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亲历新疆罗布泊核爆炸试验

wmy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于1980年1月光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军部队隶属新疆乌鲁木齐军区直属队(装甲兵第十独立坦克团),部队驻地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新兵训练结束我被分配到特务连警卫排,日后做团首长通讯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零年九月接命令;命令我随部队首长到南疆马兰基地(罗布泊试验场)参加我国第16次大气核试验,很荣幸,能参加国防重大任务“两弹一星”氢弹试验,是多么的光荣,如今回忆起心情都是无比的激动。九月某天我们由乌鲁木齐出发,军委装甲兵部首长、科研人员、技术军人他们乘军列由北京出发到吐鲁番(大河沿)火车站下车,带车辆装备与我们在托克逊兵站会合。马兰距离乌鲁木齐大约360多公里。我们离开托克逊到了一个叫白杨沟的地方,此地是天山北麓一个风口,大风刮起的沙子经常把公路掩埋,公路上随时有部队铲车不停清理掩埋的路段。过了天山就是南疆,记忆中走天山的一条路叫干沟,是通往南疆的咽喉之路,路况很差,车在沟道河床上行走,翻过干沟我们的北京吉普车帆布篷上已是厚厚的一层尘土,马兰位于库尔勒市和硕县境内的乌什塔拉乡,我们按计划到了与马兰紧紧相拥的乌什塔拉小镇,因为马兰基地紧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的罗布泊,因此也叫罗布泊核试验场,是我国最早的、也是唯一的核试验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杨沟</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天山干沟</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天山干沟</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于当天下午到马兰基地,马兰的名字便走进了我们的视野,第一感觉就是这里充满了绿色,一条笔直而宽阔的柏油马路横贯基地,路两边的白杨树,棵棵挺拔而高大。安排我们住第一招待所,大院很幽静,翠绿的垂柳,洁净明亮的窗几,建筑色调低调而神秘。印象很深是院中喷泉像欧式风格,室内是木地板,走在上边好有舞台上感觉,咚咚的声音,服务人员大多是女兵,朝气蓬勃,青春年华的年龄,对女兵格外感到亲切。后来在网上找到了一张80年代战士在招待所留念照片,又看到了记忆中的熟悉景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兰基地。</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后的马兰一号路</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后的第一招待所</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兰是共和国的首座核试验基地,施建于1959年,因当地盛开一种名叫“马兰”的紫色花,生命力忒强,风吹雨打都不怕,在基地首任司令员张蕴钰的提议下,总参将核试验基地命名为“马兰基地”。象征着参加核试验人员、研究人员及建设者隐姓埋名在新疆戈壁滩自然条件恶劣下艰苦奋斗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马兰基地首任司令员张蕴钰将军</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沙漠中的马兰花</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的马兰礼堂照片</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后的马兰礼堂</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我和司令部刘干事于1980年10月在马兰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在马兰广场留影</p><p class="ql-block">1980年10月</p> <p class="ql-block">我在马兰礼堂前留影</p><p class="ql-block">1980年10月</p> <p class="ql-block">80年代解放军战士马兰礼堂前合影</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80年代一位战士在第一招待所留影</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马兰住了一晚,于第二天进入罗布泊试验场,试验场距离马兰基地大约200多公里,我们装甲兵大队驻地距离爆炸中心约20公里地儿,有几排石头墙基的老式砖墙平房,装甲兵部首长、我们首长,还有我住第一排房子,房子距离公路有几百米,记忆中那位兵部首长的级别很高,总叫我小鬼去干什么干什么,我们在那里住了大约一个多月,各分队技术干部军人的任务是要将二十几辆坦克车保养好按指挥部要求的时间开进爆炸中心试验区范围内并摆放好,兵部技术人员进行仪器安装调试,还要在爆炸前一天将活体动物放入坦克车内进行核爆威力及辐射试验。我是通讯员任务不多,为了打发时间,空余时间就看小说书,每隔几天指挥部会在其他营地放电影,晚饭后我们就穿着军大衣,拿着马扎凳子乘坐解放卡车去看电影,这时候才能看到很多军人。核爆前几天内,在营地上空总能看到有战机飞过,那时听说是由红山机场起飞的,飞行员在训练空投模拟弹,当时年龄小,好奇心强,我随降落伞下落方向追到模拟弹落下地点,到跟前看看是什么东西,还用脚踩两下,现在想起来真好笑。返回营地是向南方向,戈壁滩中午温度很高,大约有四五十度,逆光方向总能看到海市蜃楼景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照片很像我们在罗布泊核爆中心住过的营房</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月16日是试验爆炸日期,因为我住在第一排平房,隔着窗户玻璃可看到通往爆炸中心的公路,爆炸日前一晚思想很兴奋,睡不着觉就趴在窗户上看公路上一辆辆大篷车不停开往试暴中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罗布泊核爆中心</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我们部队参加21—716核试验任务全体指战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氢弹爆炸现场照片</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氢弹空爆时间终于到了,我们早早起床穿好防护服装,戴上缩小一万倍的防化护目眼镜,乘车到达第一观看点,就是指挥部所在地,大型雷达设备不停在转动,现场气氛感到很紧张,各兵种指战员和参加试验人员已就坐好,高音喇叭不停在播报现场情况,大家静静在等待着,这时飞机按既定时间在我们左前方上空盘旋,我们几乎都屏住呼吸眺望着上空,等待着爆炸那一刻,那一瞬间。扩音器中传出“……3,2,1,爆炸!”火球、蘑菇云、冲击波,我亲历了这一历史时刻,使一颗年轻的心经历了一次最强烈的震撼。虽然已过去了四十多年,真是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1996年我国宣布暂停核试验,这片土地见证了太多风云过往。但是过去多久,我们也不能忘记,正是一代民族精英、科技人才,无畏艰难,勇于创新,把功绩书写在大漠秘密的事业中,用信念挺起了中国的脊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本文作者:吴民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2022年1月6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