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冬,最后一次外出拍摄,是虢镇交流会。 <div> 西北地区的交流会都会请戏班子搭台唱戏,理所当然是古老的秦腔了!改革开放使得社会快速发展,不同传媒的辐射,在城市剧院里很难看到戏剧的身影,只有在农闲时的庙会上、或是农村办的红白事场合才能听到秦腔的吼声。</div><div> 庙会上看秦腔的基本是在家闲着的老人,在这里可以看到全本的大戏,所以老戏迷都看的很认真,也很过瘾。</div><div> 我们这次主要拍摄后台演员化妆、活动情况,通过后台拍摄,看到了秦腔演员的艰辛和坚持。他们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要连续演三场,看到演员每人 中午一碗面条,有的还要带着孩子一起奔波,此情此景催人感动。是为生活而坚持、或是喜爱秦腔而坚守,我想二者 皆有吧!</div><div> 看看执着的老戏迷,再看看艰辛延续秦腔的一丝丝命脉的演员,他们面对城市高档舒适的影城和各种演唱会,中国最古老的戏剧--秦腔的舞台在哪里?秦人的文化怎么传承?</div><div> 虽然我只能拍下他们生活的一点点,但也是秦腔在这个巨变时代的现实记录。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和规模不断扩张,我想,传承了两千多年的秦腔还能否、什么时候再走进剧院,让老戏迷们坐在舒适的剧院里听秦腔?<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