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课程背景:</p><p class="ql-block"> 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落实总书记提出的这些劳动教育目标?怎样才能担当起新时代赋予教师的历史使命呢?</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对音乐课中关于劳动教育的渗透进行了探索。人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中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劳动的歌。本单元由三方面内容构成,一、学唱劳动号子,军民大生产,二、听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劳动号子,了解其特点及作用,三、探究劳动号子,并依据曲调结合身边的一些活动进行创编。</p><p class="ql-block"> 劳动号子的出现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方式的改进、劳动条件的不同。这种质朴的民间歌曲已离我们远去,特别是城市中成长的孩子,对其更加陌生。所以我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体验劳动号子的特点,了解它产生的历史过程、特点及作用,让他们感受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使他们在生活中更加团结,进一步把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课程目标:</p><p class="ql-block"> 一、劳动实践目标</p><p class="ql-block">1、体验目标</p><p class="ql-block">歌曲《军民大生产》教学中,鼓励学生动手制作道具,并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动作,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p><p class="ql-block">2、价值体验</p><p class="ql-block">通过团队合作,制作劳动道具,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及集体意识。</p><p class="ql-block">3、情感体验</p><p class="ql-block">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劳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深刻感受体验劳动,对劳动能够对我国的劳动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感受劳动的快乐,热爱劳动、敬仰劳动人民,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p><p class="ql-block">二、劳动实践内容</p><p class="ql-block">1、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p><p class="ql-block">2、用自制道具来《军民大生产》体验理解劳动号子;</p><p class="ql-block">3、引导学生自主创编《军民大生产》的舞蹈动作;</p><p class="ql-block">4、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创编属于自己的劳动号子。</p><p class="ql-block">三、活动时间、对象</p><p class="ql-block">活动时间:2021年12月</p><p class="ql-block">活动对象:八年级学生</p> <p class="ql-block">四、活动过程</p><p class="ql-block">一、课前准备</p><p class="ql-block"> 音乐课件、音像资料,剪刀、胶水、牛皮纸,犁耙锄头服装等道具</p> <p class="ql-block">学生分组合作做锄头</p> <p class="ql-block">老师学生一起搬电钢琴到录课教室,体验劳动号子</p> <p class="ql-block">二、活动实施</p><p class="ql-block">1、学生了解劳动号子相关知识;</p> <p class="ql-block">2、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p> <p class="ql-block">了解歌曲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 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顽固派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毛主席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边区军民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作曲家张寒晖当时正在甘肃省东部地区采风,被当地军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所感染,并以当地民歌《推炒面》为基调创作了《边区十唱》,后更名为《军民大生产》。</p> <p class="ql-block">感受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不同形式的合作演唱,体验“一领众和”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3、学生创编多样化的歌曲表现形式;</p><p class="ql-block">利用犁耙锄头服装等道具创编军民大生产场面。</p> <p class="ql-block">分组创编,体验劳动大生产</p> <p class="ql-block">4.拓展延伸:</p><p class="ql-block">学生创编属于自己的劳动号子《大扫除》</p> <p class="ql-block">用《军民大生产》的曲调,创作歌词</p> <p class="ql-block">学生边大扫除边唱自己创作的劳动号子</p> <p class="ql-block">总结:</p><p class="ql-block">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源于劳动。劳动中因为有了歌声而充满着快乐, 充满了力量。最后,我们要充满力量的声音来演唱这首劳动之歌《军民大生产》。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够热爱音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课程反思:</p><p class="ql-block">在本节音乐与劳动互融实践课中,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为主线,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课堂各教学环节加入劳动教育渗透。首先我让学生制作各种道具,在道具制作过程中感受体验劳动,进一步加深对于劳动的认识,鼓励学生在课上发挥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为歌曲自主创编舞蹈动作,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美的同时进行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最后的创编环节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创作出了《大扫除号子》,真实的感受体验并表达了劳动与音乐结合愉悦感。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我国的劳动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感受劳动的快乐,热爱劳动、敬仰劳动人民,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还收获了劳动体验。这是我在音乐课上新的尝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我让学生课下制作道具的时候,没有作更精细的指导,导致学生做出的锄头尺寸不太符合真实的生活经验,影响体验感。由于教室课堂的局限性,孩子们只能通过观看视频来感受四十年代的劳动人民劳动的场景,在课堂中使用道具来体验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热情的特点有些这促使我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音乐课也可以搬到室外进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往这个方向去探索并实行。能更好地确保课堂的完整性。让学生去体验真正的隐约与劳动的互融性,使学生也能有更多的收获。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会继续进行音乐与劳动融合的多元课程探索,让学生能在音乐课中有更加丰富的音乐学习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