酸检查的结果,说实话,有时候真的是有点害怕的。记得在松柏中学,对接的领导问,王医生你是哪个科的,回答我是感染控制科的。是的,因为各种各种的原因,我从一名临床医学转行到了很多人不愿意做的院感科,目前为止已经6年有余。从2020年新冠疫情至今,院感人逐渐被社会认可与肯定,感染防控不再仅仅局限在医院范围内,每一个院感人身上背负的责任与工作量也随之而来,有好评也有差评。一路走来,受过委屈,曾经抱怨,也有过彷徨,我不知道在院感这条路上,还能坚持走多久,只能说,只要做这份工就会努力做好,至少“疫”路走来,我们一直都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