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往今来——被忽略的镇江近代建筑

Ttm

<p class="ql-block">  我们都知道,镇江是历史悠久的江南古城,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却不太在意镇江也是中国近代化进程较早的开埠城市,同样留下了许多历史痕迹,被忽略的近代建筑就是其中重要遗存。 </p><p class="ql-block"> 中国近代历史以鸦片战争为起始,其间,镇江发生了两件大事: </p><p class="ql-block"> 其一、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条约》镇江被辟为通商口岸,强行设立英租界,1862年镇江开埠,开启了镇江近代化的序幕; </p><p class="ql-block"> 其二,1929年江苏省会由南京迁至镇江,镇江从开埠商贸县城向省会行政中心转型,加速了镇江近代化进程。 </p><p class="ql-block"> 这两大事件对镇江影响巨大,对镇江近代建筑的产生与发展也影响巨大。</p> <h3>《天津条约》签订(1858)</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时间划分镇江近代建筑大致有两个阶段: </p><p class="ql-block"><b> 第一阶段,清末至民国初</b>(1864~1928) </p><p class="ql-block"> 英租界设立后,西式建筑开始导入,出现了不少与本土建筑迥异的欧美风格新式建筑,对镇江造成极大冲击,启动了镇江近代建筑的进程。 </p><p class="ql-block"> 此期间主要建筑介绍如下:</p> <p class="ql-block"><b>英国领事馆旧址</b>(始建于1864,重建于1890) </p><p class="ql-block"> 镇江最漂亮的西洋建筑,东印度风格,又称殖民主义风格。连续园拱券廊构图,青砖砌墙红砖嵌线是其特点。对镇江后来的建筑影响很大。</p> <p class="ql-block"><b>领事官邸</b>(1864)</p> <p class="ql-block"><b>镇江海关关署</b>(1865) </p><p class="ql-block"> 原建于城外江边运河口,传统衙门建筑,同治四年(1865)根据不平等条约,清政府任命英人为关署税务司司长,海关关署遂迁入租界。形式仿上海同类建筑。</p> <p class="ql-block"><b>关署税务司公馆</b>(1865)</p> <p class="ql-block"><b>英租界工部局</b>(咸丰年间) </p><p class="ql-block"> 租界最高行政管理当局,原建筑为拱券外廊,修缮后为拱券窗。</p> <p class="ql-block"><b>英租界卡尔顿旅馆</b>(咸丰年间)</p> <p class="ql-block"><b>江边西式客栈</b>(咸丰年代)</p> <p class="ql-block"><b>美国领事馆</b>(1888) </p><p class="ql-block"> 初为美领事办公使用,1900年美领事馆迁往江宁,此处遂成英领事馆娱乐服务用房。</p> <p class="ql-block"><b>镇江海关邮局</b>(1886)</p> <p class="ql-block"><b>浸会堂</b>(始建于1885,重建于1921)</p> <p class="ql-block"><b>福音堂</b>(1889)</p> <p class="ql-block"><b>蒋怀仁医院</b>(1907)</p><p class="ql-block"> 镇江名医私人诊所,仿西洋建筑。</p> <p class="ql-block"><b>基督教妇幼医院</b>(1914)</p><p class="ql-block"> 三层券廊式西式建筑,东印度风格。</p> <p class="ql-block"><b>赛珍珠故居</b>(1914)</p><p class="ql-block"> 二层砖木结构西式别墅建筑。赛珍珠四个月大来到中国,随传教士父亲在镇江度过她的童年和少年。</p> <p class="ql-block"><b>镇江邮政总局</b>(1921) </p><p class="ql-block"> 经典仿西洋建筑,正厅在二楼,券廊式门楼,檐口砌有圆弧山花装饰,两侧弧形花岗石阶梯,具巴洛克风格。</p> <p class="ql-block"><b>基督医院</b>(1922)</p> <p class="ql-block"><b>屠家骅公馆</b>(1927) </p><p class="ql-block"> 民国苏浙皖省邮电受理处长私宅,仿西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b>第二阶段,镇江省会时期</b> (1929~1949) 1929年省政府迁镇后即开展大规模城市建设,直至1938年镇江沦陷。十年建设期间,除了道路桥梁,还新建了一大批行政办公和公共建筑,显现出仿西洋建筑、中西结合建筑和传统加西化细节的民国风格。 </p><p class="ql-block"> 此期间主要建筑简介如下:</p> <p class="ql-block"><b>江苏省保安司令部</b>(1929) </p><p class="ql-block"> 三层砖木结构仿西式建筑,局部拱形外廊。原为民国江苏省农矿厅旧址,后改作保安司令部。</p> <p class="ql-block"><b>省庐</b>(1929) </p><p class="ql-block"> 三层西式楼房,砖木结构,为省政府接待会议之用。造型简洁明快。</p> <p class="ql-block"><b>立面图</b></p> <p class="ql-block"><b>国民党省党部大楼及礼堂</b>(1932) 集办公礼堂为一体的砖混结构建筑,造型简洁明快,门窗外框采用西式腰线。建筑坐西朝东,礼堂在建筑西部,有二层看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b>平、立面图</b></p> <p class="ql-block"><b>五卅演讲厅</b>(1925) </p><p class="ql-block"> 为纪念五卅惨案,抗议日寇,镇江各界集资建造的现代演讲厅,传统形式重檐建筑。</p> <p class="ql-block"><b>演讲厅立面图</b></p> <p class="ql-block"><b>大华饭店</b>(1930) </p><p class="ql-block"> 为当时镇江最高档酒店,开过多次军事会议,因汉奸出卖,毁于1937年日军轰炸。</p> <p class="ql-block"><b>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镇江分行</b>(1931)</p><p class="ql-block"> 西式立面。1984年中山路拓宽时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b>江苏省红卍字会镇江总会</b>(1934) 中西合璧建筑,左侧为西式建筑,右侧为围廊式中式建筑,入口为券柱式大门,制高点为传统八角攒尖亭。</p> <p class="ql-block"><b>崇实女中教学楼</b>(始建于1921,重建于1986) </p><p class="ql-block"> 平面呈E形,砖木结构建筑,内含700座小礼堂。重建后取消礼堂。</p> <p class="ql-block"><b>镇江商会 </b>(1929) </p><p class="ql-block"> 主体为砖木结构三层楼,红瓦屋顶,中式布局,分南、北两大部分,均成方形。西式立面,正门朝南,券柱大门砖砌拱券逐层内凹,类似哥特风格,上方镶嵌有民国大佬于右任书写“镇江商会”石门额一块。建筑布局耳房套围廊,围廊套庭院,庭院中设正房,严谨规整,中心明确。整个建筑为中西合璧形制,是民国镇江建筑之精华。</p> <p class="ql-block"><b>镇江商会东立面</b></p> <p class="ql-block">屋面鸟瞰</p> <p class="ql-block"><b>省立镇江图书馆</b>(1935) </p><p class="ql-block"> 钢筋混凝土结构,耐火砖砌筑。</p> <p class="ql-block"><b>绍宗国学藏书楼</b>(1935) </p><p class="ql-block"> 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竖向三段式划分,两根爱奥尼柱贯穿上下两层,虚实结合。</p> <p class="ql-block"><b>国立江苏医学院</b>(1934)</p> <p class="ql-block"><b>江苏省测候所</b>(1934) </p><p class="ql-block"> 专业气象建筑,为江苏当时最先进气象台之一。</p> <p class="ql-block">  建筑是历史的载体,也是凝固的历史。镇江近代建筑遗存是镇江发展沧桑历史的真实写照,是中国近代开埠城市曲折变迁的珍贵见证,承载着镇江百年变局的沉重历史。 </p><p class="ql-block"> 镇江这一时期的建筑深受中国当时社会的动荡背景影响,经历了从输入到模仿,从拼凑到融合的过程,逐渐形成了融汇中西建筑文化于一体的建筑艺术特色。不同流派、不同风格共处一域,西风建筑与本土建筑并行不悖,各展风姿,又互有渗透。正是近代建筑的加入,镇江走向了建筑多元化的城市状态,构成了镇江兼容并蓄的城市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镇江近代建筑在镇江发展史上应有一席之地,不容忽视。 </p><p class="ql-block"> 希望有更多人关心镇江近代建筑,进一步研究、梳理城市建筑文化脉络,更好地传承历史、创新未来!</p>