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安徽南部境内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历史上曾阻碍着他与外面的交往,交通的闭塞,从而造就了皖南地区留存下诸多的古村落。这些几千年中国农耕文明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他们当中有的以秀丽宜人的自然风光;有的以独特鲜明的建筑特色;还有的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或奇异的地方民俗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令人向往,各有特色。然而,在这众多的古村落中,却有一座因此地的村民多为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后裔的古村落而令人称奇。</p><p class="ql-block"> 这座古村村民的祖先最初来自于北方匈奴的一个部落,是匈奴休屠王后裔。汉武帝元狩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21年的春天,汉武帝任命大将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三万骑兵,大败匈奴,匈奴的浑邪王及相国、都尉被俘虏,匈奴的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休屠王被浑邪王所杀,而他的儿子则因父亲被杀,无所依归,便和母亲、弟弟一起,随浑邪王降汉,带回关内,被武帝授以马监侍郎,并赐金姓,取名日磾。其后定居在陕南地区,繁衍后代,一直归属于汉。到了唐代,金氏族人来安徽为官,不断繁衍,后来发生著名的黄巢起义,族人为避祸乱来到东至南溪这片大山中筑寨定居,并在此修建了祠堂,祭祀祖先。</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这些流落在皖南山区的匈奴后裔们在此扎根繁衍,传世六十多代,建造出一个异于其他汉民古村落的部落来,一个被称之为“大山深处最后的匈奴部落”南溪古寨。而南溪这个名字,就是取“南部匈奴”和“村里的88条小溪”的意思而命名。</p> <p class="ql-block"> 南溪古寨,又叫金家村,位于安徽省东至县花园乡的深山峡谷中。据文字记载,这里村民的祖先来自蒙古大漠,他们是匈奴休屠王后裔。南溪古寨的名字,据说是取“南部匈奴”和村里的88条小溪的“溪”而得名。因此南溪古寨被称为“大山深处最后的匈奴部落”。↓</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会源桥:</i>村口古树旁的会源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塞内族人在两河交汇处建会源桥一座,会源即聚财的意思。这样的古桥村里还有两座,三座桥形成了“进村三把锁”。↓</p> <p class="ql-block"> 村谱记载,公元前121年,其祖金日磾为驻牧甘肃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随匈奴王浑邪归汉,武帝授以马监侍郎,并赐名金姓。明代时筑建一座大成祠和两座小祠堂,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中的屠休王是匈奴中掌管祭天金人的一个部落首领。公元前121年,河西之战中,汉武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沉重打击了匈奴众部落,休屠王的祭天金人也被缴获。因畏惧大单于责罪,在另一匈奴部落首领浑邪王的劝说下,休屠王和浑邪王共同降汉。↓</p> <p class="ql-block"> 降汉途中,休屠王突然反悔,又被浑邪王所杀,其部下4万余人都归降西汉。归汉后,汉武帝封浑邪王为列侯,金日殚因父亲被杀,无所依归,便和母亲、弟弟一起,随浑邪王降汉,武帝授以马监侍郎,并赐名金姓。↓</p> <p class="ql-block"> 据南溪古寨族谱记载,金日殚的后代一直归属于汉。唐朝末年,金氏祖先金侨公为避黄巢战乱,从徽州黄灯迁到此地定居,至今已有1127年,传世六十多代。至此,塞上的马背文化和江南的农耕文明,在这里悄然碰撞融合。↓</p> <p class="ql-block"> 金氏宗祠始建于1583年,是南溪古寨现在尚存的唯一一座祠堂。堂内柱础上青天白云的图案和弓箭模样的弯梁还保留着匈奴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金氏宗祠:</i>位于南溪古寨的核心区域,门楣高大,山墙耸立,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共前后三进。明清时期,金氏是该地的名门望族,有不少人在朝廷为官。祠堂内有99根柱子落地,柱子上的雕刻隐隐有龙的形状。↓</p> <p class="ql-block"> 祠堂门楣较高,山墙耸立,天井庭院较宽,两旁有花鸟麒麟浮图座厢,后厅是祖宗牌位,内悬“南溪鲲化”等匾额。↓</p> <p class="ql-block"> 南溪古寨地处偏僻,直到2004年10月才通乡级公路,更为重要的是受其所处的特殊地形的影响,长期保持着相对封闭的与世隔绝状态,因此能够完好保存了古寨的原始状态。↓</p> <p class="ql-block"> 2013年,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专家前往南溪古寨对这些匈奴后裔抽取DNA进行检测,南溪古寨匈奴之谜再次引发社会关注。↓</p> <p class="ql-block"> 南溪古寨村民是匈奴后裔,最重要的佐证便是族谱,随着岁月的迁徙,人口变化,族谱数量也在增加。族谱最早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第一篇“金氏源流”明确标注南溪古寨匈奴后裔的祖先是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殚。(下例三图系网络下载)↓</p> <p class="ql-block"> 如今居住在这里的金氏族人和皖南土生土长的居民已日趋相同。养猪、种菜,也已是他们的日常。我们只能在留存于建筑和石刻上的骑射图案中找寻着历史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箭楼:</i>建于元代,是整个古寨的最高处,当时用来防御外敌。南溪古寨极盛时,村内有64座碉楼,但如今仅存一座。这座仅存的匈奴建筑称“箭楼”,其中一角指向西北方向,据说那个方向是匈奴人的祖庭所在的方位。↓</p> <p class="ql-block"> 箭楼是寨子里留存下来最久远的古建筑,房屋墙壁所成的突出锐角直指西北,寄托着金氏先祖对游牧时代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 村里大部分建筑与皖南徽派建筑无异,但有一种外形酷似碉堡的碉屋,为该村庄独有。碉屋始建于元末时期,基本特征是石墙,后来改成砖木结构,墙壁上有众多的洞孔,主要为了观望和射箭之用。↓</p> <p class="ql-block"> 古寨的房屋建筑虽然也带有徽派建筑的特色,但是却并不典型。反而是特点鲜明的北方建筑粗旷豪放特点,有别于典型的徽派建筑。↓</p> <p class="ql-block"> 如今取代蒙古包的是一座座徽派建筑,竹竿上挂着的腊肉代替了奶酪,门上的对联表明他们已完全汉化,但他们依旧保留了一些匈奴的传统习俗。↓</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民国至德县政府:</i>南溪古寨地处大山深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至德县政府(东至县的前身)和至德县城中学曾一度迁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 村子至今保留着完整古朴的原始生态自然风貌,民房全是徽派建筑样式,还有部分元朝和明朝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南溪古寨青砖黛瓦马头墙,看起来和皖南的任何一座村落并无二致,塞上的马背文化和江南的农耕文明,在这里悄然碰撞融合。↓</p> <p class="ql-block"> 南溪古寨内有巷弄99条,巷弄内全是曲径通幽的石板小道,房屋依山而建,巷弄大都以“某某弄”为名,以便辨识寻找。↓</p> <p class="ql-block"> 整个村庄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一条“S形”溪流穿村而过,小桥流水连接着九十九巷,形成八卦迷宫,弄弄相通,沟沟相连,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古村落意境。↓</p> <p class="ql-block"> 曲径通幽的石板小道,房屋依山而建,绕着小溪有序地排列着,溪水就从房檐屋脚下流淌。住在这里的金氏族人和皖南土生土长的居民已日趋相同,我们只能在留存于建筑和石刻上的骑射图案中找寻着历史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i><u> 南溪古寨,地处皖南山区的深山峡谷间,地处偏僻,受其所处的特殊地形的影响,长期保持着相对封闭的与世隔绝状态,几乎不被外人所知。随着2013年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专家前往南溪古寨,对这些匈奴后裔抽取DNA进行检测,南溪古寨匈奴之谜这才引起了人们关注,如今的南溪古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u></i></p> <p class="ql-block">图片:宋老头</p><p class="ql-block">编辑:宋老头</p><p class="ql-block">文字:宋老头(部分景点介绍摘自网络,谢谢网络作者!)</p> 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