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收获的美篇

金秋收获

<h3>作者:刘太林<br></br></h3></br><h3>曾几何时,每次开车回老家,半路上,总会接到无数个电话,电话的那头总有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不厌其烦地叮咛着:开车慢点!到哪了?煮饭等你……</h3></br><h3>然而,这个声音在2012年8月嘎然而止,从我耳边消失了——亲爱的奶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h3></br><h3>奶奶,我亲爱的奶奶!您在天堂还好吗?</h3></br><h3>自始,她那慈祥的笑容,她那温馨的话语,她那温暖抚摸我脸颊掠过心头的温暖再也体会不到了,只能在梦里寻找。</h3></br><h3> <h3>奶奶只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但在我的心头却是一座不倒的丰碑。回想她不易的艰辛的一生,每每让我不能自己。</h3></br><h3>奶奶姓唐,生于1911年,兄妹四个。唐家在我们高坝属于少数人家,在那个以多子多孙为天职的年代,奶奶家算是属于人丁稀少的。还好我舅爷人比较霸气,奶奶她们三姐妹这才免受了别人的欺凌。</h3></br><h3>奶奶20岁嫁给爷爷。当时我们家在剑河县大广村,由于战乱,曾祖父和曾祖母先后离世,在那里就再没其他亲人了,舅爷只好把爷爷和奶奶接到高坝来安顿,毕竟奶奶的兄妹都在高坝。</h3></br><h3>刚来时我们家还有点家底,但搬新居、购置物品,花费不菲,慢慢的也就一贫如洗。由于爷爷以前是经商的,不会做什么农活,家庭的全部重担就落在奶奶身上。</h3></br><h3> <h3>去“王寨”(如今的锦屏县城)为别人挑盐是家里的唯一收入。</h3></br><h3>每天凌晨,天还没亮,奶奶就出发了,摸黑走下“东旦”坡,淌过“归叶”溪,爬上节节上升的““芩美地”坡,翻过平秋村,走下通往“王寨”的连绵起伏的崎岖山路,径直走到清水江和小江汇合处的“王寨”。然后装着两箩筐的食盐,挑着沉重的担子原路折返,来回全程140多里路。每次回到家,天已经黑了下来。但她不辞辛劳,撂下担子,又忙着在菜地里采割猪菜,张罗着料理家务。</h3></br><h3>爷爷也开始在努力的学着做苦力活。在他的拜把子兄弟石文炳.、石福干,和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下,他渐渐地学会了做农活。爷爷学做农活时还闹过不少笑话呢!他和寨上的人到外地拉木头。拉木头一般分成几个工段:“放箱”,也就是从山上顺着木道把木头放下来、走平路、过桥、过河抬扛。当然,谁都想选择轻松一点的工段,那只好抓阄决定。有一次,爷爷标记好阄团,抓阄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原来是别人恶作剧地把它藏了起来。情急之下,他不禁脱口而出:我的阄呢?从此落下了笑柄,等我长大了,有些人还拿我开玩笑:哪个捡到我的阄了?这可能是未曾谋面的爷爷给我留下的唯一印记了。</h3></br><h3>后来,爷爷因为私藏鸦片被官家带走,生死不明。奶奶从此独自一人支撑着整个家庭。</h3></br><h3>奶奶一生生育过10个孩子,由于当时生活和医疗条件太差,七个都夭折了,仅留下我爸、姑姑、小叔三人。爷爷被带走时奶奶只有38岁,我爸13岁,姑姑9岁,小叔仅仅3岁。小叔太小,奶奶每次下地干活都得背着。</h3></br><h3>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在这样一种无助和苦难中,周围一些不怀好意的男人和一些为了几块“谢媒礼”的媒人纷至沓来,纷纷上门给奶奶做媒,甚至有的还想强行把她带走。但面对这些纷扰,奶奶始终没有一点动摇。有一次奶奶在外面割猪菜,有个混蛋想非礼她,奶奶直接一镰刀砍过去,吓得他连滚带爬地逃走了。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欺负奶奶了,总算过上了平静的日子。</h3></br><h3>三年后,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好心人的帮助,终于修起了一栋房子,一直住到九十年代。</h3></br><h3> <h3>公婆最爱头孙,这好像是约定俗成的事实,至少在我看来就是这样,我从小到大都得到了奶奶特别的宠爱。</h3></br><h3>我生于七十年代。那时大家都缺衣少食。但从我记事起,我就从没吃过什么苦头,吃得饱、穿得暖,衣食无忧。我那时候又特别的挑食,每一餐都要有肉才肯吃饭,所以每一餐饭奶奶都得另外给我重做。那时候我们家有十几个抓泥鳅的竹套子,每天黄昏,我爸或是我叔就去下鱼套子,第二天总能抓到十几二十条泥鳅,但所有的鱼都进了我的嘴,几个妹妹根本没有份。没有鱼和泥鳅的季节,奶奶只能另炒一个菜给我,虽然不是什么好吃的,但和别人吃的就是不一样。</h3></br><h3>后来,就没见奶奶下地干农活了。煮饭、炒菜,一天周而复始,忙得她都应付不过来。偶有闲暇,她就带我们出去晒太阳,或者去别人家里玩。</h3></br><h3>跟在奶奶的身边是最甜蜜的日子。在她那传统的服饰口袋里面,总是揣着几颗水果糖。她不时地取出来,一颗水果糖分成三截,我们兄妹三人一人一份。我们幸福地吸吮着,笑开了,她望着我们也笑了。那一个个幸福的画面,至今都让我们记忆犹新。</h3></br><h3> <h3>九十年代,打工浪潮卷入而来。我们兄妹先后外出打工,从此就很难在奶奶膝下言欢了。</h3></br><h3>由于奶奶年轻时操劳过度,落下的眼疾(白内障),到了晚年就愈加严重了。本来医生说还是可以治疗的,但我们都忙于生计,疏忽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奶奶的眼睛看不见了。</h3></br><h3>纵然如此,我们每次回到家,她还是要用手抚摸着我们的脸,感受我们的胖瘦。</h3></br><h3>奶奶的记性特别的好。凡是与我们家关系好点的,她都会记得他们的出生年月。在奶奶眼瞎之后,这些人只要上我们家,凭着他们踏上楼梯橐橐的声响,她就能判断出来人是谁。可见她多么熟悉她周围的一切呀!</h3></br><h3>奶奶一生历经风风雨雨,苦难艰辛,但奶奶从没放弃,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和困难,她都以达观的心态去面对。她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就是她的一切。</h3></br><h3>奶奶经常教导我们说:“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赌博打牌是个猪,吃都不吃拿去输”。</h3></br><h3>然而,生命无常,奶奶还是离开了我们。病重期间,她的耳朵也染疾化脓,失聪。她完全进入了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世界:无声、黑暗,无奈又无助。她即使颗粒不进,却坚持了50多天。可见她是多么不愿意离开我们呀!弥留之际,她又自言自语,说着那久远的,她与爷爷在一起的往事。可见她内心的纠结:她既不想离开我们,又盼着与爷爷在天堂重逢。</h3></br><h3>但愿爷爷与奶奶在天堂一切都好!我祈祷着。</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D8u-KIVUoGH28Go9NIL_b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